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供血不足怎樣調理
建議:腦供血不足如何調理症狀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3)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4)肢無力或活動不靈。(5)與平日不同的頭痛。(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暈倒。(7)短暫的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狀態。(11)腦供血不足患者一側或某一肢體不自主地抽動。(12)患者突然但暫時出現的視物不清。4病理分型腦供血不足如何調理1,頸型枕頸部痛,頸活動受限,頸肌僵硬,有相應壓痛點。X線顯示:頸椎在病變節段改變2,神經根型頸椎伴上肢放射痛,頸後伸時加重,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布區感覺減弱,腱反射減弱,肌萎縮,活動受限。X線顯示:椎體增生,鉤椎關節增生明顯,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3,脊髓型腦供血不足如何調理早期下肢發緊,行走不穩,晚期一側下肢或四肢癱瘓,二便失禁或尿瀦留,受壓脊髓節段以下感覺障礙,肌張力增高,反射亢進,椎體束征陽性,X線片示:椎間隙狹窄,椎體後緣增生較嚴重並突入椎管。CT,MRI檢查示:椎管變窄,椎體後緣增生物或椎間盤膨出壓迫脊髓。4,椎動脈型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視物不清,有體位性猝倒,頸椎側彎後伸時症狀加重,CT顯示左右橫突孔大小不對稱,一側相對狹窄,橫突間距變小,鉤椎關節增生5,交感神經型眼臉無力,視力模糊,頭痛,頭暈,枕頸痛,CT顯示色椎增生,椎間孔變狹窄,頸椎有不同程度錯位,椎動脈有受壓現象。5治療常見治療方法1
首先去除危險因素,如治療高血壓、戒煙、禁止過度飲酒,2
抗血小板葯物:首選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3
抗凝血葯物:抗凝血葯物和抗血小板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4
手術治療: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超過70%),可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5
葯物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養血清腦顆粒。 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上面已經為你解答了,希望答案讓你滿意的啊,望採納啊,祝你身體健康啊!!!
2、腦供血不足怎麼調理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復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的症狀,並且還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發生,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
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麼還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對較大,大腦的重量大約只佔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全身好氧量的20%。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大腦才能正常活動。衡量大腦血液供應的標準是腦血流量,腦血流量一旦減少,腦細胞的供氧供能也隨即減少;腦組織只要缺血10餘秒鍾,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果大腦某一部分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會發生局部腦組織壞死,這就是腦梗塞;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慢慢地減少,這就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兒童時期腦血流量大約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成人為50毫升(5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腦組織·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只要供血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明顯影響腦血流量,從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時治療,常常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天津天仕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天然植物葯「養血清腦顆粒」,被臨床醫學譽為「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葯物」。養血清腦顆粒是根據中醫傳統理論,以中醫傳統名方「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為基礎,並採用最新工藝研製而成的標本兼治的無糖型棕色顆粒狀制劑。經多家國家權威機構臨床驗證,服用養血清腦顆粒不僅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非常適宜長期服用。
3、腦供血不足如何調養
大腦是人體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鍾耗氧500-600ml,而氧的輸送全憑腦動脈來完成。但隨著人年齡的增長,會有脂質不斷沉積於腦動脈內膜,如泥沙淤道,堵塞腦血管。醫學研究證實:腦動脈每分鍾的供血量約為800ml,當腦動脈堵塞80%以上時,大腦供血嚴重不足,就會出現頭沉、頭悶、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症,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腦動脈硬化。長期慢性腦供血不足,是腦中風的隱性導火索。如果不引起重視而採取一定的預防治療措施,腦中風就像中老年人健康路上的"地雷陣",隨時可能爆發。癱瘓、失語、痴呆隨之而來,生活質量一落千丈。因此,患了腦供血不足一定要認真對待。
首先,應加強體育鍛煉,運動是增強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腦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其次,可採用中醫葯治療,中醫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辯證為腎虛、血瘀、痰濕等證型,而採用不同的中葯進行調理,可收到滿意療效。另外,服用脈通、銀杏葉片、養血清腦顆粒等葯,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如果仍不能使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得到改善,一定要到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調治。
多鍛煉!多運動!生命的動力就是運動!最好是晚上飯後半小時!但是也不可以運動的過量!
別吃太多油膩的東西!還有吃花生不要吃皮!多吃蔬菜!
還要經常到醫院去檢查!不要生氣!要多笑!笑一分鍾等於運動十分鍾!笑還可以使精神矍鑠!
要有良好的心態!別為過多的事情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