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文章標題

養生文章標題

發布時間:2021-01-27 20:52:13

1、為養生標題選廣告語

養生有道,頤生有方,頤生至品,珍品至上。
不與生活爭輝,只為生命喝彩。
給您的家人一份健康的選擇。
養生原動力,健康添活力。
個人覺得不錯!~~呵呵

2、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對體育養生濃厚的興趣作文題目

我們弄堂里管自行車的老奶奶,年紀總有六七十歲了.她滿頭銀發,天天橫挎著個包,身穿褪了色的藍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車人收費.每當看到她這么做時,我總是想:哼,這么老,還來「扒分」,真是愛錢如命!可是,有一件事使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那是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園去玩,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出弄堂,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而來.我沒有帶雨傘,只好到弄堂口的過街樓下去躲雨.剛沖到樓下,看見一個身影手裡拿著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車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車的老奶奶嗎?只見她迎著風,冒著雨,什麼都不顧,竭盡全力拿著遮雨布往車上蓋.雨布蓋了一塊又一塊.此時,目睹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同時,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紀這么大了,冒雨遮車子,正想著,刮來一陣狂風,好冷啊!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呀,不好,老奶奶剛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風颳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蓋,誰知,風好像故意和她作對似的,呼呼地吹著,剛這好的雨布又被颳走了!老奶奶想了個好辦法,她蹣跚著來到一個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幾塊大磚頭,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壓好.這下風再顯神通也無法掀走雨布啦!
風怒吼,雨滂沱,這時,老奶奶全身上下都濕透了,活像一隻從水裡撈出來的「落湯雞」,而她卻不當一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濕了的頭發,甩了一把雨水,微微地一笑.
不一會兒,人們紛紛來取車了.當他們看到乾乾的座墊時,都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滾圓的,而當他們看到老奶奶那被淋濕了的身子時,一切都明白了……
看著,看著,頓時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終於明白了:老奶奶不是為了「扒分」,而是為了發揮余熱,為大家服務,多為群眾做貢獻呢!

3、求養生小知識,有標題和簡短內容的,越多越好。

春季養心肝
玫瑰花烤羊心
材料:鮮玫瑰花50克(或干品15克),羊心50克,食鹽5克。
做法:將鮮玫瑰花放入小鍋內,加入食鹽,煎煮10分鍾,待冷備用。羊心洗凈,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厚約1厘米的小塊,穿在燒簽上,邊烤邊蘸玫瑰鹽水,反復在明火上烤炙,烤熟即可。
夏季養生粥
黑米薏仁蓮子粥
黑米50克,糯米100克,薏仁10克,蓮子20克,冰糖、米酒各少許。將薏仁洗凈,加水浸泡一晚,再加入黑米、糯米、蓮子文火熬煮,至黏稠軟爛時將冰糖、米酒倒入其中攪拌均勻即可。黑米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美譽,薏仁葯食皆宜,蓮子有養心安神、滋補元氣功效。多飲此粥可滋陰養心、溫脾補腎,滋補而不上火,是不可多得的粥中極品。

秋季養心安神
秋分節氣的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葯煎服也很有效。黨參、芡實、白術、蒼術、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蓮子和人參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冬季保溫防寒
冬季氣溫低下,皮膚裸露部位極易凍傷,如手部、頭部、頸部等。其它如腳部也易受凍,因而應注意這些部位的防寒保溫,可圍圍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還可隨時摩擦雙手和耳朵,適時墊腳、鍛煉。忌穿潮濕的衣服、鞋襪,同時,手臉洗後要揩乾後才可外出。

4、為養生標題選廣告語

?

5、求五篇有關四季養生的參考文獻,標明作者,論文題目,刊物名稱,日期,謝謝

1、從《攝生月令》看道教的順時養生理論
【作者中文名】 宋野草;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哲學系;
【文獻出處】 中國宗教, China Religion, 編輯部郵箱 2010年 09期
2、四季、養生與企業理財
【作者中文名】 王化成;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文獻出處】 財務與會計, Finance & Accounting, 編輯部郵箱 2009年 04期
3、四季養生歌
【作者中文名】 梅雨霖;
【文獻出處】 中國道教, China Taoism, 編輯部郵箱 2002年 02期
4、由攝生到衛生之經——論老莊的養生思想
【英文篇名】 From Preserving One′s Life to Health Principles: On Maintenance of Life in Laozi and Zhuangzi
【作者中文名】 付粉鴿;
【作者英文名】 FU Fen-ge(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文獻出處】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編輯部郵箱 2011年 02期

5、《詩經》中的飲食與養生文化考究
【作者中文名】 閆茂華; 宋喜貴; 陸長梅;
【作者單位】 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陝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文獻出處】 農業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編輯部郵箱 2011年 01期

6、做艾養生直播標題怎麼寫?

我覺得你參考一下有相關的養生節目上面的一些這個標題或者是在實體店的一些的標題你做一個參考

7、養生醫學畢業生論文有哪些題目?

學術堂整理並提供了2020年養生醫學最新畢業論文題目:

1、中來醫養生方法的歸類及其內涵和特色

2、我國中醫養生保健發展的現狀及思考

3、中醫養生中的哲學觀

4、從「醫道相通」透視道教文化對中醫養生思想的影響

5、中醫養生運動對社區2型糖尿病病人自影響的研究

百6、天氣氣候與健康一一兼論中國氣候與中醫養生文化

7、中醫養生防病之系統觀

8、淺度談五行學說對中醫養生的指導作用

9、中醫養生與慢性病防治

10、內科門診病人對中醫養生的認知需求調查

11、中醫養生之道與骨質疏鬆及其骨折的社區防治

12、儒家飲食觀與中醫養生

13、以中醫養生提高生活質量之我見

14、《黃帝內經》 與中醫養生

15、中醫養生探幽

16、中醫養生思想古今文獻整理研究

17、 芻議中醫「治未病問」淺談中醫養生保健

18、瑜伽與答中醫養生

19、中醫養生研究現狀概述

20、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8、高分懸賞!!3000字以上養生論文,題目內詳

陰陽學說的現代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里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但對於中醫學里的陰陽五行學說長期以來存在重大的爭議,特別是對五行學說,廢止之聲時有所聞,有的則提出要打破陰陽五行學說的框架,有的認為該學說有神秘性和模糊性兩大弱點。所以對該學說的討論關繫到中醫學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1、運用舉例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現把其內容舉例如下:
陽 陰
生理組織結構 部位 上部 下部
身體 表 里
軀干 背 胸腹
四肢 外側 內側
臟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陰陽) 五臟(各臟又包含陰陽)
經絡 手足三陽經 手足三陰經
氣血津液 氣(衛氣、肺氣、脾氣、胃氣、心氣等) 血津液
功能活動 升降 上升 下降
狀態 亢奮,發散 陰滯、收斂
動靜 動 靜
主要功能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
(2)病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陰陽學說被廣泛用於分析各種病理現象,其中陰陽辨證被作為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同時,從對全身的陽虛、陰虛的分析及各種臟腑陽或陰的虛實進行病理的具體分析。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陽 陰
陽證和陰證 陽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火熱熾烈,陰液耗傷等病證。 陰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不足,機能低下,陰氣偏盛,寒象明顯等病證。
望 面色紅赤,躁動不安,舌紅,苔黃燥或黑燥。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神情萎頓,倦怠少語,舌淡胖,苔白潤。
聞 語聲重濁,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氣喘。 聞 語聲低微,呼吸微弱,氣息短促。
問 惡熱,心煩,渴喜冷飲,腹脹滿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問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
切 皮膚灼熱,腹部硬滿拒按,脈數有力。 四肢清冷,腹軟喜按,脈沉弱微細無力。
虛證 潮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乾,頭暈耳鳴,心煩,遺精,脈細數,舌紅。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頻,或有喘咳,身腫,脈沉弱無力,舌淡胖。
臟腑陰陽辨證

心 心陽虛:心悸氣短,或有心胸憋悶,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虛浮,舌淡胖,脈微細。 心陰虛:心悸易驚,失眠或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肺 肺陽虛: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 肺陰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聲嘶,形體消瘦,潮熱骨蒸,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 脾陽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陰虛:腹脹納少,食後加劇,大便干結難解,形體消瘦,肌膚乾燥,手足心熱,口乾唇紅,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無力。
胃 胃陽虛: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胃陰虛:胃脘灼熱隱痛,飢不欲食,心煩,口乾多飲,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苔,舌體瘦少,脈細數。
肝 肝陽虛:胸脅牽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溫稍緩,遇寒更劇,形寒肢冷,干嘔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 肝陰虛:頭暈耳鳴,兩目昏花,面部烘熱,脅肋疼痛或有灼熱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腎 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頭目眩暈,易疲倦,面色蒼白或黧黑,或有陽萎、白帶多而稀白,性慾減低,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弱。 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強易舉,經閉或崩漏,形瘦潮熱,心煩盜汗,失眠多夢,顴紅,五心發熱,口乾咽燥,溲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陰陽學說在葯物學方面的運用
在中葯的理論和運用上,也用陰陽學說作為指導。
葯物性味 陰 寒、涼性,苦、酸、鹹味,味厚者
陽 熱、溫性,辛、甘味,味薄者
葯物性能 陰 沉降,清火、攻下、滋陰、抑制
陽 上升,發散、上升、溫陽、興奮
葯物作用的轉化 重陰則陽,重陽則陰
(4)在診斷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善診者,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即以辨陰陽為診斷的大綱。而在辨證時,以陰陽為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 陰 包括里證、寒證、虛證
陽 包括表證、熱證、實證
診斷指導思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脈診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5)在治療養生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調整人體陰陽為治療的最終目標,如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但在具體運用時,卻又變化無窮。
治療指導思想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療大法 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指導預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死。
指導養生 把握陰陽、和於陰陽、法於陰陽
以陰陽學說來分析醫學中的各種現象,不僅僅限於區分事物的陰陽屬性,還在不同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如在陰中又可分陰陽,陽中也可分陰陽,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真是變幻無窮。
同時,中醫學還有許多關於陰陽相互關系的論述。如在分析生理時提出「陽生陰長」、「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時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盛陽衰」,「陽盛傷陰」等,在治療時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等。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
中醫學在運用陰陽學說時,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許多新的內涵,使其內容更充實、豐富。其中較明顯的是不是在於如何區分事物的屬陰屬陽,而是在於分析對立事物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諸如陰陽互根、相生相長等理論。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強調陰陽屬性:中醫學里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更不是所謂的「一分為二」,而是具有非常嚴格的、特定含義的屬性。如以自然而言,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雄(男)為陽、雌(女)為陰,等等。以人體而言,器質屬陰、功能屬陽,機能陰滯屬陰、機能亢奮屬陽,等等。以葯物而言,性質溫熱者屬陽、性質寒涼屬陰,作用升提者屬陽、作用下降者屬陰,起興奮作用者屬陽、起抑製作用者屬陰,等等。這些陰陽的劃分是有明顯的屬性區別的,是決不可以隨便調換的。有人認為這是陰陽學說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該學說的優勢之一。因為對立統一的事物雙方並不是對等的,往往有其屬性的差別,而這種屬性的差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是非常適合的。
(2)突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醫學里對陰陽的認識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陰陽看作是機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動態的、立體的、靈活的。陰陽的屬性固然是有其嚴格性的,但在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而這一思想的體現最典型的是中國古代的太極圖:

圖中充分體現了在陰中包含了陽,而在陽中也包含了陰。
(3)展示陰陽的層次:中醫學里對陰陽學說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其概念有時很廣,有時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可以運用陰陽學說。如臟腑學說中用陰陽進行分析,臟屬陽,但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背為陽,肺為陽中之陰。而心又有心陰、心陽之分。可見
(4)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內經》中提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如人的形體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二者缺一不可。
(5)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陰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雙方是無時不在相互影響的,不斷地此消彼長,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如這一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病態,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恢復這一動態平衡。陰陽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影響的關系,突出了古人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對形神統一、組織與功能統一、臟腑經絡統一、人體內外統一等有精闢的見解。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被用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在一個整體中,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過程中,這些關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這些關系對於中醫的診治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舉例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六腑 大腸 膽 膀胱 小腸 胃
五氣 燥 風 寒 暑 濕
五竅 鼻 目 耳 舌 口
五體 皮毛 筋 骨 脈 肉
五志 憂 怒 恐 喜 思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宮
五聲 哭 呼 呻 笑 歌
五色 白 青 黑 紅 黃
方向 西 東 北 南 中
生化 收 生 藏 長 化
季節 秋 春 冬 夏 長夏
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用以說明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事物,其所影響和被影響的事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與「我」共同構成了五種關系,從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所在,這樣,五種關系可以構成一個「穩態結構」。其相互關系示意如下:


相生

水 – 火 相剋

金 土

在醫學領域里,廣泛運用五行學說來分析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關系,如脾胃輸布津液至肺,且肺陰有賴於胃陰以補充,即稱之為「土生金」。並把脾胃稱為「母」,肺稱為「子」,二者即為「母子」關系。
同時,運用五行學說還可以分析疾病過程的傳變及某一臟腑病變對其它臟腑的影響。如因肝氣過旺,可以橫逆而犯脾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稱之為「木克土」。
在診斷時,五行學說又往往用來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黃,為其本色,但如出現面色發灰黑,則為腎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較重。
在治療時,又往往用五行學說作為指導。如有「補土生金」、「扶土抑木」、「瀉南補北(補腎清心)」。
三、探討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局限性
當然,我們研究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也要抱著批判繼承的態度,既要認真肯定其中的精華,特別是重視其中某些現代哲學所忽視的內容,從而對發展現代哲學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認為古人的東西都是真理。
1、陰陽學說的局限性:陰陽學說主要用以分析對立統一的二個方面的關系,但有時把不一定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事物也用陰陽來分析,如古人所說的日為陽、月為陰,從其陰陽屬性來說,確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陰陽的關系套用在日月的關繫上,就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又如有些矛盾雙方用陰陽的觀點難以說明,例如在疾病過程中,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為陰或陽。
所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所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有時也不夠恰當。
2、五行學說的局限性:五行學說是把各種事物的關系都列為五要素,雖然這可以認為是構成了一個穩態系統,但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醫學領域里,各種因素的關系更為復雜,有時並不能都歸納為「五」,所以也出現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歸納的情況。同時,五要素之間的生克、乘侮關系也並非是絕對的、固定的。實際在醫學領域里,五行關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來的,應是在實際生理和臨床上存在了某種關系,再以五行學說加以說明。如「肝木克土」是因為在臨床上存在著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運化的現象,而通過疏肝解郁有助於脾胃的運化,這樣才得出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關系。如果在生理或臨床上得不到證實的,則很少單憑五行生剋關系推斷來確定一些相互的關系,至於少數人脫離了臨床實際,機械地用陰陽五行的關系來推導,這實際上已背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並不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身。。
至於陰陽五行學說在占卜等領域中被運用,更使這一學說走上岐途。在中醫學里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由於賦予了醫學的科學內容,所以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當然,陰陽五行學說有時被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使得許多人,特別是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對其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人提出,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思辯性理論,不是成熟的科學理論,但他們恰恰忘記了,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臨床實踐上,並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的,並不是坐在房間里單憑思辯推導的。所以我們在認識陰陽五行學說局限性時,不能片面誇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斷地作出不科學的結論。
四、陰陽五行學說與現代哲學思想的比較
從前面所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中醫學里作為基本說理工具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豐富的內涵。盡管現代哲學是在古代哲學(當然也包括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學的精華,但由於現代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學體繫上發展而來的,因而在現代哲學體系中,並沒有充分吸取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特別是由於西方對中醫學更是陌生,所以也談不上吸取中醫學里的哲學思想,從而現代哲學有必要進一步吸取中醫學里的中國哲學思想精華,從而使現代的哲學體系能更上一個檔次,讓中國的古代哲學發揮出更燦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應吸取現代科學理論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科學理論中的唯物辯證法、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中有許多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有一些初步的體現,要使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就應使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長處。綜上所述,對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探討,應建立在密切聯系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可能接觸到其本質性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學性的內核。同時,也要認真吸取現代科學理論,推動傳統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有所發展,這樣也必然促使中醫理論有一個較大的飛躍。

與養生文章標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