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文化長廊

養生文化長廊

發布時間:2020-10-02 20:28:37

1、老子文化的文化開發

1.紀念老子誕辰2581周年公祭大典
2010年3月30日(農歷2月15日),紀念老子誕辰2581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講學地——明道宮玄元殿前隆重舉行,省、市領導、社會各界敬獻五穀三牲,鮮花雅樂,共同緬懷這位偉大鄉賢,各大媒體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作了報道。
2.老子廟會
2010年3月30日(農歷2月15日)至4月28日(農歷3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老子廟會在鹿邑老子故里旅遊區舉行。老子廟會籌備充分,策劃具體,活動豐富,既有文藝演出、太極拳表演、腰鼓盤鼓表演、笪竹表演、武術表演、籃球表演、嗩吶比賽,又有《道德經》誦讀比賽,精品文物展、名優特產品展、群眾踩街活動、經貿活動、武林風進鹿邑活動,凸顯了「增靈氣,聚人氣,生財氣」的辦會理念,受到社會各界和相關媒體好評。
3.老子文化大講堂
2010年4月12日,老子文化大講堂在迎君國際酒店舉行。北京工業大學知名老學專家桑敬民教授以《理解老子》為題,圍繞老子的歷史地位、老子故里的環境、老子思想的來源、老子對世界的影響作了精彩講解,與會者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收到熱烈反響。 1.《道苑》雜志
《道苑》雜志在2009年冬季創刊後,2010年印行了春、夏、秋、冬四卷,12000冊,設領導專論、名家論道、眾妙之門、經典導讀,老子故里、老子故事、養生之道、文化長廊等欄目,及時刊發了鹿邑縣委、鹿邑縣人民政府關於老子文化開發與弘揚的重大決策和舉措,介紹了海內外老學界老子其人、老子思想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老子故里的幹部群眾學老研老、悟道體道的真知灼見,社會影響日益擴大。
2.中華老子網站
繼2010年10月正式開通運行後,中華老子網站始終堅持以宣傳弘揚老子文化為宗旨,不媚俗,不追風,不膚淺,不浮躁辦出特色,形成風格。由於內容健康,風格多樣,特色鮮明,在諸多老子道學文化網站中脫穎而出,刊發了500多篇文章和1300餘幅圖片,已與多家網站鏈接,海內外點擊率達30多萬人次。
3.老子文化與科學發展課題
該課題系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專家合作開展研究,階段性成果已出來,最終成果將跨年度完成,並以專著形式結項。 1.與河南省老子學會交流
2010年7月5日,在鄭州參加了河南省老子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渦陽縣委、渦陽縣人民政府圍繞老子文化的開發與弘揚進行的硬體、軟體建設,舉行的一系列節會活動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受到與會領導、專家學者的好評。
2.與河北交流
2009年8月,應邀赴河北省沙河市參加第二屆太行山文化節,陳大明主任代表老子故里,就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代價值作了專題報告。
3.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交流
2010年11月13日,與親臨鹿邑太清宮、明道宮考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的10餘位專家就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的研究與開發,道教祖庭的打造等問題深入探討,達成廣泛共識。 1.《鹿邑與中華李姓之根》
該書收入中國科學院、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社會團體的60餘名姓氏文化專家關於李姓的源流、李姓的繁衍發展、李姓的成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唱響了「世界李姓,根在渦陽,旺在隴西,派分上杭」的李氏文化新理念。該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2.《老子道德思想與勤政廉政建設》
該書是為進一步挖掘勤政廉政文化內涵,充實勤政廉政文化內容,擴大老子道德思想中勤政廉政價值觀的影響力,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強大精神支撐而由渦陽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牽頭編撰的。全書包括引言、正文、《道德經》原文三部分,正文分六篇,每篇十節,共六十節,約23萬字。依《道德經》所蘊含的勤政廉政思想,結合典型案例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是一部貼近生活、貼近領導幹部實際,集知識性、趣味性、指導性為一體的廉政文化教材。該書今年12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1.2010年8月,《老子》電視連續劇劇本已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審定,目前正籌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開拍事宜。
2.2010年10月,參加了《問鼎中原——河南歷史影像再現工程系列紀錄片之人物篇:老子》的拍攝,陳大明主任被聘請為該紀錄片老子文化顧問。 有一年,苦縣人民遭了災,先淹後旱,莊稼減產,甚至絕收。就兩樣莊稼——大豆和穀子沒絕收,神奇般的活了過來,收了一部分。其他莊稼就不行了,有的絕收,有的只收一點點,人們感到害怕,這怎麼能活下去。不少人家把僅收一點穀子和大豆留給老人和小孩吃,青壯勞力出去逃荒或打工,打不了工,就要飯,都留在家裡反正得餓死完。
一天,苦縣城裡來一個白鬍子老頭,腰裡帶個葯葫蘆,也可能是酒葫蘆 ,手裡拿根趕牛鞭子,走到十字路口,胳膊一揮炸了鞭「嗄」,嘴裡說;「喝稀別吃干,多活幾十天。」
有的人很留意,這個白鬍子老頭說的有道理,已經有災了,不能再按正常年景過日子,於是就把穀子去掉皮,加上黃豆一泡,泡成後在磨上一推成了稀糊塗,再放在鍋里一煮,一個人吃上兩碗,再吃些野菜,榆樹皮之類的東西,不就把這一年過去了嗎?大家都別外出了,外出說不定會餓死在外面。
一傳十,十傳百,都猜是老子點化大家不要外出,都喝稀飯,配些野菜,樹葉和榆皮之類的,湊合著種上小麥,不致於能把人餓死。
老子這一點化還真有效,家家戶戶都不再外出。種好了一年的莊稼,人們用磨把泡好的黃豆和小米放在一塊,再放在磨上推,磨出來的豆米汁水放在鍋里煮,看著很稠,喝到嘴裡不擋嘴,好喝極了,一直到現在,媽糊還是渦陽飲食上的特色食品,不但本縣人愛喝,外地來的客人也愛喝,就是讓高級領導喝上一碗,他也喜歡。
鹿邑媽糊恁好喝,實際是老子留下的,咱們大家都應該尊重他老人家,他給人民辦多少好事啊!
後來人們通過再加工,再創造,把煮麵的黃豆撒在磨糊上,喝起來更好喝,更耐人品味。 都說試量鎮的狗肉好,特別熱燒餅夾狗肉,別提那味道有多好吃啦!為啥別的地方狗肉不如試量鎮的狗肉好吃呢?這事與老子有摻連,下面咱就說這個神奇的故事。
歷史上都知道王莽坐帝,劉秀很不服氣,打著恢復漢朝的大旗,聚數萬民眾,推翻王莽,重新建立漢朝,漢朝是姓劉的天下,別人誰也不能坐。
當時王莽的兵力很強,他又是武傢伙,打起仗來不要命。每次交鋒,都是劉秀失敗,但劉秀也不示弱,堅持給王莽斗爭到底。
一天來到鹿邑,劉秀的兵將被打散,劉秀和部隊失去了聯系,一個人在試量一帶亂跑,王莽的大兵緊追,眼看就有逮著的可能。 雲端里老子騎青牛,准備回故鄉看看,來到試量上空低頭見一個人快跑不動了,不遠處有大兵追趕,這個人頭上有瑞氣,不是一般人物。
老子按落雲頭,吹口氣,出現了犁子和牲口套,把青牛套好,舉起鞭來,趕著青牛犁起地來。那個快跑不動的人就是劉秀,他見到一個犁地老頭,就在地上求老頭救他:「老大爺,快救我一命,這次不死,今後坐了帝,一定要報答你,後邊追兵快到了,我叫劉秀,快快救救我吧!」老子沒說話,用鞭桿指指深深的地墒溝,劉秀很明白,立即躺到地墒溝里,老子又返過來犁了一下,把土翻起來壓在劉秀身上,就看不到人了。
大兵追到,不見了劉秀,只見一個老頭在犁地,就問老頭:「剛才可見到一個人?」老子說:「見了,向東方跑了,現在跑的不會太遠,你們快去追吧!」王莽領著軍隊向東追去,哪知道劉秀在地墒溝里埋著哩!軍隊過後,劉秀從地墒溝里拱出來,跪在地上磕頭像雞吃米:「謝謝老大爺,不得帝算罷,得了帝,我要當俺親爹一樣讓您老人家享清福」。
說著說著來了一條野狗,在犁過的地上亂聞,老子一伸鞭把野狗打死,對劉秀說:「可能你正又渴又餓,就用這條狗充飢吧。前面有座破廟,廟里住著幾個要飯的,你們共同分享吧。」說罷,老子不見了,只剩下劉秀一個人,一隻死狗躺在那裡,劉秀想:「這是神仙來搭救我,我不該死。」
他把死狗拉到破廟里,和幾個要飯的扒了皮,用手撕開狗肉,放在一個爛鍋里煮起來。
狗肉煮熟了,你一塊我一塊吃起來。劉秀感到這狗肉特別香,特別有味,吃了狗肉又喝了湯,好啦 ,也不渴也不餓了,各自散了伙。
一個拾糞的老頭,姓崔,見一個破鍋里有狗肉湯子,聞著很香,他回家拿個帶鼻的罐子把湯盛起來,掂回家,倒在鍋里,添上水,把買來的狗剝好,放在鍋里煮,煮出來的狗肉比以往好吃多了。一直到現在崔家煮狗用的還是老湯子,一次套一次的煮,現在響遍全國各地,也銷售到全國各地。
為啥試量的狗肉恁好吃?因為老子成仙以後,連他的青牛也成仙了,趕牛鞭也沾滿仙氣。在老子用鞭打野狗的時候,一股仙氣隨著狗血鑽進了狗肉內,所以煮出來的狗肉特別好吃,味道特殊。
劉秀後來打敗了王莽,建立了後漢,當上了皇帝,各種山珍海味吃完,總覺著不如試量的狗肉好吃,就下旨讓宮里給他煮狗肉吃,一些廚師用了很多的配料,結果煮的狗肉讓劉秀一嘗,味不好。又下旨派人到渦陽試量去買崔家狗肉,拿回來一吃味道真是美極了。後來,崔家狗肉成了貢品,派人騎馬往皇宮里送。
現在到試量崔家買狗肉吃,還是恁好吃,要不是老子救了劉秀,也不會有試量的好狗肉。
再後來劉秀知道是李老君搭救了他,親自帶領千軍萬馬到太清宮朝拜老子,還去試量集感謝那裡的父老鄉親,又給崔家賞賜好多銀兩,使崔家富起來,把試量狗肉列為貢品,還恩准崔家到朝里做官,封為御師——煮狗肉的師傅,一代傳一代,一直到今日把試量狗肉傳為佳話。 老子辭官不做,來到家鄉,看到戰亂頻繁,很不安寧,就決定到安定的地方秦國去講學。
老子騎上青牛,從苦縣出發,第一站住到玄武集南頭劉家店,這個店裡還賣熱蒸饃。老子問管店的老頭最近生意怎麼樣?劉老頭說:「開個小店,加上饃店,兩樣生意剛能糊口,就這湊合著過吧。」
「你想把你這個饃店辦好嗎?」
「誰不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好,賺大錢,過上好日子?」
老子一聽劉老頭這樣說,來勁了,他說:「你記著這四句話」:
面和百遍用棍壓,
掰開千層味道佳。
吃了這饃消災難,
老少益用笑哈哈。
老子說這四句話後,又說:「這必須得吃大苦,耐大勞,面和不到一千層的程度是不行的。」
劉老頭說:「俺這農家人,不怕吃苦,只要能賺錢,叫俺乍干都中。」
說干就干,劉老頭把他兩個兒子叫來,把老子說的和面方法給他們講了,兩個兒子也喜歡這樣干。先把面倒到盆里,再兌上水,把面和成塊,再拿出成塊的面放在案子上搓,用手搓了好多遍,再用棍一頭捆在站柱上,再掀開另一端,把面塊放在棍下面,一遍又一遍的壓,使這面都變成一層一層的,這面層比粉皮還薄好些,然後把這面塊做成一個一個的饅頭放在鍋里蒸。蒸出來的饃用手掰開,都是一層一層的,放到嘴裡一吃,又筋又香甜,跟吃肉差不多,放在涼水裡一泡,「撲愣」散了,比放在熱水裡泡的還快,第二天拿到玄武大街上去賣,劉老頭說:「這有掰開的饃,大家先嘗後買。」話音剛落,一下子圍上來好多人,拿著掰開的饃嘗了一下,咦,就是好吃,比以前的饃味好得太多了。
老頭走的時候說:「這是俺姨傳給我的,俺姨說是俺姥姥傳給她的,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這種做饃的方法雖然累了些,但吃著好吃,賣的快,賺錢也快,你們好好乾吧,把這做饃的方法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就是你們生活的門路,我要西去講學,你們也不要送我。」
他們爺幾個能不送嗎?死活留著不讓走,讓再住幾天。老子堅持要走。劉老頭和他的兒子們把他送到玄武西門外,站在寨門口向老子招著手,流下淚來。
劉老頭帶領他的兒孫們把饃店經營得很好,又招了幾個伙計,設置了十口大饃鍋,還供不上外地來買的。他們發了財,忘不了老子,每到逢年過節全家跪在地上,點上香紙和紅臘,從心裡祈禱著:「上神保佑李老聃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後來玄武劉家的饃叫「千層饃」。 有一天,李耳去觀堂講學,講完學以後,有些餓了,吃點啥呢?一看,大街上有家賣麻片的,想嘗嘗它的味道。書童看李耳的眼一個勁的往麻片上瞅,順口說:「老師,咱嘗嘗這家的麻片吧?」李耳說:「那好」。
二人走近賣麻片的,賣麻片的是個年輕人,很熱情,搬了板凳讓老子坐下,從作坊內拿出新做的麻片放在盤子里,讓老子吃,一嘴一個仙師的叫著,老子心裡感到很滿意。
一吃麻片,李耳皺起了眉頭,粘牙、後味又苦,他對年輕人說:「你招待的很熱情,我從心裡很滿意,可是你的麻片很不好吃,這里邊的技巧你們還沒摸著」說著,走進作坊,見一群伙計正做麻片,他看見炒芝麻的人半天一下,像睡著了一樣,很沒精神。李耳說:「你這芝麻已到快翻的時候啦 ,怎麼還慢翻呢?這會不均勻的,炒出來,不是老就是嫩,做出的麻片沒後味。」
說罷炒芝麻的又去看做麻片的,看他們把蜂蜜和白糖摻在面里,不一會做出了麻片,然後進行烘烤,整個工序就做完了,十分簡單。
李耳看完後對年輕說:記住我的四句話,以後你做的麻片一定好吃,就是:
不老不嫩要翻勻,
做時火候掌握准。
蜂蜜白糖調和到,
老少皆用世難尋。
年輕人按老子說的方法去做,還真行,做出來的麻片又香又脆,後味無窮,好得不能再好啦!
這樣以來,這個年輕人的生意好了,賺了好多錢,從心裡感謝老子對他的指點。
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現在,觀堂的麻片還是恁好吃,老子給民間做多少好事啊!現在開放了,改革了,觀堂麻片銷售到全國各地,還銷到國外,與世界接軌了。 一個白鬍子老頭,從孔集往東走,來到辛集。看見有一家炸麻花的,生意也不太好,他到了炸麻花的鍋邊,用手在油鍋上罩了一下說:「你這油還沒滾到勁,晚下一會兒,炸出來的麻花比這好吃,不信你試試看。」炸麻花的年輕人翻翻眼皮看看這個白鬍子老頭,說:「就按你說的辦,錯了,我可找你的麻煩。」
年輕人按這個白鬍子老頭說的辦了,等油滾到勁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鬍子老頭說:「現在下麻花吧!」
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頭說:「用笊籬撈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嘗嘗。」
年輕人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鬍子老頭面前,讓他品嘗,老頭嘗罷對年輕人說:「你再嘗嘗」。
年輕人也嘗了嘗,咦!奇怪,咋變味啦,又香又脆,後味無窮,讓人吃了還想吃。
一會兒,來了好多人,年輕人拿出剛炸出來的麻花免費讓大家品嘗,眾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極了。
白鬍子老頭又說:「你這個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著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筆墨紙來,我給你寫四句話。」年輕人趕忙去拿出筆墨紙來,放在白鬍子老頭面前,他毫不客氣,揮筆而就,寫了四句話:
碧油炸出嫩黃深,
凡人吃了能成神。
延年益壽似靈丹,
孝子買回敬老人。
下面寫上:石八子,白鬍子老頭說:「我姓石,名八子,因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個,所以起名叫八子。」
白鬍子老頭說罷不見了。有的能人猜這白鬍子老頭不是別人,就是咱每天敬的李老君,「石」和「十」是同音,「十字」下面添上八子,不是李字是什麼?
這個炸麻花的年輕人雇了幾十個人給他幫忙,也供不上賣,各州縣都來買,遠的用車拉。他發了大財,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廟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謝李老君給他帶來的財富。他又蓋了一所學校,讓後人念書,這個學校的名字叫「老聃學館」。
辛集的麻花咋恁好吃?就因為老子用手在油鍋上罩一下,仙氣鑽到油里,炸出來的麻花能不好吃嗎? 鹿邑這一帶,開會如果人到齊了,就用一句歇後語說:「賈灘的核桃滿仁(人)啦!」
這個歇後語也給老子有摻連。
一天,老子去賈灘講學,講學的場地就設在大核桃林里,這核桃樹,高大茂盛,抬頭不見天,低頭草蒙地,夏天坐在這里,又涼快,又軟和。
老子那時已是半仙之體,隨便說句話,有的東西或事情就會起變化,他講完學以後,和人們聊天,問:「這核桃熟了嗎?」
人們回答:「還沒熟,才半仁」
「我看已經滿仁了」
「那才不會呢,收罷麥核桃才熟,有句俗話:麥上場,核桃滿瓤。這離收麥還有一個月呢,所以不會。」說著,從樹上掉下來一個,小孩爭著去搶,大人說:「拾了也沒有用,不信用磚頭砸開看看,一定是半仁。」
孩子們爭著去砸,砸開後,都感到驚奇,核桃滿仁啦,這真是天大的奇事。
後來人們知道老子不是凡人,說一句話,核桃真的熟了,滿仁了。
賈灘的核桃皮薄易砸,仁子又香又脆,品品味道,和其他地方的核桃不一樣,使人有吃不夠的感覺。
以後經過天氣變化,還是打罷場以後再打核桃,但味道仍然不變,仁子長的很滿,人們至今還想著老子他老人家呢!

2、中華五行堂是做什麼的?

五行堂功能簡介

--------------------------------------------------------------------------------

中華五行堂是在原中央保健局局長王敏清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黃明達教授指導下,以弘揚中華五行養生文化為中心,提供五行養生健康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中華五行堂以中醫五行養生理論為基礎,結合中醫辨質及現代化科學檢測,輔以平衡態制劑、五行推拿、五行針灸、五行足療,融合太極神功與勘稱「葯中之王」的靈芝精華配伍珍品,為人類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體系。

一、中華靈芝文化館
五行堂在一樓設立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展示最為全面的中華靈芝文化館,文化館充分利用地面、牆壁空間,在靈芝文化展廳、靈芝文化長廊,展示中華數千年來形成的靈芝文化。從瑤姑化身到炎黃授芝,從白貞素捨命盜仙草到弘歷采芝,用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展示出有關靈芝的美麗傳說。
靈芝作為我國中醫葯寶庫中的瑰寶,它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功效如何?靈芝對人類有何貢獻?它怎樣作用於人體臟腑與經絡?在靈芝文化館內,您盡可以找到來自古代醫學著作與現代科學分析的完整和准確依據。
二、五行養生理論
五行堂在二樓養生道場,健康養生專家將通過一個個鮮明的案例為您揭示五行養生的奧秘。五行與五臟、臟腑與經絡、養生與養氣、五行與飲食。
三、體質檢測與個性化健康管理
五行堂設有體檢室、個性化健康管理部、專家咨詢部,將根據您的五行歸屬與個人體質檢測與分析,為您輸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使您可以在專家的指導下實施全方位的個人健康管理。
四、五行理療
五行堂設有五行理療部,根據您身體狀況的不同需求,理療部將為您提供行更適合您個人體質的五行推拿、五行足療、五行針炙、五行拔罐、五行刮痧、頻譜汗蒸足浴、中葯熏蒸足浴、刺耳等個性化健康服務。
五、靈芝珍品
五行堂承銷寶來利來生物研究院研製,由寶來利來生物產業集團下屬的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靈芝類高科技產品,簡述如下:
1、提高免疫、延緩衰老的靈芝寶爾系列,包括白版靈芝寶爾、金版靈芝寶爾、禮品裝靈芝寶爾、寶來丹、富鍺富硒靈芝寶爾、白領專供靈芝寶爾六款產品。該產品為中國平衡態醫學工程、中華國際抗衰老研究院、中國環球百歲養生工程首推的用於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的產品。
2、腸胃保健的普樂寶。
3、排毒保肝護胃的善生菌系列,包括三星商務裝、三星禮品裝、五行商務裝、五星禮品裝四款產品。
4、用於機體調節的靈芝茶飲品,包括靈芝洋春茶禮品裝、靈芝洋春茶商務裝、靈芝銀杏茶禮品裝、靈芝銀杏茶商務裝四款產品。
六、會員服務中心
為滿足顧客不同需求,五行堂設立會員服務中心,將為顧客提供五行堂產品及服務功能講解及會員卡手續辦理、禮品卡(儲值卡)銷售等服務。
1、中心設專職引導員,為顧客提供有關五行堂產品及服務功能講解與任何問題解決服務。
2、會員卡辦理,會員卡是為經常光顧五行堂的高級顧客設計,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五行堂對持卡會員在購買產品或服務時給予一定折扣優惠與積分服務。
3、禮品卡(儲值卡)銷售,禮品卡是為有禮尚往來需求的顧客設計,送禮送健康,省錢又體面。

3、我是做房地產的,怎樣將休閑養生地產規劃的理念融入到房地產開發中?

別墅社區是建築與住戶的集合體,其社區內的休閑功能一般通過公共園林、多功能會所和物業服務等形式體現。按照我們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旅遊規劃實戰經驗,在社區中運用遊憩項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社區園林景區化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
別墅社區的園林不應該僅僅是滿足視覺的簡單愉悅。而更應該綜合體現別墅社區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居住價值。而運用遊憩項目打造思路,將社區園林按照小型景區的結構和要求進行規劃和設計,是體現別墅社區價值的重要手法,根據別墅社區既有的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特點,別墅社區可以靈活打造成為側重於歷史性的景觀園林或生態性的景觀園林,並形成多層次的核心景點、景群、景道和小品,其園林內部道路也要同時滿足居住社區的人流、車流動線要求和景區游線設計特徵。
2、社區遊憩參與化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
社區園林的景區化設計僅僅是打造了社區休閑生活的基本物質基礎,而將園林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則是人們在社區中的各種休閑遊憩方式。利用社區中的園林和休閑建築,設計住戶參與性強、與自然景觀距離近的遊憩項目,讓住戶在園林中不僅能觀賞,還能賞玩,體驗和游樂;同時,社區遊憩方式的設計也需要注重住戶間的參與,高端消費者一般具有較穩定、界限分明的社交空間,社區遊憩方式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既不影響住戶的休閑習慣,又能促進住戶間的交流,使其沒有孤獨感。
3、社區休閑方式升級化
現有別墅社區配套的休閑方式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雖然休閑項目較多(會所、高爾夫、網球、茶坊、酒吧、兒童娛樂場等),但大部分僅僅存在著數量和檔次上的差異。而且重在物質休閑,對精神休閑,特別是符合高端消費者的精神放鬆,康復方面的休閑方式開發和設計不足。因此,站在旅遊休閑產業整體升級的角度,可將一些更為先進,更有品質,精神休閑要素更豐富的休閑方式運用進社區休閑項目設置。
如濱湖別墅社區的水休閑項目打造,一方面可以運用水休閑打造技術,如山合水易創景提出的「水圈分層次遊憩及景觀設計」技術,形成親水、浴水、臨水、戲水、入水、借水、觀水、聽水、濱水、游水10種利用水體、進入水中、借用水景的遊憩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詳細分析水的文化及哲學特質(如水之五德),將其中對應現代人的精神康復的要素,有機融入進社區既有的歷史文脈中,形成人與景觀、人與項目之間心靈呼應的社區水主題休閑項目系統。
4、社區人性化休閑服務
物業服務是房地產產品品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於別墅社區,物業服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開發思路的長期落地。站在休閑遊憩角度,可以發現,通過充分關注住戶休閑心理和休閑行為特徵,一方面可充分豐富物業服務內容,另一方面也可提升整體服務品質。一般而言,針對休閑遊憩的物業服務分為兩類,其中運用較多的是物業組織的、住戶參與的休閑遊憩活動;而另一類運用較少的則是為住戶各種主動和被動休閑行為提供的配套服務。如主要針對商務人群的休閑別墅區,就可以根據中國商務人群的社交、洽談和休閑活動一體化的特徵,提供專屬的戶外酒會服務,讓住戶能在自己的私家庭院,隨時輕松舉辦各種風格的戶外冷餐會和酒會。
5、資源導向的社區特色休閑服務
隨著別墅產品的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別墅將其擁有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休閑遊憩資源(水體、植被、歷史遺存等)當成項目重要的競爭力。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別墅熱衷於爭取和佔有資源,卻疏於深度利用資源。一方面,我們可以以遊憩項目打造方式設計與資源相對應的休閑遊憩項目和景觀,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服務上創新,用社區服務將資源真正用活。如國內擁有溫泉的別墅社區,除了常規的物業服務外,我們還可以為老年人群提供醫療康復上門的專屬溫泉養生服務;為需要身體康復的住戶提供長期跟蹤,以溫泉水療為重要手段的水康復型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建設溫泉溫室,可以提供亞熱帶和熱帶室內植物的配送和管理服務等。
對於旅遊地產開發我們做過專門的研究,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的了解的話可以參閱我們的相關研究專題:
1.《田園旅遊房地產的開發》
2.《借力房地產,發展旅遊業》
3.《從旅遊視角看房地產》
4.《山野旅遊房地產的開發》
5.《城郊旅遊房地產發展的模式探討》
6.《旅遊小鎮——近期旅遊房地產的主流方向》
7.《一個旅遊商業房地產項目的商業模式 》
我們的經典案例:山東「慢山•慢水•慢世界」旅遊休閑度假區房地產開發策劃。
有關於旅遊房地產的發展,還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們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業內的相關專家和研究者指正!

4、田州古城的文化定位和部分產品簡介

田州古城文化定位是深挖當地的壯族文化,以壯文化為項目靈魂,發揚和傳承文化的同時,最大化的轉化資源優勢,推動田陽旅遊業發展,實現田陽城市現代化進程。
田州古城的旅遊產品設計和旅遊項目開發應緊緊抓住田陽「布洛陀文化、瓦氏土司文化、壯族歌圩文化、舞獅文化、紅色文化」五張文化王牌,深度挖掘其文化內涵,並將文化元素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開發出具有文化亮點和市場賣點的旅遊產品。 從功能上來說,田州古城規劃大致分為九大功能區:

Ø 以居住為主的民居文化展示區;
Ø 合院住宅區;
Ø 養生居住區;
Ø 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客棧接待區;
Ø 餐飲街區;
Ø 以觀光為主的水文化區;
Ø 布洛陀文化區;
Ø 以商業旅遊為主的綜合商業區;
Ø 古城核心區。 1、布洛陀文化公園:田州古城布洛陀文化公園是一座濃縮地集中展示布洛陀文化、壯民族文化精髓的文化公園,公園內將通過雕塑小品浮雕牆等展示壯族人民的圖騰崇拜文化,讓遊客對壯族的圖騰崇拜、神話傳說文化等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同時將展現壯族傳統生產、生活場景,讓遊客能實地體驗壯族人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文化;此外,布洛陀文化公園內還將建設有傳統民俗舞台表演區域,供遊客觀賞、體驗,讓遊客對布洛陀文化、壯文化有著更深入、更系統的了解和體驗。
2、田州土司府:土司曾統治田陽800年之久,歷時29代人,考證之後,現今留存有完整的《田州岑氏土司族譜》,田州古城將根據此歷史文化背景建造:土司府衙門、岑氏宗祠(供奉岑氏歷代土司牌位供後人祭拜)、土司文化長廊(將土司族譜和民間故事、傳說等,以碑文或是浮雕的形式貫穿於長廊的牆壁)。通過以上建築及文化景點設置,有效展示壯族土司的悠久歷史與文化。
3、田州古城牌坊:田州古城牌坊採用壯族風雨橋的建築形式搭建,並融合壯族文化元素。通過彩繪的形式展現了我國古代四大名錦之一「壯錦」的樣式,同時通過在四個石柱上浮雕展示壯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描述壯族人們對歌、鼓舞,舞獅、豐收、祝酒等生活場景,讓遊客在田州古城牌坊前便對壯族文化、布洛陀文化有了真切的了解和體驗。
4、瓦氏夫人廣場:瓦氏夫人是田陽著名的歷史人物,田州古城將瓦氏夫人的治政和帶兵抗倭的故事以壁畫、雕塑呈現出來,將瓦氏出兵抗倭的路線圖和戰役製成沙盤,並打造一台具有一定故事情節,集合聲、光、電科技和實體布景的半景式電影《瓦氏夫人抗倭傳奇》對遊客展示,讓更多的遊客了解壯族女英雄抗擊倭寇的英勇事跡。
5、陽明書院:明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王陽明曾到過古田州治理兵亂,執政期間「降府為州」,上設田寧府,田州因此有古諺「田寧平,田州寧」。期間,王陽明還在南寧和田州創辦書院,並親自登台講學,這對於廣西文化教育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田州古城將據此歷史事實在田州古城內打造陽明書院,用場景陳列、人物蠟像等手段展現歷史典故,讓遊客對田州的歷史發展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驗,同時起到藉助歷史文化名人增加古城文化內涵和文化氣韻的效果。
6、田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黃治峰、冼恆漢、歐致富、潘憲甫、李漢生等都是田陽縣革命抗戰的先烈,在古城內以「紅色的記憶」為主題,打造當地的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
7、民族競技博覽園:田陽當地有壯、瑤、苗、回、彝、仡佬等七個少數民族,田州古城將挖掘各少數民族的民間競技項目,形成旅遊產品。比如,壯民族有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和體育習俗,如號稱「中國式橄欖球」的搶花炮體育競技項目;壯族青年男女傳遞愛情的載體和傳統娛樂活動「對歌」、「拋綉球」;又如鬥牛、斗雞、踩水車等民間體育項目。
民族競技廣場可搭建設置對歌台、拋綉球場地、舞獅雲梯及梅花樁訓練鬥技場等,平時可用於常態文化活動的開展場地及演出節目的表演場地,也可策劃開展大型節慶活動或是承接專業賽事。
8、古戲台:壯劇,是深受壯族人民喜歡的戲劇,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田州古城將建設古戲台,主要用於壯族戲曲的表演和舞台的展示,定期舉行壯族戲曲的展演,讓人們在這里可以聽到更多的、悠遠流長的壯族戲曲,領略壯族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9、布洛陀國際養生文化園:田陽縣常年平均氣溫為21°,負氧離子平均都在2000到3000個以上,高於其它地區十倍以上,所以田陽縣具備了優越的休閑養生的條件。田州古城項目將深挖布洛陀文化的精髓,結合壯族養生長壽文化和習慣,並充分利用田陽布洛陀文化發源地、人們尋根祭祖的普遍心理以及廣西東盟橋頭堡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等,實現跨區域甚至跨國的養生文化旅遊招商引資和旅遊推廣。
10、祖公塔:布洛陀在壯族神話傳說中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老人,是壯族的智慧祖神。千百年來,布洛陀在壯民族的心目中享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每年大年初一、農歷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會有來自四方的壯族子孫在祭拜布洛陀,田州古城項目將根據田陽縣民俗文化,深度挖掘布洛陀文化,並建造祖公塔。祖公塔的建造將為壯族人民祭拜始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祭祖平台,也為遊客體驗和了解布洛陀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場地,並將帶動布洛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該項目為田陽未來3—5年內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田州古城文化旅遊總體開發建設項目旨在充分發揮田陽縣的歷史文化、交通、環境等優勢,挖掘壯族文化內涵,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業和商貿服務業,將田州古城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推動田陽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活舒適、環境優美、文化旅遊發達、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現代化人文宜居城市,並以此為契機,為實現田陽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堅強動力。
項目完成後,田州古城將是5A級國家旅遊景區,會給當地人民提供不少於10000個就業崗位,項目帶動的商業包括餐飲、酒店和旅遊商品以及和旅遊相關的周邊產品的銷售,每年可以帶動至少1個億的經濟收入。
本項目把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相整合,形成集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為一體的文化精品項目,成為特色鮮明、層次多樣、內容豐富、功能齊備、綜合型、高品質的文化旅遊新區。項目建成後,將力爭吸引周邊成熟線路的30%-50% 的遊客到田州古城觀光旅遊。

與養生文化長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