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氣功多久才能練好
只要你能學會完全放鬆身體,完全靜下心來就已經是開始了,要知道人體健康的恢復就需要身體和精神的放鬆,這就是為什麼急症或者受傷的人完全放鬆不願意動,且什麼都不願意想,就是身體強烈的反應要放鬆下來對被破壞了的身體進行恢復。但是最好的放鬆不是機械式的要真正達到放鬆需要慢慢去練習找出來,我記得當年給人帶功時就有那麼一位,自認為自己在放鬆,其實他是在做軟功,內像是在跳霹靂舞的柔軟動作,那完全不是放鬆,甚至還更緊張了,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誘導他懂得放鬆容,最後只得作罷,學習一門東西都要仔細去思考放下那些被固化了的想法才能有辦法進步,那些電影小說或者其他什麼搞出來的印象大多都在誤導著真正需要的人。
2、養生氣功是什麼?
氣功主要的功效還是養生,強壯五臟六腑,平時還得多看書,性能力的自我修養推薦給大家
3、養生氣功練什麼功法最好?
真氣運行法。
這個是最好的功法(沒有之一)。
偏差少,見效快。(最快的半天就通了小周天)
而且其創始人李少波先生也是氣功大師裡面最長壽的,現在還健在(101歲)。
4、正定有沒有練郭林氣功的?想跟著學
不知道那就好
5、河北正定?氣功學校校長郭志辰創立的動意功口訣3396815有副作用嗎?我
你認為在河北正定氣功學校郭志辰創立的動意功口訣\練的先功是真的嗎\我認為不咋樣\他家是在橋西區張營村的人
6、請大家推薦一個比較好的養生氣功!
太極拳!真的管用。太極拳本身也是一種極好的養生導引動功。
7、養生氣功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和功效?
養生氣功包括靜氣功和動氣功。
靜氣功門類最多,流傳百最雜,往往有很多以氣功教學為名而詐騙斂財的假大師。但實際上度靜氣功最容易學,而且從一些醫學文獻、書籍中也能學習到正確的習練辦法,比如《氣功療法實踐》一類的就是不錯的參考。
動氣功種問類也不少,但經典的是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三種。八答段錦端正大方,連綿不斷,動作簡單易學,往深處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中動作對臟腑,筋骨鍛煉的針版對性強——這個在八段錦口訣中可以看到;易筋經注重揉筋壓腿,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瑜伽;太極拳兼養生和技擊的特點,動作舒緩大方,招式舒緩連綿,同樣是流傳數百年的權氣功奇葩。
8、正定有郭林新氣功培訓班嗎
你好!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確認這個學校是否有適合你自己的專業;
2、選擇學校一定要去學校看看,教學環境跟師資力量;
3、問清楚學習的時間,以及會不會項目教學,這樣畢業後好就業;
4、學完後,學校會不會推薦就業,這點也很重要。
對於想學什麼專業技能,你得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1、選擇一個自己愛好的專業,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2、根據自己的家庭來選擇專業,學習的最大支撐者是家庭。3、結合當地的發展前景選擇專業,畢業後你的打工地點的發展前景對專業的選擇也很重要。4、多看下自己身邊就業成功人士來選擇專業。
9、誰知道養生氣功行氣通經六步功功法,以前練過效果不錯,現在已經忘了。知道的朋友告訴一下,謝謝!
請留郵箱。
10、氣功修練法
九轉易筋大法
本功為萬法之尊,奇易筋洗髓返老還童之神效,三年功成後,養生則赤身睡卧雪地而不寒,曝曬烈日而不熱,可百日不食不飢,已成金剛之軀,用於武功,只要把真氣引出就可成為傷人的劍氣,護體的罡氣.
口訣:一日立鼎除內傷,二日安爐探陰陽,三煉睾丸造精血,四鎮心原不驚惶,五鎖玉關真精長,六透三田氣自剛,七貫任督河車路,八藏馬陰龍虎降,九易筋骨成神勇,調攝補益不老方.
內外動靜在築基,莫把玄關須臾離,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終一生無虛疾,煉氣功夫精益精,氣功元海無喘息,百節通透元陽旺,寒暑飢飽不相逼,黃庭中有真主人,玉關緊鎖無漏精,無自無他無分別,青娥經木御無敵,功成九轉須洗髓,三際頓斷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萬里連天碧.
九轉易筋九轉晴,把握陰陽五行經,天地萬物到真物,除去水土誰能行,柔能克剛水沒土,以剛克柔土截流,既知易筋行功訣,還不精進猛修行.
「九轉呼吸法」,蜀中黃氏《真傳易筋經》之核心
本實踐鍛煉易筋經的外壯或內壯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訣,唯是九轉呼吸法法。此法因為過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經中,沒有透露,黃師傳功時,對一般人只說呼吸有九轉,也沒有發揮,我既得師秘傳,今特將師授口訣,結合個人經驗,扼要敘述如後。
1、預備功法
易筋經的呼吸鍛煉,若練外壯神勇,一般系從立鼎安爐的站功姿勢下手;若以內壯為主的
則以坐法為先,雙趺最好,單趺或自然盤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濁氣。以鼻吸體外清新空氣入內,直入下腹,吸氣已,隨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濁氣。次又如上吸氣,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濁氣,三又吸氣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濁氣。如時練作三遍,共吐九口濁氣。此為早課必行之功。余時煉氣,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無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閉合,眉頭舒展,面帶微笑,舌尖抵上鄂齒間,兩目向前平視,凝光不動。俟凝定,漸漸內收,由兩眼當中的鼻樑處(山根穴)入內,再向下行,直注於臍後腰前微下之丹田中,兩耳也隨之入內,傾聽丹田所在之處。
2、九轉正功
此為練氣正行。練氣,有剛氣、柔氣,中和氣之別。剛氣,呼吸有力,氣入充滿全身;柔氣,多用於自然體呼吸,氣之出入,當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應;中和氣則介於剛柔之間。本法屬中和氣,則更偏重於柔。又有順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順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縮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則是吸升腹縮,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順呼吸,個別特殊體質,感到逆呼吸較舒適,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與吸,俱全身肌肉向內收縮,逼氣入骨的,則為內壯呼吸,但初學是不能隨便採用的。
此下分別介紹九轉功夫
第一轉 服氣
除濁定神已,即以兩鼻孔徐徐細、勻、深、長吸氣,直入臍後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時舌尖微向上舐,整個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脹為度;吸後就呼,中間不可停頓,仍要細、勻、深、長,直趨兩鼻孔而出,舌尖同時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縮,以幫助壓氣外出。出入的氣,細入一線,往來到底,出完即吸,吸後即呼,如膠似漆,綿綿不輟。這樣一往一來,不斷地吸氣呼氣,舌尖隨著不斷地輕輕上下動搖,腰腹部也隨著不斷四向外張內縮,並且口鼻不可見呼吸之形,自己不得聞呼吸之聲,外相要好似無呼無吸一般。如津液充滿,即分小口微微仰頭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時鼻孔里還感覺到有氣出入,後來功夫深了,就只覺腰腹外膨,氣即攝入,腰腹內縮,氣即擠出,鼻孔如同虛設一樣了。
此功夫專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業余修習,早午晚各一次,總以不感疲勞勉強為原則。若計數修習,一呼一吸為一度,初學四十九度,漸加至一百餘度,最多不超過三百六十度為准。
第二轉 換氣
練氣功夫,很難一帆風順,初學服氣,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須集中精力,克服困難。經過一段時間,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軌。但已上正軌之後,又經若干時日,可能又出現呼吸不勻,心氣不能一致,甚至氣喘如牛,心亂如麻,這是臟腑受煉而起急劇變化之故,名之為「換氣」,是好現象,不要驚疑害怕。當全身放鬆,心神放自在,照樣鍛煉下去,所以換氣的口訣,只有堅韌二字。
換氣,是煉氣中的一個過程,大抵初學煉氣的人,多數要經過這個階段;還有煉不如法,身體或精神上有勉強不自然時,也能出現這個現象,說他是好,因已有明顯之故,但終究要超越它,故有放鬆,自然之訣。若是在先已練過氣功,或者資質特別相應,也有可能不出現這一過程,總要任其自然,有了不驚疑,不有也不著急,才能順利前進,不入歧途。
第三轉 調氣
經過換氣階段,漸漸又可達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為「調氣」,調氣的意義有二:一是有為功夫,就是使不調者仍歸於調;二是功夫的階段,則是指氣已調順的境界。什麼是調氣的有為功夫呢?服氣時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細勻深長,此調氣的呼吸要求,則要求專在自然從容四字上留意。應當能調到幾許細即幾許細,幾許勻即幾許勻,幾許深即幾許深,幾許長即幾許長。做到自在悠閑、緩急中度,一點也沒有勉強為准則。呼吸已調的境界又怎樣呢?氣息往來自然、勻整而有力、舒適,即已達到「調氣」的境界。
功到「調氣」階段,大腦寧靜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種種證驗感覺發生,或身輕如毛,或體重如山,或四體動盪,或覓身不得,或有寒熱驟生,或有見聞異境,其他尚多,難以盡舉,此當不驚不喜,不見不聞,專心行持,他非所知,是為至要。
第四轉 凝氣
於空氣清新所在,以兩鼻從容細勻深長吸氣,納入丹田。於吸氣的終了,即心氣相合,凝住於丹田而不動,用以增益氣神,填補虛損,約經三、五秒鍾,稍覺不耐,即將氣緩緩放出,同時存想清新之氣並未隨出。每次停住的時間,隨功力進展,逐步增加,由數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緩緩而進,總以呼氣仍然從容自在為度。
以凝氣功夫,只限於凝住丹田,若於丹田以外有任何肉體或精神上的緊張不自在,都是錯誤。前此一至三轉,忌飽腹行動,此功則正宜飽腹從事。於每座功完,最後一口氣呼出時,更應神入丹田,覺氣亦安住丹田,並未隨呼而出;並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後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皆當常保此意態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氣晴朗之時,每早宜於朝陽初出之際,增加對日行動,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長膽力,亦是要著。
按前此流傳的內養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過內養功的停氣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過九字(即入氣出氣各佔一字,中間停氣七字)。本法最初停氣的時間,亦只一字、二字,後則可以盡量延長。
又高級層次至此,當修體呼吸。體呼吸亦有淺深層次,當根據學人之資稟量級而多種變化,須量體裁衣,勉強不得,此賴明師之指點,非紙幣文字之所能為力矣。
第五轉 閉氣
此是大停氣功夫,前此凝氣,至不耐即出,此則須盡力多住,此為不同之處,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炁出入之聲,常令之多出少,以鴻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侯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須有前面四轉為基礎,若無基礎,是不能修習的。若勉強為之,無益有損。
此轉即是修剛氣,不過是由漸而至,與下手直接修習為有別。此種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別強調,但對修習者的年齡限制很嚴,一般都要在三十五歲以前,並且要體質強壯的才能勝任。
第六轉 導氣
導氣是在閉氣功夫已穩固之後的作法,功至此步,須煉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徹,心中有白色號(倚天按:應該不是「號」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頂門,攝集宇宙間所有精英,化為白色金剛;再由頂門下入心中,自身即化為金剛,堅固至極,無物能壞。
再入正修,此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密語通關。訣曰:「*字導氣起丹田」,即用氣之後,存想心氣凝結於丹田,現一白色*1字。*2字導氣至命門,*1字下行而穿尾閭至命門,轉成白色*2字。*3字導氣在夾脊,*2字沿脊上行至夾脊變成白色*3字。*4字導氣至頂門,由*3上行過玉枕,入泥丸,變成白色*4字。*5字導氣至喉間,泥丸之*4下行至喉,變成白色*5字。*6字導氣至心原。*5字下行入心間,變成白色*6字。此*6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為白*1字輪流一周。至此方讓氣出,又再閉氣行之,周而復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轉。
第二階段,是導氣四末。即閉氣之後,存想氣透手指腳趾之末梢,更或從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講的發放外氣,即是此類。此是氣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導氣至於身外之法,黃師戒謂不宜多練,多練恐於身無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壞、誅四法,除誅法不宜亂用,壞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長可多用。蓋高級功法,自別有善巧,此須學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1、*2、*3、*4、*5、*6在原文中應該是藏文,可惜無法打出來,故只好這樣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懷疑這六個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於印刷有誤也不能確認,不過我想不必觀想出具體文字的形象,只要存著這個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第七轉 火氣
火氣的修習,是增加健康、延長壽命、揭開人體生命奧秘的鑰匙,須於閉氣、導氣已得自在之後修之。其法:觀想丹田所在,有一紅日,色紅,光明,透亮,火熱,熾燃,任何物體遇著,都會立刻變成火焰,其火焰溫暖、舒適,能使人產生無限安樂。以觀鼻前徑寸之地,乃宇宙大氣之精華,能使丹田之火,不斷增長。於是,從容細勻吸氣,納入丹田,前後二陰之氣,同時微向上提,與外入之氣,會於丹田,盡融入於紅日之內,光熱因之愈益增長熾盛。至氣步能耐,緩緩放出,但紅日的觀想不要放鬆,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穩固之後,應觀光熱外侵,凡火熱觸處,立刻轉成紅熱之火體。初由丹田而滿腰腹,又由腰腹而滿兩肋,而滿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發,整個身體成為一輪紅日。凡火熱到處,皆有溫暖、舒適、安樂之感覺,盡力而往。
煉此火氣之時,應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熱之品;或更以壯陽益氣之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紅鉛等葯適當配丸長服之。
又此火氣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長不宜超過頂輪,此點值得注意。
第八輪 水氣
火滿全身,應修水氣。先將全身放鬆,意想自身玲瓏光潔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觀頂上高約一尺,懸一月輪,清涼皎潔,寂照光明,與秋夜碧空的月輪一樣。次想皎月流出清涼甘露像乳一樣潤澤,冰一樣涼爽,功能潤枯澤朽,起死回生。斯後調整呼吸,用小停氣法,於吸氣之時,想甘露隨氣罐入頂門,直趨丹田,停息時,想潤澤全身,安適異常,停後不需久主,吸、停、呼各佔一字即可。隨呼氣時,清涼安適觀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積愈多。充滿全身,全身即變成一個月輪。以後專住此觀,呼吸任其自然,時間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氣,一貫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調理陰陽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過觀想不同。此處觀想,與佛法密宗相近,不過不觀脈輪。古哲雲:「性在天邊,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觀修,也是性命雙修的一法,不要輕視。
第九轉 伏氣
伏氣亦稱胎息,是呼吸氣微,彷彿鼻中無出無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為功夫,到此入無為正定。其法:先須停止頭腦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運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無所著」之正念。不思過去,不想未來,不辨析現在,安安穩穩,舒舒適適。自在寂照而住,時間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長住,需隨時提起此念,不斷熏習。不斷緩緩增加住的時間,日積月累,自然可以達到長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這里,境界體驗甚多,唯一的要訣,是見若不見,聞若不聞,既不跟著內外緣境轉變牽纏,也不要去制止壓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難以住止的境界里,這就叫「轉不住為住」卻成大住長住。
此上九轉功夫,每一轉修習時間的長短隨修習者的體格、年齡、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別。一般的情況是:一至三轉,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轉,大約需修習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兩轉,最少修習一百天,至九轉伏氣,則是終生(身)行持功夫了。
善後尾功
此中分二。
(1) 還虛功
實修九轉功夫,每座功之後,皆當接修此功。其法:初將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長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時間久暫不拘,能久一點更好。然後,遍身完全松開,呼吸任其自然,將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隨之放開,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雲絮中,遍體空鬆通透,一呼一吸,無處不相通連,恍如身體與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鬆空透的雲霞一樣。如此約五至十五分鍾為准,可免走漏滑遺之險。
(2) 解座法
凝氣寧神,兩手掌互相搓擦,至覺火熱,一手在內,一手在外相疊,按於小腹之上,順轉三十六,逆轉二十四,覺外摩內應,腹氣隨之盤旋,愈旋愈寬,廣無邊際,感覺舒適清泰為則。又再搓熱,摩兩腰,不計其數,火熱為度。再雙手浴面,開口吐氣,令火外散。再擺腰腹,扭肩胛,旋頸項,舒手足,起身,活動手足,散步片刻而終。
如身熱有汗,應以干毛巾拭乾,不可當風貪涼。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時後,始可行之。
此真傳易筋經功法的優點,是見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級而登,引人入勝。凡年齡不大,身體較好的人,修此最為相宜。
若年老體弱,最好按柔氣功修習法行動。(可參考拙著《胎息經注釋》,較為適合而無弊。若必欲修此,則須盡量做到自然舒適,不可勉強圖效。且閉氣一轉須略去,導氣亦當審慎從事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