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經絡620養生法

經絡620養生法

發布時間:2020-10-19 23:21:12

1、中醫養生古法經絡是什麼?

經絡療法可達到醫療效果,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copy療效。中醫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知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梳理經絡、調和陰陽而最終實現驅道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

2、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3、《312經絡養生法》txt全集下載

312經絡養生法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 用葯來維持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百,人們越來越期盼健康,也更盼望能夠長壽。度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我們快樂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人到老年,卻有很多人患上各種慢性病,甚至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日常生活靠別人照料,這樣的長壽卻不健康,不但自己痛苦,也給家庭與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因此,當一個人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長壽,也無法歡度晚年。
在尋求健康的努力中,我們往往過多依賴於醫生、葯物和醫療設施,很少重視自身調節的作用, 許多健康專家的研究指出:真正能解決健康問題的不是醫學,醫學只專能解決健康里很小的一部分,大約只佔 10% 。實際上,健康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就不會不生病。」生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面對疾病,不同的健康觀屬念和治療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中一種是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別人去處置。
自己對健康知識和醫學常識一無所知,平常不做任何強身健體的鍛煉,當疾病找上門後,只……
別忘了採納喲

4、中醫經絡養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發、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5、三二一經絡鍛煉法

312經絡鍛煉法的具體含義是:

「3」:按摩合谷、內關和足三里3個穴位。 一般人每天早晚兩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鍾,按摩時如能感到酸、麻、脹、並且這種感覺有上下竄動的得氣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壓的頻率約為每分鍾30次。

「1」:學習一種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每天早晚兩次,每次5分鍾。

「2」:進行以兩條腿為主的、力所能及的、自覺的體育鍛煉,每天1次,每次5分鍾。

從上可知312經絡鍛煉法十分簡便易學。一般的人,每天只要自覺地用25分鍾、通過3種不同的方式、有計劃地去激發經絡系統,就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也許你還不太相信經絡鍛煉的神奇效力,也許你對312經絡鍛煉法還心存疑慮。沒關系!你不妨試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就會有新的結論。

穴位的含義是什麼?

穴位又稱腧(shu)穴、氣穴,是人體臟腑、經絡的活動機能聚積於體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通過對一定的穴位進行針炙、按摩等,可以調整人體機能,起到保健或治療疾病的作用。

丹田在人體的何部位?

丹田在哲學、中醫學、養生學等領域中多有提到,因此關於它的所在部位也有多種解釋。部位1:道家認為丹田在人體肚臍下3寸的地方;部位2:作為針炙穴位,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四個穴位統稱丹田;部位3:作為氣功療法的意守部位,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中丹田位於心窩部位,下丹田位於肚臍與恥骨聯合線上2/3處。

腹式呼吸的要點是什麼?

1、胸部不動,利用膈肌下降,腹部鼓起來吸氣和利用腹肌有意識地收縮進行呼氣;2、全身肌肉盡量放鬆,意念集中在丹田(臍下3寸);3、呼吸要慢而深,頻率大致為每分鍾4~6次。

與經絡620養生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