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道醫養生手段歸納起來指的是道醫五術:山(仙)、醫、命、相、卜。其中含我們熟知的呼吸吐納(調息)、辟穀、食療、理療、心療,整理一下就是中醫採用的清調補,清理「六淫之氣」,調和「五臟六腑平衡」,補益氣血
2、養生法?
環境,主要包括氣候和地理兩大因素。人們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努力去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的「法於陰陽」,就是指主動適應四時氣候來養護身體。後代養生家多因循《黃帝內經》的上述思路,逐漸創立了一系列非常實用的適應環境養生法,它們包括: 適應四時節令養生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長生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春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從臟象理論的角度來看,肝膽經氣在春天條達舒暢,善養生者此時必須避免肝氣郁結、思郁沉悶,而應該使思想開朗,肝氣舒暢,這是在思想修養方面適應春季的養生要求。與此相關,春季往往會出現肝氣過旺,導致肝氣勝脾。按照五行調控理論,此時還應該「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千金要方》),以便從飲食方面滿足春季養生要求。 夏季養生法。《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南方生熱,熱生火。根據這一特點,古人提倡夏季養生應該做到精神愉快,情志平和,不得性躁、發怒,以免引起體內火旺。在起居方面,應晚睡早起,適當曬些陽光,以適應自然界隆盛的陽氣,有助於體內過盛的陽氣向外宣洩。在飲食方面,《養生論》認為:」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主張夏季應多吃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多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火熱。 秋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稱:「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養收之道也。」秋季的飲食應減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氣太旺而使肝氣過於抑制。此外,由於秋天氣燥,人們應多吃芝麻之類的食物以潤燥養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溫性食物。在起居方面,應早睡早起,趁著秋季天高氣爽,山川景色明凈之際,多登高遠眺,以舒肺氣。 冬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圻,勿擾平陽,早卧晚起,必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養己所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由於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腎味屬咸,此時的飲食應當減少鹹味,增加辛味,以便起到宣達肺氣,鞏固腎氣之效。
3、辟穀養生的具體方法
辟穀養生,不是單純的不吃飯。人體衰老和疾病,主要是大腸里宿便的堆積和發酵,產生了毒素及有害物質。尤其人們吃得多,吃得雜,導致腸胃負擔過重,通過辟穀養生指導師特殊的方法吸收能量,自然吸收清氣,在不吃食物狀態下松臟腑負擔,讓腸胃充分休息,清除宿便和毒素,達到養生、減肥、排毒、美容、調理身體疾病。中醫理論講,人體有吸入清氣的功能,也有排泄廢物的通道,如排除糞、尿、汗、二氧化碳等,通常人們只用了排泄功能,而沒有良好利用吸收清氣來養生保健。辟穀狀態下,由於身心放鬆,人體細胞處於「缺食吸氣」的狀態,使人體與自然氣相通,加速細胞與外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充分吸取大自然的宇宙真氣(能量),潛能得以開發,智慧得以開啟,充分調動人體潛能和自然能量來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辟穀態還可降低體溫,減緩人體脈捕跳動的次數,延緩衰老,健康長壽。辟穀去掉了多餘的脂肪和毒素,體內得到了全面的清潔,腸胃得到了調節和休養,心靈得到澄清和升華,性情得以陶治和悅,視野開闊,了悟人生。辟穀減肥它不是純粹的挨餓,而是通過辟穀養生指導師特殊的方法,注入辟穀者能量而不餓,這才是辟穀養生的核心。在此狀態下,大腦始終處在一種全新自動狀態,體能和潛力得到了充分的調節和發揮,身體負荷減輕,氣血得到最充分的運用和發揮,腦細胞的功用充分得到更新和延長。辟穀分解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有效而快速轉化為體內多餘脂肪,而非減少水分。
4、科學養生方法。
1、早餐的營養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
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2、午餐的營養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營養搭配
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
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5、運動方面,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
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
5、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