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人說知乎很多社會精英,但我去看了一下,裡面很多都是些自以為是的學生而已,知乎是不是被誇大了?
如今社會最流行的就是吹牛皮 從上到下都喜歡 所以 所謂的精英就是一群做「邪」的牛皮匠而已
2、為什麼有說筋肉結聚處不能艾灸,知乎
一.艾灸方法:
點燃一支艾條,燃燒端對著皮膚上方(專業叫法為穴位)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烤,一般每處位置熏烤10~3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因為手拿著艾條操作不方便,且易產生疲勞,可以配合使用各種艾灸器具,如溫灸盒、溫灸架、隨身灸等。
二.艾灸的位置:
我們知道了怎麼艾灸,是不是隨便熏烤什麼位置都能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不是的,艾灸的原理是依據中醫的經絡理論,刺激某處的穴位,達到調整全身的目的,不同的位置作用也不一樣。那麼我們在艾灸時,灸哪些位置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保健或治療目的?在這里,有幾個方法告訴大家:
1.依痛點來做為艾灸的位置。這一點請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不懂經絡如何艾灸?
2.我們可以到養生館、或中醫院,請專業人員給我們做按摩、針刺、艾灸、推拿等手法,她們做的位置就是我們可以在家裡自己做的位置。
3.查看一些艾灸書籍,了解一些附和我們身體狀況的經絡穴位。開始我們不清楚穴位的具體位置,可以上網查看大概位置,再用手按摩,體會哪處較周圍比較敏感,就在哪兒做艾灸。
4.我們了解一些常用的保健位置,比如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太淵、太溪、中脘、天樞、大椎等等,針對這些位置艾灸,可以增強體質,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大穴,我們都要記,這些穴位,也是先依按摩來確定有沒有痛點、敏感點來重點做艾灸保健。
5.我們不需要了解很詳細的穴位,我們記想大體位置有什麼功效即可,如下:
a.)用艾條來回熏肚臍以下的小腹處,一周2~3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這種方法:可以補腎,又可以調理下焦,女孩還可以治療痛經等婦科病。
b.)腹部受涼、腹瀉等,用幾根艾條熏肚臍四周的位置,可以祛寒、治療腹瀉、便秘等調理中焦。
6. 具體的艾灸,要想達到治病的目的,擔心不知補瀉而影響健康。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艾灸,詳細說明你想在家做自我治療保健,要求醫生告訴你如何進行艾灸和具體位置。
三.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這些都是根據自身的艾灸經驗自由掌握,時間長了就會運用自如。
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艾絨易燃,在施完艾條灸後,一定要將火熄滅,避免發生火災。更多注意事項,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
3、嚴重早泄有什麼治療方法
早泄經過正確、合理的治療是可以被治好的,早泄遷延不愈,甚至反復發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患者心理的問題,一是擔心自己的性能力,二是擔心早泄會發展成陽痿,這些心理壓力,也會影響早泄的治療效果
4、中醫真的假的?騙人的吧?
中醫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啊.在英國和美國也都有中醫學院.要是沒有中醫,那麼西醫沒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就等死啊!?等有西醫了在看病嗎?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名醫創造了奇跡.你看了中國醫學史你就會知道中國醫學有多麼偉大了.樹大有枯枝,國大有乞丐,不能因為一些騙子就否認了中醫那是不正確的.中醫的理論基礎是古代的樸素的辨證主義哲學.只要上過大學學過哲學的人都知道"五行"是古代的樸素的辨證主義哲學,這是大學哲學的教科書寫的.你可以去看看.<黃帝內經>精準的記錄的小腸的長度,和比中醫晚出現600多年的西醫比相差無幾.在清朝時候天花的人痘接種術是中醫最先發明的,就連英國人也不遠萬里來中國接種和學習.而且中央台也播了N遍人痘接種術的記錄片.我就不明白了,怎麼就有人只看到那些騙子而不看祖國文化的輝煌呢.在說一個例子,就是中醫的著名的10大秘方之一的蛇咬傷葯,就是個好使,小日本買回去研究了N次,做出一樣的化學成分的葯,用了就是個不好使,就中國的好使.為什麼總會有人貶低自己的民族呢?實在不解啊. 中醫的文化已經深入的我們百姓的生活,比如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南北是水火,是不可受盛之物,而東西是金木,是可受盛之物.再比如病這個字,兩點水說水,丙是火,而水火是陰陽的代表,陰陽調和人才健康,而"病"這個字是把陰陽分開了,就是"陰陽離絕,精氣乃絕",就人"病"了,這句話就是<黃帝內經>的原文.這就也是中醫的文化.其實中醫的文化已經遠遠不能用療效什麼的來形容的,因為它包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5、不明白為什麼在知乎上這么多人黑中醫。
30歲以上忙活著家庭很少有大量時間逛知乎。所以知乎的群體大多數是年輕人。
關於中醫的話題下,大多數90後是堅決反對的。不管對於中醫正面的文章說的什麼,他們也不會選擇相信。
這是因為在知乎,關於中醫的標准答案是「不科學」、「迷信」。這是參考答案啊?學校告訴我們的,還有疑問嗎?對的,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太懂得如何答題,如何根據標准答案來選擇對的一個。把不正確的那個打成「右派」。學生們只要照著標准答案來背誦並默寫,看到反對中醫的點贊,看到和「鼓吹」中醫相關的,抹黑就是了。這就是他們的心態。
具體的標簽可以有很多,但是都是形式,其背後的根本理路在尋求「參考答案」的心理機制。
具體標簽比如:「一本道」、「迷信」、「不科學」、「鼓吹」、「以偏概全」、「看到這個就呵呵了」、「崇洋媚外」、「玄學」、「智商稅」等等
下面分析一下深層次的原因。
一、填鴨式教育思維塑造出一批又一批無獨立思考能力的噴子
大家不要覺得這一屆年輕人接受了很多科學的教育和教化,就覺得是真理在握了,這個世界有太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存在,有太多沒有「標准答案」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要養成存疑的習慣和習得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遺憾的是,這一屆的年輕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自己無法接受、無法理解的事情時(自己只能接受科學范疇的一套),多半是全盤否定,直接打死,不留餘地。這也就給自己心智模式的不斷成長,視野的不斷開闊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叉叉!
究其原因,還是國家教育的戰略性錯誤導致的,直接原因是現在市面上的中醫水平確實太差太差,丟人現眼。中醫騙子遍地跑。所以中醫被罵是垃圾騙子絕對是有自身學術的問題!這個鍋必須中醫人自己來背!但是,不同用現代中醫的垃圾來證明古人的愚昧,古代經典中醫的垃圾。我是不同意的。
現代90後教授的教育恰恰是缺乏思辨的低端教育。它的特點是沒有思辨,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開闊視野。 中國的教育模式是應試型的,特別強調記憶和重復,這就是90後~10後現代年輕人思維逐漸形成固化的本質,日後只會愈演愈烈,這種教育模式缺乏創造性、批判性的思維。 如果年輕人人群只是一味的重復描述,所謂科學主義口中的說法,復述從小到大教科書灌輸給我們的知識,那麼我們就成了科學主義的喉舌,知乎絕大多數噴子、中醫黑都是這些人,人雲亦雲,等著科學主義來餵食自己,而自己沒有自主的思辨能力,而由於沒有自主獨立思考能力,這些人反而容易被「收智商稅」。 如果這么一代一代固化和僵化下去,激勵和鼓勵的思維、創造的土壤就從中國消失了,大家最後只能一味的剽竊(看看現在的高等學府!),被動的接受上級和權威灌輸的意識形態。在知乎,我們的上級和權威就是知乎的「標准答案」、「政治正確」——黑中醫。現在中醫黑們所做的無非就是復述權威(西醫、科學主義)灌輸的那一套邏輯與理論,而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部分。復述是科學主義的面目,而探索求真與思辨才更符合科學精神。
二、中醫黑思維模式的不成熟,視野的窄小程度高
一個人的思維習慣決定了一個人如何學習,這個部分是我們有時會忽略,當我們強烈的去追尋、鼓吹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另一面是會去強烈的否定另一面,這在學術上稱之為二元對立,但是這個對立的產生,並非來自我們贊成或反對的問題本身,我們是反對中醫或支持中醫,很多時候爭論的人有許多種可能性 ①根本沒有學過醫,既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 ②他是中醫,但是他不懂西醫。 ③他是西醫,但是他從來沒有看過中醫的書哪怕是科普文章,開始對他完全不了解的東西去下定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說,問題其實不在外部世界的客體和爭論的對象,而在於他們自身,他們從小到大形成的心智模式、思維模式是僵化的,所以當中醫西醫出現的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強迫自己選擇一邊,同樣的爭論情況 你還會在「有氧運動還是強力訓練?是吃素還是吃葷?是戒色還是縱欲?轉基因食物還是有機食?」中看到,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說明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夠深入全面的,這個部分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打破既有的疆界(跨學科),你跨的學科越多,你的疆界越少,你在學習一門新的學科時,你會學習得更容易,學習任何知識,取決於學習者的心智發展水平,內心不穩定的,認識不全面的,思想貧乏膚淺的人,他不會太健康,這是心身醫學的研究結論。
我們從出生到成人,不論是父母的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媒體、報紙、網路、教育信息有意無意的輸入,其實都是在給我們下載程序,當我們下載到一定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會認為這個事情就應該這么做,那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發展,尤其是對於天生神氣很足,體質很好的,尤其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事情會達到原先預計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會更加強化自我。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生在世首先要建立這個自我,有了立錐之地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但是這個過程也會形成一個固化,它會讓我們沿著一個固定、既定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來看待這個世界。
但是世界的實相往往沒有那麼簡單,隨著90後體質變弱,視野、經歷慢慢增加,他們會不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許多不可控因素,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年紀越大,越會意識到,自己以往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局限。
定義:
科學主義:(scientism),認為自然科學是人類知識的典範 ,而且科學家描述的科學方法是獲得那種能應用於任何現實的知識的唯一手段的信仰。
科學精神相關名言:
1.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卡爾·波普爾)(英國)
2.「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3.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4.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5.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英國)
綜上,
科學精神的本質在於探索精神,對於科學無法解釋的層次的存疑精神。
貼一個「不科學」的標簽很簡單,但是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很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