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後跟的筋疼,怎麼辦?
用熱水泡腳,估計是運動過猛導致。同我高跟鞋穿多了一個道理。我也有類似經歷,暫時停下足球,讓腳好好恢復元氣。如果過一個星期還未緩解的話,建議上醫院診斷。呵呵,別太擔心~
2、腳後跟有一根筋痛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呀
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介紹幾則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鍾,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鍾,先熏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鍾,擦乾後將葯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綳帶包紮。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葯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鍾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種,平時注意保暖可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也可能是站的姿勢不對引起的。如果站立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腳後跟上就會引起腳後跟疼。 建議去拍一張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麼就是因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來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你介紹一個成功治癒「腳後跟痛」的秘方: 用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3--5次後可見效。
3、腳後跟上面的大筋痛是怎麼回事
大凡腳後跟大筋疼痛該是行走過度勞損所致,女性朋友多見於穿高跟鞋引起。調整一下會好的。
4、後腳跟後面的筋疼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這個情況,應該是跟腱的無菌性炎症所導致的症狀。
指導意見:
這個情況,可以到當地中醫院的針灸科,進行中醫針灸、穴位注射等治療,當會有明顯的效果。
祝你健康快樂!
5、腳後大筋痛是怎麼回事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是元兇
類似以上的症狀,可能是得了足底筋膜炎。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包括:足底筋膜因工作而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例如老師及護理人員等;跟骨骨刺造成跟骨與足底筋膜交接處不斷摩擦發炎;筋膜本身柔軟度變差,如年紀大;腳足弓過大(高足弓)或過小(扁平足);體重過重、常穿硬底鞋……等因素,造成足部負擔過重,尤其是足底筋膜經常受到過多或不正常的刺激,導致筋膜發炎的現象。
足底筋膜主要功能是用來維持腳底足弓,使足部具有彈性,吸收走路腳板著地時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當它過度使用或受到不正常的拉力,皆可能導致發炎現象。病人初期會有足底疼痛現象,尤其是在筋膜與腳跟交接處及腳底離跟骨三公分的位置,按壓時會有壓痛點,走路或站立過久,在此處感到一陣刺痛。
這種症狀若不處理,一段時間之後,便會造成足底筋膜退化,失去應有的彈性、周遭肌肉萎縮,影響腳的正常功能,受傷的腳因疼痛不敢承重,走路一跛一跛,久了就會造成另一隻腳因過度承重造成膝蓋疼痛退化、髖關節退化或常因走路姿勢不良造成腰酸背痛、脊椎側彎……等現象。
★抬高雙腳擺動腳板促進循環
本身若是以上所提的高危險族群,可*訓練足部與小腿肌群的柔軟度及肌耐力運動;選擇一雙軟底有吸震效果及具足弓的鞋子;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如站立或走路一段時間應短暫休息,並將雙腳盡量抬高,腳板上下擺動,一來可讓腳底筋膜得到充分休息,二來可增加下肢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曲張。如此便能有效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6、左腳腳後跟筋疼怎麼回事
腳後跟痛排除骨刺等原因外,一般大多是腰椎出問題擠壓了神經而引起的,。症狀是椎間盤
突出引起的腳後跟痛,腳底板發熱,腳指3,4,5到腳後跟神經痛,大腳指過電似的抽疼,雙腳內側神
經巨烈抽疼等等症狀的患者。醫療上基本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我告訴你一個方法 : 往前挺頭伸脖
子收下巴,縮胸收腹往前用力挺屁股。堅持做5到10秒鍾。輕的做一次就好了,重的做三四次就好了。但最
重要的是保護腰部。此方法適用所有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7、腳後跟那條筋,當走路時會疼,怎麼回事?
我也有過那種來情況,有幾種原因:一自是好久沒有鍛煉,運動量一下多了,有些吃不消、還有就是一直疲勞著長時間得不到恢復等
一看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是個籃球愛好者,更加驗證了我的第二條,這個回答你滿意吧?
經常用熱水燙下腳會緩解一些的(打字打得手都酸了)
8、腳後跟那根大筋疼怎麼回事
指導意見:
這個多是因為你腰椎間盤突出問題,或者就是,你運動時,或者撞傷,使得根鍵位置不適 你要注意一下多休息,並且你可以用熱敷緩解的。要注意不要勞累,多休息好就對了,以及可以多按摩
9、腳後跟筋骨疼是怎麼回事
很多老年人都有著腳後跟疼的經歷,並且極怕冷,每每到了潮濕寒冷的天氣,就會穿上厚厚的襪子來保暖,若排除外傷的因素,這種情況則多半屬於「足跟痛」。
很多患者認為年齡大了,腿腳不方便是難免的,故而認為很正常,所以常常被人忽視。當患者開始重視的時候往往是由於其疼痛難耐,不能自行緩解疼痛的時期,此時患者一般會在清晨起床第一步時感覺後腳跟激烈疼痛,有些患者在稍加活動後會慢慢改善,此種情況多半是由於跖腱膜炎、脂肪墊勞損、神經卡壓等造成的足跟痛。也有很多青年人也在承受著足跟痛的煎熬,這部分人多時由於長期的行走站立、過度運動,或是先天性的足部結構不健全以及女性長期穿高跟鞋而造成。
其中,絕大多數的腳跟痛是由於足底韌帶發炎引起,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
其次是由於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足部個結構出現老化現象,當受到反復摩擦、過度損傷時,則會造成局部過度損傷而無法自我癒合,久而久之造成無菌性炎症的出現。
另外,足跟痛還會由於一些外界的損傷而造成。產後足跟痛則是產婦在月子里,氣血兩虛,足部受涼寒之氣侵襲而導致,不是外傷,也不屬於骨刺所致。
以上各種因素引起的足跟痛均會使患者行動不便,並且忍受疼痛的煎熬,並且怕冷、宜寒,足跟痛雖不是大毛病,但是若沒有及時治療,輕者行走疼痛,重者不能下床、行走,隨著年齡的增大甚至導致癱瘓。
10、腳跟後面的筋很疼,怎麼回事?
你好 以下的知識僅供參考 同時建議大家有疼痛還是要及時求醫。畢竟醫生還是比較專業,希望各位健康! 腳後跟疼痛由哪些原因引起?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注意保護腳後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腳部疼痛的困擾。據美國足病醫學會的羅納德博士說,該協會接到的患者咨詢熱線電話70%以上都和腳後跟有關。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典型案例供參考 腳後跟疼為何病,如何治療 ? 我兩腳後跟疼已有幾個月了,每天早晨起來下床或休息一段時間後再走路,腳後跟都很痛,活動一段時間後緩解,小腿比較沉,腳腕比較緊,左腳後跟左右兩側有壓痛,右腳後跟後面有壓痛,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有發展,請問為何病,如何治療。多謝! 作者: 俞醫生 你是典型的足跟痛,建議你先行足部放射線檢查,隨後根據你的症狀可以選用封閉治療,一般一周一次,原則不超過三次.同時還可以選配不同的矯形器.另外在有症狀時可以減少負重的時間也對改善症狀有效. ×××××××××××××××××××××××××××××××××× ×××××××××××××××××××××××××××××××××× 請問專家,走路時間長後,腳後跟痛是什麼原因?謝謝. 李海松:腳後跟疼的原因也是比較多的,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腳後跟疼,快兩年了,一直治不好,怎麼辦?謝謝! 足底筋膜炎大多以保守治療即可奏效。例如最簡單方法就是休息不走動,對於早期的筋膜炎這樣就有效了。還有像口服鎮痛消炎葯,或者在症狀教輕微時可以按摩及牽拉足底肌肉,並加強訓練肌力,以減少復發機會。另外可利用各種足跟墊分散足跟壓力,在各個醫療器材店都可買到。而專業的運動員可在運動時用固定膠帶綁扎,增強足弓支撐,也可減輕症狀。 如果這樣都沒有效,還可以接受物理治療,如超音波等深部熱療。此外還有人建議可用震波治療。如果這樣還沒有效,還可以使用局部注射類固醇,大多患者反應十分良好。但需注意的是每次注射需間隔一至兩周,並不超過三次,且位置需避開足底脂肪墊,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給美女們一些美足的小貼士: 美足應分三個步驟,一是治療腳病,二是足部修飾,三是日常保養,常見的腳病有足痛症、足癬(腳氣)、胼胝(老繭)、雞眼、拇趾外翻、灰趾甲和趾甲內陷等。健康是美麗的前提,有這些足病就要趕緊護理,因為足部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得過任何腳病,無法現身說法,所以只好先從足部修飾說起了。 完整的足部清洗化妝過程包括五個步驟——洗腳、去角質和死皮、足部保養按摩、修趾甲、塗指甲油。 別以為洗腳就簡單,這可是打造纖秀美足的第一個步驟,因為穿涼鞋,腳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外界的臟物,所以每天仔細清洗干凈就是必然的事。 首先要把浴露或者浴鹽倒入暖水裡攪勻,然後把雙腳浸入,大約浸泡十分鍾,推薦巴斯克林足浴鹽,效果不錯,而且不貴,79元一大罐,能用一年。一定要用手指將腳趾分開洗干凈,因為腳趾之間最容易沉積污垢滋生細菌,而導致腳氣的發生。要准備一個洗趾甲專用的小刷子,超市裡有賣的,一種是帶三個手指環的,一種是背面有浮石的,價格都在二十元左右,個人認為後一種比較好,多一個用途。趾甲縫里的污垢就要用這種小刷子刷凈,而且不會損傷趾甲。清洗趾縫(尤其是大拇趾的趾縫)深處的污垢,需要用到趾甲清潔棒,是一個棒型的小工具,一頭是平的,用於清除趾甲平行於腳面的那一端里的污垢,一頭是菱形尖的,用於清除趾甲一側的污垢,中間還有個小凹槽,是用來把趾甲邊上的死皮推起的,也有人把這個小工具叫「平行死皮推桿」,一般都是在修甲套裝里賣。洗完腳要把雙腳擦乾,尤其是趾縫里,更要抹乾凈。 趁著剛泡完腳,腳上的皮膚還軟,就要趕緊做去死皮的工作。如果你腳部的死皮很少,那就可以只使用去死皮磨砂膏,推薦幾個牌子:爽健,屈臣氏有售,這是個足部護理的專業品牌,五六十塊錢左右,含桃子核微粒和桃仁油滋潤成分,膏狀的,很好用;一個英國的牌子葆蒂斯,是綠色者哩膠狀物,這個比爽健貴一點,110元一瓶,但是量多,而且除了可以用在腳上,還可以用於去除手肘和膝蓋處的角質;還有個沒什麼名的「Healthy skin」摩擦膏,紅色包裝,是我在一個小店淘到的,才二十元,也不錯,這個跟屈臣氏的肉桂味道的足部磨砂膏很像,大概是仿造的,但我覺得效果比那個好;如果買不到足部專用的去死皮膏,建議買Za的去角質霜,本來是用在臉上的,但是我試過,用在腳上也可以,當然,你腳上的死皮不能太多。角質情況稍微嚴重一些的,可以選擇浮石或是銼刀,浮石要比銼刀輕一些,不容易傷到皮膚。用銼刀要趁腳皮還軟的時候輕輕使用,以免銼傷深層的肌膚。一般的地攤上都有這種浮石和銼刀賣,一兩塊錢左右,買回來記得用酒精消毒。如果不放心,就到超市買吧,十幾塊錢。 怎樣預防腳裂 平樂園小學退休教師李玲敏 冬天到了寒風凜冽,老人的腳後跟易裂,走起路來疼痛難忍。我深受其苦,自己摸索出一些辦法,現在雙腳光滑柔軟,走路輕松愉快,腳再也不裂了,方法如下,僅供參考。 一、泡腳——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十五分鍾,病情好轉,可以減少時間。邊泡邊添熱水,用肥皂將腳洗干凈,再用毛巾擦乾,馬上抹上白凡士林。(葯店賣的10元錢—市樂,夠用兩年的)腳掌和腳後跟及灰指甲上都要抹好油,用塑料袋將腳包上,系兩個扣。(買生面條時,用的小塑料袋)趕緊上床睡覺。這樣腳的溫暖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不僅治療腳病,而且睡覺香,睡得安穩。 二、搓腳—起床後,准備好乾凈襪子,打開塑料袋,翻過來晾上,晚上再用。坐在床邊,將左腳放在右腿上,用雙手搓腳,左手放在腳面上,右手放在腳心上,同時搓一百下,再調過來搓右腳,挫完立刻穿上洗干凈的襪子,這時的腳光滑柔軟,穿上鞋,走起路來,輕松愉快。 三、修腳——10天左右修一次就行了 1、灰指甲:頭天晚上要用熱水泡腳,擦乾後,在灰指甲上也要抹上百凡士林油,次日起床後摘去塑料袋,立刻用小刀修灰指甲,有如削橡皮一樣容易,削平以後,穿上襪子,走路就不疼了。 2、腳墊:起床後,摘下塑料袋,立刻用手將泡起的白皮輕輕撕下來,千萬不要用刀子削,刀削長得快。每天泡腳,常常撕白皮,就不長腳墊了。腳底板光滑柔軟,走路輕松。 3、腳裂:如果用凡士林抹腳仍然裂口子,就要用「愈裂霜」(復方克霉唑軟膏)葯點有賣的。 4、腳氣:每晚泡完腳,縛上「達克寧」葯膏,再帶塑料袋。症狀消失後,還要繼續用葯7天,以防復發。每天要換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