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醫者治未病醫道首重養生的原文是什麼
孫思邈《千金要方·論診候第四》,在書中記載:「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
2、中醫葯膳養生治病的理論依據簡答題
依據中醫葯食同源理論。中醫葯原則是葯物、食物,歸經。肺臟-辛味葯物食物(下同),心臟-苦味,肝臟-酸味,脾臟-甜味,腎臟-鹹味。中醫葯膳歸十二正經,來然而,奇經八脈葯膳不起作用,而是依靠元氣,氣血濡養。
也就是葯膳食物具有靶向性,辛、苦、酸、甜、咸五味,非別歸肺、心、肝、脾、腎。進一步說,人吃葯自膳之後,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然後,營養物質進入經絡高速公路,傳遍全身,不zd同味的營養物質,停留在不同臟腑。
比如說夏天心火上炎,服用黃連去火,治病。服用黃連羊肝丸,不僅去心火,還去肝火,清心明目。
3、中醫是如何治未病的?
中醫中的「治未病」即是治理還沒有發生的疾病,即做好預防。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做好自身的衛生清潔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炎症。做好預防工作,是保證健康的首要措施。主要在於飲食控制,個人鍛煉以及情緒控制等方面,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也是中醫中養生的重要步驟。
4、怎樣正確理解中醫「治未病」思想(對你生活和自我保健的啟示)
搜索文檔或關鍵詞
中醫治未病的意義
2018-06-30 2頁 2.13分
用App免費查看
中醫治未病的意義
中醫治未病的意義
「治未病」是《黃帝內經》提出的預防醫學觀點,雖其距今時代久遠,但其對後世影響深遠、含義深刻、意義重大。下面試就中醫「治未病」的意義作一初探。
在中醫防病治病理論體系中,「治未病」的思想實際上包含著「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三個方面的含義。這一理論一直指導著後學,如唐代孫思邈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字里行間蘊含著先哲對「無事之前」的養生防病及欲病早調的科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