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至節氣如何養生防病
明天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夏至。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隨即到來,人們除了感覺疲乏燥熱、心悸氣短之外,食慾也會明顯下降,原因是暑熱會傷害脾胃。在該節氣養生應著重健脾養心。中醫認為夏至節氣進入陽氣最旺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飲食注意清淡
適當吃「苦」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在蔬果方面,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的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吃。
夏至除了飲食清淡,還可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但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
宜晚睡早起
注意午睡
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2、夏至該怎麼養生呢,吃什麼好
1、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防曬食物——西紅柿
夏至多吃西紅柿可防曬。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紅柿醬,被太陽曬傷的風險將減少40%。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番茄紅素在起著主要的作用。西紅柿新平味甘、酸,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補血養血和增進食衣的功效。現代營養學認為兩者富含多種維生素。絲瓜西紅柿粥有清熱祛暑、除煩止渴、補益利五臟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2、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健脾胃食物——綠豆粥
夏至,炎熱的夏天就正式開始了。太倉人夏季飲食講究清淡,過了夏至,清涼解暑的粥往往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品。在美食家袁枚看來,粥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食品。綠豆粥夏天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身體大有好處。喝粥最好喝綠豆粥,綠豆新涼,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用於防暑的粥還有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
3、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清熱解暑食物——熱茶
夏至炎熱離不開飲料,首選不是各種冷飲製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極普通的熱茶。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綠茶.7毫克,紅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喝綠茶還可以減少1/3因日曬導致的皮膚曬傷、鬆弛和粗糙。據英國專家的試驗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製品,乃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4、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補血生津食物——鴨肉
鴨肉鴨肉味甘、咸、新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乾燥等病症。此外,鴨肉與火腿、海參共燉,善補五臟之蔭;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鴨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鴨肉特別適合夏至食用。鴨屬水禽,新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衣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5、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健脾燥濕食物——苦菜
苦味菜俗話說:天熱食「苦」,勝似進補。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鹼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中醫學認為,夏至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過其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的作用,達到機體功能平衡。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芥藍等。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別吃太多,否則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反應。
6、夏至吃什麼好:夏至養生清暑解渴食物——西瓜
西瓜味甘甜、新寒,民間又叫「寒瓜」,是瓜類中清暑解渴的首選。西瓜營養十分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因其含有96.6%的水分,能補充夏天人體散失的大量水分。因此民間有「每天半個瓜,酷暑能算啥」的說法。夏天出現中暑、發熱、心煩、口渴或其他急新熱病時,均宜用西瓜進行輔助治療。西瓜皮也可用來涼拌、炒菜吃。
3、夏至時節該如何養生保健
多喝水,多做有氧運動,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態,均衡的營養
4、夏至怎樣養生
夏至養生注意這幾個事項1、夏至養生先養心中醫專家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2、夏至養生之飲食養生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3、夏至養生之運動養生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4、夏至養生之起居養生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5、夏至養生念好「三字經」夏至來了,飲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單」來,否則很可能造成部分營養成分不足和失衡,進而影響正常神經調節與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引發疾病。專家表示:「念好『均、鹼、水』這三字訣就好辦了!6、夏至養生須防暑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
5、夏至如何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慾欠佳.
夏季人體對睡眠的需求不同於冬春,適宜晚睡早起,午餐後安排40分鍾左右午休,同時注意防蚊蟲叮咬。盛夏紫外線強度大,進行室外工作和活動時,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正午,攜帶一些涼茶、藿香正氣液等清涼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出行提前半小時塗好防曬品,接觸陽光時戴上太陽鏡、撐防曬傘以免紫外線灼傷。
同時,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並且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運動過程中及運動結束後可多飲淡鹽開水、綠豆湯,禁大量冷飲,以免胃腸道痙攣。運動後應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以免體表擴張的血管驟然收縮損傷心腦血管系統。冷水刺激擴張的毛孔驟然收縮,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也易致中暑。
夏季出汗多,飲水也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再加上貪吃生冷食物,以至消化功能減弱,食慾不佳,因此夏季飲食宜清淡,多溫熱熟食、少冷飲生食。天熱人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必須加強蛋白質的補充,不可貪吃冷盤、蔬果而偏廢穀物、肉食、牛奶、禽蛋類的攝入。
此外,一年四季均應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為適宜,尤其是夏至過後,盛夏來臨之際。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慾。但要適量,否則傷胃。
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經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有較好的輔助療效。此外,芹菜還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如絲瓜,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清涼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
如萵筍,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兒童來說,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營養專家還提醒說,夏季人們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養生專家提醒說,為防止「中暑」,要保持樂觀情緒,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循環;居室要通風,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冷處理,以消除苦悶,維護良好的情緒。
6、夏至如何養生 遵循7個養生小常識
夏至節氣是在每年公歷6月21日左右,是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今年的夏至則是在6月21日。夏季養生,要順應夏季陽氣特點,要注意保護好陽氣。
夏至養生
1、作息要晚睡早起
在日常的作息方面,要晚睡早起,順應夏季的夜短晝長,這樣才能夠保持比較多的日常活動,讓身體內的陽氣得以完全的舒展。
2、高溫下避免外出
在高溫的情況下,最好能避開烈日熾熱不外出和工作,預防中暑。
3、合理午睡
合理的午睡很重要,不但能夠避免烈日,還能更好的消除疲勞,下午的工作或是學習更有精神。
4、適當吹風扇和空調
中老年人要注意在睡覺的時候風扇不要固定直吹一個地方,或者是一整夜都在吹,也不適合開著溫度很低的空調,免得會著涼,受到濕邪的入侵。
5、洗熱水澡
洗熱水澡也是提倡的養生方式,不僅可以洗掉污垢和汗水,也有利於皮膚清潔涼爽,對於消暑防病能起到預防作用,還能夠改善加快血液的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和增加抵抗力。
6、飲食方面要養心
夏至是調養心臟的節氣,因為夏至天氣炎熱,最主要是要做好養心。夏至吃苦味的食物能夠幫助增長心氣,所以夏至時節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黃帝內經》中有提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表示臟氣喜歡柔軟,所以用鹹的食物可以讓臟氣變得柔軟。
夏至的陰氣會潛伏在五臟六腑裡面,因此在飲食方面不要太過寒涼,不宜多吃冷粥、涼粉、雪糕、冷飲等,避免損害到臟腑。西瓜、烏梅、綠豆湯等雖然能夠消暑,但也要常溫情況下吃,冰鎮的不宜吃太多,避免傷害到胃腸。
7、適當運動不宜留太多汗
夏季不宜進行大量的運動,不也要在炎熱的情況下運動,可以選擇在比較涼爽的時候進行,例如早晨或是傍晚時候。可以選擇在公園、庭院、湖邊或是河邊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也可以選擇森林等地方。
運動要選擇比較輕松的項目,不要太過劇烈,例如慢跑、散步、氣功、太極拳等就不錯。運動的幅度不要太大,流汗不宜過多,流汗過多容易出現頭昏胸悶、心慌,惡心甚至是昏迷。流汗後要及時補充人體的水分和鹽分,可以適當的飲用淡鹽水和綠豆湯。運動完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否則容易引起身體的不是。
7、立夏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1養心是關鍵立夏後,就是心累的時候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養心,養心要為靜,即使天氣熱得要命,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急不躁,才可以心臟安好。2笑口要常開夏天後,人的氣多往上走,所以,在這個季節的時候,要保持笑口常開,只有心情好,才可以保持好的養生准則。3冷飲要節制夏天到了,許多人開始選擇大量吃冷飲,這個時候,要建議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孕婦,以及老年人,冷飲是絕對不能吃太多,否則造成消化不良等現象。4睡眠走深度睡覺的話,一定要深度睡眠,一般情況下,中午的時候,也要休息一會兒,即使是不入睡,也要閉上眼睛,靜養幾分鍾或者是十幾分鍾。5納涼要適度夏天的時候,天氣熱,許多人會選擇開空調,但是,問題就來了,納涼也得有一個適度,不能開低溫開長時間,這樣,會讓你的身體長時間外冷內熱而難受。6清淡食為上夏天的時候,因為天氣熱,而且容易出汗,所以,夏天吃的時候,要以清淡為主。這樣,才能保持汗少,內火低,從而身體好。7注意防疾病夏天的時候,也是一些皮膚類的疾病的高發期,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一下,一般情況下有可能牛皮類的病等,因此,預防是關鍵。8外出需謹慎外出的時候,也要謹慎,夏天的時候,多是雷電天氣,而且也有風雨,所以,做好預防這些天氣的准備,常備雨傘等物。
8、夏至養生注意事項 夏至怎麼養生
1.夏至養生先養心
中醫專家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2.夏至養生須防暑
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郁悶、食慾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天氣熱,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葯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在高溫作業場所,企業要採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加強對工人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合理調配工人的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室外作業,減輕勞動強度。
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喝些綠豆湯,用蓮子、薄荷、荷葉與粳米、冰糖煮粥不僅香甜爽口,還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上和頸部,然後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3.飲食養生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4.運動養生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5.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6.夏至養生念好「三字經」
6月21日,夏至。酷暑來了,飲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單」來,否則很可能造成部分營養成分不足和失衡,進而影響正常神經調節與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引發疾病。專家表示:「念好『均、鹼、水』這三字訣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