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腿的穴點陣圖
中風患者的按摩康復基本手法,針對中風患者的按摩康復基本手法這個問題,具體如下介紹:
按摩手法較多,且又有各種流派,而按、摩、推、拿、揉、捏、掐、滾、振、搖則是中風康復的常用手法。
(一)按法
用手指的螺紋面或掌根、魚際部著力於所選用的穴位或治療部位上,逐漸用力按壓,按到一定深度時,施術者往往堅持按壓一會兒,以加強效果稱作按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施術者肩、肘、腕關節要自然放鬆,指撐著力部位應由輕到重,由淺入深徐徐下按,當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堅持在原地多按壓一會兒,待患者出現酸、涼、麻、熱、脹的感覺,然後徐徐上提。按法是治療中風的常用手法之一,具體操作方法有如下六種:
指按法:用拇指或食、中、無名三指指面部位著力於所選用的穴位上,用力按壓,保留一段時間,然後逐漸放鬆。
屈指按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屈曲,用其近端指間關節突出部,在其所選用的穴位上著力按壓一段時間。
點按法: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端,在所選用的穴位或治療部位上用力,使手指垂直,作短時間的反復按壓。
雙掌對稱按法:用雙手掌的掌心或掌根部位,交錯對置在所選用的治療部位上,作由上向下用力按壓。
雙掌疊按法:用一手掌著力在所選用的穴位或治療部位上,另一手的小魚際或掌根部重疊於前手掌上,作較長時間的按壓。
肘按法:將肘關節屈曲成120角,用肘尖部著力,在所選用部位上按壓。
按法可起到疏通經絡,止痛,鎮靜安神,疏風清熱,平息肝風等作用,可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肢體的恢復,對中風兼有患肢疼痛、痙攣、失眠及中風並發高血壓者均有效。
中風後便秘的自我按摩法
中風後氣血不足常導致大便秘結。這種秘結,大便不一定干硬,只是臨便時雖努力,仍無氣力使便排出,兼有氣短汗出,四肢疲乏,懶於言語等症,可用自我按摩法加以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者仰卧,用手掌按壓腹部中脘穴, 持續按壓5分鍾,使溫熱的感覺渾透於腹腔內。
用拇指按揉足三里、血海、三陰交,每穴持續操作約分鍾,以穴位周圍有酸麻脹感覺為佳。通過以上按摩,可達到調暢氣機,補氣健脾,養血潤燥通便。
2、人們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哪些?
印堂、百會、風府、上星、人中百、天柱、風池、睛明度、攢竹、魚腰、陽白、絲竹空、頭維、曲差、翳風、安眠、耳門、聽宮版、承漿、地倉等穴。中老年同權志如欲學習此種按摩法
3、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3)按摩養生常用穴點陣圖擴展資料: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4、穴位按摩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按摩手法分為幾種?
據中醫研究,目前人體固定下來的可知穴位有361個,可以通過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來幫助人體養生和治療疾病,那麼人體常用的養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
一、養生常見的六個穴位。
常見的養生穴位分別是:大椎穴、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位於手部、腿部和頸部,非常容易接觸的到,也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按摩手法來刺激穴位,達到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二、常見的按摩手法。
1、手指按摩法。我們這里說的手指是指手指肚,經常按摩的人不要留指甲,以免刺破皮膚或者穴位刺激不正確,起到相反的效果。
2、指關節按摩法。如果覺得手指力度不夠,或者手指按摩疼痛的人,那麼可以試試看用手指關節按摩,通常來說手指關節按摩的力度要大於手指肚按摩的力度。方法是將自己的手指內扣,用食指的手指關節進行刺激穴位按摩,手指關節通常可以恰當的找准穴位進行按摩,十分方便。
3、手掌按摩法。如果是想要按摩手臂或者大面積的區域,那麼手掌按摩法是比較適合的方法。比如嬰兒便秘拉肚子的時候,需要用成人的手掌按摩腹部,起到刺激腸胃的效果。
4、揉搓按摩法。這個同樣適合手臂、腿這些大面積的使用,通過揉搓發熱,刺激大部分穴位來達到強身健體,舒緩肌肉緊張的效果。
穴位按摩養生方法有很多,我們從基本的開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5、中醫養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幾個部位?應該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國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創立至今的穴位養生治療法,已經發現全身有幾百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會有不同的功效來減緩或者治療某些疾病。那麼作為常見的養生穴位,如何用最簡單的穴位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常見的六個養生穴位。
大家可以經常使用的人體養生穴位有: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大椎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六個穴位。如果經常按摩刺激,可以達到很好的保健養生效果。這些穴位通常分布在手、頸椎和腿部,很方便的可以觸摸到,也很容易找到,適合日常隨時隨地的養生。
比如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都在手部,大椎穴在頸椎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
二、如何按摩刺激穴位。
1、按摩法。這些穴位最簡單的刺激方式就是按摩了,尤其是手部的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還有頸部大椎穴,可以雙手交替按摩刺激穴位,每次一次,哪怕是在休息場合還是晚上臨睡前都可以隨時隨地的按摩刺激穴位,達到養生的效果。
2、泡腳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位於膝蓋和腳踝處,很適合泡腳按摩,也可以用手指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按摩,泡腳桶要深,可以覆蓋到膝蓋處,達到按摩的效果。
3、艾灸法。可以用艾條來刺激這些穴位,達到按摩效果,同時艾可以起到溫經活血的作用。
4、針灸法。這些需要專業的醫生來針灸,自己不可隨意用此法。
養生是一件長期堅持的過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循序漸進的進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6、人體按摩哪些穴點陣圖
《圖解人體穴位按摩》以二百多幅圖片和精要的文字講解相結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如何取知穴,如何按摩,如何對一些常見症狀進行按摩治療、如何進行日常道養生保健等。按摩推拿,手法醫學,起自東方,源於中華,古稱按摩,後稱推拿,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為了讓讀者朋友掌握這一看似神秘,遙不可及的千年健身古術,准確掌握穴位內按摩要點,從而能輕松享受到完美的按摩體驗,我們精心編寫了這部《圖解人體穴位按摩使用手冊》。
全書圖文互參,易懂易學,是一本身體健康的全方位指導讀本。通過容此書的學習和應用,您可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把脈,對您和家人的祛病養生將大有裨益。
7、求肩頸按摩的穴位,最好帶圖
一為風府穴,雙手微微分開,沿著後頸部脊柱左右,輕按穴位。「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中醫認為,督脈之氣在風府穴吸濕化風,所以刺激這個穴位有散熱、吸濕的功能。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後腦勺,後背正中往上,頭發邊緣。如果後腦勺疼痛、麻木,按摩這里可以有效緩解。
二為風池穴,風池穴有兩個,也在後腦勺。中醫認為,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風池穴具有壯陽益氣作用。如果頭痛頭暈,容易耳鳴,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經常偏頭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這個穴位。平時如果偏頭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對應的那個風池穴,見效會很快。
按摩手背三穴位
首先是中渚穴。中渚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間,下方約2厘米處(手腕側)的部位。用手指觸摸時,大約是在小指和無名指指骨之間的凹處。
接著是陽池穴。陽池位於手腕中央,靠近小指側的部位。仔細地說,就是將指尖反翹起來,各手指在手腕處會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無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為止的部位,就是陽池的位置。
第三處是關沖穴。關沖位於無名指指甲、靠小指側的下端。正確地說,應該是在無名指指甲左邊,畫上一條直線,在指甲下端畫一條橫線,這二條線相交的地方,就是關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