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西方健身 中國養生

西方健身 中國養生

發布時間:2020-12-02 13:22:11

1、相比於西方,為什麼中國喜歡健身的男人不多?

因為西方的生活節奏比較慢,有時間健身。而中國的生活節奏快,大多數男人都奔波在為生活奮斗的路上。

2、中國和西方對運動的觀念有和異同?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和西方競技體育文化是世界體育文化中兩支同步發展起來的主力軍,雖然二者形成的體系、形態、和內涵不同,但兩者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體育文化產生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是「以農立國」的農業經濟,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農業經濟決定了中國體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和內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西方競技體育文化是以現代奧林匹克為代表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歐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它隨著西方大工業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生發展而逐漸成熟起來。如今,伴隨著全球化帷幕的拉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討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對立統一,對於我們把握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精髓,促進中西方體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性分析
(一)中西方體育文化精神內涵的差異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專注於人內心的道德良知的發掘,說到底也就是專注於人的道德修養。中國儒家文化開創了這樣一條道路:由內向外去馳求,通過修齊治平,通過內聖外王,通過成己成物,從內在發掘這個世界,所以是一個從內往外的過程。這就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種倫理精神。這些帶有樸素唯物主義色彩的觀念和精神對傳統體育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論支柱。而西方體育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其發展是一個超越的過程,這個超越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從希臘多神教,以及律法主義的猶太教,向基督教的轉變。這個轉化過程,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從自然崇拜,明朗歡快、活潑的,從希臘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義的猶太教,向後來完全鄙視現實、崇尚天國的,一種超越的基督教的轉換。這也是西方文化在「軸心時代」完成的一個重大的變化。這個轉換導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種基本精神,一種超越的精神。這種文化映射到西方體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現為一種浪漫的、自由的、不斷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體育文化理念選擇的差異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對個人價值取向的標准經歷了一個從重肉體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過程。正是在此基礎上,中國文化形成了重視精神建設,忽視身體建設的原則,對體育的看法也相應地形成了「重文輕武」 ,重精神輕身體的選擇意趣。而在希臘人眼裡,理想的人物不僅是善於思索的頭腦或一個感覺敏銳的心靈。而是血統優良,發育健全,肢體勻稱,身手矯捷,擅長各種運動的競技家。古希臘人認為,勻稱、強健的形體是一切善與美的本源。古希臘對力的崇拜與對肉體的贊美構成了西方對健康人格的基本審美傾向,這種傾向影響著古希臘體育活動中的主體思想。
(三)中西方體育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體育在價值上表現出「中庸」、「中和」的價值原則。在整個體育過程中,強調「養生化」的價值主線和「意念」、「境界」對生命的價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負荷與強度和肌肉的收縮方式。力求通過養生,使人體與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而五臟通達,六腑協調。追求「澄心如鏡」、「靜悟天機」的至高境界。而西方體育價值取向上則趨向另一緯度,對人體外形的稱頌,肌肉的健美,體格的健壯是其追求的目標。崇尚力量,力求通過體育達到肌肉與力量、速度的完美結合。在整個體育過程中,強調通過劇烈的大負荷肌肉訓練,來塑造完美的人體形象。
(四)中西方體育文化表現形式的差異
「祛病健體」是中國民族體育的根本出發點,其注重「在寧靜、冥想中悟道」,動作上多模仿動物,以球形、環形、向心形為主,強調小肌肉群、小關節參與動作的完成。這不能不說與傳統文化所主張的「心欲寧,志欲逸,氣欲平,體欲安,貌欲泰,言欲訥」有關。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般沒有嚴格規則的限制,而是過多講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閑、養生,和其他社會文化缺乏必要的、內在的聯系,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體育理論體系。競爭是西方體育運動的靈魂,他們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強調超越自然、極限。因此,西方體育動作多講究自然性,盡量要求動作的舒展、自然,並強調要用大肌肉群參與動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數體育項目都對規則、場地、器材做出嚴格的規定,注重對人體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結構的研究,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獨立的、科學的、規范的體育理論體系。
三、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統一性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沒有像古奧運會的西方體育文化中那樣明確宣布以公正、和平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潤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處處表現出「禮」與「和」的文化特徵。中國民族體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與西方體育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民族體育文化承襲了中國文化中的「以民為本」的思想,並受它的影響形成了貴和持中、和諧統一的體育精神。這一點和奧林匹克所倡導的宗旨——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以及奧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促進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體育文化講求「個體」、超越、競爭,中國民族體育文化講求「整體」、中庸、和諧,而體育文化的主體是人,最終服務對象也是人,從人的發展、完善的角度來看,二者各有優劣,西方體育文化使人成為對象的強者,同時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為自我面前的強者,同時又是對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潛力,進一步促進人的發展。從人類體育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世界體育文化從此有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二者的有機結合亦是中西體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從而促進各自的完善和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由於在地域、歷史、民族、傳統等存在多方面差異,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東西方文化表現出了迥然相異的形態。而在這過程中產生的東西方體育文化,其身上都濃縮了它們母體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實質,表現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對立統一是客觀的,它不僅會改變原來體育文化的性質,還會由於兩者契合發展產生新的體育文化,帶來文化的變遷 。因此,我們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的觀念,正確看待東、西方體育文化的優劣和兩種體育文化交流的現象,為豐富世界體育文化和弘揚中國體育文化貢獻力量。

3、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中國人和西方人健身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飲食方面的不同,因為我們都知道西方人一般情況下都喜歡吃一些牛奶和麵包,牛奶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營養的補品,即使每天喝牛奶的話,那麼也不會喝得太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喝牛奶,麵包吃的也非常少,但是西方人卻不一樣,西方人如果不喝牛奶,就好像我們不喝水一樣,非常別扭,所以他們大部分人每天都必須喝大量的牛奶,麵包也是大概每天都必須要吃的一種食品,而且他們對於肉類的追求遠遠高於我們中國人,西方人的肉價格也是比較便宜的,他們反而蔬菜會比較貴一些,所以這些綜合的飲食方式就造就了我們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健身得出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那麼除此之外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還有以下幾個方式的不同:

1、鍛煉的項目不同

經過我的粗略研究,西方人大體的鍛煉項目都喜歡在健身房裡面去鍛煉,他們訓練的一些項目都是利用健身器械去在健身。而中國人大部分健身的人,除了一些職業健身選手之外,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戶外去健身,比如說跑步,游泳,競走等等。

2、吃的營養品不同

西方人對於健身一般都非常執著,他們除了平時給自己嚴格要求飲食方面的搭配之外,還會強制性的要求吃一些蛋白粉之類的營養品,所以他們與中國人健身所吃的一些營養品也不同,我們中國人一般情況下,除了參加職業比賽的一些選手,會去選擇吃一些營養品之外,其他的健身幾乎都不會吃。

3、看待健身的想法不同

兩個地方的人群看待健身的想法都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一般情況下西方人看到健身的想法都是職業或半職業類型的,也就是說他們即使不是職業選手,對待健身的態度也特別認真,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對待健身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以保健為主。

4、為什麼西方人比亞洲人魁梧?西方人也不是每個人都健身啊

那隻是你看到的圖片而已,你看到的不是全部。

西方畫家為了表現亞洲版人的面部特點會權有些程式化的畫法,就好像中國畫家畫西方人總喜歡畫大鼻子,這些都是因為繪圖者本人沒有親自看到被畫對像的結果。真正對模特做畫就不是這樣,比如郎士寧的做品就是完全寫實的。

5、你覺得西方人的健身方式適合我們嗎?

我覺得這個要看個人的情況吧,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

6、相比於西方,為什麼中國喜歡健身的男人不多

跟中國人的審美有關系,中國女性不喜歡肌肉男,喜歡小娘炮。而且中國人對健身這個概念普及不足,很多人都以為去工地幹活比健身好呢。

與西方健身 中國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