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濕熱下住是什麼症狀

濕熱下住是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1-01-01 23:15:26

1、男性濕熱下注有什麼表現?

濕熱下注的症狀有小便色黃、尿頻尿急、小便淋漓澀痛、尿道肛門疼痛灼專熱、外陰瘙癢或出現濕疹、屬大便黏或稀、舌體較紅、舌苔中部和根部黃膩,男性陰囊潮濕,女性白帶黃而量多、味道腥臭,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下肢關節紅腫熱痛或下肢體表瘡瘍癰癤的問題。濕熱下注一般是由於飲食偏好辛辣油膩、飲酒過量、久坐久卧、房事不節等原因導致。要想改變這個情況,除了注意日常飲食起居外,可以適當用生薏米、淡竹葉、茯苓、赤小豆等清熱利濕的葯食同源之物煮水代茶飲,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龍膽瀉肝丸、復方金錢草顆粒、八正合劑、萆薢分清丸等。情況較為嚴重時,建議及時就醫。

2、濕熱下注型有什麼症狀?

症狀:眼部及口腔潰瘍已癒合

3、濕熱下注有哪些症狀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回苔黃膩,具體表現因答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
現在的洗液大多都是治療濕熱下注的,如潔爾陰,苦參黃柏洗液等,但本人用聚維銅碘感覺更好一些,很乾爽.但由於你是學生,建議用前兩種保守一些!

4、哪位知道婦科所說的:帶下病和濕熱下注具體指啥症狀啊

先給你講講這方面的知識: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便有少量清亮乳白色分泌物從陰道流出,隨年齡的增長,陰道流出的液體逐漸增多,這種流體稱為白帶。
正常白帶是從輸卵管、子宮、子宮頸及陰道等處所排出及滲出液體的總稱,主要成分是陰道上皮的滲出液,子宮內膜及子宮頸腺體,輸卵管內膜上皮等處的分泌物,以及該處剝脫的上皮細胞和少量白細胞,微生物等,正常白帶呈液狀,透明白色或乳白色,可以滑潤陰道,保持陰道前庭區的濕潤並產生舒適感,對粘膜及皮膚無刺激性。白帶具有輕微的腥味但無臭味,其質和量隨月經周期的變化略有不同。

評價白帶是否正常,要從量、色、質地、氣味幾方面觀察。正常的白帶應該是乳白色或無色透明,略帶腥味或無味;其分泌量、質地受體內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響,隨月經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質稀質稠的周期性變化。一般月經期後白帶量少;至排卵期前,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宮頸腺體的上皮細胞增生,宮頸粘液的分泌量增加,粘液中氯化鈉含量增多,能吸收較多的水分,使排卵期時白帶增多,質稀,色清,外觀如雞蛋清樣,能拉長絲;排卵期後,雌激素水平漸低,孕激素水平升高,宮頸粘液的分泌受到抑制,粘液中氯化鈉的含量也減少,使這時的白帶質地稠厚,色乳白,延展性變差,拉絲易斷。

如果陰道溢出的液體增多,帶有膿、血,或有特殊臭氣,或有陰癢、腹痛、腰痛及其他症狀,則又是病態,中醫稱為帶下病。 常見的引起白帶增多的原因有:①患黴菌性陰道炎時,白帶色黃或白,多數質地粘稠,有時也可質地稀薄,典型的白帶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②滴蟲性陰道炎的白帶為稀膿樣,色黃,有泡沫,或如米泔水樣,色灰白,白帶味臭;③宮頸糜爛時白帶一般色黃,質粘如膿涕,多無味; ④淋病的白帶則為黃膿樣;(5)患子宮內膜炎等盆腔炎時,白帶也會增多,色黃,質稀,多伴有腹痛;(6)患輸卵管癌時,由於腫瘤刺激輸卵管上皮滲液及病變組織壞死,會出現水樣白帶,綿綿不斷。

從中醫理論,引起帶下病的原因,大多由脾腎虛弱所致。病人陰道流出的液體,顏色是白的,清淡稀薄,好象鼻涕一樣,牽絲不斷,並有面色蒼白、手腳發涼、下腹感冷、腰酸腿軟、沒有精神、飲食無味、大便清稀、小便清長等症狀。對於這種虛證,治療的辦法是補益脾腎、固澀止帶。除可選用白帶片、白帶丸、茯菟丸以及千金止帶丸等中成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葯:①黃芪20克、白術15克、山葯15克、芡實15克、菟絲子15克、當歸10克、烏賊骨30克;②黨參2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金櫻子20克、芡實20克、續斷12克。

由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也很常見。病人陰道流出黃色或粉紅色粘液,有腥臭氣,或有外陰瘙癢,並有小腹脹痛、腰痛、小便黃熱等症狀。對於這種濕熱症,治療的辦法是清熱除濕。除可選用治帶片、愈帶丸、豬肚丸、二妙丸等中成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葯。①蒼術10克、黃柏10克、苡仁30克;②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苡仁30克、車前草30克;③苦參15克、黃柏12克、白頭翁15克。
參考資料:http://www.qhe.net/jiaoyu/readnews.asp?newsid=799

5、什麼是濕熱?通常會有哪些症狀呢?

我來說說中醫濕熱的紅與黑

所謂中醫濕熱的紅黑是指看待「濕熱」的兩種不同態度。認可中醫的「濕熱」定義為紅;質疑中醫「濕熱」的,定義為黑。下面詳細敘述。

一、中醫濕熱定義的紅與黑


1、中醫濕熱的紅方觀點

中醫濕熱紅方認為,濕熱是中醫名詞術語,是致病因素,屬於「風、寒、暑、濕、燥、火(熱)」六邪中的兩邪。濕熱還是中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症狀的病理變化。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屬於外邪,稱為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

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2、中醫濕熱的黑方觀點

中醫濕熱黑方認為,濕、熱以及濕熱缺乏嚴格定義。也就是說,什麼是濕?紅方沒有定義清楚。「通常所說的水濕」是什麼濕?是水嗎?熱水?涼水?冰水?河水?海水?湖水?還是地下水?作為醫學名詞術語,必須要說清楚。中醫濕熱定義缺乏嚴謹和明確含義。

水濕分內濕和外濕。外濕屬於外邪,外邪稱為濕邪。這是典型的胡說八道。這種胡亂解釋怎麼能夠讓人明白濕邪是什麼呢?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這跟沒說一樣,缺乏基本定義。

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者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侵入人體而起。這顯然經不起任何推敲。氣候潮濕的地方多了去了,赤道地區,沿海、熱帶雨林、沼澤、零度等溫線以上的高山、高緯度極地圈等,都是潮濕地區;熱帶雨林低緯度地區的人長年累月淋雨並且居室潮濕。按照濕邪理論,這些地方的人不都得死絕?

外來水濕侵入人體?中醫給定義一下,什麼叫外來水濕?什麼樣的情況或者狀態叫外來水濕?

中醫濕熱的定義一塌糊塗。難以想像,作為最重要醫學術語的「濕熱」一詞,是如此的經不起推敲,如此混沌不堪。基於這種糊塗理論而得出來的「去熱除濕」治療方案能有什麼意義?

二、濕熱證成因的紅與黑

1、濕熱證成因的紅派觀點

紅方觀點認為,濕熱證的形成有四個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2).飲食不節 3).脾胃失健 4).情志因素

2、濕熱證成因的黑派觀點

黑方觀點認為:中醫濕熱證的成因都是胡說八道。依據是,首先,感受外邪這句話,不能成為任何病的成因,因為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第二,濕熱既然是水濕侵入身體,與飲食不節有什麼關系?第三,飲食不節是飲食不節,水濕侵入是水濕侵入,二者不能混淆;脾胃失健也與水濕侵入無關;第四,至於情志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等因素,更與水濕侵入無關,與濕邪熱邪無關。

中醫的濕熱術語及濕熱證就是胡說八道,不符合基本的邏輯,沒有任何依據。至於中醫所說的濕熱癥候,也許是飲食不節、脾胃失健或情志因素這些具體原因導致的,也許是別的原因導致的。症狀存在,不假,但是成因絕對不會是感受外邪,濕邪侵入。其濕熱學說絕對錯誤!

中醫的濕熱學說,邏輯上站不住腳;道理上不通。至於症狀,也許存在,但成因各自不通,但與濕熱無關。

6、帶下濕熱什麼症狀

?

與濕熱下住是什麼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