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國人的健身養生

中國人的健身養生

發布時間:2020-10-18 13:25:54

1、健身有哪些好處,??中國人健身的多嗎?

好處就是讓你身體健康,外形上更好看,更精神,目前來說不是太多,但是慢慢的正在普及,會越來越多的。

2、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中國人和西方人健身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飲食方面的不同,因為我們都知道西方人一般情況下都喜歡吃一些牛奶和麵包,牛奶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營養的補品,即使每天喝牛奶的話,那麼也不會喝得太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喝牛奶,麵包吃的也非常少,但是西方人卻不一樣,西方人如果不喝牛奶,就好像我們不喝水一樣,非常別扭,所以他們大部分人每天都必須喝大量的牛奶,麵包也是大概每天都必須要吃的一種食品,而且他們對於肉類的追求遠遠高於我們中國人,西方人的肉價格也是比較便宜的,他們反而蔬菜會比較貴一些,所以這些綜合的飲食方式就造就了我們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健身得出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那麼除此之外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還有以下幾個方式的不同:

1、鍛煉的項目不同

經過我的粗略研究,西方人大體的鍛煉項目都喜歡在健身房裡面去鍛煉,他們訓練的一些項目都是利用健身器械去在健身。而中國人大部分健身的人,除了一些職業健身選手之外,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戶外去健身,比如說跑步,游泳,競走等等。

2、吃的營養品不同

西方人對於健身一般都非常執著,他們除了平時給自己嚴格要求飲食方面的搭配之外,還會強制性的要求吃一些蛋白粉之類的營養品,所以他們與中國人健身所吃的一些營養品也不同,我們中國人一般情況下,除了參加職業比賽的一些選手,會去選擇吃一些營養品之外,其他的健身幾乎都不會吃。

3、看待健身的想法不同

兩個地方的人群看待健身的想法都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一般情況下西方人看到健身的想法都是職業或半職業類型的,也就是說他們即使不是職業選手,對待健身的態度也特別認真,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對待健身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以保健為主。

3、中國人為什麼不注重健身

這種大開門式的問題,很難回答啊。可能有這幾種原因吧。

1 習慣問題。外國人有健身習慣,人家初高中的學生 就去健身房了,國內你一般在健身房看到的 %90都是成人。
2 基因問題。亞洲人的基礎不怎麼樣,身材不高、骨架也不大,高大胖、豆芽菜也都不少,本來就沒健身意識,又覺得 自己沒有天生的優勢,練不出老外那種身材,乾脆就不練了 。

3 認同問題。老外看重身材,身材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一般精英的身材都很好的。對咱們來說,還是溫飽階段,家長一般很重視孩子學習 完全不重視健身。想想看自己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出了讀書做題藝術考級,其他的父母都當作浪費時間不務正業?說不定健身還被當作是沒出息的表現 。對於對於成人來說,大人又會說最重要的是掙錢,健身掙不了錢還花錢。

4 文化問題。很多人都覺得壓力大,幹了一整天活本來就夠累了, 哪還有精力去健身啊。何況舒服不過躺著,幹嘛沒事花錢找罪受。

5 飲食問題。看看中國人吃什麼,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外面吃飯一般都是湊合的,蓋澆飯、面條,和軟飲料的也越來越多,節奏慢 、不省錢、浪費時間,而且營養也不均衡。國外電視劇里你也看得到,老外基本就一杯果汁,加上三明治,快速、簡單、有營養。

健身雖然不能提高學習成績,不包票讓人延長壽命(雖然基本都有幫助),但對人的狀態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4、中國人健身方面為什麼沒有國外的好

健身觀念差 到網上看看關於健身的視頻 評論基本是清一色的嘲諷 什麼回死答肌肉 肌肉有什麼用等評論 都是沒了解過健身卻一副大師指點江山的模樣 當然會其實很多關於藝術工藝才藝之類的視頻都有很多這種不懂裝懂的評論
由此看來 從觀念上 大家就沒多人認同健身
第二個是對健身的自以為是 特別是知識方面 我在百度知道看到過這么個問題 他問引體向上做不了怎麼辦 有幾個都是回答什麼每天幾百個俯卧撐仰卧起坐 這些回答的人可能也就知道俯卧撐什麼的了 可能他們都不知道俯卧撐怎麼做 練哪裡 就好像別人三頭肌弱卻去建議他多練彎舉一樣 在網上這種誤導性的健身知識太多 而且離正確偏差很多
還有一個就是個人問題 你能不能堅持健身,也能說成你是否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做出改變 這點不只是健身 可能有很多人一邊抱怨自己窮 見識少之類的 卻不願意努力改變 而是一邊抱怨 一邊得過且過

5、現在想了解一下關於中國人的健身功夫,有推薦的嗎?

練就了一個強壯的體魄,這外表足以震撼一些人,你能練出來那你心理也更加的自信,改觀也會發生變化

6、為什麼發達國家的人很重視人權,自由,吃的營養健康,信仰科學,養生,健身,度假,中國人虛榮愛面子,

發達國家人少有錢,人均資源多,而中國不是,人多錢多,競爭大,人均素質不高。

7、為什麼中國人的健身意識都很差!遠比不上西方國家?

得說大部分中國的都市人都不具備健身的實際條件。一線城市苦逼的住宿交通,一天幾小時報廢在了路上,二線城市稍好,但健身場所並不一定覆蓋得全面。

以北京來說。本人來京3年多,之前的工作都是朝9晚6,路上交通單程1小時以上。6點下班但通常7點左右離開公司,到家附近已經8點左右。吃飯後接近9點,略有消化也就9點半了。假設健身房在15分鍾的路程內,來去30分鍾,健身一小時。過了2小時也就是11點半。看似還有時間,但這個時間已經非常緊張了。如果再去和社交、娛樂和宅男上網的時間去競爭,那麼肯定是完敗。

再說真正以肌肉為目的的健身,除了去健身房外還要有飲食計劃。這點中國的上班族也很難保證。午飯通常是社交機會選址隨即,晚飯可選的地方也就是居住地附近,腐敗的吃的通常沒什麼營養。水果的補充如果是合住的話如狼似虎的室友可以吃得你破產。所以吃上也沒什麼可計劃的。

三說別說是塑身為目的的健身,那麼就是維持心肺能力的跑步。城市的空氣質量也讓這點奢望難以滿足。前兩年在住處附近夜間跑步,路邊汽車的尾氣味非常嗆人,都不知道一圈下來對身體的好處大還是壞處大。

最後說下真為員工健康著想的公司,要麼把提供的健身場地和時間都規劃在員工作息可接受的范圍內,要麼都應該彈性工作制。這後半年在家附近辦了游泳卡,一星期保證去3-4次,有氧運動時間和卡路里消耗都有了保證,對身體漸漸少了一些擔憂。所以感謝知乎,除了給了我一份Cool的工作外,還給了我健康!

8、中國人練肌肉為什麼這么難

一、肌肉增長的原理

首先我要說一下肌肉生長的原理。

這個原理我在知乎上的健身話題的各種回答里,已經復制粘貼了7、8次了。因為這玩意不搞清楚,大多數問題無從談起。

實際上肌肉並不是在鍛煉過程中長出來的。在鍛煉時,你的訓練會使肌肉纖維被破壞,而回家補充的蛋白質,就是用來補充被破壞的肌肉的,在補的過程中,原先的肌肉纖維會慢慢變大,使得你下次訓練時肌肉纖維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這就是肌肉生長的基本原理。

所以其實肌肉增長,無非兩點:一是鍛煉,二是飲食。

如果一個不鍛煉的人,那麼她/他擁有強大的肌肉的可能性為0%,除非他/她使用類固醇和睾酮這類激素。而一個只鍛煉,卻沒有補充足夠蛋白質的人,他擁有大量肌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二、我國青少年絕大多數運動不足/蛋白質攝入缺乏

我個人經歷的這二十幾年周圍的人的習慣,給我的普遍感覺就是,我國瘦的人一般就真的只是瘦,都沒肌肉。即使很經常運動的人,感覺也都不注重肌肉的維持,不注重蛋白質的攝入,所以肌肉很容易就流失。絕大部分人飲食上完全沒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也正因為沒有蛋白質的概念,所以那些肌肉只能算是正常水準、蛋白質攝入量足夠的人,往往是體脂含量超標的人,也就是俗稱的微胖界人士,或者真正的胖紙……

因此,我國大部分人都是處在蛋白質缺乏狀態。

這樣即使有足夠的鍛煉,也很難能夠得到足夠的肌肉。

@徐貞摯在評論中反對我關於「我國青年普遍蛋白質攝入不足」的說法,並且給了具體的數據,大家可以參看評論。我覺得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不過這里有兩個問題:

1、他是按照1kg的體重1g的蛋白質算的,也就是說70kg體重的男性,攝入70g的蛋白質就足夠了。但我認為,這是針對平常不運動的人而言的。如果要增肌的話,應該是按照1kg體重1.5~1.8g的蛋白質的攝入量計算,70kg體重應該攝入的蛋白質含量應該是130g左右,而不是70g。

2、經濟實力。去「營養診所」看病的人或許來自小康家庭的較多,這個樣本並不具有普遍的意義。

三、大量的健身誤區

我想這是除了運動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因素了。以下隨便舉幾個:

1、認為肌肉的增長會降低身體靈活度和速度。

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地球人的認識,在上世紀50年代後就被否定了,大部分運動員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力量訓練,因為身體的耐力、爆發力、速度的增長,本質上是離不開肌肉的增長的。只有在肌肉過於強壯的情況下,才會降低身體速度。什麼是過於強壯?你先能舉起你兩倍體重的物體再來談論這個話題——當然,我覺得那個時候你已經不需要談論這個話題了。

2、以為肌肉是隨便就可以練出來的。

「我不想去健身房啊,到時候一不小心就練成肌肉男就完蛋了」巴拉巴拉……我做一個比喻。一個人開始學網球,卻和別人說「我很擔心我隨便練一下就可以拿到溫網的參賽資格」,或者「我打算開始學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參加奧運會,那麼怎麼樣才可以不讓自己練到張怡寧那個水平?」這話聽起來不覺得很嘲諷嗎?

3、分不清脂肪和肌肉的區別。

「怎麼減掉肌肉啊?手臂好粗小腿好粗好難看」巴拉巴拉……

4、以為跑步會增加小腿肌肉。

「最近跑步小腿都跑出肌肉了……」我告訴你,那不過是鍛煉後腿部充血,導致肌肉膨脹而已,過十幾個小時或幾天馬上減小到原來狀態(跑完步用力拍拍你的大腿小腿還能加快這一進程!!!)——當然,長期的跑步是會增加小腿肌肉,因為充血之後這個地方的營養吸收也會更加好。但是和減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長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5、根本不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區別是什麼。很多人以為減肥=絕食。

「我有個朋友一個月只吃蘋果瘦了20斤」哎,我已經聽到過無數這種神跡了。

6、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會比沒腹肌的人強。

每個人都有腹肌,只是顯露不顯露的問題,而腹肌顯露只和體脂有關,腹肌不顯露的人腹部力量,不一定比腹肌顯露的人強。前者可能只是腹部肌肉被脂肪掩蓋了而已。總之,要腹肌顯露,就換個方向,減脂,而不是單純增肌。

歸根到底,是我們從教科書上學習了各種生物知識,自己卻不懂得運用到生活中,對於這類人體的生理知識不了解,鍛煉的方法也不得體。

四、這里來對比一下吧

1、美國人很早就開始系統的健身。

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大多數人很早就開始接觸健身房——這還是由於社會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學校內受歡迎的學生往往是體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績好的geek。這里不多談了。

不要說幾年,其實只要系統地在健身房練了一年的人,和沒練過的完全是天壤之別。一個人只要17歲開始接觸健身,到20歲,那身板雖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結實了。美國人從15、6歲開始健身鍛煉其實是很常見的。

2、鍛煉的長期性。

我看《心靈捕手》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個心理咨詢師有在談論健身的問題,那個心理咨詢師老頭說自己有長期練舉重(奧運會那種舉重)——其實在美國的電影和電視劇里看看就會發現,裡面的老頭大多數身體很壯實,很少有那種身形單薄的老年人出現。這完全是他們長期鍛煉注重身材的結果,而不是天生的。

3、拋開鍛煉,在飲食方面,這個就更不能比了。

大部分中國人對於雞蛋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個」,對蛋白粉的認識還停留在「吃多了會把身體搞壞」「吃多了傷腎」上——這個對身體的副作用完全被誇大了好幾個數量級(這里補充一下:蛋清可以多吃,蛋黃一天一個或者兩個就夠了,還有,別聽我說蛋白粉吃了對身體副作用不大你就亂吃,這是給健身到一定程度的人吃的,怎麼選蛋白粉也是學問)。而美國人……都開始為了追求絕對力量和身材吃類固醇類激素了——即使他們確定這個對身體真的有副作用。

4、氛圍。

中國的健身房,能開上5年以上,能夠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個行業很混亂,有的健身房開兩年就卷錢跑了,很多教練其實就是推銷員,中國人更喜歡去運動場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願意去健身房。

5、健身知識的匱乏。

不應該忽視的一點是。即使在我國大學體院的學生或者中學體校的學生,很多也沒有系統的健身知識。

五、並不存在中國人/亞洲人練「肌肉難」這一說法

這是絕對的錯覺。

不是中國人練肌肉難,而是練肌肉本身就難,比減肥難很多。

1、肌肉增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正常人一個月內能夠增長0.23kg的肌肉,已經算是極限。(數據出自《無器械健身》)

樓主看到的那些在健身房練的人,如果是青年人基本上健身的年齡不會超過3年。時間、飲食上都跟美國人沒得比。拿高考作比喻,練肌肉像是學語文,無法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分數上的提升,而且往往用功了卻不見效果,但是減肥卻像是學數學,只要你肯努力用題海戰術肯定有用功就有收獲。

2、增肌過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這是一個技巧性的項目。

比如用分化的訓練方法,比如哪個動作刺激哪塊肌肉?比如在瓶頸期如何快速突破?比如如何增加肌肉的緯度?如何增加肌肉的耐力?如何增加肌肉的爆發力和力量?這些都是你要知道的。(更詳細的參見本人回答《為什麼說增加肌肉是技術活,難道不是體力活嘛?》)

3、更關鍵的是,肌肉如果不練,就會萎縮。

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基礎代謝率是脂肪的數倍,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食物還在匱乏階段,人類要以最小的代價去適應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沒有運用,那麼會很快消失,無它,只是因為肌肉組織消耗的熱量比一切身體組織都高。它就像軍隊一樣,軍費開銷太大,國庫是受不了的。

六、人種差異

要說人種差異,只有在真正的競技比賽里才需要作為資本拿出來。對在這里看這個回答的99.99%人而言,人種差異都是可以超越的/可以忽略的。這里我要為劉翔多說一句了。

知道為什麼劉翔會被諸多體育界人士奉為「偉大」的運動員嗎(盡管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知道為什麼劉翔每次都是在奧運會時受傷嗎?倫敦奧運會前的三個月,劉翔曾經三次跑進了13秒,甚至在6月的尤金站鑽石賽平了世界記錄,為什麼偏偏在奧運會時受傷?

這太簡單了,奧運會的賽事強度和密度都是最大的。所以為了適應賽程和體能儲備,在奧運前的訓練強度必然也是最大的。劉翔要超越黑種人的優勢,就必須在賽前拼肌肉,拼爆發,拼力量——這就是為什麼他傷病不斷的原因。但這同時也證明了人種差異,即使在最頂尖的競技類項目也是可以被超越的,在這種真正是拼天賦的競技比賽里的劉翔,都忍受著各種網民的嘲諷,沒去抱怨人種差異,你抱怨什麼?

劉翔的偉大就在於他超越了人種差異,在黑人制霸的短跑界取得了統治級別的地位。在劉翔之前,這是從未出現過的。在劉翔之後的短跑界,不知道要有多久才能出現下一個統治級別的黃種人。

而姚明出國前後的身材對比,也對人種論最好的一個反駁。

最後的最後,扯一句,把一切歸結到人種和基因上是不對的——雖然基因確實有差異,但還是那句話,「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

如果你從現在開始好好鍛煉,未來也能夠造福子孫……試想,如果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輩就開始高蛋白/系統健身的生活,那麼到我們這一代人,肌肉的線條/爆發力/力量絕對不會比歐美人差。

這不是說基因上的遺傳,而是你接觸了這些東西,會給你的後代一個這樣的運動氛圍,從而讓他們也去接觸這些東西,他們從小就有這么一個概念,這么一個習慣,這種環境下,肯定就不會再有什麼「人種決定論」的借口出現,最終也能夠達到造福子孫的目的

9、為什麼健身房的中國人這么少

大家都在忙碌掙錢 而且這種東西 不深入體驗是嘗不到好處的 堅持 不怕累 且有時內間 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健身容也是因為身體 差了 感受到威脅了 才開始的 有次熬夜第二天早上沒睡覺沒吃飯 直接跑步 13分鍾 當場在公園 天昏地暗 好像天要慢慢黑了 鳴...的聲音 我立馬扶牆原地慢走 深呼吸 好幾分鍾才挺過來 回家 吃飯立馬睡覺了 以後又慢慢恢復健身了 因為身體實在是太差了 那也是我這輩子到此為止 第一次覺得自己離死亡是那麼近

與中國人的健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