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中氣不足怎麼辦
中氣不足可以用中成葯:補中益氣丸解決,對於氣虛體質者,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進行調養。一般來說,應選擇補氣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麥、扁豆、菜花、胡蘿卜、香菇、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黃魚、比目魚等。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氣的作用,但食用的量不可過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餐,也可以配合葯膳,效果會更好。1、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紅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至軟熟,加入糖再煮5分鍾即可。因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劑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對氣虛體弱者強身健體有好處。
2、山葯桂圓粥
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把山葯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葯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壯筋強骨、生長肌肉。山葯中含有澱粉酶等營養成分,對氣虛體質者頗有益處。
3、茯苓粥
粳米100克,茯苓末30克,煮粥。茯苓粥有健脾安神之功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4、人參大棗粥
人參6克,大棗5枚,大米60克加水熬成粥。在製作時,大棗應去掉核(以防人在食用時誤吞而發生意外)與人參同煮。經常食用此粥可補中益氣,尤其適合脾胃虛諸症,是很好的葯膳。。。忌食或少食: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卜、地骷髏、芥菜、薤白、君達菜、砂仁、菊花、茶葉及煙酒。
相應膳食:懷山百合蓮子湯;參葯煨乳鴿;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2、中氣不足怎麼調理呢
、易疲倦、中氣不足、胃腸消化不好,常一緊張就拉肚子,此屬脾氣虛。可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人參、扁豆等中葯以補脾益氣。
葯膳:山葯15克,薏苡仁15克,人參5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進食慾又可快速補充體力。
2、易口乾舌燥、夜間自覺身熱、常常盜汗(睡覺時流汗)、心煩胸悶,甚至口破,此屬陰虛型的免疫力不足。可用沙參、麥門冬、玉竹、黃芪、桑葉、天花粉等中葯改善體質。
葯膳:荷葉15克,枸杞15克,黃芪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連同蓮藕4兩,加水適量燉服即可。
3、常自覺頭暈、睡不安穩、面色蒼白、月經量少或者沒有來,容易心悸,此屬血虛型的體力不足。可用當歸、川芎、柏子仁、酸棗仁、遠志、黃芪等中葯以補血。
葯膳:黃芪30克,人參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連同烏骨雞半隻,加水燉熟,喝湯即可。
4、手足容易冰冷、面色蒼白、怕冷、大便常不成形,腰酸,此屬陽虛型。可以用附子、人參、黃芪、黨參、白術、桂枝、乾薑等改善體質。
葯膳: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黃芪30克,連同3兩羊肉,加入適量水、蔥及姜,燉服喝湯食肉即可。
3、中氣不足應該怎麼調理?
中氣不足的調養宜忌是宜堅持運動:最理想的選擇是游泳,因它可運動全身肌肉,鍛煉肺部,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休息就休息,可以站的時候就省點氣力不走動,可以坐的時候就不站,可以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堅持坐著。讓兀氣盡快恢復過來。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和加重肝臟排毒所消耗的能量。蔬菜類的白蘿卜、白菜、黃芽白、椰菜,以及水果類的西瓜、山竹等不要多吃,以免吃了,破氣。
氣虛,指的是中氣不足,力氣弱的人或兒童,由於生冷的食物,會減低腸胃蠕動、使肌肉無力,所以吃多了會因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孩子,不宜吃生冷食物。像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卻容易造成腸胃紊亂,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身邊提醒:因為虛寒體質的人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所以宜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荔枝、桂圓、杏等,對身體來說這些溫熱的水果是補寒佳品,但不宜多吃。至於容易拉肚子的人,應把椰子汁拒之口外,因為椰子汁易導致腹瀉。
【
宜
】
(1)飲食宜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糖,脂肪也不必過份限制。
(2)宜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加工宜精細,不要過粗糙。
(3)宜多食"血肉之品"及增加食慾、促進消化的食品,如家禽肉類、蛋、豬肉、豬肚、豬
脾、蓮子、粳米、甜菜、楊梅等酸味食物。
【
忌
】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忌生冷寒涼、堅固、粘滯不易消化食物,易傷脾胃。
【
食補
】
豌豆:中醫認為,豌豆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症狀的食療佳品。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豇豆: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長豇豆即我們說的長豆角,常作為蔬菜食用;飯豇豆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製作豆沙餡。中醫認為,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補腎止帶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積、腹脹以及腎虛遺精、白帶增多者食用。
芸豆: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黑豆: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蠶豆:蠶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吃蠶豆後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4、深入解讀中氣不足怎麼調理?
中氣不足會出現頭暈目眩,神疲乏力,氣虛懶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緩內弱等症狀,治容療可選擇補中益氣湯加減,或服用參苓白術散,人參健脾丸等中成葯調理一下脾胃。平時要加強營養,可以紅棗、山葯、陳皮、黃芪等葯材或食材泡水或熬粥食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多做有氧運動,避免久卧久坐及過度勞累。
5、中氣不足需要怎樣調理?
中氣不足來中醫上講多是由於先自天體質虛弱、飲食和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久病慢病等原因引起的。中氣不足可以通過服用些中成葯來進行治療,例如補中益氣丸、補氣升提丸等;也可以通過服用些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中葯來進行調理。另外飲食上可以多吃些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有任何疑問,可來中科堂就診,地址沙坪壩大學城思賢路路口。
6、男人中氣不足怎麼辦
「中氣」在中醫里指的是脾胃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是人體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因其居於中焦,便有了這個稱謂。令人遺憾的是,不少現代人都存在中氣不足的問題。
中氣不足,就會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它的常見表現有:倦怠氣短、乏力、出汗、食少腹脹、語言無力、精神不振,從面相上看會出現虛胖、舌有齒痕等症狀,嚴重者會中氣下陷,引起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症。中氣充足者則相反,胃功能健旺,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化生氣血等營養物質充足。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中氣不足的主要有三種人:1.先天稟賦不足,或脾胃虛弱者。脾胃雖為後天之本,但若是先天體質虛弱、根基不牢,也會引起後天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2.勞倦過度,憂思日久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過度勞累都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肢體失養,出現神疲乏力等中氣不足的症狀。 3.飲食不節,飢飽失常者。所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也就是說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會損傷脾胃,導致氣血運化失常、中氣不足。那麼,中氣不足應注意什麼呢?首先,飲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牛奶、軟飯等),忌生冷、堅固、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飲暴食。《壽世秘典·調攝》記載稱:「寧少毋多,寧飢毋飽,寧遲毋速,寧熱毋冷,寧零毋頓,寧軟毋硬。此六者,調理脾胃之要法。」其次,一定要忌勞累,「惟勞倦最能傷脾」。而思為脾之志,人的思慮與脾有關,思慮過度則傷脾。所以中氣不足的患者切忌勞頓,勞心勞身都是不可取的。中醫治療中氣不足的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為了方便患者服用,市場上也有同類的中成葯,如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等。補中益氣湯出自名家李東垣的《脾胃論》,具有補中健脾、益氣升陽之功效。方中的黃芪素有「補氣諸葯之王」的美稱,有補中益氣,固表升陽的作用,能改善由氣虛引起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黨參、白術、甘草可以益氣健脾,陳皮可以理氣醒脾,升麻、柴胡可以升陽。一生甘為佛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脾虛中氣不足應該怎麼調理?
脾虛食物大棗 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脾虛內食物櫻桃 性溫,味甘容,能補脾益氣。
脾虛食物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脾虛食物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
脾虛食物黨參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脾虛者宜常食這些食物之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葯、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術、甘草等 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蒓菜、發菜、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要說食物可以調養,另外還可喝 德埔常渭堢茶,一天兩包改善噯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