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文化傳承了多少年
從周朝老子留下道德五千言(道德經)到現在,大約不對3000年吧,公元前771年-2018年。
2、道教的傳承還剩下什麼?
我先呵呵一下,也請您百度一下【道教】。你這種說法分明來自《茅山後裔》那部小說,並不是道教的教派的分法。如果這都能當真的話,《我當道士那些年》的【山醫卜算命】這種說法也把很多無知的人給忽悠了。況按他那個劇情發展,後面《鬼靈報告》出現清微派不就矛盾了嗎?道教其實現在主要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兩派下面又分有各派。全真派一系主修內丹,以齋醮為次修。正一派一系主要修符籙齋醮法術,以練氣為輔。通常所說的茅山派,其實在道教稱之為上清宗,屬於正一派。道教內其實並不流行算命占卜和風水這類的術數,沒有哪個門派說是專門修這個的,而且也不作為必修課。正一派最早的是天師道,祖師為祖天師張道陵。與茅山上清宗、皂閣山靈寶派合稱三山符籙。正一此外主要還有如凈明道、清微派、神霄派、天心派(現今還在流傳肯定不止,但如神霄派、天心派也已經從原來的極度興盛到現今衰敗)。全真派的祖師為五祖(東華帝君王玄甫,王玄甫教鍾離權,鍾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門派如龍門派、遇仙派、南無派、華山派、隨山派、侖山派、清靜派為七真創立。全真還有南宗(同樣出自鍾呂一脈,南五祖為紫陽真人張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全真又有如武當派、純陽派、蓬萊派、伍柳派等等。你看看《認識道教》。去道教之音網看看
3、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道教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內而復容雜的輻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響。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從中國學術思想的領域來看,道教在歷史上曾產生過許多著名學者,他們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貢獻,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道教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儒釋之間產生了復雜的互動關系: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從而促進了中國學術思想的內在融合與發展。 第二 ,從文學藝術領域來看,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長生成仙。這種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學領域中,成為文學的重要題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為為題材的作品,充滿於詩、詞、歌、賦、戲劇、小說等各種文學形式之中,數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4、道教歷史傳承悠久,三清,四御分別是誰?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優秀的歷史文化被很好的繼承了下來,到今天一直被很好的運用於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道教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道教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道教歷史傳承悠久,三清,四御分別是誰?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三清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而四御是指北極紫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地以及承天效法土皇地勢。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文化被分為游戲文化與落後文化,對於那些對社會的發展期阻礙作用的文化被稱為落後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能夠對人們有積極的影響,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的文化就被稱為優秀文化,對於文化的態度,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以我們應該發癢那些優秀文化中的積極的部分,對於那些落後的文化就應該加以摒棄,以便於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
我們都知道,道教中含有很多的優秀文化,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落後文化,這時候我們應該運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傳統文化,以便於我們能夠結合搜這些優秀文化的熏陶以及陶冶情操等。
道教在歷史的傳承中,三清和四御有分明的界限,四御中的北極紫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地以及承天效法土皇地勢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地區界限,比如說紫薇大帝主要就是北極,而成神大地是南極,後面的兩個分別代表的是天地兩間。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關於道教的三清以及四御的相關知識。
5、道教神霄派傳承斷了么?
據說幾乎無存,反正衰敗得很。秘密得很。雷法派系很好傳下來的真不多。在《張繼宗天師崆峒問答》中有提及
6、道教愛國主義有哪些文化傳承
很多
全真教義精髓可歸納為以「三教合一、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清凈寡慾」為基礎,以「苦己利人、濟世救苦」為宗旨,最終達到「功行雙全、全真而仙」的圓滿境界,其實這就是「原汁原味全真教」的精髓所在,也是全真教應該回歸的本源.
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價值目標層面的呼應
國強民富歷來是國人的美好期許,道教早在創教之初,就提出了「助國」、「保國」主張,《太平經》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訣第六十五》謂修道者當「助國得天心」;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則說:「天乃與德君獨厚,故為其製作,可以自安而保國者也。」這里的「助國」、「保國」指的是以某種方式來協助國家治理,或者保護國家安全,其目的就是期望國家富強,人民富足。道教對價值觀「富強」的祈望由古至今一脈相承。
道教宮觀的「十方叢林」管理制度,體現的就是民主原則,住持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道眾來自十方、去至十方,只要遵守戒律均可共住,平等勞作、同苦共難,體現了道眾間的民主身份,在全真教,民主這一價值觀一直延續至今。
那些符合真善美標準的行為就是人類文明,全真教在立教之初就遵循苦己利人、先人後己,勇於擔當的精神。重陽祖師在《金關玉鎖訣》中要求道眾「第一先須持戒,清凈忍辱,慈悲十善,斷除十惡,行方便,救度一切眾生」,其中的忍辱負重、與人方便等全真教義,實質就是體現了「文明」這一價值觀的特徵。
全真教倡導三教合一理念,即融合儒教的倫理仁義、佛家的慈悲為懷、道家的清靜無為,三教平等融合,不獨尊一家。其最終目的是「全三教之真」。《金關玉鎖訣》有雲:「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歸一,無二無三,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重陽祖師先後在膠東地區建立了五個以「三教」為命名的組織,如「三教平等會」等,以實際行動踐行「圓融和諧」的主旨。另外近八百年前,丘祖更是通過萬里西行創下「一言止殺」的豐功偉績,祖師敬天愛民、慈悲濟世的胸懷至今受世人禮贊,上述種種無不是對「和諧」這一價值觀的回聲響應。
當下,全真道眾在濟世利人、開悟眾生、建設原汁原味全真教的同時,更要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積極發揚道教的處世智慧和信眾的群體優勢,積極參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在提升全民道德素養、疏解心理壓力、促進民族團結、增進社會和諧、保護生態環境、繁榮宗教學術等各方面做出貢獻,以增進社會各界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次理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希望對您有用~~
7、道教傳承悠久,三清道祖都有誰?
三清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這三位大神,分別代表了道教中開創天地生靈,宇宙洪荒的玄元始三氣,其中元始天尊為天地主宰,排名三清之首;隨後,靈寶天尊為三清中的第二位,太上老君盡管德高望重,但僅僅是三清之末。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我國自古以來,傳承悠久,歷史源遠流長的“三教之一”。和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本土宗教,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輝煌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道教中的至高神,在宋明之前,毋庸置疑就是所謂的“三清道祖”了。三清早在天地剛剛開辟的時候就已經從宇宙中出現,因此,是道教神話體系中的最終主宰,雖然本質上並非大道的本體,但也反應了天道運行的三種屬性。
三清分別是天界三十六天之上,三清祖炁所孕育的“玄元始”三氣所化。其中,得萬物青睞,最早從鴻蒙中出現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其次,是上清靈寶天尊,請注意,洪荒小說里的通天教主,在正統道教中查無此人,和靈寶天尊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聯系。
靈寶天尊也被稱為玉晨大道君,太上道君,因此,經常被一部分網友和太上老君混淆。三清中的第三位,當然就是知名度最高,也是我國道家先祖老子的原型所衍生的“太上老君”了。
實際上,老君雖然在三清里地位是最低的一位,但是,他反而是三清里最早出現的“三天正神”。天師道當年的經典如《太上老君開天經》《老子想爾注》,幾乎都把他設定為了開天闢地,造就萬物興衰演變的第一尊神。
但是,隨著道教的發展,太上老君卻逐漸成了三清里的老末。
8、道教歷史傳承悠久,全真教和正一教,創始人都是誰?
全真教的創始人是王重陽,道號重陽子,他自稱遇到仙人授予金丹真訣,後來長期在終南山修道,並且創立了全真教,其故事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作品中有所記述;正一教的創始人則是天師張道陵,本名叫作張陵,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奇人,他本來是位當官的,後來由於太愛好道術了,便棄官學道,最終創立了正一教,並在四川的天柱山飛升得道。
王重陽是陝西咸陽人,出生於富有之家,是個文武全才的能人,後來還中了武舉狀元進入官場,只是覺得自己為官不能造福百姓,後來就辭官回家皈依道教了,經過數年修道之後有所大成,於是便創立了全真教。傳說他在正隆4年的時候,於甘河鎮遇到八仙中的呂洞賓和漢鍾離,於是便求取到了金丹真訣,之後就隱居在終南山修道,為了清靜和避世,他在終南山裡挖了個洞生活,把自己居住的洞稱為“活死人墓”,也就是金庸在作品中所說的,小龍女和楊過所居住的活死人墓。
王重陽後來收了丘處機、馬鈺等全真七子為徒,一時間名聲大震,許多人聞風而來投奔全真教,使全真教逐漸鼎盛。丘處機在元朝前期還遇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非常崇拜他稱他為神仙,並且讓丘處機做自己的國師,掌管元朝所有宗教事務和道教,丘處機趁機進言成吉思汗,避免了許多殺戮。
張道陵是東漢時的江蘇人,歷史上關於他神奇的傳說非常多,都認為他是降妖除鬼的老祖宗,名氣甚至比捉鬼專業戶鍾馗還要大。據說他的師傅是太上老君,老君把道法傳授給他之後,命他為天師,從此後張道陵的人生像開掛一樣,能力變得很大,在漢順帝時創立了正一教,被道教門徒稱為“祖天師”,後來在四川蒼溪天柱山飛升的時候,據說已經活了123歲,是一名法力高強的道教祖師。
9、武當功夫美名遠揚,三豐派有著怎樣的歷史傳承?
武當三豐派歷史悠久,他們主要研究道教文化以及武當養生武術,並且一直傳承和發揚下去,現在武當武術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名聲也是享譽國內外。
武當派在各種武俠電視劇以及小說中都會經常出現的一個武林門派,武當派的武陵地位和少林寺是一樣的,所以被稱之為北少林南武當。其實武當派是在明朝初期創立的,最早的時候在兩千多年前是老子在武當山進行修道,並且有所成就的地方,所以武當山也是名聲鶴起。而在明朝初期武當山的張三豐就創立了三豐派,張三豐是將中華的武術以及道教的文化相融合,所以就創立了武當養生武術,武當養生武術是融合了《易經》以及《道德經》其中的精華部分,並且還融合了太極拳,八卦掌等等的武術形式,所以也就形成了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經過歷代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並且現在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的武當山第十四代掌門人鍾雲龍就是傳承人,鍾雲龍他從小就練習武當武術,並且師出名門,他也一直向國內的很多道家前輩們學習。最後鍾雲龍也是領會了真正的三豐派文化,從此接任了武當山道教協會總教練一職,他也致力於宣傳研究武當文化。在此期間他也把武當文化宣傳到了國外,而且多次代表武當功夫接待過很多外國貴賓,所以現在的武當山武術也是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武當文化的傳承離不開這歷代的武當山傳承人,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現在的武當山美譽。現在的武當太極拳都非常的普及,經常在公園里會看到一些人在打太極拳來鍛煉身體。其實太極拳是對人體有益的武術,經常打太極拳可以舒筋活絡,強身健體,擺脫人體亞健康狀態。
10、越南道教的傳承
玉山祠是越南著名的道觀,又稱玉山寺、玉山廟,位於河內市中心還劍湖中的玉山島上。玉山島以40米長的太鼓橋與湖岸相連接。玉山祠合祀文昌帝君、關帝、陳興道和呂祖等。
其中除陳興道以外,都是明清時期在中國廣泛流傳的道教神祇。陳興道(?-1300)是越南陳朝名將,民族英雄,也是越南男巫奉祀的神祇。陳興道,本名陳國峻,自幼博覽群書,及長又精於兵法和天文,收集諸家兵法,釋秘八卦九宮圖。1257、1284和1287年,陳興道率軍擊退元朝的軍隊,因此,被封為興道王,視為民族英雄。
在越南民眾的心目中,陳興道是驅除惡靈的威武象徵,還能救治婦人的不孕和難產等症。玉山祠現存《玉山帝君祠記》,《記》稱,玉山原是黎太祖的釣魚台,後建關帝廟。阮朝時,由蕊溪社的信徒們修復。其後又在1842年由科舉及第的文士們組織的「向善會」增建了文昌殿。
現在玉山祠是河內市的文化古跡和旅遊勝地,祠廟建築完好,有三重門闕、大殿、廊房和亭塔等。頭門臨街,門牆上有「福祿」二字。二門名曰「硯台」,右題「龍門」,聯稱:「硯台筆塔大塊文章,唐科宋榜士子梯階」;左題「虎榜」,聯稱:「竇桂王槐國家楨干,虎榜龍門善人緣法。三門為得月樓。
樓後即玉山祠主殿。玉山祠在越南宗教史上的地位,還在於此祠曾經刊印了大量的中國道教的經書,例如:《文帝全書》、《陰騭文注》、《陰騭解音》、《呂祖葯簽》、《關聖垂訓寶文》、《玄天上帝實錄》、《文昌帝君解厄寶訓》、《玉皇救劫》等61種。另外,也刊印越南文人的著述,如〈會真篇〉。 又稱鎮武觀,也稱龜聖祠。其創建的年代有三種說法:一說是李朝順天元年(1010年),相當於中國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說是李朝龍瑞太平年間(1054-1058年),相當於宋仁宗至和、嘉佑年間;一說是李朝龍符二年(1102年),相當於宋徽宗崇寧元年。但其建於李朝時期則是毫無疑義的。李朝以後,真武觀一直受到歷代王朝的尊崇。民間傳說,迴流河內的紅河堤防常被狐精和龜蛇破壞,祈求真武帝君就可以降伏妖精,斷絕災害。後黎朝時期,越南科舉制度逐漸完善,文人考試的競爭十分激烈。真武觀又合祀文昌帝君。
自16世紀以後,在都城考試的考生大多在同一真武觀中祈求。現存的河內真武觀,面對龜聖路,背靠西湖,風景優美,是河內文化古跡合旅遊勝地。觀內建築,柱雕彩繪,庭院幽靜,屋脊有辟邪異獸裝飾,山門有匾額鎮武觀。正殿供奉真武大帝銅像,據稱,3.46米,重4噸。此銅像鑄造於後黎朝熙宗永治二年(中國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銅像為真武帝君坐像,散發,身披盔甲,左手握手印,右手持劍,膝下有龜蛇合體之造型,神態威武猙獰。 母道教是越南北方流傳的一種民間宗教,崇奉越南仙女柳杏聖母。柳杏聖母又名柳杏公主、崇山聖母或雲葛神人。屬於越南民間信仰中的諸位神系的神靈。越南的諸位神系的神靈,女性神的地位高於男性神。柳杏聖母是越南神仙思想融合了薩滿和地母信仰而出現的神靈。傳稱,柳杏聖母姓陳,後黎朝天佑元年(1557年)出生於山南鎮天本縣雲葛社的黎太公家中。黎太公之妻因在懷孕時患有精神抑鬱症,曾招請道士施法術。
其時,正巧玉皇大帝之次女因跌碎玉劍而被貶放人間,即降生於黎太公之家。因此,柳杏聖母就是道教玉皇大帝之次女。柳杏聖母在18歲時與桃郎成親,但是,3年後因眷戀天庭而升天,又因贖罪未足而再被送回人間。柳杏聖母與侍女桂娘和維娘等白晝降臨於清化鎮石城縣庸葛社。聖母在人間賣酒、乞食等變身現形,感化民眾,懲罰有罪。大約在後黎朝末期回歸天庭。其侍女則一直留在人間,作為溝通聖母和人世的媒介。 高台教的最高神是玉皇上帝,即道教的玉皇大帝。在越南,也稱為皇官教主,居於越南民間信仰的諸位神系的最高的支配者的地位,統率各種神祇。據稱,玉皇上帝屬下有人間的出生和死亡兩大冊帳簿,每天由北斗和南曹等星神掌管。在大晦日,由灶神將人的善惡報告天界。
此外,高台教還吸收了道教的其他神靈,例如:李太白、關帝、姜太公和太上老君等。越南民眾對於道教的玉皇大帝的信仰,大約開始於14世紀。越南陳朝的文人陳元旦(1325-1390)有《題玄天紫極宮》詩稱:「玉皇校 紅雲擁」。1419年編成的《安南志原》引用《交趾通志》稱,每年正月「九日,玉皇誕生日,各道觀行禮拜」,接著,在14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玉皇本行集經》在越南刊行並且開始流行。高台教將玉皇大帝的信仰融合進了自己的信仰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