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看过一部记录片叫武之舞里面有一个画面是,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然后他的脚只剩下骨头,是什么电影啊`
新龙门客栈?有一幕是甄子丹演的宦官脚被刮掉肉,只剩骨头了,站在沙漠里,手里还拿着刀。
2、《非典十年祭》观后感1200
向“抗非”英雄致敬
《广州日报》在去年创刊60周年之际,评选出“温暖广州60人”,两大“抗非”英雄——钟南山和叶欣赫然在列,并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叶欣“大医精诚,舍生忘死抗击非典”。而从2013年2月4日开始,《广州日报》更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抗击非典胜利十周年”,通过与当年奋战在“抗非”第一线的不同工作人员,如钟南山、唐小平、肖正伦等的对话,向读者重现了十年前惊心动魄的多个瞬间,并探讨了“非典”留给世人的多个谜团,甚至提醒公众和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抗击下一个‘非典’”。
《羊城晚报》则缅怀了邓练贤和叶欣这两位因抗击“非典”而失去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并通过梳理其家人和同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两位烈士的崇高敬意。
为“非典后遗症患者”发声
早在2009年,《新京报》就曾报道称,“北京登记有非典后遗症患者约300人;民间调查显示80%因病离岗,60%家庭变故。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
2010年,《中国日报》也披露,方渤,这为被英雄光环所笼罩的“非典”康复者战胜了“SARS”病毒,却敌不过骨坏死的折磨。虽然他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但一直难以唤起各界对“非典后遗症患者”的重视。
2013年1月31日,在“非典”爆发十周年之际,方渤在腾讯微博上发出了求助信息:
“#非典十年#诸位网友,我叫方渤,非典后遗症患者。今天在腾讯发微博告诉大家,我们这个群体生存艰难,绝大多数人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有人瘫痪、有人癌症,有人已经去世了。今天,我们152名非典后遗症患者联名向社会求助,我们希望成立非典后遗症患者救助基金,方便救治。求大家转,跪谢大家。”
截止发稿时,该信息被转播超过42000次,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2月1日,《南方人物周刊》刊登文章《非典十年》,从北京多位“非典后遗症患者”的回忆中,窥探他们患上“非典”后遗症十年来的生活片段,揭示了过量使用激素治疗“SARS”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等症状,并由此带来的对精神的折磨。
2月6日,《南方都市报》发文《SARS患者方渤:后遗症十年,这是怎样一种折磨》,进一步展现了“非典后遗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十年艰辛生活。报道通过与方渤的深度对话,揭露了当年治疗“非典”的不合理所带来的种种祸害,而大病救助制度和政策的严重滞后更为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最后,文章还对比了北京和广东“非典”康复患者患上骨坏死的数据:“在北京2500名康复的SARS患者中,有30%患上了骨坏死,其中登记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有300多名。而据钟南山透露,由于激素应用合理,广东地区康复病例中出现骨坏死的比例只有2.4%。”
2月7日,《南方都市报》则在社论《莫让非典后遗症患者成孤岛》中继续关注“非典后遗症患者”这个人群的存在和他们的痛苦,更发出呼吁“不能忽略非典后遗症患者这个人群的存在,不能漠视他们身心所遭受的长期的伤痛”。此外,社论更指出在这场“谁也无法置身事外的疫病危机中”,我们的战斗还在继续,“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抗争”的同时,也要保障“非典后遗症患者”的尊严,让他们“看到希望”,因为“他们的尊严和希望就是我们的尊严和希望”。
此外,《新快报》、《新闻周刊》等平媒均从不同的角度披露了“非典”康复者们的经历和苦况。
反思比“非典”更“要命”的保密制度
《南方都市报》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时任市一非典病区负责人的赵子文教授之口反省了当年备受争议的保密制度:“如果当时在第一家医院发生院内感染时就进行信息公开,后续的医院肯定就能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控举措,就不会有那么多院内感染的发生。”
《民生周刊》则在专题报道《非典十年祭》中直言“真实面对才是最大进步”。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钟南山批评疫情防治公开不足的言论: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语出惊人否认“控制说”,到2008年春天质疑广州的禽流感疫情通报过慢;再到2009年坦言相关部门公布的“甲流”死亡个案数字不准确,他“根本不信”。紧接着,通过对比2013年1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开的北京地区流感病例相关数据和死亡病例的情况,来推断出:“敢于及时准确地报道疫情真相,这也许是非典后十年来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最大进步”。
CNN也承认“非典”前后最大的变化是“2005年通过了国际卫生条例”,已经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签字加入了这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国际卫生条例现在使世卫组织对所有签字国拥有“调查权”,以确保一切正常。各国在法律上有义务“报告所知道的一切”,而非选择封锁消息。
聚焦香港:浴火重生的十年
作为十年前那场战争的最前沿阵地,香港,自然成为了各路媒体镜头对准的目标。
《信息时报》回顾了《淘大花园的十年复兴路》。报道与香港淘大花园业委会联会主席叶兴国一起回忆了当年淘大花园“非典”肆虐的情景,并赞扬了淘大人自强不息、团结“自救”的场面,最后也介绍了“非典”疫情过后淘大花园的复兴历程。
新华社采访了当年任职沙田威尔斯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部门主管的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这位“沙士英雄”介绍了中大针对传染病所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承认“非典”带来“最大的启示是传染病不仅在发展中地区发生,也会在香港这样的大都会发生”。同时,他更透露为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中大将在3月举办“沙士十年--医护专业人员研讨会”。
北美《世界日报》则追踪了香港“非典”疫潮中失去父或母的孤儿的十年成长路。这75名SARS孤儿中,有26人已经大学毕业,其中的2人更顺利接过了“父母的衣钵”,投身金融界。报道更介绍了帮助这些孤儿成长的“护幼教育基金”。这个由现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等四位女性政界高官“以个人名义”筹建成立的基金会,帮助在“非典”中失去至亲的儿童完成学业,并最终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民间舆论场:铭记历史,不断反思
----------------
3、你见过哪些风靡之后被发现有严重危害的的东西?
8090后小时候都用过的那个,涂改液?绝对是风靡一时,人手一个。明显是化学成分,还有刺鼻气味,四年级我一个同学自己玩,把涂改液当口红涂了嘴唇,当天嘴唇就烧坏了,嘴唇从此就皱巴巴的,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到这玩意儿是有毒的。
4、那天看电视说西藏有个温泉可以治好股骨头,有知道的么
我也是昨天看中央电视塔的纪录片 看到的 想带男朋友去
5、中国最好骨科医院是哪?
你好,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尽早正视,警惕股骨头坏死疾病的发生.
6、股骨头置换的护理记录单到底记录什么内容
护理记录主要有以下内容:
用药名称、数量和时间
测量体温的时间和体温数据,绘制体温变化曲线图
脉搏、血压、心跳等测量记录
医生查房记录和医嘱
与病人相关的其他情况
7、中央十套 一个纪录片 “科学与**”有一篇名称是“噩梦惊醒”,有谁知道请进!
是沈阳463解放军医院 我问过了好象只有三期以内的才能做 主任叫杨晓凤
电话是024--24045361 你还是自己打电话再问问吧
8、听说央视要播放一期关于一个神奇的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纪录片,有人知道不 ?
自己研究中医中药,把自己的股骨头坏死治好的例子并不只是这一个人。国内至少有上百例这样的病人。
不过自己治疗是要走很多弯路的。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少走弯路小花钱,没有危险。
直接用成熟的中药疗法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向。
9、我是因为肾病综合征吃激素药而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现在已经不能自理了恳问大夫我还有办法治疗吗我今年24岁
您好
您有近期的片子吗?具体要先看看您的病情严重程度,才能给您一些建议。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记得有一部纪录片,说一个村民躲雨走进山洞,发现里面有好几个泥像,破损的地方居然有骨头露出来,原来是
大晚上的。。。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