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怎樣調理?
調理脾虛的主要方法:
1、平時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有規律,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膩、辛辣、甘甜、過咸、寒涼食物;不要暴飲暴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2、平時生活中注意不要熬夜和過度勞累,要勞逸結合,充足良好的睡眠很重要。
3、合理鍛煉身體,進行一些散步、漫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球類、騎自行車等活動,
4、積極樂觀,放鬆心態,一顆平常心面對壓力,遇事不要給自己的精神增加包袱,不要多費心思不鑽牛角尖不過度思考;量力而行,時刻記住:健康的身體最重要。
5、採用按摩或者艾灸的方法來調理脾虛。通過按摩或者艾灸一些穴位,可以調節胃腸道,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腸道的良好蠕動,加強了胃動力,使脾胃功能正常運行,從而可以更好的對食物中的營養進行消化與吸收,以強健脾胃助消化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一般施灸的穴位有:中脘、關元、中極、天樞、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太白、三陰交、血海等穴位,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所以最好是找個專業的醫師去診斷一下自己的情況後再確定如何艾灸或者調理,一般選2-4個穴位,每次每穴15-30分鍾。比如太白穴為健脾要穴,可以通過按揉或者艾灸的方法來刺激此穴,有健脾和中、理氣運化的功效。
2、如何調理脾虛?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能夠運化水谷精微,能夠運化水液,還能夠升清、維持臟腑的位置固定,還能夠統血、維持血液正常的循環通路。脾的功能是任何臟器不能替代的 ,所以脾虛之後會對人體造成諸多疾病,那如何調理脾虛呢?需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病從口入,飲食物的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脾的功能能否正常有序的運行。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也就是說脾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和食物,而討厭濕氣的黏膩,這樣會影響脾胃的運化。所以飲食物要注意溫暖,切忌寒涼生冷 ,尤其夏季天氣炎熱,如果頻繁飲食生冷會造成脾胃進一步虛弱。
其次,可以用葯物來調理,脾虛之後造成很多功能失調,所以要根據脾虛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調理。如脾虛造成運化水谷精微失調,出現了腹脹、消化不良、精神萎靡、貧血等表現,可以用人參健脾片、香砂平胃顆粒,或者歸脾湯 等,如有飲食積滯或者可以合用健胃消食片等消食劑幫助脾胃運化。如果是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退,出現了肢體浮腫、小便短少、大便溏瀉、舌體胖大等表現,可以用理中丸、參苓白術顆粒等。如果脾胃升清功能減退,出現了頭暈目眩、嘔吐等,可以用苓桂術甘湯等;如果脾升清功能減退出現了臟器下垂 ,比如子宮下垂、胃下垂、脫肛等,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脾統血功能失調,出現了出血表現,如咯血、嘔血、便血等不適,可以用黃土湯、甘草乾薑湯、問脾湯等 方劑辯證應用。
再次,就是配合針灸治療。針刺一般選用足太陰脾經的穴位為主,同時配合灸法,用艾條灸足三里、陰陵泉、胃脘、神闕、下關、脾腧等穴位。同時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最後,就是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通過有氧運動,中醫即振奮陽氣來幫助脾胃的功能恢復。
3、脾虛如何調理?
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4、脾虛怎樣調理?
生活當中,你也許經常發現:有人偶爾會出現水腫,有人平時痰很多,有人老是愛腹瀉,有人舌苔很厚膩;這些情況看似毫無關聯,但是中醫認為它們和「脾虛」,體內濕氣偏重大有關系!
中醫學認為,脾具有運化水濕的作用。所謂運化水濕,是指脾在調節人體內部水液代謝、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將全身各組織器官利用後多餘的水液,及時地輸送到相應的器官(如肺、腎、膀胱、皮膚等),變成汗和尿液被排出體外。因此,在水液代謝的全部過程中,脾都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促進著水液的環流和排泄。人的消化,也要依靠脾氣的作用,若脾氣健運,則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質的運輸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輸布、排泄才能正常,體內的水液才能保持著相對的平衡狀態。反之,若脾失健運、脾氣虛弱,不但會出現腹脹,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狀,而且還會引起水液代謝失常,進而產生多種水濕停滯的病變,如浮腫,多痰,腹瀉等。
中醫認為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後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症的治療方法:
1.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2.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准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3.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葯。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4.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5.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6.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7.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8.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和知柏地黃丸加減。
9.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10.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葯、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蠍尾、炮姜、肉桂。
脾虛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1.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葯、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5、脾虛如何調理
1、蘋果蜂蜜方
【用來料】源蘋果、蜂蜜適量
【做法】將蘋果加水煮至糊狀,待溫涼時摻入蜂蜜,攪勻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健胃消食。針對小兒積食、消化不良有很好效果。
2、蜂蜜蘿卜
【用料】蜂蜜150g,白蘿卜500g
【做法】將白蘿卜洗凈切塊放在鍋中,將水煮沸後撈出瀝干晾曬6小時左右,再放入鍋中小火煮沸,與蜂蜜混合,每次飯後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增進食慾。適用於因脾胃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症。對小兒咳嗽、痰多也有效果。
6、脾虛怎麼調理?
堅決避免熬夜。這個熬夜現在已經成為人類早衰的一大殺手了,熬夜會出現各種的連鎖反映,作息的不規律性,導致自己的身體內分泌失調,器官衰竭,生物鍾紊亂等等,熬夜對於身體的脾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危害,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加重了脾的工作量,使他超負荷的運行,所以對脾的危害是很大的。
體育鍛煉。運動在現在的快節奏的社會里變得奢侈,運動的好處不必多言,百利而無一害,加強的是自己的體質,曾強的是自己的抵抗力,而且可以多做一些弓箭步動作對養脾更有幫助。
大棗。大棗其實無論男人吃還是女人吃都是都是有非常好的,大棗不僅補氣血,還能夠養顏,更重要的是大早對五臟都有好處的,所以吃大棗能夠補你的氣血,對養脾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生薑去濕氣。脾虛原因大多是身體的濕氣過重,有的人選擇用拔罐祛身體裡面的濕氣,可以用生薑和紅棗加上紅糖水一大早上空腹喝,既能夠去濕氣,而且還能夠補氣血。
禁止抽煙。當然這個說的是大多數的男性,但是有的女性也不例外,很多女性現在抽煙抽的比男人還要猛,抽煙不僅僅傷及到肺部還傷及到腎臟,和脾,裡面的有毒物質還是通過血液來排除,加重脾的工作量。
禁止吃涼的的東西。這個其實更多的是針對女性,有的女性明顯的氣血不足,皮膚都發黃了,而且生理期也出現了變化,但是沒引起她的注意,無論是在大熱天還是在冬天一如既往的吃著她的冰激凌。女性的寒氣要比男性的要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堅決不能吃冷的東西,百害而無一利。
調整好心態。《黃帝內經》記載著「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現在的生活節奏的變大,很多人生活的壓力非常之大,所以很多人出現了亞健康的症狀,如果想要調理好自己的脾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穩定五臟六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