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膳食養生面向的群體

膳食養生面向的群體

發布時間:2020-10-22 09:43:38

1、養生膳食如果分為三大類應該怎麼分

我估計沒有直接現成的著作來,通過拼湊整理的可以。還有24節氣是農歷的陽歷部分,古籍側重陰歷,所以陰歷月份換算成24節氣才行。《黃帝內經》《本草綱源目》《醫宗金鑒》等等著作都有十二月養生和飲知食宜忌。你的九種體質怎樣分的必須對應中醫五行的劃分才行。你是西醫的思想,簡單而且針對性強,道中醫往往復雜全面概括性強,法無定法。

2、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首先謹和五味。所謂「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麥、稷、稻、豆五穀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雞、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其次食不偏嗜。「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也就是說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咸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濕滯;過辛筋脈衰敗。張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過量。「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惡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時節相宜。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
最後食無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咸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3、什麼是膳食養生

少食,即吃得要少;清淡,即吃的東西不要味厚。能做到這兩點,就是聖人之道,也是人們養生的正道。
《黃帝內經》講:少食補氣,味淡補氣。現代病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一開始人們並不能夠完全察覺,直到現代醫學診斷出來是什麼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病非病,名病也。病,只是一個名而已。一棵大樹有一個主幹和數不清的枝葉,缺少整體觀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枝葉,具有整體觀的人首先關注的是主幹。
以常人而論,人活著不可以不吃飯。換句話說,吃飯應該是人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主幹。孟子講:「人生莫過於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二欲,色慾是很暫短的,懂得道的人把它作為繁衍後代的一種行為,這個任務完成了,有道之人並不去貪戀它。但是,食慾卻是天天都有的,至少一天吃一頓。飲食的真諦就是少食、清淡。

食物需要消化和氣化
少食,可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和氣化。我們往往把消化當作了氣化,這就理解錯了。抽象地談消化和氣化,難以理解,我們以汽油的提煉為例。汽油是從原油當中提煉出來的,因為原油不能夠作為高級的燃料燃燒,可以做低級的。原油點燃後燒炕、燒鍋爐可以,但它作為一種高級的燃料用於汽車和飛機則不行,高級油料需要有一個提煉的過程,這個過程類似於食物的消化。原油可以提煉出柴油、煤油、汽油(這些都可以作為高級燃料),剩下的渣滓就是瀝青。人對食物消化後提取出來的營養液好比「汽油」,所排出來的渣滓就是糞便。
人們一般認為吃東西只要消化了,任務就完成了。其實錯了,這只是完成了消化,消化和氣化完全是兩回事。汽車里光裝上汽油,車是開不動的,因為汽油並沒有變成動力,汽油被霧化燃燒的時候,才會成為動力。汽車有動力表現在驅動等,人的營養液氣化為動力則表現在人體的方方面面。
營養液在頭顱里氣化,大腦就清亮,記憶力就會很強,思維演算的速度就會比較快;相反,如果沒有氣化燃燒,它就會阻礙大腦的清亮,阻礙大腦的演算速度。非此即彼,如果聚集時間過長,它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聚集起來,留住了而不流動,留而不流便是瘤,有的人則會形成腦瘤、垂體瘤、膠質瘤等。
營養液在肝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在眼睛上變成動力,百歲眼睛不會花;在心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心氣平和;在肺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人就不會感冒,就能夠嗅到周圍哪怕是很微弱的氣味;在腎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腰不痛,背不彎,聽力非常清晰;在脾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吃東西就會很有滋味。

脾氣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菜根譚》講: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來,這叫淡而不淡。說明你的脾氣足,能知五味。現代人多吃辣椒不正常,成都盆地氣候偏濕,適當吃點辣椒能祛濕;乾燥的地方以辣椒為食,每頓必躬必親,這就錯了。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好吃辣椒?因為現代人容易浮躁,肝火很大,脾胃屬土,木乘土,土受到了約束,脾氣不足而不能知五味,吃什麼東西都味同嚼蠟。「肝主筋,舌為筋之輾轉。」吃辣椒能夠刺激麻木的舌,喚醒它對味覺的感知。越吃辣,脾氣越不足;脾氣越不足,就越想吃辣,從而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怪圈。
現代人飲食的關鍵問題是解決了消化而沒有解決氣化,沒有氣化的東西充滿了十一臟腑,充滿了肌膚之間,當七竅不通時,營養物質就不能夠有效地代謝,疾病也就來了。
少食,還有另外一個積極的作用,就是給胃留下充分的蠕動空間。胃為脾陽,脾為胃陰,脾胃相表裡。當吃得少的時候,胃蠕動的空間比較大。脾胃主肉,當胃進行蠕動的時候,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動,甚至在大腦裡面的肉都在動,這種動是看不見的,在動的過程當中,體內、血內這些粘稠物質會脫落,從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決了血粘、血稠。隨著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腦就會清晰,十二經脈的氣血就會在大腦中進行有序地交換。
如果人吃得很飽,就會周身酸痛,大腦昏昏沉沉的,這就是胃不動。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的肉氣不動,就不能夠完成新陳代謝,濁物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腐蝕整個身軀,人就感覺到渾身酸懶;頭中的粘稠物質不能夠疏泄,就會頭脹。
當胃不能正常蠕動的時候,食物就不能夠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氣化,就會產生腐敗之氣。腐氣上行,就會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會青,皮膚就會粗糙。當濁氣上行,血就會粘,肉就會硬,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栓、中風、血溢、腫瘤、臟器壞死等。
所以,我們要堅持減少飯量,吃飯吃到興奮之時嘎然停止。吃飯有這么幾個階段,比如能吃兩碗飯,吃到一碗的時候興趣就來了,想再吃它一碗,就這個時候停。這時所有的細胞都動員起來了,都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把吃進去的食物很快地就變成了能量。半個小時以後人不但不餓,反而感覺到挺飽,很舒服,因為食物已經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完成了氣化,作為一種能量通達到人體的四肢百駭。如果吃了一碗還能吃兩碗,當第三碗吃進去的時候,人就找不到感覺了,為什麼呢?胃已經撐滿了,不動了,不動食物就變成了酸性物質,人就想躺一會,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來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頭懵、渾身脹,處於一種不舒服的狀態。
所以,《黃帝內經》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吃得少補氣。

飯後不渴為味淡
味道為什麼要淡?我們買回來的鮮魚、鮮肉,如果給它撒點鹽,過不了多久就會出很多水,這叫脫水。拌冷盤、拌西紅柿的時候,如果早半個小時放糖和鹽,一會兒就會脫水,因為糖和鹽這些東西都味厚。人的細胞也是如此。
為什麼要淡?因為吃到肚子里的東西,它的鹹度、鮮度和甜度正好滿足人的細胞需要的時候,人吃完了飯不渴。當感覺到渴的時候,味就重了。為什麼呢?因為食物進去以後已經出現了細胞脫水。相反,吃飯吃得很淡,吃完以後不需要喝水,這說明味道掌握對了,這和現代醫學恰恰出現了一種巧合。現代醫學規定每天吃鹽不能超過6克,要拿勺量,超過量就錯了,因為現代病很多是吃鹽吃多了。實際上,兩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把它說明白了。

4、從養生的角度談談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根據自己的體質制定最適合自己的方案,既要按時按量,又要營養豐富,長久堅持,必有大收獲

5、膳食養生怎麼樣?

還是要結合別的食物一起,太單調了會對身體有害的

6、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膳食養生主要是為了改善自身狀態,增強免疫力等。因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合理安排膳食,這樣內既可以保證我們的營養供應,又可以達到個人膳食養生容的目標,同時在生活中科學的食用食物還有預防疾病的功效。

7、什麼是膳食平衡養生法?

根據現代平衡,使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及營養的攝入和熱知量的排出,都要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水平,太多或不足都會損害健康。飲食過飽,損傷腸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漲等;飲食過多,營養不良,可引起機體功能減退,體力下降;飲道食偏嗜,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可致某些營養素缺乏症及肥胖症。平衡養生法,要求膳食平衡,即膳食中應包括有人體需要的所有的營養素,而且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和搭配適當,與機體的需要基本保持平衡。

也就是說,首先要食物多樣化,沒有內多樣化就談不上平衡;其次要求營養素的種類全,如品種單一,無法平衡;最後是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與人體組織的需要相統一,不協調也就不平衡。只有堅持平衡膳食,才能維持人體健康,才是科學的膳食。平衡養生法,要求人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如果違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規律而使人體失去這些平衡,人體就會患病容。

8、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

醫療不如食療,食療莫過於膳食養生。
返璞歸真,膳食養生重塑我們的健康。

9、膳食養生 哪些中葯材可以常吃

在數以千種的中葯材裡面百,有不少是葯食兩用之品。如常見薏仁、紅棗、枸杞、白木耳等中葯都是可以多吃的葯材,適當做膳食可以有效調養身體。紅棗有強健脾胃、補血安神的作用,枸杞則明目、補氣血,兩者葯性都偏溫,可搭配服用或單方以熱水沖泡飲用皆可。薏仁有健脾益肺、清熱消水腫的效果。薏仁也是五穀飯度不能缺少的食材之一,營養價值高。張家蓓說,她曾經連續專兩個月早上都喝一杯薏仁漿,原本身體過敏的毛病改善不少。不過薏仁性偏涼,體質比較虛寒的人及孕婦不適合喝。白木耳溫養脾胃、軟便潤腸,可以使用果汁機絞碎後加水、水果及冰糖煮成甜湯。雖然這些葯材對身體有益,可以多吃,但考量到污染問題,還是不要每天大量的食用,猛吃猛灌屬。

10、什麼是膳食平衡養生法?

根據現代平衡,使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及營養的攝入和熱量的排出,都要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水平,太多或不足都會損害健康。飲食過飽,損傷腸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漲等;飲食過多,營養不良,可引起機體功能減退,體力下降;飲食偏嗜,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可致某些營養素缺乏症及肥胖症。平衡養生法,要求膳食平衡,即膳食中應包括有人體需要的所有的營養素,而且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和搭配適當,與機體的需要基本保持平衡。也就是說,首先要食物多樣化,沒有多樣化就談不上平衡;其次要求營養素的種類全,如品種單一,無法平衡;最後是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與人體組織的需要相統一,不協調也就不平衡。只有堅持平衡膳食,才能維持人體健康,才是科學的膳食。平衡養生法,要求人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如果違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規律而使人體失去這些平衡,人體就會患病。

與膳食養生面向的群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