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是什麼意思??最好能解釋的詳細點!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如何理解了這句話:人一出生就有了八字也就是先天的命局,但僅從八字里看全一生的榮辱是不能詳盡的,那麼先天的命局還要加上後天的運行,也可以說是你的言行舉止,你的想法等等把先天命局引發才是你的運氣,然後就是你的生活環境,這些都屬於你先天運氣的一部分,那麼要想改變自己的運氣就是後面的;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一命:命是先天註定
原理:時間是決定事物最重要的因素。時間和空間決定事物性質。
古時候把人分為4種職業,即「士、農、工、商」。過去讀書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但讀書人要得到社會地位,必須參加考試,考中了才能稱為士。成為士就可以當官,當了官就能榮華富貴。自隋唐以來,普通人要想當官,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有句話叫做: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那時候的讀書人,常會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這五樣都得具備才能考上。如果考不取的話,是命中不該有。漢朝的大學者王充,一生反對迷信,不信鬼神,但他堅持「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的命運是由天註定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中國人所講的「命」,就是一個人的「八字」。根據你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成「天乾地支」,總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就能推算出一個人一生的榮辱禍福、貧富壽夭。
現代的人,要想做官也得考大學、考公務員,這與古代相似。但當下社會對於成功人生的評判標准發生了變化,大家一起向錢看,有錢就有地位,有錢就能被人尊敬,而且不論什麼行業,都可能獲得所謂的「成功」,而對於命運中其他幾個因素,例如健康、長壽、榮譽、沒有災禍等等,反而不去重視,可嘆很多達官貴人、豪富明星,盡管擁有了值得誇耀的財富,但或短命、或深陷囹圄、或重病纏身、或意外死亡、或身敗名裂,這種人生,談何成功?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一個人的命運從出生那天就已經註定,我們可以藉助八字分析,提前預測出這個人的人生軌跡來。
二運:運勢可以變化
命好不如運好,運氣猶如春夏秋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經歷童年、青年、中年、晚年四季。有一生旺,有一生衰;有早年旺、中年旺、晚年旺。甘羅十二為秦相,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孔明初出茅廬,范蠡泛舟西湖。花開花落,日出日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守得雲開見日出。能進能退,能上能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旺運時積極奮進,衰運時退壁三舍。總之,要做到等待時機,抓住機遇,功成身退。
1、時代是一種大環境。時代不斷更新也是天意。戰爭與和平,刀耕火種與手機電腦,紅樓夢與青春之歌。時也命也。同樣的命在不同的時代導致不同的命運。要根據時代來決定自己的選擇:順則昌逆則亡。
2、命是車,運是路。命運如舟與水。路影響車,水影響舟。先天的出生日期影響後天的運氣變化。十年一大運,五年一小運。
這樣看來,一個人命好不好,完全不能由自己決定。這不是宿命論嗎?
不對,大家別忘了,後邊還有「二運三風水」呢。來運時你就可以自己做主了。「運」就是「動、運轉」的意思。在八字體系中,對八字造成影響的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大運,每步大運是十年,也就是說每十年都轉一次運,每個人起運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從1-9歲不等。這個大運是從一個人出生的月份推算出來的。
還有一個是流年運,這個流年是天下人共享的,例如今年流年是「癸巳」。如果你八字需要「癸水」。大運走到某個階段,出現了癸水,那這十年你都會很風光。大運遇不到「癸水「,可遇到今年,流年是「癸水」,那你今年也會走好運。
所以說:命中沒有,只能來行運。每個人一輩子,無論多麼命苦,都有走好運的時候;無論命多好,都有走霉運的時候。好運來時雖然事事都比較順利,但禍福是相依的,最好的時候要防範最壞時候的到來。好運來時,就等於把土變成了山,這個需要好多年。可是當山要倒的時候,卻在頃刻之間,所以民間有:「運來如抽絲,運去如山倒」的俗語。
所以古人教導我們:一個人活在世上最要緊的是要懂得「惜福」。古訓說:「一粒米都不能糟蹋。」這不是惜財,而是惜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為何福無雙至?運好時人要是一驕傲,第二個福就不會來了。但是禍要是來的話,人卻很少會自我自省,所以第二個禍就跟著來了。
八字是隨著人走的,人不要隨著八字走。跟著它走,人就成了八字的奴隸。
三風水:風水是自然之妙
地吉苗旺,宅吉人旺。黃帝建城時就有:察其陰陽觀其向背。自古主張「明堂平曠,萬象森羅;眾水朝歸,諸山聚會;草盛木繁,水深土厚」,「山清水秀出美人,窮山惡水出刁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風水與環保同行。「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中國好風水: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好風水:海口、三亞、文昌、萬寧。
出生地風水:
(一)領袖富豪多生於依山面水藏風聚氣風景秀麗之地。脫胎剎那秉賦天地靈氣。
(二)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義。蘇南人多文才,江北人多政要。
長期居住房屋風水:
移居祖屋後另設的住宅與辦公室、營業場所更為重要。要研究以下幾方面:
(1)形狀結構(2)光線(3)空氣(4)水源(5)傢俱物理屬性
(6)傢俱擺設方位(7)衛生程度(8)顏色(9)門窗方位(10)聲音
所在的城市風水:
1)地形2)經緯度3)溫度 4)道路5)綠化6)水源7)方位等等。
所在國家風水:國家所處的緯度經度溫度地形河流及其經濟政治文化情況。
祖先安葬之地風水:遺傳基因與心理因素的互相影響。
玄空法:三元九運,二十年吉凶方位一個變化。二十年中每年變化。六十年風水輪流轉,一個周期。大門向吉方。
「風水」這兩個字出於寺院里的和尚,和尚們非常講究風水。「天下名山半屬僧」,是說天下的名山的一半都被和尚佔了。
風水很簡單,就是空氣跟陽光。好風水就是要靠著山,很穩當,然後前面是水,再前頭一定有一片綠地,叫明堂。門前有小河,屋後有山坡,客家人永遠在他家的前頭弄個水塘。所謂客家,就是經過大亂南移而來的人。因為八方的風是亂吹的,什麼能把風治住?是水,所以家前頭有個小水池,就能把亂風聚住。
風水很簡單。比如不要一條路直沖大門,這叫一箭穿心;廚房不要擱屋子中間,等於中間火燒,主人心不安;家裡不要門對門,否則就等於口對口,永遠鬧是非。這些好像是迷信,其實有一定道理,是經驗積累所得。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處理過一個官司:兩個親家分地方,其中一塊因石頭對著房子中心,叫萬箭穿心,就都不想要那塊地方,爭執不下。范仲淹說沒關系,我有個好地方,我和你們換。結果沒過多久,突然大風大雨,結果所有的石頭都被風雨刮到門前堆了起來,結果萬箭穿心變成萬戽朝天,變成大吉利。
這個故事,揭示了風水中一個很重要的法則:「福人居福地」,你要是沒福,就不會居住到好風水的地方。一個人選什麼樣的房子,看似都是自己決定,其實都是命中註定的。命好就會不自覺選中風水好的房子,該走霉運了,就會選擇風水差的房子。可一個人要是聘請有真才實學的風水師為他調風水,那也是到了他命運該發生變化的時候了,這個風水師就是他命中的貴人!
第四、建功立業積善成德(功德):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德不孤必有鄰」。「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滴水可以穿岩,善亦如此惡亦如此。
1、對社會的貢獻叫功勞。首先是你的專職工作正面作用越大,功勞越大,回報越大,命運越好。反之則越差。
2、德高才能望重。品德越好,擁護越多,命運越好。「德不孤必有鄰」。
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用功德去換回報,天經地義,是平衡原則,不可違背。天與不受,反受其譴。
4、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滴水可以穿岩。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5、命中劣根性者尤其要積德,否則有大難。
6、積大功德一定要立大志許大願。
7、研究命理能發現一個人的品德高下。
第五,讀書自己改變命運
萬般皆有用,唯有讀書高。讀儒道佛,四書五經,辯證觀點看問題,要懂得做人道理。
青少讀科學打好基礎;中青年讀儒家,懂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老年讀道家望長命百歲;晚年讀佛,現世的繁華已無意義明確靈魂往何方。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第一個大家都知道,讀書讀得好,考學優異,可以進入各種單位,如果單位好、效益佳,或者考上公務員,都可以改換門庭。
第二個是通過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學到別人的經驗,人生就會少走彎路,也能發現成功的捷徑。
不過這里重點要給大家講的是「積德」對命運的改變力量:積德有積陽德與積陰德兩種。所謂陽德,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德行。有些人做善事故意想要讓別人看見,這是「有心為善」,老天對於這種人,有句話叫做「其善不賞」,就是不會給你多少福報。而「積陰德」,就是暗自幫助別人,做應該做的。
雖說善有善報,但如果你把做好事當做交易來做,那你是跟命運在做買賣。「我做了這么多好事,會有多少好報」,要是懷著這個心的話,這個善報很小很小。還有人把佛當神來拜,認為給佛磕幾個頭,燒點兒香,捐點錢,佛就會保佑。這不但是對佛不了解,還 可說這是侮辱佛。佛不是讓人這樣信他,而是要讓人明白他的道理。
那我們該如何積陰德?首先要發願,所謂發願越大,力量就越大。努力去幫助一切你可以幫助的人,不去計較對方知道不知道,不去追求回報,也就是沒有任何目的與功利心。做過就放下,不沾沾自喜。時間久了,這個行善的念頭,都是出於本心,行善的行為,自自然然,就跟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的平常。如此下來,這個陰德就會積累得很大,它對你的命運改變的力量極大,不但可以讓你遠離災禍,延長你的壽命,增加你的財富,而且可以惠及子孫。
第六,名字稱號(名):
任何人離不開名字,要使用一生,很重要。生命代號,信息密碼,終身廣告用語。不怕生錯兒子,就怕起錯名字。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名。劉德華:德才兼備。宋美齡:美好年齡。董建華、何厚鏵:港澳歸華。問自己:什麼名?
改名標准:
1、名稱含義要吉祥如意名符其實
2、與生辰八字中陰陽五行相諧調
3、筆劃符合五格(天格人格地格等)
4、音調音韻流暢和諧
5、字相穩定疏密勻稱
6、筆劃五行相生
7、與生肖屬相不沖。
名字:梁舒晴(女)
(1)數理:11、12、12=總格35(優雅發展)、人格23(壯麗)、地格24(得金)、外格13(春日牡丹)
(2)含義:舒展的晴天
(3)音調:第2聲+第1聲+第2聲協調
(4)字相:橫豎結合 勻稱穩重
(5)五行:木、火、火、相生
(6)八字:辛巳、壬辰、乙巳、甲申、二金一水二木一土有火為妙
第七,相貌儀表(相):
骨格定一生之榮枯,氣色看行年之休囚。
體態豐滿,紅光滿面,目光炯炯,吐詞清晰,聲如洪鍾,相好得人緣。
印堂發黑,兩目無神,語無倫次,東倒西歪,尖嘴猴腮,霉相討人嫌。
一面相:十二宮,三停三才論,四學堂八學堂論,五官說,五嶽四瀆,五星六曜,九洲八卦,流年運氣部位歌。
二手相:上帝將你的真相放在手掌之中。天紋地紋人紋,玉柱紋月暈紋旅行神密紋;
三身相:腰圓膀粗,虎背熊腰,腹拱垂體,手長過膝……
四動相:龍行虎步,獅子回頭,笑不露齒行不露足,靜如松坐如鍾行如風……
五聲相:說話有大小、清濁、快慢、虛實、厚薄、冷熱等分別
六心相:心在形先,形居心後。未觀形貌,先相心田。眼惡心必惡,眼善心必善。修德於心,吉凶可易。心發善端諸福集。
七衣相:服式整潔,顏色諧調,款式符合身份;有華麗朴實端莊休閑等分別。
八相自己相他人:懂得自己哪裡好哪裡不好;懂得別人是什麼人。
九改相:相由心生。善心生善相。惡心生惡相。按摩美容都可以改相。
第八,敬神感應(神):
地生萬物養人,地球是人類母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人類父親。信息流通有如神助,感天地泣鬼神。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外;人比狗螞蟻樹石頭高級,比人高級的是什麼呢?人無法完全理解,猶如螞蟻無法理解人類一樣,只能冠之以神或上帝之類的稱謂。如果否定比人更高的層次,不符合辯證法,道理上不通。
一、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二、按層次人高於狗、螞蟻,狗高於樹,樹高於石頭。比人高級的層次肯定存在。最高層次的稱之為神。
三、神:推理得出,人很難實驗證明神。讓人證明神如同讓螞蟻證明人的存在?
不能證明神的存在不等於神的不存在。因為你不能證明神的不存在。
四、可能太陽地球及無數天體都是高於人類的生命存在。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只是微不足道細菌。聖仰之情油然而生。只有狂妄之人才會貶低宇宙。
五、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生萬物養人;我們感謝太陽父親地球母親。
六、感天地泣鬼神,頭上三尺有神靈。到處是電磁場信息。
七、歷史悠久的各大宗教影響巨大,都有其內在知識價值。政教要分離,歷史上每當宗教過份干預政治時這種宗教就滅亡了。千萬年神廟教堂的大量存在象徵人類渴望與神溝通,很難,是一種奢望。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希望有如神助。
八、人的先天秉賦不同,各人意念的力量也不同。
九、上帝,佛祖,神靈;大同小異,都是最大之神。財神,媽祖,關公等等是行業之神。
十、人如有活的肉體,且食人間煙火,就不是神。人不食人間煙火叫仙人(長壽者)但不是神。神學研究者也不是神,如教主。
十一、人不要冒充神,否則要報應。眾人要學會識別真神假神。
十二、真神要用心感應。心誠則靈。阿彌佗佛!
第九,結交貴人,與高人為伍你就會出類拔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德,有知識,有經濟,有管理能力者,貴人也,勤交。酒肉朋友、孤朋狗友少交,吸毒偷盜犯法作亂者不交。
一、要勤交七種貴人:
1.有道德者
2.有智慧者
3.有權利者
4.有財富者
5.有健壯者
6.有美麗者
7.有信息者
二、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相逢不相識。交貴人要有緣份。用命理研究自己與貴人緣份何在。
三、用人之道
1)用業務人才(旺人緣)
2)用技術人才(旺文星)
3)用管理人才(旺官運)
四、遠離凶惡的小人。
五、上級,下級,平級。要正確處理三個方面的關系。
六、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有相生相剋。
第十,養生之道(養生):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身心健康就有快樂,身心健康才能思維平衡、頭腦冷靜,產生正確的計劃與行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心健康就有快樂和福分,都與衣食住行等有關。
注意下面九個方面
一、飲食
1) 多喝很清潔的天然水
2)每天食30%以上的穀物
3)每天食30%以上的素菜
4)年齡越大吃葷菜的量就越小(20-30歲是30%,30-40歲是20%,40-50歲是10%,50-60是5%,60歲後食素
5)忌過咸過辣過甜過酸過苦及化學制劑的食品。
二、運動
1)年齡越大運動量越小。
2)年齡越大運動時間越長。
3)清晨最佳,其它次之。
4)有草木清水的地方。
三、靜坐
1)有動必有靜,動靜相兼。
2)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
3)進而達到不動不靜不生不死不垢不凈不加不減之境界。
四、夜卧
1)早睡早起
2)聖人無夢
3)足夠的睡眠
五、情緒
1)制怒
2)微笑
3)勝不驕敗不餒
六、起居
1)有規律
2)較固定
七、衣著
1)絲棉麻天然織物
2)清潔衛生
八、按摩洗澡:
能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減少脂肪,增加氧氣。
九、習慣愛好
1)不嗜煙酒
2)不好賭不好色
3)不痴迷於玩物
合乎規律者勝,掌握天機者贏。窮凶極惡者凶,安定團結者吉。
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認真讀,耐心悟,人生處處有幸福!
你好,請採用。
2、1至12月。每個月各做哪些養生項目
現在養生項目真的很多,這就需要你去好好地比較、來考察了。
推薦一源個靈得福鹽蒸沙療養生項目,很不錯,主要養生嘛,不分月份,季節的啦百,主要就是靠的堅持!
先前去考度察過,有自己的廠子,指導員小張人太好,所以給她推薦下。(望採納,謝謝~)
養生項目知,新店的話有兩個就夠了,等慢慢的再去道新增項目。
3、十二月飲食養生應注意什麼
1、多食溫熱,少食寒涼
冬季養生要以食物百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度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等。
2、多吃蜂蜜少吃薑
冬、秋兩季要多蜜少姜。蜂蜜一方面給人們帶來能量,另外它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像鐵、鈣、錫、錳等等。每天臨睡前半個小時到一版個小時,吃一杯蜂蜜酸奶, (糖尿病要減半),有助於睡眠,蜂蜜補充微量元素,補充維生素。權另外蜂蜜還能緩解便秘,第二天我們就會感覺我們便秘一掃而光。相對蜂蜜而言,姜要少吃些,避免發汗傷害津液,保存體力。
4、一年十二個月的養生秘籍有哪些?
1月養腎防寒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1月應注意鍛煉:多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狗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葯、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2月補水春捂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適當春捂。
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以後氣候仍然乾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飲食宜忌:宜多食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忌辛辣之物。春季陽氣初生,2月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
3月晚睡早起 食甜養肝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春養肝。
起居:春天萬物復甦,3月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
飲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葯、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春季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唐代葯王孫 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4月調陰陽
養生原則:補腎、調節陰陽。
養生關鍵: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推薦吃山楂枸杞燜兔肉,用山楂、山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紅棗4個,一起燉煮。
5月關注心臟
養生原則: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後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精神調養:「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飲食宜忌:宜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
6月晚睡早起
養生原則: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
飲食宜忌:飲食清補為原則。宜吃蔬菜、豆類、水果等,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忌辛辣油膩之品,如羊肉、牛肉、豬肉、辣椒、蔥、姜等。推薦多吃冬瓜薏米粥,因為冬瓜清熱利濕。
7月勞逸結合 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保護陽氣。
養生注意: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此時應多飲水。
飲食宜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忌辛辣油膩之品。
8月神志安寧
養生原則:防暑降溫。
養生注意:「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
精神調養:「立秋」後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生活上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9月陰平陽秘 防秋燥
養生原則:陰陽平衡、陰平陽秘。
養生注意:登山能使心情愉快,還可鍛煉身體。防秋燥也非常關鍵。
飲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還可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推薦喝梨粥,洗凈兩個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10月控情緒 養陰精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秋對應的臟器是肺,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
飲食宜忌: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葯等以增強體質。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11月早卧晚起 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養精蓄銳、增強體質。
精神調養: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起居: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宜忌:多吃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
12月適度進補 動靜結合
養生原則:「因人、因時、因地」進補。
養生重點:養宜適度、動靜結合。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如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飲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
5、1-12月怎麼養生
一月:養腎防寒
氣候特點: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黃帝內經》)。
養生關鍵:「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諺語。人們在經過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飲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葯、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薦食療:
當歸枸杞燉羊肉
用料:當歸15克,桂圓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製法:羊肉切塊,加生薑用開水稍煮,水漂瀝干,加入各葯、上湯,隔水燉熟,飲湯吃肉。
功用:羊肉溫熱,含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A、B)等,有補陰壯陽、補虛勞益氣血的作用。桂圓補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當歸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當歸枸杞燉羊肉可補陰壯陽,補益心脾。
二月:陽氣生發適當春捂
氣候特點:二月是春天的開始,包含「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過了「立春」,萬物復甦,大地生機勃勃,草樹開始萌芽,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節氣的特點是冬去春來,濕度逐漸升高,加上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雨水」節氣因為雨水增多,空氣濕潤,天氣暖和但又不燥熱,更加適合萬物的生長。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而護肝要從心情著手,使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養生原則: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
養生關鍵: 春季是冷空氣活動頻繁之季,所以要適當「春捂」。
二月白天漸長,陽光暖和,氣溫趨於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漸增多。民俗諺語中有句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說明人們經過秋冬養生,到了春天開始勞做了。
春季養生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
立春以後,氣候仍然乾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飲食調養
春季陽氣初生,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
飲食宜忌
宜:多食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薦食療
枸杞子山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葯30克,糯米50克。
製法:將枸杞子、山葯和糯米同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開後改小火慢煮半小時至米熟爛,放溫服用。
功用:枸杞子養陰益腎柔肝,山葯健脾益腎,糯米和胃,共為養陰柔肝,益腎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氣候特點:三月是春天將要過一半的時候,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
「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的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的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此時正是農家最忙的時節,也應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中醫認為,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
養生關鍵:春養肝。
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的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三月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這就是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但處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地區的人還要注意保暖。
春季應肝,如養生不當,可能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要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季的飲食既要根據節氣變化,又要考慮個人的體質情況。以「春夏養陽」為主要原則,也就是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葯、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
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
推薦食療:
山葯粥
用料:鮮山葯100~20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山葯洗凈去皮切塊,與粳米同煮。
功用:山葯健脾益腎補肺。
四月:補腎調陰陽
氣候特點:四月是春季最後的階段,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
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自古以來,這一天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又稱「踏青節」,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古代稱:「雨生百穀」,說明此節氣在農業方面的重要性。
四月天氣轉暖,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開滿枝頭,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這時候花粉過敏的人們日子就比較難過了,應該加以預防。此季節還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等。所以應依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傳染病是這一時期的關鍵。
養生原則
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實為主。
從中醫養生來說,清明前後是郊遊、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遊》詩中說:「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痴人。」從防病來講,在這段日子裡,天氣陰涼,應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實為主。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
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推薦食療
山楂枸杞燜兔肉
用料:山楂、山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紅棗4個。
製法:紅棗去核,兔肉切塊,用開水脫去血水。諸料共入砂鍋,加清水煮沸後改小火煲2~3小時,調味。
功用: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山葯健脾益腎,山楂活血化瘀,紅棗健脾益血,兔肉補益中氣。此款食療方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低脂肪、低膽固醇,有滋補肝腎、補氣養血、活血化瘀作用。
五月:關注心臟
五月是夏天即將開始的時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夏」在天文學上表示即將告別春天,夏天馬上開始。這個節氣是一個萬物增長增高的時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明顯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雨水比「穀雨」更多。而對農作物來說,「立夏」又是一個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
「小滿」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季節,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夏季,各種植物農作物到了旺盛生長期。高溫多雨,空氣悶熱潮濕,是「小滿」時的氣象特徵。
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後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養心臟。
「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老年人更應注意預防氣血瘀滯引起心臟病的發作。在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食物為主,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後飲少量紅酒,以保持氣血通暢。
飲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狗肉等。
推薦食療:
冬瓜燉雞肉
用料:新鮮連皮冬瓜250克,雞肉100克。
製法:冬瓜切小塊,與雞肉同加適量水燉熟放溫服用。
功用說明:連皮冬瓜清熱利水滲濕,雞肉補脾強身。合為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六月:晚睡早起宣暢通瀉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開始,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農事種作都以這個節氣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越來越低。所以,農民俗稱「芒種」為「忙種」。
進入「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白天氣溫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氣溫有時達35℃,部分地區氣溫甚至到38℃。在這個季節里,人們偏於「懶散」。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濕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中,人們就會感到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所以,在此時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 六月的養生重點是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這樣機體就能得以宣暢通瀉,輕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由於天氣炎熱,汗出較多,衣著應以棉製品為好,利於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還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飲食宜忌
6月調養應以飲食清補為原則。
宜:蔬菜、豆類、水果等。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膩之品。如羊肉、牛肉、豬肉、辣椒、蔥、姜等。
推薦食療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帶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製法:冬瓜洗凈切塊,與薏米同煮至熟爛,每日一次。
功用說明:冬瓜清熱利濕,含水量高,不增加人體熱量;薏米祛濕,糯米養胃,可收清熱利濕養胃之效
七月:勞逸結合 保護陽氣
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
七月養生
中醫認為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人們在七月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陽氣。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此時應多飲水,必要時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綠豆湯等以防中暑。
飲食宜忌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忌辛辣油膩之品。
推薦食療
薏仁綠豆粥
用料:綠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各原料洗凈同鍋煮熟爛,加冰糖放溫服用。
功效:綠豆清熱解毒,百合潤肺生津,薏仁清熱利濕,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熱利濕、健脾和胄。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寧
八月是夏天即將結束、秋天將要來臨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秋」是肅殺的季節,也預示著秋天來到。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白天仍舊熱浪襲人。這是因為「立秋」時,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中醫認為「立秋」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處暑」則意味著暑氣消退秋天來臨。很多地區處暑正好處在「三伏」天,所以天氣仍很熱,人們稱為「秋老虎」。「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在這一時間段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八月養生
「立秋」以後,雖然還不是真正進入秋天,但至少是即將從暑熱天氣走出來了。「立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早晚溫差逐漸拉大,晚上已有涼的感覺。但是,此時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多事之秋」。入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即可發生腹瀉。嬰幼兒在此時段為腹瀉的易感人群,所以「秋季腹瀉」患者多為嬰幼兒。
「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被稱為「秋乏」。中醫認為秋主燥,耗氣傷陰,氣虛導致四肢無力,神疲懶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
精神調養
「立秋」後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生活上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因為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天也是鍛煉的好季節,要加強室外活動,如跑步、打球等。
飲食宜忌
因秋天由肺主宰,應多食酸,少食辛。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葡葡、梨等食物,都能幫助克服疲倦,應該多吃。
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鹼性食物。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鹼性食物有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還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推薦食療
百合蓮子湯
用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製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干凈。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九月:陰平陽秘防秋燥
九月是秋天氣候最為明顯的時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白露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氣溫逐漸轉涼。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降水頻繁,氣溫下降明顯,白天、夜晚溫差進一步拉大。《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九月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精神調養在秋天非常重要,因為秋天有萬木凋謝之感,人們容易產生「悲秋」,所以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天氣好的時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裡,登高望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使自己身心愉悅,心曠神怡。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時,還鍛煉了身體,使身心都得到放鬆。從而消除不良情緒。
九月養生防秋燥也非常關鍵。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人們往往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含維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葯食療。
飲食宜忌:
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還可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推薦食療:
梨粥
用料;梨兩個,粳米100克。
製法: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功用說明: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十月:控情緒防燥邪養陰精
十月是秋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十月預示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將要來臨。由於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民間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說。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是霜降節氣的命名由來。「霜降」的意思是天氣漸冷,開始出現白露,節氣特點以北方較為明顯。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在此時也應受到重視,這是因為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特別是北方,萬木凋零草枯葉無,易使人產生悲觀之情,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時,更使抑鬱多發。所以,此時人們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
秋對應的臟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飲食上以滋陰潤燥為宜。還要多飲水,減少節氣造成的乾燥之氣。此時還可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選擇滋陰潤肺的膏劑。
飲食宜忌
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葯等以增強體質。
忌: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推薦食療
百花膏:用百合、款冬花各等分,水煎去渣,加蜂蜜熬成膏狀,日服3次,每次一匙,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
黃芪膏:用黃芪100克,水煎濾渣,加蜂蜜500克,文火煎熬縮至膏狀,日服兩次,每次一匙,有補肺益氣之功。
山葯百合大棗粥
取山葯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將山葯、百合、大棗、薏苡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兩次服食。山葯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護陽氣
11月是冬天正式來臨的時候,從24節氣來說,包含有「立冬」和「小雪」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進入這一時節,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准備蟄伏過冬。冬季到來,自然界表現為陰盛陽衰,氣溫降低,寒氣襲人,人體陽氣容易受到損傷,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陽氣。「小雪」時期特點是天氣逐漸變冷,北方地區開始下雪,但雪量較小,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在南方一些地區,經常一年見不到下雪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一年中進補的最佳時期。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此時應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作準備。所以,「立冬」之日要進補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會怕冷。這是民間的習俗,但卻體現了增強體質,預防為主的思想。
醫學研究證明,冬天人們情緒容易低落,鬱郁寡歡。當工作、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能誘發抑鬱症。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排解,疾病就不會找來。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宜忌:
多吃熱量較高的膳食,還要多食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青菜、木耳、豆腐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
推薦食療:
木耳炒肉片
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豬瘦肉60克。
製法:黑木耳用溫水發好、洗凈,豬瘦肉切片放入油鍋中炒兩分鍾後,加入發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鹽適量,清湯少許,燜燒5分鍾即可服食。每周3次。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12月:適度進補動靜結合
12月是一年的結束,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大雪」和「冬至」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大雪」相對「小雪」而言,是個比「小雪」更加嚴寒的節氣。民間認為,如果「大雪」節氣當天下雪,則預示著「瑞雪兆豐年」。「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中醫陰陽學觀點認為,「冬至」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回升的節氣,「冬至」以後氣溫下降明顯,天寒地凍。
中醫認為,12月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都理解為要吃營養價值高的貴重補品。其實進補是有講究的,要「因人、因時、因地」進補,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適溫寒、慎房事等綜合調養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首先要養宜適度、動靜結合。就是說養生調整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如適當體育鍛煉,在鍛煉前要做好准備活動,防意外受傷。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認真研究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食補、葯補。如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可用「小雞燉蘑菇」、「白果燉烏雞」等。平時飲食上還要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至於腦力勞動者,在食補的同時可選擇葯補,如六味地黃丸可補腎健腦防疲勞。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的,可用烏雞白鳳丸等有調經止痛作用的中成葯。
飲食宜忌:
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
推薦食療: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當歸12克,生薑30克,羊肉250克。
製法:將羊肉洗凈切塊,同當歸、生薑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熬湯,爛熟後加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1~2次。
功用:當歸活血養血,生薑溫中散寒,羊肉養血益腎,合用可補血益腎養顏。
6、12月養生湯介紹
1、人參雞湯
多項研究表明,古老的民間偏方「雞湯治感冒」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入冬時喝人參雞湯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滋補方法。人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幾率。再加入具有補血養氣功效的「黑珍珠」黑糯米,熬出來的人參雞湯不僅清甜,還能滋補養顏。
2、紅棗香菇烏雞湯
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它性平、味甘、無毒,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調經活血,止崩治帶,治心腹痛。用香菇和烏雞一起熬雞湯,香菇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湯內,可提高人體吸收率;對女人而言烏雞湯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3、蘿卜羊肉湯
羊肉最適宜冬季食用。它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能很好地被人體吸收。它具有很好的溫熱補陽的作用,對一般風寒咳嗽、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有治療和補益效果。說到羊肉的「絕配」,非蘿卜莫屬。一方面,葷素搭配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另一方面,蘿卜性寒涼,能潤燥清火、去油膩、有助消化。
4、乳鴿紅棗湯
「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鴿肉有一定的葯療保健作用,自古民間就有「一鴿勝九雞」的美譽。秋冬恰是進補的好時節,乳鴿成為首選食材。乳鴿的肉厚而嫩,滋養作用較強,鴿肉滋味鮮美,富含粗蛋白質和少量無機鹽等營養成分,是不可多得的營養、美味健康食品。養生之道網推薦乳鴿紅棗湯,此湯溫補助陽,凡陽虛陰旺,體弱多病者,常飲有一定的功效。
5、山葯胡蘿卜牛肉湯
冬季食用牛肉可以暖胃補益。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及時補充身體能量,提高抵抗力。而且,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卻富含結合亞油酸,這些潛在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女性養顏抗衰。
6、黑豆黨參排骨湯
黑豆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發之功效。冬季應該適量多吃些黑豆,特別是女性。黨參和當歸也很滋補。不喜歡直接服用的,可以加在湯品里,不可量多哦。
十二月份養生湯推薦
一、紅棗香菇烏雞湯:香菇烏雞湯可以補氣血、養顏、提高免疫力。香菇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並有防癌作用,用香菇和烏雞一起熬雞湯,香菇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湯內,可提高人體吸收率;對女人而言烏雞湯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二、蘿卜鯽魚湯:健脾益胃,消食化滯,明目潤膚。鯽魚湯有潤燥滋補的作用,適合秋冬季節食用。
三、小鵪鶉銀耳蘑菇湯:美白養顏,益腎補虛。
四、白茅根雪梨豬肺湯:中葯茅根和雪梨煲豬肺具清肺熱、潤肺燥的功效,茅根雪梨豬肺湯對於秋冬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喉痛、唇舌乾燥等有食療的作用。
五、蘿卜羊肉湯:蘿卜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蘿卜羊肉湯,有溫補脾胃、健脾消積功效。
六、棗杞乳鴿湯:鴿肉有護肝補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加入大棗和枸杞子煲湯,滋補效果更好。
七、番茄牛肉湯: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番茄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效。
八、蓮藕排骨湯:蓮藕具有健脾開胃、益血生肌的功效;豬排骨提供人體豐富的鈣質,同時還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適宜於氣血不足,陰虛納差者。
喝湯的注意事項
1、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飢餓和低血糖現象。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
3、體胖者適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慾,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4、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5、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6、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7、喝湯不能長期只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慾,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7、十二月飲食養生應注意什麼
體弱不宜盲目吃狗肉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非常愛吃狗肉火鍋,狗肉不油膩,但產熱量大,增溫禦寒能力較強。因此,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決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收。所以,吃完狗肉後不宜立即喝茶。
不宜經常食用砂鍋菜
使用砂鍋燉制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化解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另外,由於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於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不要喝過熱的飲料
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時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忌吃有黑斑的紅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紅薯,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污染。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的肝臟有害。這種毒素用水煮、蒸和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能破壞,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病的紅薯均能引起中毒。
不宜過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熱量較大的水果,一次性過多食用,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導致 「上火」,出現口舌乾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因此,橘子不宜食用過多,若已「上火」,可用海帶50克,洗滌後切碎,煎水代茶飲,可「去火」。來自:卿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