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葯 中吉 是什麼
中吉是大黃的別名,還稱為:西吉,蛋吉,片吉,中吉,蘇吉等
2、有什麼養胃陰的中成葯!石斛麥冬沙參,最好有這三味葯
胃陰虛的治療主要有甘寒養陰潤胃法和酸甘化陰潤胃法兩大類。
2.1 甘寒養陰潤胃法 選甘寒之品濡潤以補之。適用於單純胃陰虛者。方葯: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 ,生扁豆、桑葉、甘草),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生地、冰糖),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扁豆、桑葉、甘草、花粉),五法飲(梨汁、荸薺汁、鮮薷根汁、麥冬汁、鮮藉汁或蔗汁)
2.2 酸甘化陰潤胃法 選酸甘寒之品以斂潤補之。可用於(1)胃陰虛、肝木乘犯胃土者,(2)肝陰虛至肝氣犯胃者,胃酸少者(酸可健胃助食,「酸能開胃」)方葯:烏梅、白芍、山楂、木瓜、麥冬、人參、甘草、石斛等。
臨床用葯加減 兼虛熱者加地骨皮、青蒿、丹皮,口渴者加知母、花粉、玄參、等;兼食滯加山楂、谷麥芽等;兼痰咳者加瓜蔞、川貝之類;兼氣滯加佛手、香椽,兼熱者加川楝子;兼血瘀加丹參、赤芍等。
2.3 胃陰虛兼氣虛者加選甘淡平劑之品如人參、黃精、山茱萸、太子參、蓮肉等到配合應用。
2.4 對於胃陰虛兼夾證的治療,凡是胃陰虛造成它臟陰虛者,當養胃陰為主兼滋潤它臟;它臟陰虛造成胃陰虛者,首當滋胃為先,酌情兼顧它臟。此種情況臨床多見於溫病後期的慢性虛損病。肺胃陰虛多見於津液不足;肝胃陰虛多兼精血不足,治療當分別情況配以生精補血之品;胃為後天陰液之本,腎為先天陰精之本,腎胃陰虛當遵葉氏「上下交損當治其中」,法當養胃之陰,必得多納穀食,乃治損之要著。虛勞之陰虛虛損證,凡及胃陰虛胃納不佳者,養胃當為先,然後兼補之。腎陰虛重者又當選用甘寒咸之品滋腎為主。肝胃陰虛者臨床多有肝胃不和之證,當據其偏重取酸甘之法安胃治肝。至於邪傷胃陰當邪盛時,臨床以祛邪為主,保護陰津,取邪去正安之意;陰傷邪尚盛時當養陰祛邪;後期胃陰大傷虛多邪少當養陰扶正,取正復邪退之意,滋陰即可祛邪。臨床若單純養胃陰而陰不復者可取陽生陰長之意加人參、黃芪等補氣之品。病情復雜,當權衡主次輕重,分清標本緩急,靈活施治。
3、治療胃病療效好的中成葯有那些?
胃病有很多種,有胃潰瘍,急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病不同用要不同,三分治七分養,對證下葯。
4、老人腦供血不足吃什麼中成葯
中醫認為腦供血不足為肝胃不和,風痰上擾所致,中醫葯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腦供血不專足,具屬體葯方的組成成分如下: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半夏10克、白術30克、天麻10克、雲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蟬衣6克、雞血藤30克、生龍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雲(肉蓯蓉)18克。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意在健脾化痰,補腎填精,養腦通絡,故而達到眩暈自定之目的。葯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一周即可。沃天網祝您健康。
5、肝胃不和脾胃虛弱吃什麼中成葯好?
一般來說脾胃虛弱復一制般是脾胃有寒邪,濕氣重.脾胃喜燥惡濕,喜暖畏寒.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寒涼食品,如西瓜,冬瓜,蘿卜,柚子,橙子,涼茶,冷飲等.可以吃些大棗、山葯、茯苓餅等,這些具有健脾功能.
最重要的是不要挑食,要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尤其是夏天,多喝水,注意睡眠。適當運動。
6、肝胃不和,愛上火吃什麼中成葯好
清火類的中成葯比如清火膠囊還不錯。
7、治脾胃濕熱的中成葯有哪些
可以,有食滯,實熱都可以,虛證明顯的話最好掂量著用,脾胃虛寒不能用,這葯還是比較猛的。專攻脾胃肝膽濕熱。
8、名稱中含有「牛黃」或者「黃連」的中成葯如何區別使用?
牛黃,黃牛或水牛的膽囊結石。甘,涼。歸心、肝經清心,豁痰,開竅,涼肝專,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屬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熄風止痙 開竅化痰 清熱解毒)
黃連,多年生草本。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根據你當時的症狀和表現來對照著用。不要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