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2、中老年人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量體重:要注意體重,過於肥胖或消瘦會減少壽命。
2.少喝酒:酒能使人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頭癌的可能性,酒還能使血壓升高,導致患心臟病或者心肌梗塞。
3.多纖維:含豐富纖維的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少吃鹽:每天食用比身體所需的多10倍的鹽,就有患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危險。
5.重澱粉:澱粉(碳水化合物)能保護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臟病和癌症。
6.少吃糖:糖不僅會毀壞牙齒,而且會加大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
7.少咖啡:咖啡同患心臟病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每天喝6杯咖啡,死於心力衰竭的風險就增加3倍。
8.多運動: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比不鍛煉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要少得多。每天應當鍛煉30分鍾。
9.常吃魚:吃魚能延年益壽。魚脂肪少,多吃魚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降低早期死亡率。
10.控脂肪:構成每天能量的脂肪攝入量不得超過30%,但不得少於15%。脂肪構成的風險因素是肥胖症、心臟病。
11.多果菜:每天應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
12.多吃鈣:缺鈣容易骨折或患骨質疏鬆症。魚、杏仁、綠色蔬菜和奶製品(脫脂奶)都含鈣,要多吃些。
13.不抽煙:抽煙會平均減少10年壽命。
14.選職業:應從事合適的工作。職業對壽命有著巨大的影響。
擇居處:應在適宜的地方工作生活。應結婚16.結婚有偶者的早死率比獨身、喪偶和離異者低。
17.勿自擾:消極的感覺(緊張、挫折、沮喪)易使人生病。不要老是去想生活中那些陰暗面。
18.忌亂性:性生活不能亂。變換性對象會造成心理壓力,並使生活方式失去節奏。
19.淡名利:不能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升遷發跡。安定生活與否是影響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3、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e68a847a6431333431336661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4、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5、養生的方法
喝蜂蜜水的養生有助於潤腸胃的功能,有助於排便順暢,若有便秘的人可多喝蜂蜜水;蜂蜜水適合於上午喝,抄不建議於晚上喝,上午喝蜂蜜水有助於腸胃擼動有助於排毒於上大號的時後排出,人的身體毒素比較少,身體會比較健康;蜂蜜水有助於潤腸胃,可減緩腸胃老化,腸胃建康的人比較長壽,以上建議。
6、科學養生方法。
1、早餐的營養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
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2、午餐的營養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營養搭配
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
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5、運動方面,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
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
7、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8、中醫調理養生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抄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襲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百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度。
9、中醫如何養生?? 有什麼好方法?
養生是中醫的概念,西醫只有預防保健的說法。
至於養生方法,那實在是不勝枚舉,如簡單的梳發、運目、鳴天鼓、叩天鍾、浴面,再到復雜一點的四時養生、飲食養生、睡眠養生、情志養生、動靜養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