导航:首页 > 股骨头 > 何为股骨头坏死

何为股骨头坏死

发布时间:2020-08-31 19:22:27

1、什么是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症状?后果是什么?如何治疗?能根治吗?

一、什么叫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以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变通事故的增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股骨头坏死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
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二、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 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 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 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 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骨坏死常累及双侧,大部分病人最后出现关节畸形,继发性骨关节炎改变。虽然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都不肯定,因此治疗相当棘手。但实践证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而难以处理,治疗就以此为例,
三、如何判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病

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 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位、退行性病变、炎症、肿瘤、腰椎疾患及内科、皮肤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 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现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
(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 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
(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 明显,休息后减轻。
(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
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四、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避免负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严格限制负重,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变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但一般认为,限制负重并不能挽救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发展,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与病灶的大小及距离关节面的远近有关:病灶小或远离关节面的,多能自行愈合;如病灶邻近关节面或病变范围较大,即使不负重,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极小。
(2)电刺激 有成骨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电刺激可作为骨坏死的独立治疗方法或手术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
(1)保留股骨头的治疗,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①钻孔减压 可降低骨内压,促进静脉回流,解除滋养血管痉挛,使新生血管能顺骨孔长人缺血区。主要用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疗骨坏死最简单的手术方法。
②植骨术 因植骨前需先钻孔,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既有钻孔减压,植骨提供机械支撑,又有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
③截骨术 通过改变股骨头与股骨干间的对应位置关系,达到增加股骨头的负重面积,减少股骨头所受压力,将股骨头坏死病灶移出负重区,从而减少局部承受的应力,同时,截骨术使髓腔开放,可降低骨内压,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
(2)关节成形术
应用于关节面塌陷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可行金属杯关节成形术、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

3、股骨头坏死的药品:骨肽片

五、股骨头坏死的饮食

可以选择一些乳制品中的钙磷比值比较适中,可使钙磷等物质充分吸收的食物。牛奶中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约480毫升)就足以达到成人的钙需要量。当然由于老年人本来钙质就丢失很多,所以钙需要量更大。从饮食上合理配餐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钙、磷成分吸收,应该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时,经常"晒太阳",保证每日"晒太阳"1小时左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除了乳制品,另一种含较多钙质的食物是动物骨头汤。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

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猪肝、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类。

2、什么叫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激素药亦会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髀枢痹"、"骨痹"、"骨萎"。

得了股骨头坏死治疗很慢。这不是啥绝症,只是有些后遗症。
第一期
此期为出现症状的最早临床阶段,最常见症状为髋部疼痛,约半数成急性发病,成进行性,晚间较重. 关节活动多有轻度受限,尤以内旋,外展为明显. 亦有部分病人早期症状不明现. X线片所见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正常或相对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早期X线无改变,需用血流动力学和活检来确诊。 磁共振检查可早期确诊。
第二期
此期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与关节间隙仍无任何变化,骨质变化可为多种形式,可见迷漫性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现象,可见股骨头内囊泡改变,有时可见上述现象合并出现. 若见到关节面下的线性透亮区,称为新月征,是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吸收的表现,表示病变由 期进入 期的过度阶段。
第三期
临床上疼痛持续并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显跛行,多数需用拐杖,X线片见关节间隙仍正常,但由于软骨下的死骨在应力作用下碎裂,骨折,股骨头关节面可见负重区塌陷变平或髋臼缘下台阶明显.
第四期
此期是病变的后期,关节活动度逐渐消失,X线片示关节活动度变窄,关节面塌陷,骨赘增生,股骨头扁平畸型,为适应其形态,髋臼顶也随之发生变形,由球状体关节变为圆柱体关节. 此期常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发生,X线片上常难将骨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加以鉴别。

3、56789+89++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所谓的股骨头坏死,就是由于局部的缺血,从而引起股骨头的血运遭到了破坏,久而久之就会因为缺血的原因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谓的股骨头坏死,因为股骨头的血运是比较差的,主要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小凹圆动脉和滋养动脉构成的,一旦血运遭到破坏都是不可逆的,就会引起骨头坏死的情况。
所以说一旦发现骨头坏死,还是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改善股骨头坏死引起的症状,延长股骨头的使用寿命,延缓骨头坏死的进程,使的股骨头坏死尽量延长。所以说早期的股骨头坏死,还是需要拄拐下地活动、减少负重,从而减少关腔风内的压力。再就是对于这样的病人可以配合高压氧治疗、钻孔减压手术治疗,这都是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办法。

4、什么是骨股头坏死?

骨组织缺血性坏死,也称无菌性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病。与外伤、应用激素及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

关节附近的移位性骨折是引起骨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折使局部血液供应遭到破坏,这种情况也见于某些髋关节脱位病人。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引起骨坏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有关资料表明,长期应用激素,血中脂质常有性质不明的改变,同时,骨髓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形成脂肪栓子,阻塞血管;另外,激素还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动脉硬化及骨质疏松,造成微骨折,这些改变可能参与骨组织缺血性坏死。同时,激素多用于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些疾病本身常可累及血管、骨及骨髓组织,引起骨坏死。

据国外统计,骨坏死病人lO%—30%有大量饮酒的历史。这可能与嗜酒者容易反复外伤,同时大量酒精摄入容易造成肝脂肪及循环脂质变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有关。

淋巴瘤等病人经局部放射治疗,也可引起骨坏死。此外,高脂血症、痛风、动脉硬化、烧伤等与骨坏死也有一定关系。

原因不明的骨坏死,约占骨缺血坏死病人的20%—40%。

骨坏死常见于股骨头、肱骨头、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足、踝、腕部骨组织,临床表现为单处,也可许多部分同时受损。约85%骨坏死病人都有症状,主动活动时几乎都有疼痛,2/3病人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夜间疼痛者约占40%。髋关节和肩关节受累者,有2/3运动受到限制,膝关节受累者有1/4病人出现运动受限。
由于股骨头坏死有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导致骨关节炎,使病人髋关节功能障碍而致残、致瘫。病人在遭受生理病痛的同时,还要遭受心理创伤的煎熬,也给家庭、单位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如何判断骨股头坏死的分期?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方法较多,我们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总结,以临床、X线片、CT、ECT、MRI等为依据,提出综合分期法,此法能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并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疾病预后的估计。

期:临床表现,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表现,股骨头外观正常,软骨、骨小梁结构稍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CT、股骨头中部骨小梁轻度增粗,呈星状结构,向股骨头软骨部放射状或伪足样分支排列,软骨下区可见部分小的囊性改变,ECT有早期浓集,动脉血供低,MRI示低信号,异常改变。
期:髋关节疼痛为主,外展内旋轻度受限,X线表现为软骨下囊性变,骨组织有破坏与疏松交织现象,也可见软骨区半月形透亮区,称为"新月征",CT下可见头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化改变。软骨下骨髓腔内0.5cm以上囊性变,ECT表现为静息相呈大块"热区"(郁血)或大块"冷区"(缺血),并有冷热交杂的中间阶段,MRI,大块低信号区。
期:髋膝疼痛加重,负重耐力下降,跛行。X线表现软骨下微型骨折,部分骨小梁连续性中断,股骨头外上方负重区塌陷变平或软骨下有碎骨片,CT表现为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囊性变区扩大,骨质碎裂,股骨头变形,部分区域增生硬化,髋臼骨质增生,ECT和MRI表现比Ⅱ期更明显。
期: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行走困难,或丧失劳动能力,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扁平塌陷畸形,髋臼缘增生变形,呈骨关节炎改变,CT表现股骨头轮廓畸形,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硬化和囊变相交融,骨结构碎裂等。ECT表现出局部浓集于臼头交界处,血池相斜率降低,MRI低信号区比ⅡⅢ期更明显。
期:髋关节间隙消失,功能基本丧失,原则上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与何为股骨头坏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