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三伏天養生 冬病夏治

三伏天養生 冬病夏治

發布時間:2020-10-28 11:48:28

1、冬病夏治,三伏天養生適合吃什麼,這兩種食物

1、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老北京人很喜歡喝的就是酸梅湯了,它可以有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2、綠豆粥

綠豆是三伏天養生防中暑的重要食物,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3、茯苓鮮荷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鮮紫蘇10片,茯苓50克,鮮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內或小米100克。先將荷葉、紫蘇煎湯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根據口味下適量糖或鹽入鍋。茯苓鮮荷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神經內科 心理咨詢)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4、山葯排骨

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葯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容,並帶有補鈣之效。

2、為什麼冬病夏治要貼三伏貼?

擁有健康身體,才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很重視養生,近期很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便是貼穴位貼。正值三伏天,是治療「風」、「寒」、「濕」的黃金季節,貼敷穴位貼,趕走疾病不用愁。

所謂冬病夏治,便是指一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利用三伏貼貼敷,便可以有效治療和防治虛寒性疾病。

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但是,三伏貼貴在堅持,只有按照療程堅持貼敷,才能夠收到很好的療效。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在陽氣最旺的夏季,利用穴位貼貼敷,有效祛除體內寒濕,打通經絡,讓身體更舒服。

三伏天祛濕驅寒,趕走虛寒性疾病,進修堂穴位貼幫你輕松搞定。堅持貼敷,讓你享受無病一身輕的快感。

進修堂穴位貼主要有薰衣草穴位貼和生薑穴位貼兩種,嚴選多種優質成分,具有祛濕排寒、潤腸通便、調經止痛等多種功效,為大家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薰衣草是「百草之王」,氣味優雅迷人,性質溫和,具有鎮靜,舒緩,催眠的作用,可以舒緩緊情緒,鎮定心神,平息靜氣,消炎。主要用於失眠、便秘,有炎症部位。還有去疤,控油,消炎,修復等作用。

生薑具有加強祛濕排寒的功能,用於夏季驅寒避暑,風濕、類風濕、寒性體質。

天然竹酢精華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凈化血液、活化細胞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及自愈能力。

竹炭粉具有除臭去濕,吸附有害物質的功效。

甲殼素對細胞無排斥力,具有修復細胞之功效,並能減緩過敏性肌膚,甲殼素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活化細胞,防止細胞老化,促進細胞新生。甲殼素中亦含有高效保濕成份,有效使肌膚含水保濕。

電氣石成分來自巴西天然礦石,釋放負離子以及遠紅外線的特質,改善血液循環。

除了上述講到的幾種核心成分之外,還有多種其他輔助成分,例如天然礦物質微粉、微量元素、當歸、紅花、白芷、良姜、生地黃、透骨草、全蠍、血竭等成分加持,呵護健康更貼心。

進修堂穴位貼作用原理

足貼通過對足底及相關經絡反射區的作用,各種精華成分滲透並參與循環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將體內細胞間滯留的濁氣吸附出來,有效去除身體久積的濕氣,神奇、穩定、持久的效果看得見也感受得到。

正確使用方法

⒈清潔干凈相應穴位並且擦乾

⒉撕開包裝取出穴位貼,將膠布的離型紙揭去,將粉包有字一面貼在膠布中心,撕掉剩餘的離型紙,將粉包對准穴位平穩貼敷。

⒊睡前貼於腳部或所需穴位,貼敷時間6-8小時,隔天將足貼撕開後再使用熱毛巾擰干水分擦乾,此時毛孔是張開的,所以盡量不要沾到涼水,否則濕氣會通過毛孔又進入體內。

進修堂穴位貼養生之旅

每天堅持貼穴位貼(睡覺前貼,起床後撕下來),兩只腳同時各貼一片,堅持每天使用,效果分三個階段顯現。

▶第一階段:增強代謝、濕氣漸次排出,身體輕松,改善腫痛,睡眠質量提高。(24天左右)。

▶第二階段:增強代謝、濕氣基本排出,免疫力提高,促進新陳代謝,腸胃功能增強,消除口臭、足臭,塑身效果顯現,降血脂、血壓、血糖,面部色斑減淡,腎功能加強,有效調節人體內分泌。(1-3個月)。

▶第三階段:此階段為效果鞏固期,貼片顏色變淡,人體機能完全恢復正常健康狀態,並得到增強,氣血、身型及內部器官均得到有效改善,消除色斑、暗瘡,延緩衰老。(3-6個月)。

進修堂穴位貼,用心呵護每一個人的健康。

3、三伏天養生怎麼去寒氣 冬病夏治七個方法最有效

1、三伏貼。「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葯穴位敷貼,由中葯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2、三伏灸。所謂灸法,是一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就是用艾絨等葯物在人的體表穴位上灼燙、熏熨以治病的方法。

灸法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目的。

3、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4、吃羊肉。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專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屬、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4、很多人都貼三伏貼,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有用嗎?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知道有些疾病可以預防,開始注重中醫療法用來預防疾病和治療,於是三伏貼開始流行起來了。很多葯方、養生館、診所等都打出了冬病夏治三伏貼的廣告,有些甚至不看病、不選穴位、不辯證的誇大三伏貼的療效,不管什麼病只要貼上三伏貼包治百病。很多患者使用之後沒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對中醫失去了信心。

三伏貼是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使用,在選擇使用三伏貼的時候應該根據個人的年齡、體質已經身體狀況找對穴位,而且每個人貼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所以想要達到冬病夏治的最佳效果,還是應該選擇正規的醫院,通過中醫辨證之後再開始進行三伏貼,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否則不但沒有起到療效,反而因為葯物的相互作用,消耗體質引起其他疾病。

三伏貼的適應性主要針對虛寒症的“冬病”,中醫認為人體受寒氣侵入無法排出就會淤積在體內,容易誘發疾病甚至加重疾病,常見的疾病比如反復的感冒、鼻炎、肺炎、哮喘以及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多發於寒冷季節,季節性比較明顯,夏天減輕而其他季節嚴重。所以三伏貼適合這種受寒病症的人群,三伏貼雖然是貼劑但也是葯,也會有禁忌人群,皮膚過敏者、年老體弱者、孕婦、熱證患者都禁止使用。

因此虛寒證患者使用三伏貼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對於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有明顯的作用,可以減少其發作的時間、延緩疾病的發展等,不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患有哮喘的人在使用三伏貼的時候最好選擇正規醫院,同時還應該接受正規的治療,如果有過敏性哮喘的患者還要遠離過敏源,及時用葯就醫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5、養生中過炎夏是什麼

三伏天如何養生?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 」,三伏天養生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三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葯,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葯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葯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作的症狀。

三伏天養生之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附:三伏天養生吃什麼
關於三伏天養生的吃食,明間有很多諺語,北方一直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勤儉節約的民風。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麵食
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面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面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面湯不太鹹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里,捎帶著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韓國人三伏天如何養生
不光我們,其實韓國人也特別注重三伏進補,其理論是「以熱制熱」,讓人體攝入豐富的營養,從而抵禦暑氣的侵害。韓國傳統的三伏天進補食品有:參雞湯,狗肉湯,以及泥鰍、章魚等水產。

與三伏天養生 冬病夏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