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氏太極拳的松肩墜肘做好了是什麼感覺
松肩墜肘的感覺,做到了就有感覺了,何種感覺?在《陳式太極拳56式教與學》中闞桂香老師說「似有微微的淋浴感覺」。
2、如何理解太極拳的沉肩墜肘
沉肩墜肘是練好太極拳的重要法則。欲沉肩必須先松肩,在松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沉肩。松肩又是練太極拳的一大難題,必須下苦功夫去體會,只有把肩松開了,才能做好沉肩。只有做好了沉肩墜肘也才有利於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在行拳走架中肩始終要松沉,不可聳起。兩肩要平,不可一肩高一肩低。兩肩松沉微向前合,肩與胯上下垂直,做到肩與胯合。
3、洪氏太極拳要求:1.松肩沉肘2.沉肩墜肘
朋友你好!下面我來為你回答: 作為一個初學者,我覺得可從以下三方面來把握太極拳,把它作為一門高深的學問來抓:
一、天資、明師、加身體力行的苦練是學好的先決條件。
學太極拳這段時間,深覺太極拳理法精密,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沒有一定的天賦,是不能有深的造詣的,無法體會其深層次的東西。正因為此,要有懂太極拳理的、能因材施教的明師才能引導入門,少走彎路,適時的給予點拔。這是必備條件。當然,一個人要成功,還要自己的苦功,太極拳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學問,套路、推手、實戰等才是檢驗拳里正確與否的標准,注意用事實說話,而不是瞎子摸象,亂說一通,理論與實踐脫節、。然而,我認為學太極拳的人要有一種"儒將"風度,即要有讀書人的文化修養,有內涵有厚度的文質彬彬的氣質,明理通達兼容萬物的人格;又要有練武人的謀略與勇氣、豪爽。意志堅強。這樣才是,真正達到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升華。
二、明確太極拳拳理對周身部位的要求。在初學時,按俗語說是:無規矩不成方圓,我認為最大的精神自由是在混亂中創造秩序,即用規則來取得身體活動的有序與減輕思維的負擔,又達到發揮整體功力的效果。所以才有拳理,才要懂拳理。
太極拳拳理規定:立身中正。王宗岳《太極拳論》規定身體「立如平準, 腰如車軸」。中正要求:虛領頂勁,會陰里裹,胸虛腹實,尾閭中正,腰椎正直。陳正雷大師還說到抓地、扣膝、圓襠、松肩沉肘、舌頂上顎等等(這是定勢時的要求吧?也是最基本的吧?)。
而在行拳過程中則要做到螺旋纏繞、節節貫串。
對於螺旋纏繞,正如陳正雷大師說的:旋腕、轉膀、沉肘;旋踝、轉膝、松胯;旋腰、轉腎、中定;還有運行過程線路的纏繞。中定,(朱建忠、劉海富這樣認為:"1、所謂中,即是中心,樞紐,……在外者,為脊椎、兩腎以及立身中正,尾閭中正,頂頭懸等內容……在內者,乃是意氣中正,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陰陽平衡之氣。""定是守之意。在太極拳行功實踐中,要守住中即樞紐。在外者即十三勢中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之意,腰隙即指兩腎。在內者,為氣斂、神聚而不散漫,此即心氣之中定也。在行功中務須先有意動,繼而氣動,再有形動,決不能活蹦亂跳,東倒西歪,打太極拳很隨便不合規矩。 ")。
對於節節貫串,陳世通大師認為在行拳過程中要用意念引導每個動作,太極拳的轉動,應該是自下而上的轉動,從腰部分開,上下連接部分在胯部,應該要求節節貫穿,沒有停頓,沒有間斷。顧留馨先生認為動作銜接處要有折疊、轉換。同時,張晉僖先生認為:"每個動作要做到外走弧先,內走螺旋,前後左右都是圓。在手的運行上,內旋時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肩隨腰;外開時,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兩手運轉時,左手管左半身體,右手管右半身體,以鼻和臍之連線為中心,在左手往右運轉,右手往左運轉過程中,都必須上對鼻,下對臍,使整個運動圓轉不離中心線。在腿的運行上,在向前、左右開步時,要屈膝松跨,足尖上翹里合,足跟里側著地向外劃弧線鏟地滑出,開到適合位置,再移重心落實。向後退時,腳尖劃弧線先落地再移重心逐漸踏實。在向左右旋轉方向時,一足支撐重心,另一足足尖上翹外擺或里扣,以足跟外側著地,方向位置移好,在移重心踏實。在兩腿的虛實變換中,要走平行「∞」字的內外旋轉;在左右變換時要走後弧線;在前後變換時,要走下弧線。尋著這樣的運行軌跡,在以腰為軸的前提下,才能達到外走弧線,內走螺旋的圓形運動。"
三、學習太極拳的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用方法來掌握太極拳的技巧。因太極拳是一深奧玄妙的高深學問,不是一學就會,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用策略懂方法。初學時最為重要的是要慢、松、柔,懂用意。
羅紅元、彭仕青認為練太極拳時只有動作緩慢,才便於解剖分析、領會動作要領,(在技擊時)便於熟悉攻防動作的運動路徑,便於形成動作的自動化,由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在技擊時心理上只有覺得對方的動作慢,而不覺得對方的動作快。太極拳的慢練是造弓和張弓,也就是將人體變成強大的彈性體,並時時處處保持蓄勁姿態的獨特訓練方法,張弓是為了放箭,慢練是為了快用,慢練是手段,快用是目的。
初學要用意求柔與入松。對於柔與松,小帆所推薦文章中認為:"何謂松? 松是指修為的方法, 是謂身心於規矩之中自然放鬆。何謂柔? 柔是指修為的結果, 是謂整勁能在周身隱而不發,自然轉換。"馮志強老先生認為心虛(即做到胸微含)則全身能松。"松是:意識松,胸松,胯松。
太極拳的注重用意,對於用意,我是這樣理解的,是在尊重太極拳原則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方法的意識。即通過對太極拳本質的深刻把握,抓住關鍵原則而達到周身協調、發揮整體功力的結果。如果按我這種理解,則用意有一個問題卻是值得重點提出的。即:太極拳這么多復雜的動作如何兼顧、掌握,並在運動中體現出來?
我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要深刻認識太極拳運動的本質,及長期以來的經驗總結,如大師們提出來的明三節道理等。但是還不夠,具體點,有那麼多三節,你怎麼協調?這就需要用到心理學中的一個注意分配問題。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思維在同一時間思考的對象是有限,關注的范圍也是有限的。這與對對象的熟悉程度和自動化程度有關。在同時進行著的幾種活動中,必須每一種活動是相當熟悉的,其中一種是自動化了的或部分自動化了的。人對於自動化了的或部分自動化了的活動,不需要更多的注意,而把注意主要指向於較不熟悉的活動上。這個道理放在練拳中十分適合的。
同時,要懂得在不同的練習階段側重不同的方面,陳小旺大師認為:"練習陳氏太極拳分兩個階段,初學時要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即要注重外形,因為內氣和動作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動作可以導致內氣活動,內氣活動又能催動外形。初學時,要按其具體要求力爭動作合度,就是遵循陳氏太極拳對各個部位的要求。運動規律和逐漸的運動標准,尋求和進一步掌握內氣運行的方法。更要懂得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如身體各個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可用以下方法進行判斷:定勢時體會一下,如果感到「心氣下降,氣沉丹田」,就說明,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穩,氣向上浮,便可以檢查一下,看是哪個部位做得不合格影響了氣沉丹田。然後調整一下,以達到氣沉丹田為止。用這種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則較為容易了。"
總之,學太極拳首先要認識、其次要明理、最後要懂法。能做到這些就能逐漸學到真正的太極拳了。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我的QQ 99808)
4、松肩垂肘是什麼意思
松肩墜肘就是練拳時意念肘和肩是放在地上的,就是你家住在樓上也要放到一樓的地上不要扛著他。
5、大成拳養生樁松肩提抱式兩手十個手指怎樣擺
首先,兩手虎口相對,掌心要凹,十個手指撐開,如夾小球。這樣能拉筋
6、如何才能更好的沉肩墜肘
先松肩膀,兩手抬起來,一直抬著,抬累了堅持抬,到時候你子然後然就會松肩了,肩膀鬆了 你只要放肘子放鬆,自然就會墜肘
7、怎麼練到松肩墜肘?
用力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主動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被動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感覺就是一抬胳膊就要感覺沉重,其中還伴有胳膊的膨脹,和手的膨脹感。
做動作時,只要胳膊一動,就要想著肩部放鬆(絕不準聳肩),就要想著墜肘。
肩部不管在什麽狀態,都要想著往下放鬆。
肘部只要一動,就要想著,好像肘部用繩吊著一個鐵球,這個球使得肘部下墜。
結合動作,比如起式,(象舉重運動員練習舉杠子一樣,把杠子悠盪起來放倒肩部),先把重心放倒腳掌,雙臂有意想著放鬆,想著松肩墜肘,上身慢慢的微往後仰,用這個微後仰帶動手臂抬起,身體微仰到整個重心到整個腳掌,然後腿部放鬆,尾骨下墜,使得重心接著往後走到腳跟,這時手臂也抬到頭了。
簡單說這個過程,身體重心在前腳掌,雙臂往下放鬆,身體微後仰帶動手臂抬起到幾乎一半,到了一半,重心走到整個腳掌,接著腿部放鬆,尾骨下墜,重心往腳跟走,等走到腳跟了,手臂也抬到與肩同高了(或稍高於肩),也就是手臂抬起的後半段,要通過尾骨的下墜,腿部的放鬆、以及重心的移動來完成。
可以想像這個過程,由腳掌,到身體的微仰,到尾骨,到腳跟,使得身體由前到後畫了一個圈,這一個圈把手臂由下抬到上。
總之,身體不動,手臂不動,表面上看是手臂的動作大,其實是身體的動作大。
8、養生樁松肩五部曲
預備式:兩腳與肩寬,膝蓋部稍彎曲,感覺"咯噔"一下即可,目視前方
1. 雙手抬起,兩臂平行與肚臍高
2. 雙手保持原位不動,雙肘稍微向外展開,雙手在臍上的位置
3. 雙手抬到比百雙肘稍高的位置,雙手略高於肩
4.雙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於雙手
5. 雙手十度指自然張開,雙臂在胸前做抱球狀
此時就可以稱為"抱住健康"了,因為肩部放鬆了,氣沉於小腹,人才處於放鬆狀態中。小腹也是修煉家稱之的下丹田所在之處,小腹沉實了,人的陽氣也就旺盛了。
很多人認為站養生樁就是站著不動,這是非常錯誤的,人在站養生樁時猶如大樹,不是不動,而內是生生不已之動。站時需用意體察一下全身,保持渾身上下關節似曲非曲。想像自己站在齊胸深的溫泉當中,前後左右有水波輕輕晃動,身體不做中流砥柱,但隨之晃動。站養生樁過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經歷,彷彿整個身子融入到溫暖的泉水之中,從里到外都暖洋容洋的。一切煩惱之事隨波而去,疾病也會隨著水波的盪漾,遠離我們的身體。
9、練太極如何做好松肩墜肘的要領
想要松肩墜肘,先記住以下口訣:
用力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主動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被動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松肩墜肘是太極拳的重要練法之一。太極拳的松沉勁是由上往下逐漸練出來的,先是練出松肩墜肘,把松肩墜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練出來。能松肩墜肘,才能較好的實行力發於腳跟、中傳於腰、上傳於手。它是整體的松沉勁道。
10、練太極拳時怎樣做到沉肩墜肘
煙民說得對。要放鬆,自然就會沉肩墜肘了。實際上沉肩二字說得不確切,應當是松肩墜肘才對。因為有時候肩也需要起的,不一定一直是墜,但松是始終要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