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信芙泉溫灸養生

信芙泉溫灸養生

發布時間:2020-10-02 09:09:37

1、艾灸溫灸能治百病嗎?真的能治這么多病嗎?

如:拔罐治百病、刮痧治百病、放血治百病、拍手治百病、拉筋治百病、散步治百病、跑步治百病、練太極治百病、按摩治百病、練瑜珈治百病、練氣功治百病、喝茶治百病。很多是百姓自己能練習和操作的養生治病法!只要方法對頭並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是能治很多病的。
那麼能不能說艾灸溫灸能治百病呢?針灸就是包括針刺和艾灸,大多數人都是只把針刺當針灸了。還在七十年代的時候,有一首歌叫《赤腳醫生向陽花》,唱到一根銀針治百病。所以說針刺能治百病,大家好理解。其實艾灸的功效比針刺的作用更大,可以肯定的說艾灸溫灸能治百病!
這里說說治百病和包治百病。一字之差,內涵卻是大不同的。治百病就是說能治很多病的意思。而包治百病,意指是能治所有的病。我們說艾灸溫灸能治百病,也就是說艾灸溫灸能治成百上千的病,但是艾灸溫灸不能包治百病。而包治病的意思是能治所有的病。世上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包治百病的。艾灸溫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治有些病還得同其它的方法配合起來。如骨折,先得用手法把骨接好,並外敷葯,再結合艾灸溫灸就好得快!有的地方有很黑的血,就得先放血再艾灸溫灸。
在我的宣傳艾灸的文章里,大家看到艾灸能治很多病,如:
咽喉炎、扁桃體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癲、貧血、灰指甲、腋臭、美尼爾綜合征、帕金森綜合症、神經衰弱、失眠、盜汗、癲癇、眩暈、偏頭痛、頭痛、三叉神經痛、牙痛、顏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中風、全身無力、白血病、腫瘤、癌症。
遺精、性冷淡、陽萎、早泄、無精症、精子活力差、前列腺炎、陰莖海棉體炎、睾丸炎,腎虛、背冷、骨結核、脊髓灰質炎、脫發、耳嗚、健忘、腎萎縮、腎衰竭、腎病綜合症、腎小球腎炎、膀胱炎、遺尿證、尿頻、尿等待、尿毒症。
頸椎病、腰椎痛、腰椎間盤突出、腰疼、骨質增生肩周炎關節炎、痛風、骨疼、骨結核、筋疼、筋縮、麻痹、股骨頭壞死、半身不遂等。
美容:去痘、去斑、去皺紋、祛瘡、祛黑點、祛黑痣、祛黑眼袋、明目、皮膚毛孔變細,老化皮膚變嫩變得有光澤等、常灸能使你更年輕漂亮!
婦科病:不孕不育、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經少、經量太多、閉經、宮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積液及包塊、附件炎、陰道炎、宮頸息肉、宮糜、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腫、子宮脫垂、子宮後屈或左屈、子宮內膜異位、肌腺症、肌瘤、乳腺增生、乳房脹痛、乳房硬結、纖維瘤、乳腺癌、產後風等。
抑鬱症、甲亢、甲減、肝炎、肝硬化、肝膿腫、肝氣旺盛、脂肪肝、膽囊炎、口苦、眼病、眼睛疼、近視眼、散光眼、鞏膜炎、白內障、青光眼,麥粒腫、淚囊炎。
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律紊亂、心肌炎、胸悶、胸膜炎。
咳嗽、流感、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哮喘、過敏症、虛癆、鼻炎、濕疹等各種皮膚病、腸炎、痢疾,闌尾炎,泄瀉、便秘痔瘡、脫肛。
脾胃病:糖尿病、胰腺炎、脾虛、減肥、太瘦強壯、去痘、口臭、厭食、味口不好,消化不良、嘔吐、胃疼、胃脹、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腮腺炎。
以上病大多數只要用艾灸溫灸,不打針不吃葯就能治好的。當然有些病需要結合其它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效果更快更好!有很多人可能難於理解,或說是不相信,心存疑慮,艾灸溫灸真的能治這么多病嗎?還以為我是在吹牛。實踐證實,艾灸溫灸確實能治好這么多病。並且還有很多上面沒有列的病也能治好的。
當然,有些病可能十天或一個多月就能治好,但是有不少的病,是要更長時間的。所以,有的到我們這里來調理的,如果做的時間不夠,不能堅持下去,那是不能痊癒的。可以回家自己堅持艾灸溫灸,或以後有時間再過我們這里來艾灸溫灸。直到治癒為止。
說再多,沒有經過自己親身體驗,是難於理解的。百聞不如一試,眼見有實!有緣的,試試艾灸溫灸就知道了!不過大多數慢性病一次兩次是治不好的,得艾灸溫灸一段時間才行喲。
世上只有艾稿這種草能治百病。不懂用的,艾就象是一種野草,在農村有的人家菜園里長得有這種草,每年都燒灰做肥料了。會用的就是寶!但大多數人只知道用來治風濕。
有幾位到我們這里來艾灸溫灸的,後來跟我們說,其實她們早就看到我們的廣告了。但看到裡面寫得能治這么多病,認為是不可能的,認為是在吹牛,而且是太吹牛了。但是到後來,還是來試試。一試後,就覺得很舒服,時間到了,還不肯下,還要求再加灸點時間。這才相信艾灸真能治好自己的病!
艾灸溫灸治療慢性病是有很大優勢的。其實也能治癒很多急性病,如感冒,皮膚癢、急性胃痛、急性腹泄等。艾灸溫灸的葯氣消炎殺菌的作用很厲害的!比方說:如果你身上某處突然發癢,你用艾條灸幾分鍾,馬上就可以止癢。試試,你就相信了!

2、溫灸有哪些好處?

溫炙,用中醫學的觀念概括有「回陽固脫,復脈救急;疏散風寒,調和營衛;活血散血,溫通經絡;升提中氣,固胎止漏;祛風除濕,溫寒通痹;固攝沖任,回轉胎位;消淤散結,祛腐生肌;引導實熱,附火外發;養陰清熱,散火祛瘀;培補脾胃,強壯元陽;強身保健,祛病延年」。 主要作用歸結為一下: 1、 溫通經脈、驅散寒邪:因本法採用上等陳艾,融入數位中葯、藏葯合制而成,火柔而溫,滲透力極強,能溫經散寒,以火攻邪。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就容易衰老生病。那麼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當今社會大多愛美女性,在著裝上喜愛露臍裝,在春秋季節容易使風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歡吹空調,又喜歡吃冰凍的食物,使大多數女性形成了寒涼體質,出現了畏寒肢冷、手腳冰涼、痛經、脾胃虛弱等亞健康狀況。鄧紅溫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風寒、化瘀滯、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對於鄧紅溫灸療法所用的葯艾,具有芳香走竄的特性,燃燒時所散發出的溫熱與特殊氣味,能夠快速的開通人體的經絡,加速人體的氣血循環。 3、 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鄧紅溫灸療法補益強身,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內通外。鄧紅溫灸療法具有特殊的純陽之性,能使人陽氣足,精血充沛,固體強身,增強人體消化、循環、排泄、生殖泌尿系統機能的作用。針對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勻,腰腿酸痛,動則氣短,體倦乏力如《內經》所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4、 預防疾病,保健強身:常灸足三里、關元、大椎等穴,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強身作用。

3、溫宮灸的好處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 1、溫肌散寒、疏風解表; 2、溫經通絡、活血逐疲; 3、溫中活里、強臟壯腑; 4、溫陰補虛、回陽固脫; 5、行氣活血、消火化淤; 6、平衡陰陽、保健防玻 從楚醫的官方網站選摘的:其實越陳的艾越溫和,在《孟子—離...5939

4、溫灸,幾天一次合適

溫灸溫灸是中國古老的療法之一,最適宜在夏天進行。不僅有利於養生,也可作為「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最好是3-5天溫灸 一次。
溫灸屬於針灸范圍之中,但不用針刺,而是通過點燃艾絨的熱力進行治療。中醫認為,艾葉具有通暢經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養生保健的作用。而西醫分析,艾葉中含有一種主要成份為苦艾醇、酷艾酮的揮發油,有解熱、止血、鎮痛的作用。艾絨燃燒後生成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的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人體內,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提醒1:施灸時,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熱」感也會有所不同。譬如透感:溫灸產生的熱感從皮膚表面直達深部組織,甚至內臟;擴透:熱感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傳熱:熱感從施灸點循一定線路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灶;遠離施灸部位較施灸部位更有熱感;深部組織熱感較表面部位更熱等。除了熱感外,施灸部位還會有酸、脹、麻、痛之感。
提醒2:大多數穴位在人體都有兩個,溫灸時要先灸左後灸右;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時間短、小劑量,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提醒3:施灸時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燙傷;如果施灸時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出汗等症狀,應立即停灸、卧床,並開窗通風。
提醒4:溫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溫水,以利排毒;別忘了將艾條置於盛清水的容器中熄滅後放在一旁陰干,以備下次再用。

5、艾灸養生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養生灸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發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鍾,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征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發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鍾左右,長期堅持。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4、熄火時,只要將上端彈簧部分按下同時倒置灸器使灸條滑入管內,停留10秒鍾即熄滅。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1]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准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葯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養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懸灸
是用艾絨捲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鍾,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葯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葯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於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其他禁忌: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6、溫灸養生有什麼功效?

溫灸養來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自絡、活血百逐疲;溫中活里度、強臟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溫灸養生知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道

與信芙泉溫灸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