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

春季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6 18:06:35

1、春季養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據《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春節養生四條重要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

2、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季養生有哪些「小常識」?

 
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也變得活潑精神起來,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想養生,就必須知道一些養生常識。那春季養生小常識具體有哪些呢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葯、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

3、春季養生有哪些諺語?

1、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2、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3、春寒防感冒,春暖防過敏。

4、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復計在於勤。

5、天上四時春為首,人間五福壽當先。

6、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

7、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3)春季養生擴展資料

諺語制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百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性的藝術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度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幾種:氣象、農業、衛生、社會、學習。

4、春季養生吃什麼 12種春季養生食

1.香椿——含豐富鈣、維生素E、並含有香椿素,起到健脾開胃功效。

2.香菜——春吃香菜可散發寒氣。

3.香蔥——所含的蔥素具有殺菌作用,還能軟化血管。

4.香菇——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氨基酸、維生素。

5、春季養生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百人都有了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度慣,養生也被大家拋到了腦後,春季裡面正是許多疾病的高發期,不注意問的話會出現許多的問題。春季要注意飲食清淡,防風禦寒,保持愉快的答心情,進行適當的回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內的答生機,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6、春季養生該注意哪些問題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四氣調神大論篇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段內容用白話來說就是:春季的三個月稱之為發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不要濫行殺伐,要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春季養生的重要性,並提出一些養生的方法。
養生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尤其在目前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人們比較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態。現在冬去春來,由寒轉暖,但陰寒未盡,天氣多變,多種病毒、細菌極易繁殖,此時體弱及老人宿疾易發,更應多加註意養生之道。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萬事萬物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人體之陽氣也應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所謂「春夏養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養陽」就成為春季養生的首要原則。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本是相剋的關系。肝氣為春季的主氣,這個季節肝的功能比較活躍甚至過於亢奮。如果肝氣過強就會傷及脾氣,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在這一季里,臟腑的功能特點是肝強脾弱,養生的要旨是護肝養脾,尤其是中醫說的肝火旺、肝氣郁的人,更要注意清肝熱、舒肝氣,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春季的季節特點是陽氣升發,風氣當令,乍暖還寒;在人則是陽亦升發,肝強脾弱,春困易感(春季由於人體適應氣候轉暖要散熱,體表末梢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內臟、大腦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如食物中營養物質供應不足,使大腦能量轉換效率降低;加之春季暖風中陰離子較多,對人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人精神昏倦;此外乍暖還寒、腠理開泄易感風寒)。故相應的養生原則主要就是:1.養陽氣,助陽升發;2.養脾胃,防肝克脾;3.避風寒,防疾病。
這三個春季養生原則具體貫徹到精神、飲食、起居、運動及防病等各個方面時我們就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調養情志,振奮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郁悶。凡事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不要濫行殺伐,要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青賞花,散步練功等,以此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此外,調控情緒,多聽笑話,多看喜劇,保持情緒舒暢,讓今年有一個好的開頭,並順勢保持下去。
總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最可貴。用心創造自己積極快樂的人生。這里的用心不是動心眼,耍心計。而是指發自內心的真真切切的東西。你真心對人,人必然也會真心對你。
二、飲食有節,補益陽氣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如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多在春季頻繁發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
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橘、蔥、姜、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容易造成攝入維生素不足,所以春天來了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香椿等。
愛發脾氣,情緒容易激動的人,常常被視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人還有下列一些症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排便不暢或大便粘膩、嘴唇紅、干、裂,舌苔增厚等。病因多為肝氣久郁,或吸煙喝酒過度,或因過食肥膩辛辣之物所致。除應戒煙限酒、忌食肥膩辛辣的食品外,要適量多吃清肝瀉熱的食物,如苦瓜、黃瓜、苦菊、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白菊花及梨子、蘋果、草莓、百合,柑橘等。
三、起居有常,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適度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早晨空氣清新,有利於排出夜間沉積在呼吸道內的有害物質,促進新陳代謝。但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韌帶組織比較鬆弛,如果突然由卧位變為立位,不僅容易扭傷腰背部,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如果突然改變體位,還可能發生意外。老年人醒來後,可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關節,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再下床。另外,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因此在衣著方面也不可大意,從古至今,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說法。早春之時,寒溫交替,天氣反復無常,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驟冷還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乘機造訪。此外被褥也不可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
四、強身健體,鍛煉體魄
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松、舒服為度。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的活動,如太極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風箏、盪鞦韆等。
養生梳頭《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人們日常清晨起床後,早已養成洗漱梳理的習慣,為什麼還要特別強調春天梳頭?這是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而在春天的養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須順應天時和人體的生理,一定要使肢體舒展,調和氣血。春天梳頭正符合春季養生強身的要求,能通達陽氣,宣行郁滯,疏利氣血,當然也能壯健身體了。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皮的摩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發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發根,防止脫發和白發;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能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還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腦衰老。
養生梳頭有什麼講究?就是要全頭梳,不論梳中間還是兩側,都應該從額頭的發際起一直梳到頸後的發根處。每個部位起碼應梳50次以上方有功效,梳理次數的上限以自己感覺舒服為准。梳頭時間以早晨最佳,因為早上是人的陽氣升發之時。梳子則以牛角梳、玉梳、木梳為好。
有一種手指梳頭法,有近似按摩頭皮的功能,能使氣血流暢,頭皮光潤,可防治脫發、白發。其方法是每日早、中、晚運動或練功後,以雙手十指自額上發際開始由前向後梳攏頭發至頸後發際,動作要緩慢柔和,邊梳邊揉搓頭皮,每次10分鍾左右。
五、預防疾病,避免勞累
春天除了注意飲食起居外,還要注意預防各類疾病。因為春天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多種細菌、病毒易於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平時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
春天是各種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如果過度勞累,或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在身體疲勞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從而導致呼吸道傳染病等疾患。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更容易感染。因此,我們尤其是老人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適度,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7、春季養生吃什麼

春季氣溫變化頻繁,很多朋友都容易因為不及時添減衣物而產生感冒風寒等狀況,推薦大家在春季每日沖泡蜂蜜水飲用,利用蜂蜜中豐富的營養成分補足人體所需,起到良好的滋補效用,幫助滋養調理。

8、春季養生。。怎樣做。。

老話說:春捂秋凍,這是老祖宗們幾千年的養生觀念,意思是告訴我們春天乍暖還寒,很容易傷風,因此,不要一下子脫掉棉衣,因為冬天會有一個慣性的冷,而秋天是向冬天的過度,天氣雖然會驟然的冷,但是秋天也有一定的延續,因此,秋天少穿一點,也還是可以抵禦寒冷,但是這種傳統的說法究竟有什麼道理呢?又該怎樣做呢?我們一起來剖析一下。
1、春捂就是預防感染風寒。春捂重點是捂「兩頭」,也就是頭和腳是重點。春天的天也像小孩子的臉一樣一天變三遍,一會陰雨連綿,一會又會艷陽高照,這樣的天氣是最容易感冒的,再加上春天的細菌和病毒更加的活躍,也增加了感染的機會,所以,要保護好頭部,因為人的呼吸道很重要也是最容易感染的,建議春天可以在頸部加上一個圍巾,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護好氣管。而腳是對寒冷感覺最敏感的,寒從腳起,下肢的血液循環遠比上肢差,而且一旦腳感覺到冷,全身都會冷,同時腳冷對關節的健康也不利,所以,春天腳一定要穿的暖一些,不要感覺到寒冷,不可過早的就穿單鞋。女性朋友們也不要那麼急於穿上單裙或者短裙。

2、春捂的時間多長為宜?春捂有利於預防疾病,但是也不是就這么一直捂下去,那也是會出問題的,那究竟該捂多長時間呢?專家已經給我們很好的建議,一般立春後10—15天,因為半個月後基本上快到春分的節氣,氣溫就會比較平穩的上升,不會忽冷忽熱,這個時候就可以脫掉棉衣了。當然也要因人而異,如果是老年人,體質相對弱一些,捂的時間也可以適當的長一些。
3、根據溫度決定捂還是脫。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異也很大,北方的立春之後依然寒冷,甚至溫度會在零度以下,那麼春捂的時間是需要更長一些的,北方真正結束冬天的寒冷估計到八九才可以,東北有諺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黃牛遍地走。八九南飛的燕子才飛回到東北,也預示著春天來了,天氣變溫暖了。而南方的城市春天總是來的比較早,立春過後氣溫就開始回升了,所以,可以根據天氣的溫度變化來決定增減衣服,一般以15度為一個參照點,如果低於這個溫度,就要穿的保暖一些,如果溫度在15度以上,可以考慮適當的減少衣服了。還要注意早晚溫差的變化,如果溫差太大,還是捂著點好,溫差在7—10度,建議還是多穿一點為好

9、春季養生補什麼

我國傳統中醫養生「四季側重」的原則認為春季肝臟當令,養陽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臟淤滯不暢,並提倡春季養肝食為先和以臟補臟的方法。結合這一養生特點,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早春二月的膳食原則應該是高蛋白、高維生素、充足熱量的均衡膳食。所謂高蛋白就是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地增加蛋白質高的食物的攝人量,結合春季養肝食春季萬物蔭生,正是調養身體五臟的大好時機。現介紹春季養肝的幾種方法。 以臟補臟雞為先 雞肝味甘而溫,補血養肝,為食補養肝之佳品,較其它動物肝臟補肝的作用更強,且可溫胃。具體用法是:取新鮮雞肝3隻,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干澀或流淚。此外,老年人肢體麻木者,也可用雞肝5隻,天麻20克,兩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見效。 以味補肝首選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溫水沖淡後飲服:也可用食醋泡雞蛋或醋泡黃豆,食蛋或豆,療效頗佳。平素因氣悶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沖服,能迅速止痛。 以血補肝食鴨血 鴨血性平,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養肝血,輔治貧血,同時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餚之一。 舒肝養血菠菜佳 菠菜為春天的應時蔬菜,它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肝氣不舒及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很好的療效。 春季養肝葯膳菜 中醫五行理論認為,春季屬肝,首烏肝片便是一味春令進補的常用葯膳。具體的做法是:加水將首烏煮出較濃的葯液,從中取20毫升備用。再將250克鮮豬肝剔去筋洗凈後,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各15克的姜、蔥、蒜洗凈後,蔥切成絲,蒜切成片,姜切成米粒。將豬肝片加入首烏汁和食鹽少許,用約10克濕澱粉將其攪拌均勻。另外,把首烏汁、醬油各25克,白酒10克,食鹽4克,醋5克,濕澱粉5克和湯兌成滋汁。再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放入油,燒至七八成熱,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漏勺瀝去余油,鍋內剩油約50克,下入蒜片、薑片略煸後下入肝片。同時將青菜下入鍋翻炒幾下,倒入滋汁炒勻,淋入明油少許,下入蔥絲,起鍋即成。本配方中的制首烏補血烏發,是古代著名的抗老益壽葯。 豬肝營養豐富,以肝補肝,再滲入木耳,有補肝腎、益精血,烏發明目的功效。對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導致的頭昏眼花、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腿疲軟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養肝防寒六方法 剛入春時,人體陽氣升發使皮膚腠理疏開,而早春乍暖還寒,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膚腠理密閉,忽開忽閉的調節功能一時來不及轉變,肝功能便受損,引起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故早春食補重在養肝兼顧益脾和胃,溫補陽氣以禦寒保健! 1、多飲水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少飲酒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因為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必傷肝! 3、飲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勻4、心情舒暢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首先要學會制怒,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 5、適量運動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目的6、服飾寬松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食補養肝防寒菜 茄汁青魚片:青魚補肝明目,養胃健脾。適用於久病體虛、神經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腎炎。 素燜扁豆:扁豆被譽為春季首選健脾和胃的素補佳品,尤其適用於老人、孕婦、乳母,以及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患者服食。 韭菜豬肝湯:韭菜性溫辛香,春天吃最能助益陽氣,以其配豬肝可補養肝血。適用於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能益肝補脾,養胃滋腎,為春季進補佳糧。此粥適用於肝腎虛損,婦女產後體虛。 紅棗粥:紅棗補氣血,益肝健脾和胃,溫補陽氣。此粥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納呆便溏、氣血不足、血小板減少、貧血、慢性肝炎、營養不良等。 蜜糖紅茶:紅茶葉5克,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每日飯前各飲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沖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求採納

10、春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1)春季養生貴在養肝春季陽氣升發,養生者應順時而養,要注重保護萌生的陽氣,使之在體內慢慢充沛旺盛。春應養肝,肝性喜條達,因此要使精神愉快,氣血潤暢,初春暖涼交錯,宜隨氣候變化而加減衣服等等。這些原則主要是從強化肝的功能著手的,所以,一切有關補益肝臟、強化肝臟、養護肝臟的養生方法,都可能成為中老年人春季養生的主要內容和第一選擇。從中醫學來看,肝藏血的「血」,是指體內一切營養物質而言。體內很多營養物質都以糖原形式儲存於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紅細胞生成功能。中醫還認為肝和小便有關連,如小便滯澀要從肝的角度來治療。血中某些分解產物如氨類是有毒的,但肝能夠使之集中並形成無毒的尿素而排出體外。倘若肝有病,合成尿素功能低下,氨類物質進入腎和膀胱,能夠直接損害這些臟器,嚴重時會發生氨中毒。

(2)春季養生貴在鍛煉一元復始,春以陽生,大地復甦,冰雪消融,花開柳綠,生機盎然。此種聖境,益人,生精血,化津氣,使人神旺體健。《素問·四氣調神論》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指的是春季養生,應該早起,在庭院或野外緩緩散步,披散束發,穿寬松舒適的衣服,使血液循環暢通,氣血調和,精神煥發,機體得以保養。《養老奉親書》提出,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春光的拂煦,吸取大自然的活力。可進行跑步、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體操等鍛煉,使人體各組織器官適應春天的升發之氣,氣血得到充實,減少疾病的發生。

(3)春季養生順應氣候《攝生消息論》雲:「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天雖風和日暖,但氣候變化亦快,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開始變得疏泄,對風寒之邪的抗禦能力有所減弱。因此,古人有「春捂秋凍」之說。春季,不可頓去棉衣,老年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層層漸減,不可暴去。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該留心防寒保暖,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4)春季養生益理脾胃《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此外,春季應多吃大棗,大棗性平味甘,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是春季滋補的上等食品。中老年人體弱及脾胃不足的人,應經常服用焦棗茶,能夠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的作用。俗話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當屬養生經驗之談。

與春季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