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養生之道?而且養生有哪些方法?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一般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養生之道要體現「天人合一」和「動靜結合」。
2、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
民諺說得好:「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
所以這句話錯的離譜,不過我可以給你說一下其中的意思。
儒家的修身就是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治世就是說爭取做官,對百姓施行仁政,平天下就是說光修身治世還不行,還要時時以天下為己任
佛教的見性就是讓你看清世界真相,救世就是普度眾生,再加上佛教教義博大精深,所以就通萬有了
養生遁世窮萬物,意思是說,道家注重養生之道,不關心世事,但憑著一個道法自然的理念,就窮盡了人間的真理。不過說道家遁世,純屬胡說八道,眾所周知,道家分為老莊和黃老,黃老派始終以治國安邦為己任,主張寬刑簡政因俗簡禮,依道生法依法治國,是漢唐盛世的根本,而老莊派不過是冷眼熱心,哪來的遁世?
看看黃老道家對法治的論述,比起法家的理論和現代中國的法治理論,不知先進多少倍:
1、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2、有道以統之,法雖少,足以化矣;無道以行之,法雖眾,足以亂矣。
3、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繩也。縣法者,法不法也;設賞者,賞當賞也。法定之後,中程者賞,缺繩者誅。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4、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於人間,合乎人心而已。治國無其法則亂,宗法而不變則衰,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
5、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故聖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
6、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無專行也。法籍禮義者,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
7、有法而不用,與無法等。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
8、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3、修身、有的是以治國為目標.有的是以信仰為目標、所以修身所得有異同。而同樣治國所達的標准、方法而言.
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修改正確的行為思想習慣,所謂心含世界,因心現量。正言正行正知,自然身就可以身康而志遠。道儒之家雖說不同而其最終所求卻是一樣。只是一個是有為法一個是無為法。修正自己行為,自己的思想就是養生。良好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是修身修行養生。是一體而非三分。道家雖有無為之法,實則建立在有為的基礎之上而無為。無為者無為而無所不為,是心無為而身有所為。心如鏡湖雁過不曾動,過之不留影。
4、養生法?
環境,主要包括氣候和地理兩大因素。人們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努力去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的「法於陰陽」,就是指主動適應四時氣候來養護身體。後代養生家多因循《黃帝內經》的上述思路,逐漸創立了一系列非常實用的適應環境養生法,它們包括: 適應四時節令養生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長生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春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從臟象理論的角度來看,肝膽經氣在春天條達舒暢,善養生者此時必須避免肝氣郁結、思郁沉悶,而應該使思想開朗,肝氣舒暢,這是在思想修養方面適應春季的養生要求。與此相關,春季往往會出現肝氣過旺,導致肝氣勝脾。按照五行調控理論,此時還應該「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千金要方》),以便從飲食方面滿足春季養生要求。 夏季養生法。《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南方生熱,熱生火。根據這一特點,古人提倡夏季養生應該做到精神愉快,情志平和,不得性躁、發怒,以免引起體內火旺。在起居方面,應晚睡早起,適當曬些陽光,以適應自然界隆盛的陽氣,有助於體內過盛的陽氣向外宣洩。在飲食方面,《養生論》認為:」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主張夏季應多吃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多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火熱。 秋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稱:「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養收之道也。」秋季的飲食應減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氣太旺而使肝氣過於抑制。此外,由於秋天氣燥,人們應多吃芝麻之類的食物以潤燥養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溫性食物。在起居方面,應早睡早起,趁著秋季天高氣爽,山川景色明凈之際,多登高遠眺,以舒肺氣。 冬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圻,勿擾平陽,早卧晚起,必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養己所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由於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腎味屬咸,此時的飲食應當減少鹹味,增加辛味,以便起到宣達肺氣,鞏固腎氣之效。
5、我國古代儒家是治國的,道家是養生的,那佛教是做什麼
佛教是解決煩惱的
你看治國有煩惱,養生也有煩惱,不如佛教吧?
所以要學就學佛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