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凍傷怎樣處理?
凍傷即身體表面受低溫損害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一般分為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凍傷多發生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處,出現皮膚發紅、發癢、紅腫等。損傷在皮膚淺層,產生紅紫色斑點,局部發癢、刺痛、感覺異常者為Ⅰ度凍傷;若損傷達皮膚深層,局部紅腫更明顯,出現水皰,內為血清樣液或血性液,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者為Ⅱ度凍傷。若出現寒戰,四肢發涼,發白,發紺,繼之感覺麻木,四肢無力,疲乏,反應遲鈍,神志不清,進入昏迷,出現心律失常,休克,呈凍僵狀態者為全身凍傷。
凍傷的治療原則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防止或減少傷殘,最大限度地保留生存能力的組織和患肢功能。
凍傷的急救,首先應使病人脫離寒冷環境,把患者置於暖和的屋內,迅速脫去寒冷潮濕或緊縮的衣服鞋襪(若衣服鞋襪凍結不易解脫時,不可勉強,以免撕脫皮膚,可立即浸入溫水中,待融化後解脫),進行保暖。可給予溫熱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脫離寒冷環境時不宜飲酒)。待患者體溫恢復後,可輕移患部,並可行按摩,用柔軟干凈的布巾,輕輕地在患處反復按摩。
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可採用40~42.℃恆溫熱水浸泡。手部的凍傷,可在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中反復浸泡,每次浸泡4~5分鍾後取出,直到凍傷部恢復正常體溫時為止。全身性凍傷患者可將凍僵病人進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鍾,體溫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體浸泡至潮紅有溫熱感)為止,不宜過久。
對全身性凍傷病人,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療等。傷口潰爛化膿或手腳變紫者須速送醫院。
急救時,若一時無法獲得溫熱水,可將凍傷部位或凍傷病人置於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溫熱水加熱,所有凍傷部位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癒合。對已復溫的病人,不能再用溫熱水浸泡,否則可增重組織損傷和壞死。
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組織壞死,還可應用封閉療法、抗凝劑、血管擴張劑等。對凍傷局部宜先行清潔消毒,用針管吸出水皰內液,保暖包紮,Ⅰ、Ⅱ度凍傷可用樟腦軟膏、桑寄生軟膏或凍瘡軟膏局部塗敷,Ⅲ度凍傷可用暴露療法或50%酒精濕敷,加速局部乾燥,防止感染及大片組織壞死,待分界線清楚後可行手術切除或自溶脫痂植皮,有肢體壞疽者應截肢。也可應用抗菌素預防或控制感染。
凍傷一般可以預防,特別在寒冷地區,要充分保護暴露在外的肌膚,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著應溫暖,不透風,而且松緊適度,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乾燥,潮濕時要及時更換,宜吃熱食,外出時不要大量飲酒,在高寒地區勞作時間不宜過長。
2、凍傷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凍傷是低溫引起的人體損傷
3、怎樣處理凍傷?
凍傷不能用很熱的水燙,會把皮膚燙壞的。那隻有在溫暖的房間裡面就可以了。
4、發生凍傷應該怎麼辦?
發生凍傷時,應迅速使病人脫離低溫環境和冰凍物體,立即施行快速復溫,用38℃~回42℃溫水浸泡傷肢或浸泡全身答,水量要足夠,水溫要比較穩定,浸泡20分鍾左右。注意凍傷後勿用冰雪塗擦傷處,勿用火爐烘烤。復溫後,一度凍傷創面保持清潔乾燥,數日後可治癒。二度凍傷經過消毒後,創面乾燥者可加軟干紗布包紮;有較大水泡者,可將泡內液體吸出後,用軟干紗布包紮,或塗凍傷膏後暴露。三度、四度凍傷多用暴露療法,保持創面清潔乾燥,待壞死組織邊界清楚時予以切除。若出現感染,則應充分引流;對並發濕性壞疽者常需截肢。小面積一二度凍傷,可在家中治療,而面積較大的二度凍傷和三、四度凍傷,病情重,並發症多,常需進行全身治療和手術治療,所以,以住院治療為宜。
5、凍傷應該怎樣處理?
凍傷的處理包括,早期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或其他身體表面使內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容足夠的血供。水浴溫度應為37℃~43℃,適用於各種凍傷。除非有禁忌,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完全解凍了。
6、出現凍傷後要怎樣進行處理
凍瘡常見於冬季,是由於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復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回水皰、答潰瘍,病程緩慢,氣候轉暖後自愈,易復發。
那要怎麼預防凍瘡發生呢?
1、首先,用熱水泡手,讓手部在熱水的刺激下感到麻麻的狀態最佳,侵泡3-5分鍾。水涼了的話就再加水。
2、泡完之後感覺將水擦乾,不要等到水自己蒸發了讓手又寒了。
3、擦乾手之後塗抹上皸樂霜可以去除凍瘡。
4、出門一定要佩戴手套,如果手部的部分區域受涼的話,就會造成這塊區域生凍瘡的,而且如果手部受寒的話也不利於舊凍瘡的恢復與治理。
5、得了凍瘡之後首先要增加衣物進行防寒處理,如果自身穿著單薄的話無論有什麼方法還是保證不了體溫維持在手部血液循環的適宜溫度的,所以保暖是前提。
7、凍傷該怎麼處理好?
一、皮膚凍傷的處理方式
引起凍傷的主要病因是人體長時間暴露於0℃以下環境中。一旦我們不慎凍傷了皮膚最基本的治療是迅速復溫,防止進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復血液循環。凍傷的早期治療包括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或其他身體表面使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足夠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復溫,水浴溫度應為37℃~43℃,適用於各種凍傷。除非有禁忌,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完全解凍了。禁忌用冰塊擦拭凍僵的肢體、乾熱或緩慢復溫,這可進一步損傷組織;對受傷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應予以支持療法,如卧床休息、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保護傷口以及避免創傷。在伴有凍傷的低體溫患者,最重要的是肢體復溫以前先完成體液復甦和恢復核心體溫,以預防突然出現的低血壓和休克。建議使用抗凝劑以預防血栓形成和壞疽,己酮可可鹼、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
二、皮膚凍傷應該怎麼預防
加強對寒冷氣候條件下工作者的防凍教育。使其盡量減少體溫散失,著裝應寬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頰處,應注意保暖。鞋襪應保持乾燥,手腳應保持乾燥。在無法避免潮濕時,可外塗凡士林,以便預防。皮靴應較大而不緊,不透水。在潮濕地區,可於鞋外塗油或凡士林。此外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進食高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一旦發生凍傷,應盡早進行治療。
8、凍傷了怎麼辦?
凍傷是一種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膚病,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凍傷可分為局部或全身(凍僵),多因寒冷、潮濕,衣物及鞋帶過緊所致,常發生於皮膚及手、足、指、趾、耳、鼻等處。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女同學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一、凍傷的治療
凍傷分四度:第一度凍傷最輕,亦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伴有水泡,泡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皮膚,痛感喪失,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愈後可有瘢痕形成。
治療時首先須脫離寒冷環境,除去潮濕衣物,置身於溫水中逐漸復溫,對全身嚴重凍傷必要時可進行人工呼吸,增強心臟功能。對凍瘡除復溫、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塗擦,效果較好,或用5%樟腦酒精、各種凍瘡膏塗抹,有一定療效。二度凍瘡如伴有水泡,可用消毒針穿刺抽出液體,再塗抹凍瘡膏。三四度凍傷則須在保暖的條件下搶救治療。
常用葯品有外用:凍瘡膏、消毒棉墊、紗布、綳帶。內服:感冒沖劑、薑糖水、去痛片、安定。
二、防凍用水
很多人冬天早晚洗臉不敢用冷水,有人沒有熱水寧願不洗。其實冬天用熱水洗臉舒服倒是舒服,但對健康不利。因為臉上的皮膚毛孔遇熱水舒張後,很快又遇冷空氣緊縮,如果頻繁受這樣的刺激,皮膚很容易產生皺紋。而在晨起或午休之後,用冷水浸過的毛巾濕潤臉部,可使人頓時產生一種頭清眼明的感覺,精神也為之振奮。在洗冷水臉的過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又可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結構,增強皮膚的彈性,消除或減輕面部皺紋。冷水洗臉的保健作用在於鍛煉人的耐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患者也有益處。
睡前洗個熱水腳,既干凈衛生,又解除疲勞,還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腳在人體最下部,屬於人體末端,在熱水的浸泡下,血管擴張,局部的血液流動加快,從而增加了下肢營養的供應。所以冬季堅持用熱水洗腳,對凍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靜脈曲張的人,每晚用熱水洗腳,能減輕症狀,易於入睡。當然,洗腳水也不能太燙,冬季以不超過45℃為宜。
三、防凍飲食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狗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
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比如海帶、紫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應多吃韭菜、紅棗、大蔥、綠豆芽。
四、運動驅寒
冬季堅持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的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體抗寒能力。冬日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備活動,運動量應由小到大,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對於不愛運動、不能堅持鍛煉的人,有一種不受場地限制、隨時可做的活動也能使身體暖和。比如搓手,搓手的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兩只手閑下來的時候就可以做,時間稍長,兩只手就會感到暖烘烘的。
另外,當氣溫降到零下10℃時,有些人的耳朵就要長凍瘡。預防耳凍瘡,除注意耳部保暖外,經常用手把耳朵搓至發熱也是很好的辦法。
現在由於生活條件的提高,幾乎沒有凍傷病人了,即使有也是凍瘡。對凍瘡的主要預防措施一是要注意保暖,二是要注意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生了凍瘡,不要用熱水燙患處,要用溫水清洗。可以用紅外線等一些物理療法治療,也可以用些葯物來促進血液循環。
9、凍傷的正確處理方法是怎樣的呢
1、用熱水泡手,讓手部在熱水的刺激下感到麻麻的狀態最佳,侵泡3-5分鍾。版水涼了的話就再加水,權泡完之後將水擦乾,不要等到水自己蒸發了讓手又寒了。擦乾手之後塗抹上護手霜或者凍瘡膏皸樂霜可以去除凍瘡。
2.、出門一定要佩戴手套,如果手部的部分區域受涼的話,就會造成這塊區域生凍瘡的,而且如果手部受寒的話也不利於舊凍瘡的恢復與治理。
3.、得了凍瘡之後首先要增加衣物進行防寒處理,如果自身穿著單薄的話無論有什麼方法還是保證不了體溫維持在手部血液循環的適宜溫度的,所以保暖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