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經常繳動舌頭養生

經常繳動舌頭養生

發布時間:2020-10-22 19:35:58

1、我的舌頭很奇怪,出現了令我很煩惱的生理症狀,懂的人來幫我一下,令我很是煩惱啊

安神補腦液好,我用過,效果不錯。

1)失眠的原因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緊張、興奮、抑鬱、恐懼、焦慮、煩悶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工作和學習壓力過重、環境改變、噪音、光和空氣污染等社會環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過飽、睡前飲茶和咖啡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造成失眠。
3)失眠的預防與保健

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飲食為宜。

②參加氣功、太極拳等強調精神力鍛煉的運動,提高神經的調節能力。

③生活有規律,定時上床,晚餐不宜過飽,睡前不飲茶和咖啡等性飲料。

④眠納多寧、卵磷脂等保健食品,有很好的調節神經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

33,病因症狀

失眠是指睡眠時間不足,或睡得不深、不熟,可分為以下三種:

(1)起始失眠:是入睡困難,要到後半夜才能睡著,多由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等引起。

(2)間斷失眠:是睡不寧靜,容易驚醒,常有惡夢,中年人消化不良的,常易發生這種情況。

(3)終點失眠:是入睡並不困難,但持續時間不長,後半夜醒後即不能再入睡,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精神抑鬱症患者,常有這類失眠。

由於失眠,使大腦興奮性增強,造成入睡困難、睡眠浮淺、易驚醒,多夢早醒。患者因夜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一些人同時兼有耳鳴、、健忘、手顫、頭腦昏脹沉重、容易動怒等症狀。失眠又會引起心理推移,患者頗感身心負擔沉重。中醫稱「失眠」為「不寐」,認為其成因很多,有「胃不和則卧不安」、「虛勞虛煩不得眠」等說,它同心、肝、脾、腎臟器失常及陰血不足有關。神經衰弱者多見此症。

自療注意事項

(1)自療失眠不能依賴葯物,應該注意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力求心理平衡,結合體療改善體質,效果將會更好。

(2)勞逸適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忌辛辣食品,如咖啡、濃茶等。晚餐不要過飽。

(3)適量選食一些有助於神經功能的食品。如河魚、海魚、牡蠣、蝦、泥鰍、豬肝、豬腰、核桃、花生、蘋果、蘑菇、豌豆、蠶豆、牛奶等。

(4)睡前半小時不再用腦,在安寧的環境中聽聽柔和優美的音樂。難以入睡者還可以作一些外出散步之類的鬆散活動。

(5)上床前以40℃-50℃溫水洗腳後,搓揉腳底片刻。冬天更應該將腳部搓至溫熱。

(6)忌用熱性補葯,如鹿茸、人參、附子等。

(7)經常參加種花養草等園藝活動,陶治性情,消除緊張焦慮情緒,使心理趨於平衡。

(<!--EZCODE EMOTICON START 8) --><!--EZCODE EMOTICON END--> 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點甜食,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9)清早迎著太陽活動,鍛煉半小時左右,有助於體內生物鍾的調整。

自治療法

一、成葯自療法

(1)安定,2.5-5毫克,睡前服。

(2)速可眠,0.1-0.2克,睡前服。(適合不易入睡者)。

(3)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溫水吞服。用於氣虛乏力,精神疲倦、舌邊齒印、胃口差者。

(4)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溫水吞服。用於舌苔厚膩、心煩易怒、小便黃紅者。

(5)礞石滾痰丸,每次2克,每日3次,溫水吞服。用於喜食油膩、酒、糖而引起的濕熱內生、舌苔厚黃、大便硬結、胸口悶脹、夢多而夢景奇怪者。

(6)安神補心丸,每次15粒,每日3次,溫水吞服。

(7)養血安神糖漿,每次1-2匙,每日3次。

二、驗方自療法

(1)黃精30克、玉竹30克、決明子9克、川芎3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等量酸棗仁、紫丹參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下午、晚上各一次),溫水吞服。

(3)桑椹子(桑樹果,熟者佳)30克,煎湯服。用於年老失眠而大便硬結者。

(4)鮮花生葉3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三、飲食自療法

(1)蓮子肉(去皮帶芯)30克,龍眼肉5克,燒制點心或煮粥食用。

(2)豬心1隻、大棗10枚,加調料煮食。

(3)雞蛋黃2枚、川連6克、黃芩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阿膠10克(另烊),每日1帖,分2次煎服。

(4)紅棗30克(撕裂)、淮小麥60克、炙甘草1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5)蔥白8根、大棗15個、白糖5克。用水2碗熬煮成1碗,臨睡前1次服完。本方用治神經衰弱失眠症。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多泡些時間,水涼再加熱水。同時服用此方,療效更好。

(6)大蔥(取白)克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夢。本方用治神經衰弱失眠症,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

(7)蔥白7根、大棗20枚。加水煎服。本方用治虛勞煩悶不得眠,具有養心安神之功效。

四、外治自療法

(1)敷臍法:等量珍珠粉、丹參粉、硫磺粉拌勻,再拌適量麻油敷於臍部,外蓋塑料薄膜膠布固定,3-5天更換。

(2)穴位法:取湧泉、太溪、失眠三穴,用指端按掐穴位各3-5分鍾。如果結合溫水洗足後按掐效果更佳。
太溪穴:位於內踝骨後緣與跟腱的中點。失眠穴:位於內踝骨與外踝骨連線,在腳底的中點。湧泉穴:位於前腳掌1/3之處凹陷中。

五、其他療法

參加太極拳鍛煉。

佩香法:硃砂30克、磁石30克、琥珀3克,研成粉裝在布袋內,睡前放壓發帽內戴在頭上。

葯汁洗足法:磁石50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夜交藤30克,煎成湯,睡前浸足20分鍾。

梳理頭皮法:睡前取梳齒不尖銳的木梳,從前額經頭頂向後枕梳行,先漸至兩側,反復梳理15分鍾左右。梳理時靜心體驗其樂趣。手法輕重以舒適為度。

葯枕法:杭菊花、燈芯草各克作枕頭芯用。常用有效。

風油精塗穴法:在心煩胸悶、頭昏腦脹不能入睡時,用風油精塗擦太陽、風池兩穴。太陽穴:位於外眼角向後一寸凹陷中。風池穴:位於頭後枕部、頸項大筋兩側向上推至骨下凹陷中。

睡眠或覺醒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它不是人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動,而是一個被動過程。它不像人體某些活動可按人的意志,說來就來,要止則止。失眠的人常常難以誘導師自己進入睡眠而苦惱。其實早期的輕度失眠,經過自我調理的辦法就常可得益,具體歸納如下:

(1)平常而自然的心態。出現失眠不必過分擔心,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適得其反。有些人對連續多天出現失眠更是緊張不安,認為這樣下去大腦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壽,也會生病。這類擔心所致的過分焦慮,對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尋求並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頗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

(3)身心松馳,有益睡眠。睡前到戶外散步一會兒,放鬆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個沐浴,或熱水泡腳,然後就寢,對順利入眠有百利而無一害。誘導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有許多具體方法,例如:放鬆功,已在民間流傳,可以藉助。此外,再介紹兩種簡而易行之法:

①閉目入靜法。上床之後,先合上雙眼,然後把眼睛微微張開一條縫,保持與外界有些接觸,雖然,精神活動仍在運作,然而,交感窬?疃?惱帕σ汛蟠笙陸擔?盞既頌褰ソソ?腖?餉呻首刺??

②鳴天鼓法。上床後,仰卧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頭彈擊後腦勺,使之聽到呼呼的響聲。彈擊的次數到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慢慢靠近睡枕,兩後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便會很快入睡了。

(4)睡眠誘導。聆聽平淡而有節律的音響,例如:火車運行聲、蟋蟀叫、滴水聲以及春雨淅瀝淅瀝聲音的磁帶,或音樂催眠音帶,有助睡眠,還可以此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

(5)飲熱牛奶法。睡前飲一杯加糖的熱牛奶,據研究表明,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增加氨酸進入腦細胞,促使人腦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時牛奶中含有微量樣式物質,具有鎮定安神作用,從而促使人體安穩入睡。

(6)合適的睡姿。睡眠姿勢當然以舒適為宜,且可因人而異。但睡眠以側卧為佳,養生家曹慈山在《睡訣》中指出:「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於右股間。右側卧位反是。」這種睡眠姿勢有利於全身放鬆,睡得安穩。

(7)若疲勞而難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蘋果、香蕉、橘、橙、梨等一類水果。因為,這類水果的芳香味,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腦皮質抑制而易進入睡眠狀態。

(8)若因出差在外,不適應環境而致失眠時,應先有思想准備,主動調適,有備無患,不致因緊張擔心睡不好。同時還可採用以上助眠之法,則可避免失眠。

採用上述諸法,做到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過度用腦,上床後排除一切雜念,保持安靜;另外,注意卧室環境清靜,空氣新鮮,床鋪硬軟適宜,則能提高睡眠質量。睡得好,起床後精力自然充沛。
祝你早日擺脫失眠困擾,一覺睡到大天亮!!!

現代醫學家證實,食療對於失眠來說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優於安眠葯,無副作用。下面介紹數則以供試用:

(1)食醋一湯匙,倒入一杯冷開水中飲之,可以催眠入睡並睡得香甜。

(2)經常失眠者,用蓮子、龍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療效。

(3)血虛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適量吃;也可用龍眼肉10g,紅棗5個去核,蒸雞蛋一個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虛、多汗、失眠者,用豬心一個切開,裝入黨參、當歸各25g,同蒸熟,去葯,吃豬心並喝湯,有良效。

(5)因高血壓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豬瘦肉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豬瘦肉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7)神經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萵筍漿液一湯匙,溶於一杯水中。由於這種乳白汁液具有鎮靜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療效。

(8)臨睡前吃蘋果一個。或在床頭櫃上放上一個剝開皮或切開的柑橘,讓失眠者吸聞其芳香氣味,可以鎮靜中樞神經,幫助入睡。

(9)洋蔥適量搗爛,裝入瓶內蓋好,臨睡前放在枕邊嗅聞其氣,一般在片刻之後便可入睡。

治療失眠的非處方中成葯
1、若為失眠多夢 ,或有夢遺 ,伴有頭暈眼花 ,心慌煩躁 ,耳中蟬鳴 ,口乾津少 ,舌質紅 ,脈細數等。此為陰虛火旺 ,治宜養陰清心。可選知柏地黃丸 ,劑型有大蜜丸與濃縮丸等,每次大蜜丸 1丸 (9克 )或濃縮丸 10粒 ,每日 2次。臨睡前加腦樂靜口服液 30毫升口服。腦樂靜口服液由甘草浸膏、大棗、小麥組成 ,具有養心安神 ,鎮靜的作用。

2、若不易入睡 ,或睡中多夢易醒 ,醒後再難入睡 ,或兼心悸、神疲乏力 ,口淡無味 ,或食後腹脹 ,不思飲食 ,面色萎黃等。此為氣血俱虛 ,不能養心 ,治宜益氣養血 ,寧心安神。可選用人參歸脾丸。每次大蜜丸 1丸 (9克 )或小蜜丸 (每袋 9克 )1袋口服 ,每日 2~ 3次。臨睡前加服棗仁安神口服液 1支 (10毫升 ),其由酸棗仁、丹參、五味子組成 ,具有補心養肝 ,安神益智的作用。

3、如失眠兼見胸悶 ,頭重眼花 ,心煩口苦 ,苔黃膩 ,脈滑數等。此為痰熱內憂 ,心神不寧 ,治宜清熱化痰 ,鎮驚安神。選用牛黃上清丸 ,劑型還有片劑、膠囊等。每次大蜜丸 1丸 (6克 );片劑 4片 ,每日 2次。臨睡前加服棗仁安神口服液 1支。此型按上治療如效不佳者 ,可尋中醫湯劑治療。

※※失眠的食療便方

龍棗湯

心脾血虛型患者常伴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面色少華,舌質淡,脈虛弱等。常由思慮過度、勞逸失調、內傷心脾造成。多表現為卧而難眠,輾轉反側。可服用龍棗湯。①龍眼肉10~30g、大棗10枚,水煎煮,臨睡前服用;②龍眼肉10~15g、紅棗5~7枚、糯米15g,熬成稀粥,加入白糖或蜂蜜少許,臨睡前2小時服用。

蓮合羹

陰虛火旺型患者常伴五心煩熱、心悸出汗、頭暈耳鳴、舌乾咽燥,舌質紅,脈細數。多屬腎陰虧虛,心肝火旺而致的心神不寧。其表現多為入睡易,但夜半醒後即不能再入睡。可服用蓮合羹。①蓮子肉30g、百合30g,煮沸30min,加白糖適量,睡前2小時服,亦可放入蓮子芯;②單用蓮子肉50g煎服,睡前2小時服用;③蓮子芯3g,加鹽1.5g,水煎後臨睡前服。

萵筍汁

痰熱內擾型患者多見於飲食失度,嗜肥甘辛辣者,由脾胃受損,聚濕生痰,久則生熱而上擾心神所致。多表現為睡眠不寧,容易驚醒,有惡夢。常伴心煩胸悶,痰多口苦,苔膩,脈滑。可選用清熱化痰、鎮靜安神的萵筍汁。①萵筍g,去皮切碎搗汁,燉溫服,每次1湯匙,睡前半小時服。②萵筍g去皮洗凈,切成細絲,少許食鹽腌制,加少量味精、黃酒拌勻食之。萵筍的莖液具有鎮靜安神、催眠的作用。

小米粥

脾虛體弱患者的失眠多見於大病初癒,睡眠淺而短,脈多細弱。可選用小米粥。①小米30g、粟米30g,加水煮粥,煮沸後加百合15g至熟,睡前半小時服。②小米20g、桔皮4g,熬成粥,加適量白糖,睡前半小時服。

有效方法如下:
一、按時上床。堅持按自己習慣的時間上床睡覺,機體在此時間會反應性地要求休息,周末和休息日也應如此。

二、保持卧室空氣流通和適宜溫度。 好的環境有助於快速入睡, 氣溫以18-20℃最佳,乾燥天氣地板應灑水。

三、堅持睡前的習慣性活動。睡前應進行你習慣的某些活動:喝葯茶,喝牛奶,洗澡,寫日記或聽一會音樂。

四、晚上盡量少吃難消化或油膩或有味的食物,睡前2小時不可喝含酒精或的飲料。

五、睡前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如你有傍晚或晚上鍛煉的 習慣要在睡前4小時進行。

六、不要帶著問題上床,如果真有什麼一時解決不了的 問題,可用筆記下來,留第二天再想。

七、睡前不要用腦過度,苦思冥想會使大腦興奮異常而 難以安靜。

八、睡前洗個熱水腳,會使你感到更舒適並有利於身體 保健。

九、睡前活動應與白天的主要活動相反,如體力勞動者 睡前應看點書報或聽些音樂,腦力動者則可進行些輕微的體力活動如散步、做操等。

十、上床即睡,如無睡意最好不戀床,起來干點事待有 睡意時再上床即睡。

(1)平常而自然的心態。出現失眠不必過分擔心,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適得其反。有些人對連續多天出現失眠更是緊張不安,認為這樣下去大腦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壽,也會生病。這類擔心所致的過分焦慮,對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尋求並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頗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

(3)身心松馳,有益睡眠。睡前到戶外散步一會兒,放鬆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個沐浴,或熱水泡腳,然後就寢,對順利入眠有百利而無一害。誘導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有許多具體方法,例如:放鬆功,已在民間流傳,可以藉助。此外,再介紹兩種簡而易行之法:

①閉目入靜法。上床之後,先合上雙眼,然後把眼睛微微張開一條縫,保持與外界有些接觸,雖然,精神活動仍在運作,然而,交感神經活動的張力已大大下降,誘導人體漸漸進入睡意蒙朧狀態。

②鳴天鼓法。上床後,仰卧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頭彈擊後腦勺,使之聽到呼呼的響聲。彈擊的次數到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慢慢靠近睡枕,兩後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便會很快入睡了。

(4)睡眠誘導。聆聽平淡而有節律的音響,例如:火車運行聲、蟋蟀叫、滴水聲以及春雨淅瀝淅瀝聲音的磁帶,或音樂催眠音帶,有助睡眠,還可以此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

(5)飲熱牛奶法。睡前飲一杯加糖的熱牛奶,據研究表明,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增加氨酸進入腦細胞,促使人腦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時牛奶中含有微量樣式物質,具有鎮定安神作用,從而促使人體安穩入睡。

(6)合適的睡姿。睡眠姿勢當然以舒適為宜,且可因人而異。但睡眠以側卧為佳,養生家曹慈山在《睡訣》中指出:「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於右股間。右側卧位反是。」這種睡眠姿勢有利於全身放鬆,睡得安穩。

(7)若疲勞而難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蘋果、香蕉、橘、橙、梨等一類水果。因為,這類水果的芳香味,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腦皮質抑制而易進入睡眠狀態。

(8)若因出差在外,不適應環境而致失眠時,應先有思想准備,主動調適,有備無患,不致因緊張擔心睡不好。同時還可採用以上助眠之法,則可避免失眠。

採用上述諸法,做到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過度用腦,上床後排除一切雜念,保持安靜;另外,注意卧室環境清靜,空氣新鮮,床鋪硬軟適宜,則能提高睡眠質量。睡得好,起床後精力自然充沛。

2、經常咬舌頭有什麼好處

沒好處,經常無意中咬到舌頭口腔里的任何地方,是你最近上火了,那個部位腫了,需要補充維生素了,多吃點蔬菜水果

3、咬舌頭養生嗎

吃飯時咬舌頭一般都是由於休息不足,神經無法正常copy控制肌肉進行常規的咀嚼活動。所以發生吃飯咬舌頭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休息。 如果咬傷了首先要注意消毒和清潔,如有血泡盡量咬破。然後在傷口上塗碘甘油,或用西瓜霜噴劑噴個四五天即可有癒合趨勢。吃飯時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食物刺激傷口,吃完之後要立刻百漱口。 以下原因都有可能: 1、吃飯說話太多導致; 2、飯過燙導致; 3、舌頭疼導致,上火原因; 4、天生舌頭比普通人長導致。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吃飯或者說話時不度小心咬傷舌頭,應格外小心,如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可能預示腦梗塞。有關專家發現,有些已經出現腦血管前期病變的患者,由於中樞神經已不靈敏,所以當病變發生在大腦左側時,可能會頻繁咬破自己的舌頭,而患者的自覺問症狀僅僅是整天頭昏沉沉的。專家提醒,很多腦梗塞患者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半身不遂症狀,只是出現一側口角流涎、咬舌頭、精細動作差答等一些不易被察覺的輕微症狀,容易讓人忽視,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輕人偶爾咬到舌頭 以後多注意一點就可以了 要是經常咬到 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唾液腺囊腫了

4、金剛長壽功舌頭攪動著么做?

做這個金剛長壽蛇功怎麼做這個?有一套練功的方法,你在網上一查就知道。

5、美容養生的方法很多種,咬舌頭也是其中的一種,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咬舌:具體怎麼做?這個咬舌不拘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咬,只要不過度用力,不將舌頭咬破就行了,咱們是咬舌養生,又不是咬舌自盡,用那麼大的力氣幹嘛呢?

運舌: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因此,除了咬舌,還可以運舌,運舌也稱「攬海」,古代醫家十分推崇。

經常運動舌頭也可以間接對大腦進行刺激,防止大腦萎縮,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持之以恆,老而不衰。

推薦了3種認為最有效的運舌方法:

1.坐下後凝神息慮,舌尖輕輕抵住上齶,來回擺動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然後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內側齒齦,由上而下,緊貼上下牙齦轉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0圈,或用舌尖舔內側齒齦,左右擺動30次,唾液增多時分3次咽下。以上方法既可獨立也可交叉進行,次數多少根據自身情況增減。

舌頭常動人不老

為什麼對舌頭做一件這么小的事,卻是養生妙法呢?舌體的各個部位都與內臟的各部位相對應,如舌尖屬心、舌心屬胃、舌根屬腎等,我們既可以從舌頭看健康,又可以通過每天咬舌、運舌達到保健、長壽的目的。

1.美容助眠

舌尖是心肺的反射區,舌為心之苗,刺激這個部位可以提高心肺的功能,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故對美容有非常好的效果。

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起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

無論是咬舌還是運舌,都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根據返老還童激素的類唾腺荷爾蒙的作用,可以提高肌膚再生能力,獲得美肌效果。

2.補氣通便

肺主人身的元氣,為生氣之源,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是五臟的華蓋,受氣於天,與谷氣相並,而充養於身。肺主氣,肺虛則有少氣自汗的現象;所以咬舌頭不僅能補氣,還對調理自汗會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氣喘、鼻煽,為肺熱,咬舌還有清肺泄熱、通鼻化痰的作用。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絡屬於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所以咬舌尖有通便的作用。


3.明目祛斑

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肝不好,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於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而轉舌頭可以鍛煉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眼睛就會變得又大又明亮。

4.補腎防痴呆

舌根為腎的反射區,腎氣通於耳,而腎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從膀胱排泄的臟器;命門的真火盛衰,又與大便的排泄有關,所以腎又開竅於前後二陰。故而用牙咬舌頭有強腎、美發、聰耳、通二便的作用。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咬舌還可以健腦、醒腦,防止老年痴呆,而讓自己更聰明。


5.健脾養胃

舌中為脾胃反射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咬舌能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潤腸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6、我在微信找了個老中醫看病,他先看下我舌頭,然後問幾個問題,然後交

百分百是騙子,千萬別相信。現在微信裡面很多這樣的騙子,防不勝防。你看到過微信裡面的醫生嗎?

7、可以延年益壽的養生秘訣有哪些呢?

根據《國語》和《史記》的記載,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1,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2,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4,夫妻生活諧而有節,他認為:情慾不可禁、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禁慾違反自然規律和人性有損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能增加精神活力,當然不可縱欲,過之亦影響健康。他還指出:當大寒大熱、大風、大雨、日蝕、月蝕、地震、雷電之時為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人們不宜同房。飯飽、喜怒恐懼、酒醉時亦不宜同房,否則,不僅傷其身,尤其損其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能「避眾傷之事」,夫妻雙方均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8、「咬舌可以養生」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對於我們的舌頭,它一般是被我們好好呵護的。並且在一般人的眼裡,咬舌會想到自盡,想不到竟然可以養生.。在最近的網路上突然火了咬舌可以養生,於是咬舌是不是可以養生成為了人們爭議的話題。但實際上,只要注意咬舌頭的方式,咬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養生的。

一、飯前咬舌有好處

咬舌的、行為首先要注意的是如果太用力咬會把舌頭給咬傷,但是輕輕的咬或許就不會對舌頭造成嚴重的傷害。除了一日三餐,我們的舌頭一般是休息狀態所以經常不動,而在吃飯前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嘗試一下輕輕地,慢慢的咬幾下舌頭,這樣可以使身體和大腦保持良好的連接性,起到防止大腦衰老的作用。

二、咬舌頭可以防早衰

舌頭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是很靈活的,不過隨著老去的時候,舌頭就慢慢的和我們一樣也老了而變得僵硬。舌頭如果常動,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就會保持一定的活力,因為舌和各個位置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心、肝、胃,如果我們不舒服了就可以看看舌是不是正常,從而判斷哪裡出現問題。所以我們每天可以輕輕的咬幾下舌,來防止身體過早衰老。

三、咬舌其他的好處

咬舌可以幫助我們美容助眠,舌尖連接著我們重要的器官“心肺”,是心肺的重要反射區,想要想要心肺健康,就可以咬咬舌尖來保證心肺的健康。咬舌不僅能補氣通便,還能明目祛斑舌的兩側是肝和膽的反射弧,當我們的肝和膽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可以輕輕地咬咬我們舌的兩側,來保證我們肝膽健康。此外,咬舌的兩側還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最後,無論是飯前還是防衰老以及其他好處,每天輕輕咬十幾下舌頭能夠幫助我們更健康地活著。

與經常繳動舌頭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