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歐陽詢養生

歐陽詢養生

發布時間:2020-11-21 23:05:16

1、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他的字帖有那些?那歐陽詢、柳公權、蘇軾、顏真卿、米芾呢?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搜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
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

「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斗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水,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盪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

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里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貼》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家傳。父子均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雀起,遠揚海外。進入唐朝,更是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但歐陽詢自己卻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歐陽詢外出遊覽,在道旁見到一塊西晉書法家-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但轉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麼他的書法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個水落石出。於是佇立在碑前,反覆地觀看了幾遍,才發現了其中精深絕妙之處。歐陽詢坐卧於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之久。歐陽詢終於領悟到索靖書法用筆的精神所在,因而書法亦更臻完美觀止。

常見歐書碑刻有:

1、《九成宮醴泉銘》:楷書,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學歐書多以此為範本,魏徵撰文,唐大宗貞觀六年。公元623年)立碑。書法嚴謹峭勁,不取姿嵋之態。

2、《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也稱《溫彥博碑》:楷書,書此碑文時,已80高齡。唐大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誕碑》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稱《皇甫君碑》:楷書,是歐陽詢年輕時的作品,無立碑年月,碑藏於陝西西安。

4、《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

楷書,是歐陽詢得意的作品,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對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黃自元結構92法的著述,均有啟示。其「八決」為:(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堅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

相關碑帖: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卜商帖

道因法師碑
=======================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著名作品

《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剛經》

《神策軍碑》
==========================
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准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被召還朝。這之後短短一兩年內,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

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有不能見諒與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的唯一政績便是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沒過多久,王安石再度執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博學,工辭章。事親孝。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調醴泉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楊國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明皇大喜,即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采訪處置使。至德二年,朝於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誣劾,貶饒州刺史。旋拜浙西節度使,召入為刑部侍郎。李輔國銜之,貶蓬州長史。代宗立,起為戶部侍郎,除荊南節度使。未行,改尚書右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改吉州司馬,遷撫、湖二州刺史。載誅,擢刑部尚書,進吏部。盧<*木巳當國,益惡之,改太子太師。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贈司徒,謚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於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詩一卷。(百度國學)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顏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工於尺牘。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年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

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也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雲:「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2、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於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彷彿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游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庄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歷歷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面目。

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六十三歲,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庄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朴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獄外史等。據《宋史》及有關記載,米芾「召為書畫學博士,賜對便殿……擢禮部員外郎」。但因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由此可見,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

米芾在書畫方面,有著殊人的才華,與蘇軾、黃庭堅、蔡蘘,書法史稱「宋四大家」。其書「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蘇軾贊曰「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黃庭堅贊曰「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書家筆勢,亦窮於此」。其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創「米家雲山」,史所稱道。看來,米芾是一位既尊重傳統而又標新立異的書畫大家。在文學方面,「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米芾愛石,曾對一塊奇形巨石「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據說鑒賞奇石以「瘦、透、漏、皺」為標准,是他首倡。

米芾「精於鑒裁」、「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他既是一位文物鑒賞專家和收藏家,又是一位贗品製作專家。

米芾「性好潔,世號水淫,行多違世異俗,人稱米顛」。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

2、武則天是怎樣防衰老的

《武則天秘史》熱播之後掀起話題無數。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她歷經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四朝,享年81歲,這在當時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時代可謂是難得的高壽了。那麼武則天的養生秘密到底是什麼呢?有哪些值得女性朋友們借鑒的呢?
武則天養生第一招:
禪修養生安神志
《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遺詔,命武才人出家於感業寺,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三月武才人奉詔回宮,照此算來,武則天在感業寺當了5年的尼姑。在這5年裡,她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性,學到了佛家氣功「結跏趺坐」功法,這也成了她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在都市有不少女白領會自發組織去當地的寺廟里參加一日「禪修」,一方面給自己的精神減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禪修」的活動中結交朋友。南京自然醫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王城生秘書長曾經為很多白領授課,講授禪修養生。王秘書長介紹說,「禪修」養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寧神靜志的自然療法。該法在醫療實踐中主要起兩種作用:一是強壯正氣,防病保健;二是增強抗病能力,祛病除疾。中醫養生學認為「靜則深藏,躁則消亡」,一個人的神志保持安寧,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長壽;即使患病,亦易治療,恢復健康也比較容易,這是神收藏於內的緣故。反之,躁動不安就易患病,並且得病也不易治癒。
武則天養生第二招:
情志養生調身心
武則天廢親子而自稱帝的做法受到當時一些人的誹謗,朝內左肅政台御史紀先識逮捕了誹謗朝政的人,奏明於她,建議嚴懲,武則天聽後卻付之一笑,未予追究。據《唐語林》記載,唐朝才子駱賓王曾揮筆疾書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把武則天罵得體無完膚,武則天讀了這篇檄文後竟然埋怨左右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麼沒注意到這樣的人才)!」後來駱賓王死後,武則天找人尋訪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並「盛傳於世」。上官婉兒,是李唐五言詩「上官體」的鼻祖上官儀的孫女。她14歲那年因參與謀反險被處死,武則天因惜其才華,竟破例收她為機要秘書,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最終消除了上官婉兒對自己的積怨和誤解,使其成為自己的心腹重臣!武則天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寬宏大量的一面,對尚可感化的敵手並非置於死地,反而委以重用,這種開闊的胸懷不僅是以寬容而待人的上層謀略,也是養性修身的高超境界!
武則天養生第三招:
書法養生似導引
武則天寫得一手好字,由她手寫的《升仙太子碑》是我國最早的巾幗書碑,現代書法名家倪文東先生評《升仙太子碑》的書法時說:「觀其書跡,確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氣魄,真不愧是女中豪傑。」該碑至今仍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館內。
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顏真卿壽至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壽至89歲,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壽至92歲,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書法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練習書法時,需要指實、掌虛、腕平。書寫中上指關節隨著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並帶動身體其他部位舒緩運動,很好地體現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養生術之內涵。
武則天養生第四招:
中葯面膜駐紅顏

很多女性朋友喜歡做面膜,其實武則天就是一個精通面膜保養的高手!武則天不但高壽,而且即使到了80歲高齡,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上說她「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武則天有兩個很有名的美容秘方:一個是「益母草澤面方」,這個方子收錄在蘇敬編輯的《新修本草》中,後來王燾在《外台秘要》中也有所收錄,後世的醫書中也曾經收錄並改名為「神仙玉女粉」,到明代李時珍時,在《本草綱目》中又恢復原名收錄。益母草是婦科的良葯,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有治療膚色黑、祛除面部斑點和皺紋等功效;經常使用能使皮膚滋潤有光澤。王燾在註解中說:剛開始用這個葯洗面,會覺得手開始變得潤滑,臉上也有了光澤,以後逐漸會面生血色,臉色紅潤,如果長年使用,四五十歲的婦人,看上去也會像十五六歲的女子一樣年輕。武則天八十歲的時候,還能保持秀美的容貌,看來跟她經常使用這個美容秘方不無關系。另一個美容方,是御醫張文仲給武則天開的,叫常敷面脂,收錄在王燾的《外台秘要》中。

3、練習書法對老年人健腦有何好處?

練習書法時心靜下來了,排除雜亂俗念,不僅要用手指、手腕、手臂,而且要用腦、用心。全神貫注地揮毫潑墨時,呼吸自然,氣血暢通,手指用勁,手臂揮動,目不斜視,頭正肩松,有起有伏,有動有靜。習一通字下來,常會有神清氣爽的感覺。一心一意運氣於筆端,則筆力充實,練出來的字常常形神兼備,富有韻味。堅持每天練字,潛心研習,積以時日,自然會促進身心健康、長壽延年。
大多數書法家,身體健康,且多高壽。如唐代幾位大書法家,張旭活了89歲,柳公權活了88歲,歐陽詢是85歲而終。明代書畫家董其昌享年83歲,文徵明享年89歲。當代書法家舒同總結說:「經常寫字,氣血暢通,疾病也少。」這是因為寫字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凝神靜氣,氣貫於一」的結果。此話並非虛言。心情煩躁、郁悶時,練書法可以促使人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寧靜淡泊、寵辱不驚,乃至知足常樂。乏了累了,寫上幾幅字,便覺舒服爽快,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借練習書法來療傷醫疾,康復病體,達到靜心、養性、健腦、通脈、活血、壯骨、安神的效果,有益於健康。
研習中國書法有養生效果。心情平靜,心底坦盪,與人為善,笑口常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腦內啡呔就會不斷地分泌出來,增強免疫功能,治療內臟「故障」,延緩衰老,健身增壽,這是很自然的道理。願大家都來學點書法,永遠與健康、幸福為伴。

4、81歲的武則天是怎樣演繹容顏不老的神話

武則天養生第一招:禪修養生安神志
《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遺詔,命武才人出家於感業寺,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三月武才人奉詔回宮,照此算來,武則天在感業寺當了5年的尼姑。在這5年裡,她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性,學到了佛家氣功「結跏趺坐」功法,這也成了她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在都市有不少女白領會自發組織去當地的寺廟里參加一日「禪修」,一方面給自己的精神減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禪修」的活動中結交朋友。南京自然醫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王城生秘書長曾經為很多白領授課,講授禪修養生。王秘書長介紹說,「禪修」養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寧神靜志的自然療法。該法在醫療實踐中主要起兩種作用:一是強壯正氣,防病保健;二是增強抗病能力,祛病除疾。中醫養生學認為「靜則深藏,躁則消亡」,一個人的神志保持安寧,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長壽;即使患病,亦易治療,恢復健康也比較容易,這是神收藏於內的緣故。反之,躁動不安就易患病,並且得病也不易治癒。
武則天養生第二招:情志養生調身心
武則天廢親子而自稱帝的做法受到當時一些人的誹謗,朝內左肅政台御史紀先識逮捕了誹謗朝政的人,奏明於她,建議嚴懲,武則天聽後卻付之一笑,未予追究。據《唐語林》記載,唐朝才子駱賓王曾揮筆疾書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把武則天罵得體無完膚,武則天讀了這篇檄文後竟然埋怨左右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麼沒注意到這樣的人才)!」後來駱賓王死後,武則天找人尋訪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並「盛傳於世」。上官婉兒,是李唐五言詩「上官體」的鼻祖上官儀的孫女。她14歲那年因參與謀反險被處死,武則天因惜其才華,竟破例收她為機要秘書,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最終消除了上官婉兒對自己的積怨和誤解,使其成為自己的心腹重臣!武則天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寬宏大量的一面,對尚可感化的敵手並非置於死地,反而委以重用,這種開闊的胸懷不僅是以寬容而待人的上層謀略,也是養性修身的高超境界!
武則天養生第三招:書法養生似導引
武則天寫得一手好字,由她手寫的《升仙太子碑》是我國最早的巾幗書碑,現代書法名家倪文東先生評《升仙太子碑》的書法時說:「觀其書跡,確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氣魄,真不愧是女中豪傑。」該碑至今仍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館內。
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顏真卿壽至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壽至89歲,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壽至92歲,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書法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練習書法時,需要指實、掌虛、腕平。書寫中上指關節隨著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並帶動身體其他部位舒緩運動,很好地體現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養生術之內涵。
武則天養生第四招:中葯面膜駐紅顏
很多女性朋友喜歡做面膜,其實武則天就是一個精通面膜保養的高手!武則天不但高壽,而且即使到了80歲高齡,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上說她「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武則天有兩個很有名的美容秘方:一個是「益母草澤面方」,這個方子收錄在蘇敬編輯的《新修本草》中,後來王燾在《外台秘要》中也有所收錄,後世的醫書中也曾經收錄並改名為「神仙玉女粉」,到明代李時珍時,在《本草綱目》中又恢復原名收錄。益母草是婦科的良葯,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有治療膚色黑、祛除面部斑點和皺紋等功效;經常使用能使皮膚滋潤有光澤。王燾在註解中說:剛開始用這個葯洗面,會覺得手開始變得潤滑,臉上也有了光澤,以後逐漸會面生血色,臉色紅潤,如果長年使用,四五十歲的婦人,看上去也會像十五六歲的女子一樣年輕。武則天八十歲的時候,還能保持秀美的容貌,看來跟她經常使用這個美容秘方不無關系。另一個美容方,是御醫張文仲給武則天開的,叫常敷面脂,收錄在王燾的《外台秘要》中。

5、關於王羲之<<蘭亭序>>評論 急急急

原文全文: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無不到會,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在左右,引溪水為曲水流觴,列坐其側,即使沒有管弦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眾多的物類,縱目游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俯仰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生活狂放不羈。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情事變遷,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啊!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裡卻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虛誕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盡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參考資料:http://www.liangge.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41

6、如何以德養身修養德行的辦法有很多

中國從春秋時期起就注重德行的修養。做人有做人的德行,為官有為官的德行,不同的德行有不同的修養之法。總之,養德的關鍵在丁―堅持。(一)俗話說,「·本好書是一副良葯」;:中國古代關於養德的理論有很多,例如儒家的《論語》、《中康》、《大學》,道家的《道德經》。其他好的諺語警句、至理名言都是養德的法寶: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德行缺點「對路」的語言,更是一要作為座右銘而謹記在心,它們會時常提醒你做你該做的事情,把你引向正途。(二)道德與高尚是一對孿生兄弟,有德之人往往情趣高雅。冰心老人活到高壽,其原因在於一生都努.力在生活中尋求動力,尋求樂趣,致.力於寫作,保持生活充實,心情舒暢。很值得學習借鑒。因此,培養一些高雅的愛好於道德修養是有益的 。例如:學習棋琴書幽、養鳥垂釣等也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這些情趣能在潛移默化之中陶冶你的性情。,使你遠離物質與惡習的誘惑,於身心大有好處『;(三)結交品行高尚的良師益友。好的良師益友是你一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身體力行會成為你效仿的楷模。,當你遇到困惑或挫折時,他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會給你極大的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四)淡泊名利,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孫真人衛生歌》說:「世人慾識衛生道,喜怒有常慎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煩惱。」道德高尚的人,不爭名爭利,不患得患失,就能免去許多的焦慮煩從而,疏導你的情緒與思想,對身體與品行修為,腦i,就情緒,一環。能經常保持恬靜樂觀的這正是養生中最重要的每日提醒::一不易軟爛,所以必須要添加煮沸過的熱水。因為煮沸過的水鈣、鎂離子含量少,不會與蔬菜細胞私結,同時添加熱水,也不會因為突然降溫而影響菜的成熟程度。 除了要做到「喜怒有常慎怒少」以外,正」去消除焦慮,以「順理修身」去掃除煩惱衛生道」。尤其要注意道德修養,以「心誠意 養生與養德結合起來,就是最重要的「(五)做到古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人忠誠,為子盡孝,待人仁厚、愛人如己、遵守信用、做人正義.、和諧相處、平易近人。這是古.人所訓的八德,做到了這八個德字,基本.卜叮算一個有德之人了::所謂書畫,書指書法,畫指繪畫。中國的下虧法和繪畫講究意境,含而不露,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深厚的藝術內涵,馳名於世界藝術之林。,書畫養生指在一定的休閑時光里習書作畫,融學習、健身及藝術欣賞於一體,在美的享受中達到r養生健身的門的。練習書畫之時,往了t!處於形神統一的狀態,練習者需靜思凝神,心氣內斂,並排除不良因素對人體的干擾。同時,書畫習作時,耍意在筆先,隨之力走筆端,這樣可以鍛煉筋骨,使人氣血流通。中國歷代都有許多高壽書畫家,便是叨證。如唐代的柳公權,歐陽詢,明清時期的文徵明、梁同一」,以及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劉海粟等,均高壽八九十.歲;為什麼他們能得以如此長壽?這與他們從事的書畫藝術事業大有關聯二侮日持之以恆地寫寫畫畫,即相當」幾何天都在鍛煉之中,每天都在對美的創造與欣賞中度過,得以長壽是不足為奇的。眾所周知,人的生命是生理與精神相互依存的和諧統一。生理與精神能得到很好的協調,是人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藝術家們的實踐證明,書畫活動能使人達到這一境地。那麼,一於虧畫養生的機理在什麼地方呢?

7、為什麼書法益養生?

書法益養生已被古今的書法家所證實。在歷百代的書法家中,健康的長壽者度能夠說很多。如:唐代歐陽詢活了85歲、虞問世南活了89歲、柳公權活了88歲;明代文嘉活了83歲、董其昌82歲;清代時敏活了88歲、王石谷答活了85歲、梁同內書活了容93歲;近代書法家孫墨佛活了102歲、蘇局仙活了10l歲;現在仍健在高齡書法家也比比皆是。

8、書法和養生有什麼關系嗎?

當然,養生一說僅限於熱愛書法,對書法有興趣的人。接下來,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細分一下書法練習於養生之道的實際益處。

屏息凝神,恬然無思澹然無慮

《筆法訣》中這樣形容:“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去妙;心神不正,字則欹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情緒,寫出來的字也不盡相同。在書寫之時應當全身貫注,意在筆先後作字。

曾有詩曰:“濁酒不飲嫌昏沉,欲玩草書開我襟。”

由此可以得出,通過書法練習可以氣體強健、寧神定志,還可排憂解悶。揮毫灑墨之時讓人拋去雜念,調節人的情緒,使人心神安穩,有助於身心健康。

“力發乎腰”,一種輕體力運動

書法除了調節情緒之外,還是一項柔性運動,下筆之前,要先調整身姿,松腰寬肩,含胸拔背,體態輕松自然,全身肌肉放鬆,呼吸深長自如,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跟我國的氣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沒錯!不少醫學專家也是這樣認為的,它和氣功中的“三調”略微相似。

有時靈感乍現,想要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剛勁有力的字體躍然紙上,看似只有毛筆在動,其實身體隨著筆觸的節奏也在輕微搖擺。

加上前面所說的凝神靜氣、調節情緒,腦力與體力兼具,正如開頭所言“壽從筆端來”,這樣看來,練習書法能夠長壽的說法也不為過。縱觀古今,長壽的書法大家也有不少,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其後的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等等。《心術篇》有雲:自古書法家多長壽,亦人所共知。

總結

書法的練習,不僅僅是練字,更是練人練心。字如其人,老一輩的人總說“看人先看字”,“字就是人的第二張臉面”,其實就是言行如字。

而寫字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專注能力的過程,它會讓我們內心更為平靜,身放鬆了,心情也就好了。書法,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安寧。

與歐陽詢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