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確站樁才不會膝蓋疼?
保護膝蓋的3個原則:1,膝蓋不過腳尖,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2,身體重量70%要放在腿上,而不是膝蓋。屁股、腰要放鬆,重心下沉,重量多分於大腿,重心上提(比如崛屁股)重量多受於膝蓋。3,把握好強度、高低度、時間長度,不要過度,站樁後可平躺,將腿伸直,讓膝關節休息一段時間。
2,站樁時胃不要太飽(前人寫的是飯前飯後1小時不適宜練功)我自己親身體驗,那天吃的太飽,飯後2小時站樁站了一段時間胃就痛。也許和氣有關系
3,站樁前先把大、小便排除,站樁時有三急要停止站樁排除再來。
4,站樁後不能進行性生活,我自己慾望比較強,最近的一次是間隔4小時後進行了房事。第二天感覺精力比平時差一些。關於間隔時間,老師是說前1後1,也就是站樁前1天後1天不要。
5,前人已經寫了很多經驗指導了,我現在暫時只想起這些!重點是提醒大家:學武練功,首要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因為一旦在訓練中受傷,一修養幾個月,前期的訓練作用就差不多全消退了!再嚴重點,造成永久性無法修復恢復損傷,這一生就廢了!不要說練武,恐怕連日常生活都有困難!
2、站樁 膝蓋疼
時間長了會傷膝蓋的。姿勢站高一些,膝蓋不過腳尖先不用管。初期做到頭頂、身正、下坐就可以了,在練的過程中慢慢調整隨著鍛煉時間推移等姿勢逐步到位,身體重心會前移這時身體自然會往後移,身體後移膝蓋自然就會不過腳尖了。資料上的姿勢都是鍛煉到位後的標准姿勢,剛開始練的人是做不到的。就像練字一樣,字帖上的字都是寫得好的人的字,剛開始練字的人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來的。只有通過不斷練習才能做到和字帖一樣,這個道理和站樁是一樣的。
站樁講究不多,注意不要過飢過飽是練功、節制房事、練功中要注意避風、練後一小時內不能接觸冷水。
3、站樁膝蓋疼是因為姿勢不對么?
姿勢正確就不會有傷害,我的感覺是酸麻脹,微疼不痛。 不用扯那什麼臏骨、韌帶的受力,膝關節韌帶和臏骨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受力的,站、坐、卧都在受力。 膝關節受力運動生理學分析: 站立或平躺伸膝位,前交叉韌帶綳到最緊,半月板受擠壓向前滑,摑斜韌帶收縮,這三者配合脛、腓側副韌帶固定住了膝關節使脛骨不前移。(否則直立會讓我們小腿骨直接向前滑出,貓狗膝關節沒有這么復雜,所以它們的膝是伸不直的。 屈膝位(坐卧蹲和我們站樁),後交叉韌帶、臏韌帶綳緊,半月板受壓向後,三者固定住膝關節使脛骨不向後滑脫。這時膝關節相對脆弱,因為脛、腓側副韌帶都鬆弛了。 這時候,若有側打擊向力,韌帶很容易受傷,甚至會關節脫位。又或者在屈膝位時急劇大力伸小腿(踢足球、太極體操里的跳躍後單腳獨立、打拳時過度壓膝、仆步起身時要領不對等動作),已經移位向後的半月板來不及前滑就會被股骨和脛骨擠傷或者破裂。 而站樁(四平馬),膝關節是相對是靜止的,屈膝九十度時,脛、腓側副韌帶最鬆弛的。沒想到吧,祖先留給我們的馬步是膝關節最鬆弛的狀態(當然躺著屈膝就更鬆弛了)。這時只要你腳尖向前,地面-小腿-大腿-軀干,盡量兩兩呈直角(脛腓韌帶在九十度時(脛腓韌帶在九十度時最放鬆,此時只有臏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在綳緊)只要姿勢標准,身體受力均衡,就不會有韌帶關節損傷。大家可以放心習練。只需注意站完後不要一躍而起!否則就和踢球、單腳下蹲獨立有同樣的弊端。 擴展一下:現在受到一些快餐書的影響(在此不點名了,人家也是靠敲鍵盤賺點訂閱混口飯吃而已),有些初學者比較鄙視「死樁」推崇有運動的活樁。可能現在的人不再有耐心能靜下來練靜功吧。但是請注意,死樁是在關節鬆弛、基本不受外力的狀態下習練的,能逐步增強關節滑囊、韌帶的堅韌性,在這些「硬體」得到提升後,再去練活樁、套路。過去少林拳彥講:未習一式拳,先站三年樁。如果一上手就是活樁,大強度高負荷的關節壓力連古人都承受不了,別說現在乘車代步、坐辦公室或教室的現代人了。活樁的受力也是關節屈曲後強力伸直,且多伴有左右的扭轉,這比踢球的反復盤球帶球還要復雜和高負荷。若沒有練過死樁,沒有強化過的關節,直接去練,就如上面說的,半月板來不及前滑,會被上下關節面擠壓受損。 完畢,希望能對需要的人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