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張三豐道家養生太極拳108式

張三豐道家養生太極拳108式

發布時間:2020-10-02 14:24:25

1、鍾雲龍武當太極拳108式與單貴文的為什麼不同

二人都尊張三豐為祖師。雖然拳式編排次序不同,但核心內容相同。

太極拳,離不開太極十三勢。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和進、退、右盼、左顧、中定。
行功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拳論還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拳經也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由此可見,張三豐太極拳的架子只有一個。
拳架編排各異,乃個人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

2、108式太極拳口令

楊式太極拳府內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稱

1、無極式 28、海底針 55、退步搬攔捶 82、扇通背
2、太極起式 29、扇通背 56、如封似閉 83、撇身捶
3、攬雀尾 30、撇身捶 57、豹虎推山 84、進步搬攔捶
4、單鞭 31、進步搬攔捶 58、十字手 85、風擺荷葉
5、提手上勢 32、風擺荷葉 59、斜摟膝拗步 86、攬雀尾
6、白鶴亮翅 33、攬雀尾 60、回身三掌 87、單鞭
7、摟膝拗步 34、單鞭 61、攬雀尾 88、雲手
8、手揮琵琶 35、雲手 62、揉球式 89、左右穿掌
9、摟膝拗步 36、單鞭 63、斜單鞭 90、單鞭
10、手揮琵琶 37、左右高探馬 64、野馬分鬃 91、高探馬
11、 搬攔捶 38、右起腳 65、玉女穿梭 92、轉身單擺蓮
12、如封似閉 39、左右高探馬 66、風擺荷葉 93、指檔捶
13、豹虎推山 40、左起腳 67、攬雀尾 94、風擺荷葉
14、十字手 41、轉身蹬腳 68、單鞭 95、攬雀尾
15、斜摟膝拗步 42、摟膝拗步 69、雲手 96、單鞭
16、摟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70、單穿掌、單鞭 97、展手鷂形下勢
17、攬雀尾 44、 撇身捶 71、展手燕形下勢 98、步七星
18、揉球式 45、進步搬攔捶 72、金雞獨立 99、退步跨虎
19、 單鞭 46、左右高探馬 73、千斤墜 100、轉腰雙擺蓮
20、肘底看捶 47、二起腳 74、倒攆猴 101、彎弓射虎
21、倒攆猴 48、右打虎 75、撐掌 102、雙撞
22、撐掌 49、雙砸掏心捶 76、高探馬 103、回身
23、高探馬 50、左打虎 77、斜飛 104、搬攔捶
24、斜飛 51、中心腳 78、提手上勢 105、風擺荷葉
25、提手上勢 52、雙峰貫耳 79、白鶴亮翅 106、攬雀尾
26、白鶴亮翅 53、左右高探馬 80、摟膝拗步 107、單鞭
27、摟膝拗步 54、十字腿 81、海底針 108、收式

3、陳式太極拳和張三豐太極拳的區別?

陳式太極拳和張三豐太極拳的區別:

1、招勢不同

1)陳氏太極拳,主要有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兩種。老架一路有七十四式,講求纏絲勁,以柔為主,柔中有剛。老架二路有七十一式,炮錘練發力,主要技法已拿捏肘靠為主,直接攻擊關節要害部位。

2)張三豐太極拳,又稱武當太極十三勢,分為十三個勢動作: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托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

2、風格不同

1)陳氏太極拳,剛柔並濟,以纏絲勁為核心,運動以腰為主節節貫穿,以掤、捋、擠、按為主,采、列、肘、靠為輔,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無有不靜;運動如行雲流流水,綿綿不斷,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

2)武當三豐太極拳,動作偏舒緩,該拳架架勢比較簡單,上手容易,是練習五門八步比較好的拳架。

3、歷史傳承不同

1)陳氏太極拳,源自陳家溝,是一種起源於明末的拳術。陳氏始祖陳卜全家定居清風嶺上的常陽村後,勤勞耕作,興家立業,為了保衛桑梓不受地方匪盜危害,精通拳械的陳卜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子孫習拳練武。

2)武當三豐太極拳,源自武當山,起源於元末明初,是道家第二代太極拳法。相傳乃為三豐祖師門下弟子,根據十三勢演化而來,雖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臟八脈,養身特點,沒有明顯表現,但盡含其中。其它動作特點參考資料來源:

與張三豐道家養生太極拳108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