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葯泡腳葯方大全有效果嗎
用中葯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葯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葯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葯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可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中葯配方,將剛煎好的中葯放入足浴盆中,利用中葯蒸汽熏蒸足部約10分鍾。中葯熏蒸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將其應用於足療中,能藉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然後再加水調溫浸泡三十分鍾左右,通過雙手對自己做自我按摩,使葯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區,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種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調整血脂、血壓,防治中老年風濕性關節炎,同時也是養生美容和減肥的好辦法。中葯泡腳對糖尿病足、便秘、小兒遺尿、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抑鬱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生薑泡腳:腳涼怕冷,用生薑一塊(像棗大這么一塊姜)用刀拍扁,紅花、取一份用紗布包好放在水裡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紅花泡腳:和血化淤,葯店買一兩紅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紗布包好放在水裡燒開,然後加一勺鹽,方法先熏腳後泡腳,治腰酸痛。(泡腳的水一定滿過腳踝骨)
艾葉泡腳:可治療呼吸系統毛病去風寒。葯店買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葉用紗布包好放到鍋里用水燒開,先熏腳,然後再泡腳,水溫40到50度的時候再把雙腳放入水中泡腳,
花椒水泡腳,可防腳臭、腳汗、腳氣、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鍋里用水燒開後,雙腳先熏等水溫能下腳的時候就開始泡腳。
醋泡腳,在泡腳水裡放一勺到兩勺醋可治腳後跟乾裂,有軟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小蘇打加鹽泡腳,可平穩血壓,先放一勺鹽把水燒開,然後放小蘇打,血壓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點。嚴重的高血壓,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蘇打主要是降血壓)
患有風濕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適合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葯,如乾薑、桑枝。
痛經的女性,或者腳干、皮膚乾燥的人,用點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中草葯,如白芍、益母草、當歸、艾葉等。
杏仁茶葉方:苦杏仁45g,綠茶10g。將上葯一同入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取1小瓶葯液外搽臉部及手臂,餘下的葯液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足30分鍾。20天為1個療程。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痤瘡、疥瘡。
當歸桂圓方:當歸40g,桂圓肉2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與2500ml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可養血益顏。適用於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
山楂當歸方:山楂、當歸各16g,白蘚皮、白蒺藜各1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頻飲,余液與2000毫升開水—起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10天為1療程。補血疏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尤其適用於產後服用避孕葯而使面部長黃褐斑的婦女。
日常養生足浴配方:當歸15克、黃芪2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澤蘭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細辛6克、黃芩15克、酸棗仁15克。 用上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後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腳30-40分鍾,配合腳步自我按摩手法。
氣虛足浴配方:黨參15克、黃芪20克、白術15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鍾,每日一次。
血虛足浴配方:當歸2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川斷15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鍾,每日一次。
治感冒或感冒頭痛配方:在熱水中加食鹽約50克左右,50-70克生薑。泡腳時,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後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涼時可續加熱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溫時及時擦乾腳部蓋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覺就好了。
治咳嗽配方:黃麻10克、胡椒40粒、老薑30克、生白礬30克
治高血壓病配方:羅布麻葉15克、杜仲6克、牡蠣15克、夜交藤10克、吳茱萸10克,或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g,或鉤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葉20克、菊花20克。用上葯加水2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去渣後混入足浴盆,睡覺前浸泡雙足30-40分鍾。
治頭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細辛10克、蔥白5根。
治失眠配方:磁石60克、丹參20克、遠志15克、夜交藤30克,或酸棗仁20克、遠志20克、合歡皮10克、硃砂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泡腳每晚睡前一次。或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睡前一次。
治痛經配方 :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當歸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沒葯10克。上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鍾後離火,先以葯液蒸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後將雙腳浸泡於葯液中。每次浸泡15- 20分鍾,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劑葯重復使用兩天。於經前 3天左右開始用葯,連用3- 5劑 ,連續用3個月經周期。 也可小茴香200g單煎泡腳,每日一次。
治風濕麻木配方:山姜莖葉適量,或野花椒枝葉適量,或番木瓜枝葉適量。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
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配方: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參各15g。煎後去渣,混入溫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10天一療程,每日二次。
治中風後手足拘攣配方: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6g。5kg清水加上葯,煎煮10分鍾後加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日三次,一個月為一療程。
治雙足水腫配方配方:楠木,桐木各適量。用上葯煎湯後加溫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次20分鍾,每日一次。
治足跟痛配方:尋骨風3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上葯煎水泡腳30分鍾,每日一次。
治糖尿病足配方:川桂枝,生附片各50g,紫丹參,忍冬藤,生黃芪各100g,乳香,每劑葯各24g。上葯用3000毫升水煮,用文火煮沸後再煎20分鍾,去渣後混入溫水內用足浴盆浸泡30分鍾,每劑葯可反復使用三次。
減肥配方: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後,混入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鍾,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
治老年斑配方:當歸40g,桂圓肉2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與2500ml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可養血益顏。適用於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
治黃褐斑配方:山楂、當歸各16g,白蘚皮、白蒺藜各1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頻飲,余液與2000毫升開水—起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10天為1療程。補血疏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尤其適用於產後服用避孕葯而使面部長黃褐斑的婦女。
治腳底皴裂配方:桂枝15克、銀花15克、紅花20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鍾,每日一次。
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告訴您正確的足浴方法:
洗腳的熱水,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水溫以42℃~45℃,暖和舒適為宜。
要邊洗邊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呵呵,洗完了,半盆水就變一盆水了);雙腳浸泡10至15分鍾,不能時間太短,但亦不可遍身大汗淋漓,以防耗散正氣。
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的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出盆後用干毛巾輕快地搓擦按摩腳趾和掌心,其催眠助睡效果會更佳。
2、求幾個家庭泡腳用的中葯方
熱水泡腳的同時,如果加點中葯,對某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強身保健作用。專家推薦了幾種配製方法簡單的泡腳葯方: 氣虛的老人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葯。 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葯泡腳。 冬季需要活血補腎的老人,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 冬天皮膚乾燥、容易皴裂的回老人,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葯。 上述中葯每樣取用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將煎好的葯液去渣倒進桶里,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鍾。 需要注意的是,中葯泡腳不要用金屬盆和塑料盆,否則葯液有效成分會損失。皮膚有破損、傷口時要暫停使用中葯泡腳(皮膚干皴破裂的情況除外)。中葯泡腳只能起輔助治療的作用答,老年朋友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治病的方法,以免耽誤病情。
3、中葯泡腳的好處
中葯泡腳十大好處
1.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2.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每晚中葯泡腳可以加強神經系統鍛煉,促進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改善睡眠效果。
3.防治高血壓。中葯泡腳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氣血暢通了,血壓就平穩了。
4.防治風濕性關節炎。中葯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通絡活血,祛寒消炎,對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理療效果。
5.防治腿腳麻木。通過中葯泡腳,可以激活腿神經末梢,使神經系統上下貫通,消除腿腳麻木。
6.防治糖尿病。中葯泡腳可以調節內分泌系統,促進胰島細胞陝復功能,達到控制血糖目的。
7.防治感冒祛寒暖身。中葯泡腳可激活足底穴位,將營養物質及新鮮氧氣送往大腦和全身,從而使全身感到舒適。
8.美容減肥。中葯泡腳促進腎上腺分泌激素,增強皮膚新陳代謝和分解體內脂肪,使皮膚白皙身材苗條。
9.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天天中葯泡腳,天天保持血液暢通,不再擔心患腦溢血和腦血栓了。
10.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輕松愉快。泡腳加速血液循環,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勞,除掉腳下的異味和塵土,使人感到輕松愉快。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 , 』
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除濕去暑
秋天泡腳,肺腑潤育;冬天泡腳,藏精溫腎
熱水泡腳,如吃補葯: 中葯泡腳,勝吃補葯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葯泡腳再上床
泡腳中葯適用范圍
l.失眠 2.高血壓 3.糖尿病足 4.風濕關節炎
5.腰脫 6.高血脂 7.結腸炎8.月經不調
9.中風後遺症 10.低血壓11.無汗症12.皮膚瘙癢
13.腎虛14.脂肪肝15.靜脈曲張 16.跌打損傷
17.肢端壞死18.灰趾甲 19.足寒涼20.感冒
2l.肌肉萎縮 22.陽萎23.手足癬 24.足多汗
25.下肢浮腫26.痔瘡腫痛27.手足乾裂 28.牛皮癬
29.抗衰老 30.痛風踝腫
4、求一些中葯泡腳的方子!
生薑+艾葉泡腳 管手腳涼的
5、什麼中葯泡腳好
中葯泡腳是中醫特色的治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葯的有效成份充分的通過毛細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從而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足部養生,歷史悠久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記載: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於足。古代宮廷中就常以麝香、沉香或其他中葯配伍煎湯泡腳,以醒腦提神、消除疲勞;民間則常用菖蒲、艾葉等煮水給小孩泡腳或洗澡,以達到防疫、防蚊等保健作用。
古人有雲:樹枯根先竭,人力腳先衰。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亦有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除濕祛暑;秋天泡腳,肺腑潤育;冬天泡腳。藏精溫腎之說。
現代醫學也證實,足掌有三百多處穴位,67個反射區,是人體的一個縮影。通過中葯泡腳刺激,可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各臟腑器官功能,改善內臟產生的病理變化,提高機體自我防禦及免疫力。
雙腳,人的「第二心臟」
雖然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保證,但由於雙腳離心臟位置最遠,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血液從心臟流向雙腳較為容易,而腳部血液迴流心臟則相對較難。當大量血液積聚於下肢靜脈時,下肢組織壓力增加,必須依靠下肢肌肉泵的作用。即下肢骨骼肌張力增高和等長收縮,擠壓下肢血管,協助心臟的泵血作用,迫使下肢靜脈血液通過靜脈瓣流向心臟,完成血液的體循環過程。因此,雙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
下肢血液循環功能不佳,可影響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我們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如跑步、行走等促使下肢肌肉進行收縮運動,可以幫助心臟把遠端的血液回收,從而大大減輕心臟的負擔,無形中起到了泵血功能,這就是腳被稱為「第二心臟」的原因。
中葯泡腳,適應症廣泛
中葯泡腳的適應症很廣泛,可改善各種亞健康狀態,如疲勞、健忘、腰酸腿痛、記憶力減退、手足冰涼等。另外,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內科病如高血壓、失眠、遺尿等;骨科病如跟骨骨刺、網球肘、痛風等疾患;外科病有下肢靜脈曲張、脈管炎、凍瘡、甲溝炎等。中葯泡腳由於其操作簡單、方便舒適、效果顯著,故而有「天天泡足,勝於吃葯」的說法。
中葯泡腳還能發汗,調節神經,起到通絡止痛、消炎退腫、澀腸止瀉、鎮靜解痙等的作用,並且相對平和、毒副作用較少。
中葯泡腳也可發揮葯物本身的作用,即所謂「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亦即內治之葯」。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很多疾病與血淤證相關,中葯泡腳首先能活血,血淤證常見於慢性病中,中葯泡腳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疾病的發生,或者緩解疾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