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喪死的「喪」的第一聲還是第四聲?
讀第一聲,「喪」在這里原是葬禮的意思,像奔喪(sāng),在此為名詞活用為動詞:舉行葬禮,或埋葬;而當讀喪sàng時是動詞,意為失去,顯然不符語意。
2、「養生喪死」《寡人之於國也》「養生喪死」的「喪」讀第幾聲?
養生喪死(養生喪死)
1.同"養生送死"。2.喪,治喪。
yǎnɡ shēnɡ sànɡ sǐ
養生喪死(養生喪死)
同「 養生送死 」。喪,治喪。《孟子·梁惠王上》:「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百度百科 養生喪死的喪讀音
喪有兩個讀音,讀一聲時候意思是和死了人有關的事物,比如 奔喪 喪事
讀四聲是失去的意思,比如 喪失, 如喪考妣
4、什麼生什麼死的成語有哪些
同生共死、朝生暮死、醉生夢死、出生入死、貪生怕死
一、同生共死專
白話釋義:生死與共,形屬容情誼極深。
出處:《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
朝代:唐
作者:魏徵
翻譯:鄭譯與朕生死與共,情誼極深。
二、朝生暮死
白話釋義: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出處:《探索集·灌輸和宣傳》: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只要不是朝生暮死的東西,總會讓一些人喜歡,讓另一些人討厭。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三、醉生夢死
白話釋義:像喝醉了酒和在睡夢中一樣,糊里糊塗地生活著。
出處:《明道先生行狀》:「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朝代:宋
作者:程頤
譯文:糊里糊塗地生活著,自己卻沒有察覺到
四、出生入死
白話釋義:形容冒生命危險,不怕犧牲。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譯文:從生出來到死去。
五、貪生怕死
白話釋義: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出處:《三國演義》:「貪生怕死之,不足以論大事。」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譯文:貪戀生存,畏懼死亡的人,還不足夠能去論述大事
5、什麼生什麼死的成語
1、貪生怕死
讀音:[ tān shēng pà sǐ ]
釋義: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出 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2、同生共死
讀音:[ tóng shēng gòng sǐ ]
釋義: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出 處:《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3、出生入死
讀音:[ chū shēng rù sǐ ]
釋義:《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韓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生出來到死去。後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險,不怕犧牲。
出 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途)十有三。」
4、醉生夢死
讀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
釋義:像喝醉了酒和在睡夢中一樣,糊里糊塗地生活著。
出 處: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5、捨生忘死
讀音:[ shě shēng wàng sǐ ]
釋義:也說捨死忘生。形容不顧個人生命危險。
出 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勛。」
6、生()死()
你好。
我認為應該是
生離死別。
望採納。
7、寡人之於國也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中的「喪」有什麼詞類話用?
《寡人之於國也》是先秦孟子弟子錄的《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其中「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的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意為: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
原文(節選):
《寡人之於國也》先秦:孟子弟子錄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釋義:
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7)養生喪死的生 死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文章中表現出的孟子的思想與主張。
一、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一句「王好戰,請以戰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
二、孟子認為應該讓利於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他認為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於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不知滿足的一味向民征斂只是「百步」與「五十步」的區別。
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地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雞豚狗彘之畜」。不僅如此,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飢不寒」。
四、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飢寒交迫的社會現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8、帶有生與死的成語
『包含有「生 死」字的成語』 (共76則)
[a] 愛生惡死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b] 半死半生內 容百死一生
[c] 出入生死 長生不死 出生入死 出死入生
[d] 底死謾生 抵死瞞生 抵死謾生 抵死漫生
[h] 回生起死
[j] 九死一生
[p] 怕死貪生 破死忘生
[q] 起死回生 七生七死 七死七生 千生萬死
[r] 入死出生 人生自古誰無死
[s] 死別生離 死而復生 生關死劫 生寄死歸 生老病死 死裡求生 生離死別 死裡逃生 生榮死哀 生榮死衰 生死不渝 生死存亡 死生存亡 生死關頭 十生九死 生死肉骨 死生榮辱 視死如生 視死若生 生生死死 生死未卜 捨生忘死 捨死忘生 生死相依 生死予奪 生死與共 生死攸關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雖死猶生 十死一生 生死之交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誓同生死 生拖死拽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t] 貪生惡死 同生共死 貪生怕死 同生死,共存亡 貪生畏死
[w] 忘生舍死 萬死一生
[y] 一生九死 養生喪死 養生送死 一死一生
[z] 醉生夢死 醉死夢生 朝生暮死 捉生替死 朝生夕死 置之死地而後生
9、養生喪死是什麼意思
?
10、養生喪死中喪的讀音
養生喪死_成語解釋
【拼音】:yǎng shēng sàng s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