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有關詩詞養生的書籍

有關詩詞養生的書籍

發布時間:2020-10-21 14:40:51

1、名人養生詩詞有哪些

華佗的養生之道
淡薄名利地位,動靜相濟,勞逸適度。
華佗生活於東漢末年三國初期,也是一個戰爭紛亂,災疫流行的時代,《後漢書?華佗傳》復說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說明了華佗的養生有道,名人養生詩詞,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極富盛名的醫生,有「神醫」之稱,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創史上最早麻醉劑劑「麻沸散」,還創立了著名的養生體操「五禽戲」,可惜死於曹操之手。
孔子的養生之道
精神豁達,知足不貪,食居慎節,愛好廣泛。
註:孔子生活在戰國時代,那個時代由於醫學落後,物質匱乏,戰亂紛爭,所以人的壽命很短,孔子的一生也充滿了坎坷,制仍以73歲高齡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名人養生詩詞,總結其養生之道,便是這十六字。
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註:曹操這首《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雖然沒有指出具體的養生方法,但卻指出了養生的重要性,文中以長壽的動物為例闡述了生老病死的規律,提出了壽命的長短在養生不在天。

2、關於養生的古詩詞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copy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百。―――《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度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知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道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3、與「養生」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2、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雲卿(唐)《寒食》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4、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雲卿(唐)《寒食》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5、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無名氏(唐)《雜詩》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6、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無名氏(唐)《雜詩》

這是為什麼呵,我卻有家歸去不得?杜鵑呵,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7、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竇鞏(唐)《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

8、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 竇鞏(唐)《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游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著花瓣。

9、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韋應物(唐)《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10、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韋應物(唐)《寒食寄京師諸弟》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4、有關健康的古詩詞有哪些?

一、《龜雖壽》

作者:漢末曹操

1、原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翻譯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

騰蛇盡管能騰雲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

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作者:宋代辛棄疾

1、原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2、翻譯

躺在水邊閣樓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雲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使它們漸漸斂收。紅艷艷蓮花互相倚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閑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閑自在地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只覺得近來上樓懶登梯。

(4)有關詩詞養生的書籍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及鑒賞:

1、《龜雖壽》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

曹操為擺脫被動局面,採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師北征,五月至七月皆無果,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

九月,勝利回師,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無限感慨而有此篇。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

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2、《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45歲—53歲)的作品。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初愈後抒情寄意之作。

作者游罷鵝湖歸來後,曾患過一場疾病,病癒後他登樓觀賞江村的夜景,忽然驚嘆時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過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寫了這首詞抒發心中的悲憤。

5、麻煩大家提供一下關於養生的古詩,要求有作者名和所在的朝代

1.曹操
魏武帝曹操也熱心於研究煉氣養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詩中以長壽的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同時,這首詩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也是曹操留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
2. 蘇東坡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編成《蘇沈良方》以濟世救人。
他在一首養生健身詩中寫道:
羽蟲見月爭翻翻, 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 見露氣人霜逢根.
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3. 龔廷賢
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 ,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詩的全文如下: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4. 白居易
4.1 養生以動:白居易認為,活動養生十分有用,因此他很喜歡步行游覽名勝。在一首《玉泉》詩中雲: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閑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
手把青筇仗,頭戴白綸巾。興盡下山去,知我是何人。
詩句描述了白居易游覽杭州西湖玉泉時的情景,可見他已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陶醉,達到了忘我境界。
4.2 養生以靜:白居易認為,靜亦可養生。他在《消暑》詩中曰:
何以尚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做回人間翁。
酷暑苦夏,詩人自有對付它的妙法,即所謂「心靜自然涼」。
4.3 養生練功:白居易晚年常以練氣功養生。他在一首《練功》詩中說: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扶。初似飲醇醪,又如蜇苦旁。
外融為骸暢,中適一念除。曠至忘所存,心與虛俱無。
詩句生動描繪了練功時的場景。練功養生,詩人身心舒暢,簡直如痴似醉,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5. 《十叟長壽歌》
昔有行路人,海濱逢十叟,年皆百餘歲,精神加倍有。
誠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壽?一叟捻須曰:我不湎旨酒;
二叟笑莞爾:飯後百步走;三叟整衣袖:服勞自動手;
四叟柱木杖:安步當車久;五叟摩巨鼻:清氣通窗牖;
六叟撫赤頰:沐日令顏黝;七叟穩迴旋:太極朝朝走;
八叟理短鬢:早起亦早休;九叟頷首頻:未作私利求;
十叟軒雙眉:坦坦無憂愁。善哉十叟詞,妙訣一一剖;
若能遵以行,定卜登上壽。
(注釋)
(1)不湎旨酒:不嗜酒之意。(2)服勞自動手:指經常小勞。(3)安步當車久:指以步代車。(4)清氣通窗牖:是要室內空氣一定流通。(5)沐日令顏黝:經常要沐浴日光。(6)太極朝朝走:指要天天打太極拳。(7)未作私利求:指排除雜念。(8)坦坦無憂愁:即樂觀開朗。
6. 袁枚
「閑掃蕭齋靜掃蠅,修行何必定如僧。」這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偶成》詩中的詩句。他主張動靜結合,在讀書間隙不防做點清掃書齋等事,既可活動筋骨,又可創造清潔的環境。袁枚享年82歲,被譽為「一代文星兼壽星」。到了古稀之後,從事掃書齋等活動已力不從心了,又該作何消遣呢?他在《遣懷雜詩》中寫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無別法,惟有多吟詩。」並寫到:「譬如將眠蠶,尚有未盡絲,何不快傾吐,一使千秋知。」字里行間充滿著樂觀進取遺囑後人的精神,頗能給人以啟迪。
7. 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的一首詩,給人一個深刻的啟示: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8. 陶淵明
善於養神,是重要的修身養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9. 杜甫
家和萬事順,家和萬事興,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年月里,顛沛流離,備受艱辛,體衰神傷。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體貼,小兒親昵。這在他的《江村》詩中得到印證: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復何求?
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至純至厚的情,至深至廣的愛,才使他晚年一度過得安閑而自在一些

6、古今養生方面的好詩句

葯補不如食補。 ――百―諺語
少吃多餐,益壽延年 ―――諺語度
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嘉業堂叢書》清劉承干問
要想身體健,食物要新鮮。―――諺語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答食宜,不足以存生。―――《聖濟總錄》宋官修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版,以資血氣。―――《備權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7、關於「養生」的古詩句有哪些?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至死獨養身。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8、求養生方面的詩詞,多多益善!

1、《攝養詩》——明代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譯文:保精、益氣、養神為健康長壽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壽,減少私慾雜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過飽,勿求厚味,飲酒應以少量為好,切莫貪戀杯中物。

要經常保持樂觀,開口常笑。一個人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但一般人對你冷漠,連平時很親近的朋友也會逐漸和你拉開距離,對此要從容面對,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遙,樂享百年。

2、《抱朴子·極言》——晉代葛洪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譯文:修身養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地方,也務必要謹慎,不能因為小的進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養,也不能因為小的損害對大體沒有影響就不加以提防。

3、《證類本草·衍義總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譯文: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內心,不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外表。

4、《退庵隨筆·攝生》——清代梁章鉅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譯文:形體應當常勞動,飲食要常節制,這樣有益於健康。但勞動不要太過度,節制不要太過虛脫。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譯文:與其等到生病後才積極診斷治療,不如在沒病的時候就攝取養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與有關詩詞養生的書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