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毒日全是一派胡言
辟五月九毒之謬
來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時間:2015-04-14 08:55:46 次 繁體中文版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進道友問起關於「五月九毒日之說」是否可信?因為這個說法在道眾、僧團、信士、居士之中普傳甚廣,且有諸位大師均對此說加以印證,則越發變得可信無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們可以發現,文章多以『《黃帝內經》中有段採用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方式……』開篇。我研習《內經》多年,《內經》中一共出現過七個人物,即黃帝和他的六個臣子,岐伯(擅長醫理)、伯高(擅長針灸)、少俞(擅長外科)、少師(擅長養生)、雷公(擅長色脈)和鬼臾區(擅長氣象)。雖然《內經》是假託黃帝之名撰寫,但《內經》之中並未出現過素女這個人物,更不要說與黃帝對話……種種了,此乃一大謬誤。
也有引用『《素女經》中黃帝和素女對話……』開篇的。但《素女經》中論述兩性與節氣氣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兩篇,但均未找到有關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時間來看,九毒日的立論,是以道學的「三生萬物」和易學的「七日來復」的思想為體,以太陰歷法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論。但後世只是在一味的傳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發現有人詳細論述過九毒日的立論機理,更不知此說究竟出於何處。
九毒之說主要闡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義在天地交泰之際,人體的生命節律不要違反天道運行規律,要順應自然,同步過度。那麼能使人體真陰真陽耗泄的「運動」無外乎就是兩性雲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說與兩性問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用來告誡人們此時應惜精養神,滋陰潛陽,以免相火妄動,走漏真陽,耗散真陰。但此說,機理不明,其論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學,首推道家內丹之法,次為《內經》運氣之術,此二者得天人關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問題也應在此二者之間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際究竟是在何時?真的是在陰歷的五月十六嗎?
關於時間的問題,就要從我國的歷法說起了。我國歷法首推漢歷,漢歷運用了24節氣和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比較好的協調了太陽(太陽歷)和月亮(太陰歷)二者的運行周期問題,實現了陰陽合一,是世界上科學的天文歷法之一。古代術數學中,也多以節氣起卦、起命盤,如四柱預測學中就是以節氣為一個月的開始來推算人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的。所以一年的五月應從芒種之日交接之時算起,而不是陰歷的五月初一。
談完了節氣我們再說一下卦象。說起卦象,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就是漢易學中的「卦氣」之說,此說由西漢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還有西漢的京房。卦氣說是運用周易卦象、爻象來解釋一年的節氣變化規律,其理論應用在內丹學方面最早且較全面的當屬東漢·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參同契》共三卷,是現存系統闡述煉丹理論的最早著作。該書思想來源本於《周易》的卦氣說(包括十二消息說)、納甲說,並參考古煉丹術及煉丹古書,托爻象以論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機(天地陰陽消長變化之機),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時四象之候,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經之祖」,南懷瑾先生也曾專門對此書做過講解。在術數學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論應用最為完整的要算北宋·陳希夷(陳摶)的《河洛理數》了。對於十二消息卦的詳細內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寫的一篇文章——四時之辯,這里主要論述與九毒日相關的學理。
十二消息卦將卦象與節氣相結合,來闡述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之道。子月的卦象為地雷復,一陽初升(生),節氣為大雪,中氣為冬至,故消息卦將節氣大雪作為一年的開始;午月的卦象為天風姤,一陰初降(生),節氣為芒種,中氣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處於一年之中的中間位置,而夏至則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間時段),是一年之中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生生之道物極必反,由陽轉陰,陰進陽退,故將此時稱為「天地交泰之際」。其實一年當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兩個,另一個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節前,地氣上升;夏至——冬至交節前,天氣下降。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天地交泰,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關鍵在於一個「極」字,沒有達到「極」的狀態則陰陽不生。若交泰之際,天道失序或(和)人道違逆,便會產生陰陽不生的情況,那麼天災人禍也便隨之而來了。人道違逆,主要是指機體由於受到情慾、飲食、勞倦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發生了異常和紊亂,陰陽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對於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有關天道失序的問題,《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運氣學說辯得最為真切,只言片語難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論述。
中國最早的房中著作當首推《素女經》與《玄女經》。此兩書被稱為房中著作的「鼻祖」,並尊為房事理論的經典,故被後人稱其為「玄素之學」,這兩部書最先可能是各自獨立的兩本書,後世則將他們合二為一了。此外,歷代典籍對兩性問題也不乏有記載和論述,有很多都不夠系統化、明朗化和准確化,所以大家研讀相關書籍之時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證。
通過以上的論述,《素女經·禁忌第一》篇中所談到的「夏至後丙午丁未,冬至後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陰陽」一句,我們就不難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後,一陰初生,其氣柔弱,丙午、丁未乾支一氣,火旺至極,此二日升騰之氣過旺,若此時行房損耗真陰,其主必然受傷(尤損男);冬至日一陽初生,其氣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氣,五行皆金,此二日肅殺之氣太盛,若此時行房真陽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損女)。男女受傷(克)之後,身體氣機自然會發生變化,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這就是《素女經》中所說的「犯之則三年必死」的緣故。三,在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數,而不是指第三年。這種「後遺症」不會即刻表現出來,而是會潛伏在身體之中待時而發。待時,即等待天時;發,即觸發之義。「待時而發」的作用機理涉及到了《內經》運氣之學,在這里就暫不論述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則三年必死」的問題,很顯然這一段論述是把太陰歷的五月十五日當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陰初生的時候了,故這里的五月十五應作上述的夏至日才為正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節之中都會出現2種不同的論述,《素女經》也同《黃帝內經》一樣,絕非一時一人之作。
其實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風雨雷電、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過這些日子對生命氣機影響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絕不是一時一刻便能達成的。禁忌之時依法從事,平日里則不知都攝陰陽,致使慾望叢生,內耗真陰,外泄真陽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網路上廣傳的文章中說:「此時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此句,用「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來形容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陰陽之道此消彼長,此長彼消,陰進陽退,陽進陰退,「夫妻」之間是何等的遷就、包容與忍讓;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父母」傾盡全力是何等的偉大、慈愛與無私,豈能用相爭、死生作喻?還有下句「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五月初一與芒種節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讓世人「戒過一月」須依憑何者來選擇日期?是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從芒種起至小暑止?凡此種種不辟也罷。
觀九毒之說,出處無從考據,其理不明,其論泛泛,與天地陰陽消長之理背道而馳,相距甚遠,即使此說出自醫家或(和)陰陽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諸位大師為此說「印心」開路,致使九毒之說愈發廣傳。歪理邪說不用屠刀卻殺人於無形,貽害蒼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訛傳訛情有可原,學道之士自當克己為人、審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當下應以清心寡慾為攝心之根,合於天時為生身之本,嚴謹治學為求道之志,利益眾生為修道之功。
願有緣識得此文者,與我一同以上述四句為立身基石,勤修無為,共證無上大道,福生無量天尊!
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
2、為什麼人體那麼復雜的疾病用十二辟卦就可以全部演示?
自從學了易演中醫,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體那麼復雜的疾病,用十二辟卦就可以簡單的演示完整?完全不用象西醫一樣,單一個腫瘤就分出一千多個亞型,還在不斷的細分下去;但在實際應用中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治療上還是「三板斧」——手術、放療、化療。 憑借深厚的解剖基礎和對經絡的研究,我嘗試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解答,看看對各位朋友有無啟發。 生物鍾的概念和存在,相信我已不需要再多解釋什麼了;既然生物鍾存在,也就證明人體內部存在一個不斷重復某種循環的結構。按照我們現代計算機的控制論,必需存在一個授時中心,按不同任務的需要,分配CPU的使用時間,這已是最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那麼對於人體多個系統,多個器官,數以萬億計的多級神經元這樣巨大的任務量,當然也需要一個授時系統,甚至應該是多級授時系統,這個系統請參考本博「人體三個不同層級的自檢系統」「從我國的「神威藍光」千億次計算機看人體的控制機理」 既然人體存在這樣一個多級系統,它們的命令又通過系統傳達給各級器官和組織,所以大腦對全身的器官和組織是有雙向調節作用的;上傳下達,不用說是通過神經進行,這個上傳下達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經絡感傳。 這個上傳下達的系統當然是相對封閉的,你總不可能把應該傳給心臟的信號傳到腎臟去吧,那麼這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就是所謂的經絡系統;在這里我們按執行的功能不同可以簡單的分出五臟和六腑,各有自己專屬於的傳導系統,這十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當然會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控制中心,加上一個本屬於虛無的手厥陰心包經(在十二辟卦中屬於乾卦,獨陽是不存在的);那麼控制這十二個系統中心核團就分別與十二辟卦想對應。所以十二個控制中心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相應控制的器官或組織;那又是什麼影響了這十二個中心呢?這就是天之六氣的下加和地之六氣的上臨;如果中心沒問題,人體當然也就沒「病」,如果中心有問題,那裡出現問題,相應的控制區域就會有「病」。 如果想治病,簡單,把相應的控制中心調整回正常狀態就可以,當中心輸出的都是正常的神經控制信號的時候,相應器官或組織也就能發揮正常的作用。當然如果病情較重,就必需給人體一個相應的時間來做調整,按西醫的說法,你怎麼也得給出時間來進行重吸收或說運走衍生物的過程啊! 現在的問題是,有一個「雞」先「蛋」先的問題!到底神經能對器官或組織有多大的調整能力,能調整回來嗎?是器官對神經有調節影響還是神經對器官有影響? 關於這些問題,我在相關博文都已有論及,這里就不多說了。你只要想想是先有神經還是先有器官就可以了。 雖然古人可能沒有今天那麼精細的解剖,但古人的歸類能力可能比我們強得多,所以在參考易理的象數法則後,總結出了用十二辟卦輕松歸類人體千變萬化疾病的方法,而且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3、易經坤卦解
厚德載物 柔順包容
1、坤卦坤為地
《坤》(下坤上坤) 第二
牝馬得利重攸行,厚德載物品含弘;
履霜堅冰馴起道,黃裳元吉文在中。
坤道柔軟承天時,積善之家有餘慶;
君子處世直方大,地道有光後代興。
【原文】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譯文】坤卦:大吉大利。占問雌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後來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獲得財物,東北行喪失財物。占問定居,得到吉兆。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坤卦以大地為象,以順為義,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開創化生萬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龍,行地者莫如馬,而牝馬能行地而健,又至為馴順,故取為坤德之象。則坤卦利於固守如牝馬順而健之正道。
「元亨」。是指二爻和五爻,乾卦元亨二五爻獨吉,坤卦也是如此。元亨並無陰陽之分,三國時易學大家虞翻曾有解釋說:「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終於坤亥,出乾初子,故元亨」。
他是按照十二壁卦的變化卦象解釋的。乾為馬,坤為牝。「利牝馬之貞」,即是利牝馬之占。牝馬柔順的性格,就是講陰必順陽的道理。
劉沅曰:坤為地,與天合德而育萬物者,故其元、亨與干同。干純陽而有變化之象,故如龍。坤純陰而孕干之德,含剛健於內,故為牝馬。
項安世曰:牝取其順,馬取其行。順者坤之元,行者坤之亨,利者宜此,貞者修此而已。
馬振彪曰:龍神化而能舉天,馬任重而能行地。文王據龍之象以說干,據馬之象以說坤,蓋即河圖之所見而言之也。干陽主動,取龍以喻幹道之變化無窮;坤陰主靜,取牝馬以喻坤道之柔順極至。坤元以順為貞,故雲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具坤德之君子,不適於爭先以領導眾人,若爭先居首,則將迷入歧途,若能隨於人後,則有主人之領導,而得利益。其往西南方,則可得利於友朋之支助,以建立事業;若往東北方,則將喪失友朋之私利,惟利於成就天下之大公。故其安靜承陽,謹守正道,可獲吉祥。
「君子有攸往」。是指具有坤德品行的君子,才能有所作為。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在消息卦(既十二壁卦)的卦象上,在方位上東方對應的卦象是《大壯》卦,西方對應的卦象是《觀》卦,南方對應的卦象是《姤》卦。自西方向南方讀卦,陽爻日漸增長,稱為「西南得朋」;自東方向北方讀卦,陽爻日漸遞減,稱為「東北喪朋」。
陰以陽為類,陰爻遇到陽爻為通為得;陽爻遇到陽爻為阻為喪,增則得朋,減則喪朋。而坤道無成,故安靜貞定則吉也。凡事有終必有始,喪朋之地始於巳時,對應在《乾》;終於亥時,對應在《坤》。坤行至亥,陽喪盡而為純坤,彖辭為什麼反曰「有慶」呢?這是因為周易的方位,《乾》原居《亥》位,純坤與純乾相遇,天地合德,萬物由此出生繁衍,所以稱為「有慶」。
盧氏(景裕)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後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陰以陽為主,當後而順之則利,故曰:後得主,利。
馬振彪曰:元氣生天生地,天無形而地有形,有形生於無形,天實居先,地承天之後,著形質而為後天,不得先乎天也。先所不當先,則迷而不利;後其所當後,則得主而利。老子雲:不敢為天下先。又雲:後其身而身存。殆明於先後之道,而得其所主者歟?
劉沅曰:坤位西南,而兌離巽三女同之,占者得朋而亨。若東北則干之位,而震坎艮三男皆非坤耦,占者則有喪朋之象。(方位依後天八卦而言。)
馬其昶曰:此言陰陽消長之幾。蓋坤元之亨,自西南陽氣極盛之時,一陰初萌,漸長漸著,至東北陰氣極盛而陽復生,由亨而利而貞,地功於是乎成,故曰:安貞吉。(取十二辟卦方點陣圖為說。)
李士鉁曰:坤喪陰朋而從乎陽,猶臣去朋黨以事君,婦舍所親以事夫。道之正,陰之利也。張浚曰:得朋者臣之機,喪朋者臣之心。立事建業,以得朋為利。絕類忘私,以喪朋為利。 馬振彪曰:喪朋者喪其小朋以成大朋,喪其私朋以成天下之公朋。故得朋為吉,而喪朋亦為吉也。
馬其昶曰:易以道陰陽,陰陽之義不外三端:合同化育,一也。區分尊卑淑慝,二也。迭為消長,三也。
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六畫都是陰爻,用以象地。代表純陰柔順之事物,以及與此相關聯的人倫義理概念。
坤,貞之所利,利於牝馬也。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順之至也。至順而後乃「亨」,故唯利於「牝馬之貞」。西南致養之地,與「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東北反西南者也,故曰「喪朋」。陰之為物,必離其黨,之於反類,而後獲安貞吉。
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坤》卦作為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卦,由六陰爻組成,後人謂之純陰之卦。依《說卦傳》,其取象為「地」,其性質為「至順」。《周易》以《坤》卦繼《乾》卦之後,寓「天尊地卑」、「陰極而陽」、「物極必反」及「陰附於陽」之意。查卦辭及爻辭,或言「牝馬」,或言「得主」,或言「安貞」,或言「從王事」或言「括囊」,都明示了「柔順」的卦性。因此《象傳》認為,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效法大地的這種厚實平順的氣勢,篤實自我,容載萬物。又其由初爻之「履霜」至上爻之「龍戰於野」,也說明雖然是純陰至順之物,其積聚已久,也必然會「而動也剛」,即轉而合於陽。
「坤」是伸的意思,也有順的含意。「乾」是朝日光氣的舒展形象;相對的,「坤」是地氣舒展的形象。「乾」是創始萬物的天的功能,「坤」則是順從天,形成萬物的天的工具。坤全爻都是陰爻,陰的形象,最大的是地,所以命名「坤」,象徵地。將兩個重疊,仍然稱作「坤」,是因為純粹的陰,最柔順。
「坤」也具備「元亨利貞」四德。但與「乾」不同,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對萬物有利,祇在像柔順、健行的母馬般,執著於正道時;亦即,大地依順著天,資生萬物,各前奔騰不息的情況下,才會有利。又天體向右轉,地球向左轉,大地雖然反天體運行的方向逆轉,但成然依順天的法則變化,正如同母馬,喜歡逆風奔跑,卻又性情柔順;所以,「坤卦」以母馬為象徵。
君子前進,必有所為,但領先則迷失,隨後才能有所得,有主宰,因而有利。因為「乾」是主導,「坤」順從,唯有追隨「乾」,才不會迷失。就像思想領導行動,才能把握正確方向。
依八卦的方位,西方的「坤」「兌」的卦位,南方是「巽」「離」的卦位,都屬於陰;所以,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屬於陰的朋友。東方是「艮」「震」的卦位,北方是「乾」「坎」的卦位,都屬於陽;因而,往東北方,就會失去同屬於陰的朋友。
最後的結論:祇要安定的執著於正道,就會吉祥。
坤卦卦辭為什麼說是「利牝馬之貞」?什麼是牝馬?你看「牝」這個字,「牝」是牛字旁,代表動物,「匕」是什麼意思?女陰,女性生殖器。與之相對的字是「牡」,「土」——男根,男性生殖器。因此牝馬是指女性,是指陰性的東西,「利牝馬之貞」意思是對陰性是有利的。坤卦一開始就亨通,有利於陰性事物的貞問。坤卦講的是大地的智慧、女人的智慧、陰柔的智慧。陰柔之人因為不順應天道,所以會迷失方向;因為順應了天道,所以找到了方向。可見陰柔的智慧就在於順應之德啊。
為什麼在西面和南面會得到朋友,在東面和北面會喪失朋友?我們看一看文王八卦方位就清楚了。西邊是兌卦、南邊是離卦,與坤卦是同一類,都是陰卦;而東邊是震卦、北邊是坎卦,與坤卦不是同類,是陽卦。雖然不是同類,但陰陽互相感應,因此仍然是平安、吉祥的。古人說「獨陽不生,孤陰不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坤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純陰卦,是「至柔」「至靜」之卦,充分體現了大地之美、女性之美、陰柔之美。最柔弱的東西一旦發動起來恰恰就是最剛強的,就像水——最柔弱的是水,而最厲害的也是水。坤卦代表大地,大地承載萬物、化育萬物,順應天時,具有寬厚、包容、正直、宏大、安靜的胸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坤卦又代表母親,母愛是最無私的愛,如果能像母親那樣對待我們的下級,對待我們的員工,那麼他一定是一位成熟的管理者。其實當今社會成功者很多,成熟者稀少,成功人士缺的不是乾卦的精神,而恰恰是坤卦的精神。
【原文】《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文】《彖辭》說:崇高呵,大地的開創之功。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的基礎。它順承著天道的變化。大地厚實,承載萬物,大地美德,廣大無垠。它蘊藏深厚,地面遼闊,各種物類皆得其所。牝馬陰性,與地同類,善於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溫順、便捷、執著。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後來順利地找到歸宿。西南行得到朋友,於是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東北行喪失朋友,不過最後還是吉慶的。祥和貞吉,則無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隨處伸展不窮一樣。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至,朱熹說:「至,極也。」坤,大地。元,始,創始。承,《說文》「承,奉也。」乃順承天,猶言大地順承天道的變化而變化。
極其偉大啊!此大地所秉賦之元氣,萬物皆賴其滋養而生長、茁壯,以其能遵循天道之法則,順從干天之旨意,而發揮此精神(釋元)。
卦辭的「元亨」,謂二五兩爻而言。《乾》「元亨」二五兩爻獨吉,《坤》亦如此,「元亨」並無陰陽之分。「至哉坤元」,是表明《坤》亦言「元」,不專屬《乾》。《坤》六五爻 「黃裳元吉」,就是其證。「元」者氣也,萬物資「坤元」以生。坤元亦可使「萬物資生」。「乾」占動物為『馬』,「坤」 占動物為『牝馬』為「牝」。「利牝馬之貞」,即是利「牝馬」之占的意思。「牝馬」既為母馬,柔順是「牝馬」的天性,是泛言易理為陰必順陽。「君子有攸往」,是稱言具備坤德的君子,才能有所行,才有「乃順承天」的機緣。如地道無成德行不足,則是無「順承」之緣,故而「君子」要「攸行」。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德,《易經》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態性質的—個哲理性概念。合,借為迨。《方言》:「迨。及也。」含,蘊藏。弘,深厚。光,借為廣。品,品類。品物,犰言各種物類。咸,皆。亨,通泰。這里是生長順暢的意思。
大地地體深厚,能普載萬物,有地域無涯、永恆常存之德性,能應合於天德。其含容萬物,使之發揚光大,萬物因能順性而發展,亨通而暢達(釋亨)。
「坤元」的實質是順天以行,故而使天道廣大無疆,惟有《坤》之德方能合之。世間萬物皆孕毓於地,故稱為「含弘」;萬物皆成長於地,故謂之「光大」。品物光大則「咸亨」。
劉沅曰:至,極也。乾道大矣,而坤承之,乾之所至,坤亦至之,故贊其德之至。坤之元亦乾之元,非元不能成其坤,蓋地統於天,地德亦天德也。
九家雲:乾氣至坤,萬物資受以生。
屬才曰:天有無疆之德,而坤合之。含弘者,包孕之廣。光大者,發越之盛。
馬其昶曰:天以生物為心,地即承天以化生萬物,故曰德合無疆。
馬振彪曰:馬能載物,順承人也;坤能載物,順承天也。其德至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故能德合無疆,與天同量。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牝馬,母馬,陰性之物,與地同類。柔,柔和。順,溫順。利,便捷。貞,貞正,猶言執著。此四字講牝馬之性。所解「利貞」與經意有異。攸,所。
雌馬乃奔行地面之動物,能馳騁於無邊之大地上,性情溫和柔順,有利於守持正道(釋利牝馬之貞)。具坤德之君子,擬搶先居首有所作為,必偏離正道而迷入歧途;溫和柔順以隨從人後,則能保其常慶。
陰陽合為類。乾為馬。故馬與地類。而牝馬尤與地類。地之所以得「無疆」者,以卑順行之故也。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君子攸行者。謂柔順利貞之德。為君子所法也。九家謂乾來據坤。為君子攸行。失傳旨。
馬其昶曰:馬能柔順健行,切合坤亨之義。馬之行地,用其力也,君子攸行,順其道也。循秩序而後利,順消長而後貞,是之謂柔順。
何妥曰:陰道惡先,故先致迷失,後順於主,則保其常慶也。
程頤曰: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後乃得其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居於坤陰之君子,往西南方,將遇其同類之陰而得其友朋,可甘苦與共,伴隨同行;往東北方,將喪其同類之陰而失其友朋,雖暫無成就,而終有喜慶(無成有終。取十二辟卦圖為說)。君子安於柔順,謹守正道之吉祥,正應合大地之美德,可永保無疆。
開始迷住了找不到路,稱為「先迷失道」;後來順天體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謂「後順得常」。從消息卦上看:西方為《觀》卦,南方《姤》卦;自西方逆行向南陽爻遞增,故曰「西南得朋」。陰爻以陽爻為「類」,故而稱「乃與類行」。消息卦東方為《大狀》卦,北方為《復》卦,自東而北陽爻遞減,故而稱曰「東北喪朋」。陽喪盡而為純《坤》,為什麼反而稱謂「有慶」?則是因為周易後天八卦方位,乾原居在亥位,純《坤》與純《乾》在亥位相遇;陰陽相交天地合德,萬物由此出生,故稱為「有慶」。
地也者,形之名也。「坤」也者,用地者也。夫用雄必爭,二主必危,有地之形,與剛健為耦,而以永保無疆,用之者不亦至順乎?若夫行之不以「牝馬」,利之不以「永貞」,方而又剛,柔而又圓,求安難矣。
《坤》道主靜,故稱謂「安」。易林中有雲:「乾坤利貞,乳生六子」。「安貞」即為「利貞」,「利貞」即天地合德。合則相感,故稱曰「應地無疆」。
馬振彪曰:喪朋而言終有慶,是雖喪而不害其為得。所喪者朋,而所得者主,要其終言之,為有慶也。喪朋有慶,即所謂「渙其群,元吉」者也。
程頤曰:彖有三無疆:(一)德合無疆,天之不已也。(二)應地無疆,地之無窮也。(三)行地無疆,馬之行健也。
【原文】《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象辭》說:大地的形勢平鋪舒展,順承天道。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地,以深厚的德行來承擔重大的責任。
坤, 《釋名·釋地》:「坤,順也,上順乾也。」
坤卦如大地,做人要效法大地,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要包容要能擔當,把別人的痛苦都能承擔起來,稱為「厚德載物」。地形不順其勢順,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而以形勢言其卦性,所以稱謂「地勢坤」。地形不順,其勢順。
上下體皆坤,坤取象於大地,其義為順。大地在地形上雖有高下之差等,然以整體言之,其氣勢則極為厚實和順。君子者觀察坤卦厚實和順之象,悟知當效法大地,正心修身以厚積美德,寬懷大度以容載萬物。
朱熹曰: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林希元曰:君子以一身而任天下之責,群黎百姓倚以為安,鳥獸昆蟲草木倚以為命。唯厚德能承載天下之物,不厚何濟?
馬振彪曰:君子能容物,以其德厚如地也。自強不息是崇效天,厚德載物是卑法地。
坤卦。坤卦的主旨,按《大象》,是「厚德載物」。「厚」作動詞解,「厚其德」以載物。依此,爻辭應這樣理解,初六:「履霜,堅冰至」,「履」是動詞,一個過程,即不停止地厚積寒德,終而「堅冰至」,可載物以利於人。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不習」是不停止,不間斷努力,和乾的「自強不息」對應。「直」是不邪曲,表裡如一;「方」是原則性,不圓滑,有稜角;「大」是寬容,「有容乃大」。三者皆作動態解。六三:「含章」,即厚積薄發。「章」,文章、文采;「含」,包含、含蓄,亦是動態,有如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六四:「括囊」,亦厚實其中而不露之意,不是消極避世。六五:「黃裳,元吉」,王弼釋為「以文在中,美之至也」,與「厚德載物」吻合。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王弼解為:「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順之至也。至順而後乃亨。」高亨解為「貞問有關牝馬之事,遇此卦則利。」實際上,牝馬是「象」。牝馬的特點是七八匹成群,須公馬為之領導。卦辭「先迷」,是說牝馬不知方向與安身之處。「後得主」,得到公馬領導,就有了依靠而安心吃草、服役、負重和生育了。君子應像牝馬一樣,「有所往」,即「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也。故牝馬是「厚德載物」的典型。金景芳《周易講座》引《黑撻事略》謂:「所謂『利牝馬之貞』不是別的,就是騍kè馬群要受牡馬的管束。也就是說,坤得服從《乾》」。這亦不到位,因為卦的本意是講如何找尋一個好的「君」,自願為之「載物」。
4、十二辟卦什麼意思?
十二辟卦是什麼?辟是特別開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長。根據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關節氣之劃分,是以中國大陸中原為標准)。
十二辟卦中,各卦經管一方,就像是諸侯各管一方一樣,所以又稱為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中國古代時,已經曉得使用八卦中的陽爻與陰爻來代表一年之中陰陽交替消息的現象,所制定出的規律即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為君王之卦]又稱為十二消息卦[陽之盈長為息,陰之增強為消,一消一長互為更替]用來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
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時辰內陰氣與陽氣消長情形,一日之中亥時為最陰之時故以全陰爻之坤卦代表,過了子時後陽氣漸生,故以一陽生之復卦代表,在寅時,正處與白天與夜晚交替之時,故陰陽互半。直到到了午時,陰氣漸生,故以一陰生之姤卦為代表,此後陰氣漸生,直到亥時,如此循環。
附帶一提,當十二辟掛循環到泰卦時,正好是三陽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陽開泰」一詞。
5、十二辟卦什麼意思?
十二辟卦是什麼?辟是特別開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長。根據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關節氣之劃分,是以中國大陸中原為標准)。十二辟卦中,各卦經管一方,就像是諸侯各管一方一樣,所以又稱為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在中國古代時,已經曉得使用八卦中的陽爻與陰爻來代表一年之中陰陽交替消息的現象,所制定出的規律即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為君王之卦]又稱為十二消息卦[陽之盈長為息,陰之增強為消,一消一長互為更替]用來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時辰內陰氣與陽氣消長情形,一日之中亥時為最陰之時故以全陰爻之坤卦代表,過了子時後陽氣漸生,故以一陽生之復卦代表,在寅時,正處與白天與夜晚交替之時,故陰陽互半。直到到了午時,陰氣漸生,故以一陰生之姤卦為代表,此後陰氣漸生,直到亥時,如此循環。附帶一提,當十二辟掛循環到泰卦時,正好是三陽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陽開泰」一詞。</a>
6、為什麼十二辟卦二十四節氣時間和傳統二十四節氣時間不
你好~~
在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希望對你有幫助~~
7、誰會周易十二辟卦算卦法?急!高手別藏了
找本書,自己細細讀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最好不要掉進算卦之列,否則就不要去看了。
8、十二消息卦
之所以稱作「消息」卦,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息為生長,消為消退之意。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息」,所以稱為「息卦」,也可稱為陽卦。而後六卦為陽之消,也是陰之息,所以稱作「消卦」,也可稱為陰卦。
復卦:十一月建子,一陽復生於下,雷動藏於地下。「一元復始」的吉祥語就是源自於此。
臨卦:十二月建丑,陽氣漸長,浸逼於陰,因此稱「臨」,臨就是近逼的意思。
泰卦:一月建寅,陰陽通泰調和。新春時門聯常有人寫「三陽開泰」,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大壯:二月建卯,陽爻大壯,雷動於天上。《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
夬卦:三月建辰,陽決陰。夬的意思是「決」,五個陽爻要解決掉一個陰爻,成純陽之卦。
乾卦:四月建巳,純陽之卦。
姤卦:五月建午,陰長之始,女壯用事。虞翻曰「陰傷陽,柔消剛,故女壯也。」
遯卦:六月建未,陰漸長,君子就要紛紛遯逃以避難,陽卦消退之時,故為遯。
否卦:七月建申,下方三陰爻停留在下,上方三陽爻停留在上,天地陰陽之氣否塞不通。
觀卦:八月建酉。五為君位,以一陽高高在上,一統眾(陰為眾)之象。而大觀在上。
剝卦:九月建戌,陽氣即將剝盡。
坤卦:十月建亥,純陰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