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養生菜譜?
步驟!: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鍾。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其次,就是根據個人口味、季節和功效來熬制各種自己喜愛的粥!參考資料如下:
1.皮蛋瘦肉粥:
主料:大米、裡脊肉、皮蛋、青豌豆。
調配料:蔥、姜、料酒、鹽、生抽、雞精、香油。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凈,和平時一樣熬粥就好(我加入了幾顆泡好的青豌豆)。
2、裡脊肉先用一勺料酒腌一會,去腥。
3、然後入鍋焯一會,七八成熟就可以撈出來,切成小丁,用一點鹽和生抽腌一下入味。
4、皮蛋切好後,入鍋蒸一下,因為生的皮蛋有一股特殊味道,蒸一下就好了。
5、粥好後,將皮蛋和瘦肉放入,放入蔥姜蒜末,繼續小火熬煮。
6、直至所有材料完全熬好了,放雞精,幾滴香油,就可以出鍋了。
2.八寶粥:
八種配料:大米、糯米、小米、黃豆、綠豆、紅豆、紅棗、桂圓。
做法:
1、各種豆類浸泡一夜,米類浸泡半天,紅棗洗凈,干桂圓去殼。
2、所有材料加入適量水和冰糖,放砂鍋中,大火燒開,小火煮到粥軟爛粘稠即可。
3.臘八粥:
材料:紅棗、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乾、紅豆、小米。
做法:
1、紅豆,玉米提前泡3-4小時。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凈。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鍋內,加足量水,燒開小火熬成粥即可。
4.百合蓮子羹:
材料:
銀耳花3朵 蓮子20克 干百合20克 冰糖100克 枸杞10克 清水適量
作法:
1、把銀耳用溫水泡發約半小時後洗凈,剪去根部,然後用手撕成小片;蓮子、百合和枸杞也分別用溫水泡發。
2、把撕成小片的銀耳放入砂煲內,倒入足夠多的清水,開大火煮開後蓋上蓋子轉文火煲2個半小時(注意不要溢鍋喲)。
3、待銀耳煮至濃稠後,放入冰糖攪拌均勻、然後倒入蓮子,蓋上鍋蓋小火煮半小時
4、最後放入百合和枸杞再煮15分鍾左右即可熄火,將煮好的銀耳羹放入冰箱冷藏後食用口感超級贊喲。
小貼士:
1、銀耳要煮很長的時間才會粘稠,所以建議家裡有高壓鍋的用高壓鍋來煮,排氣後用最小火再燜半個小時才可以喲。
2、蓮子、百合煮的時間不能太長,不然就化成粉末了,但是蓮子要在百合前入鍋,枸杞最後才放入,枸杞放入過早會產生酸味。
5.養顏木瓜粥:
用料:紅棗,桂圓,枸杞,紅葡萄乾,木瓜,泰國糯米,黃冰糖
做法:
1、煮紅棗。紅棗我事先沒泡好,它需要煮的時間最長,所以先煮。煮的這個時間就可以把桂圓,枸杞,紅葡萄乾(用青葡萄乾一樣可以的)用清水泡上。如果事先泡好了紅棗,這一步就可以省了,直接下米鍋里得了。
2、紅棗煮得有點發脹就可以放糯米了,但不要放多,糯米會發開,再就是還得給剩下的食材留點地方。
3、糯米煮出漿了直接把桂圓,枸杞,木瓜,黃冰糖放進去煮到滿意為止,呵,,葡萄乾在粥煮好後再放,經過長時間煮的葡萄乾會有點酸味。
百合紅棗粥:
原料:江米30克勤克儉,百合9克,紅棗10枚,白糖適量。
1、先將百合用開水泡一次,以沏支一部分苦味。
2、江米淘凈,和百合、紅棗用文火緩熬成粥,加白糖適量即成
雞肉粥:
(1)雞胸肉切成細絲,用鹽和油腌一會兒;煮白米粥,半熟時倒入雞絲,攪勻了再煮;粥快好時,放些姜絲和其它調味綠色菜,加鹽。起鍋,喝。
(2)非常要點(加了菜的粥和白米粥的最大區別):加菜粥絕對不可以長時間煮。米淘洗後必須用水泡十分鍾,然後用擀麵杖碾碎,控制在大都半粒的樣子。這樣煮粥的時間短,口感好,所謂"生滾"嘛。
(3)重要小貼士(可能大家都知道):煮粥加水一次加夠,不得加兩次水。
(4)如果用雞肉切成小丁,出鍋後加點小蔥絲,就接近廣州"雞粒粥"了。
魷魚粥:
把魷魚絲,蒜末,都先在鍋里煸炒一下,煸出香味。
等到粥好了的時候先放魷魚絲,等一會兒,再放煸好的蒜末,香菜末,為了漂亮還可以放些葫蘿卜丁,很細小的,那個味道非常香,對了,別忘了放鹽和雞精。
廣州的粥其實就是"生滾粥"
意思就是先要熬好一鍋粥,然後就把一部分的粥倒在小鍋里煮,等到粥煮沸後就把調好味的材料放進去一起煮,直到再沸騰時就可以了。
至於材料就隨個人愛好(如:牛肉片、豬肉片、魚片等,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加一點姜絲和蔥花)
PS;每次煮的時候最好分量不要太多,一兩碗就好,分量多了煮的時間長材料就會過火了。
先用骨頭煲湯,再用那個湯來熬粥,會特別的好吃,也很有營養.
皮蛋粥就加入碎的皮蛋,起鍋時加入鹽、蔥花、還有胡椒粉,看個人口味吧。重點就是粥要熬得好。
紅棗粥:
紅棗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其性平和,能養血安神,適用於久病體虛、脾胃功能薄弱者服食。
紅棗粥香甜可口,可治療體弱,病後身虛、氣血兩虧、營養不良、脾胃虛弱、貧血等,並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紅棗粥對美容護膚也是大有益處的。
方法: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同煮為粥,早、晚溫熱服食。
山葯粥:
山葯味甘平,是一種性質平和的滋補脾、肺、腎的食物。據近代醫學研究,山葯含有澱粉酶、膽鹼、粘液質、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及碘、鈣、磷等。山葯中所含的澱粉酶,有人稱之為「消化素」。
因為它能分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里經常食用山葯粥,補益頗多。
方法:取干山葯片45~60克,或鮮山葯100~200克,洗凈切片,與粳米100克同煮粥,早、晚餐食用。
芝麻粥
黑芝麻適量,淘洗干凈、晾乾炒熟研碎,每次取30g,與大米lOOg同置鍋中加水煮成粥,此粥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的功效,適合身體虛弱、頭發早白、大便乾燥、慢性便秘者食用。
龍眼粥:
龍眼肉30e,粳米100eI同煮作粥。龍眼又稱桂圓,具有大補氣血、養氣安神的作用,人們常將其作為冬令進補佳品,用以補虛療損。
牛奶粥:大米100日淘洗干凈,入鍋加水按常法煮粥,當米將煮爛時,倒入300g牛奶稍煮即成。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與米做粥同食具有特殊的奶香。
白木耳粥
材料:白木耳60克,糯米100克。
白木耳先用清水發泡洗凈。糯米淘凈後,置入鍋內加水燒開,再放入銀耳,熬煮成粥,調入一些冰糖即成。
此粥滋陰生津、潤肺養胃、益氣和血,可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陰虛口渴。
雞粥。
材料:小母雞一隻,薑片,米。
做法:水開放雞,煮到水再次開,舀掉上層雞油,下米下姜。煮到雞肉骨分離,米綿軟。
絕對香!!!
豆粥:
材料:各種豆類。可以是眉豆,小麥,綠豆,芝麻等。
做法:和米同放,煲。
冰糖蓮子粥
原料:
主料:江米250克
配料:凈蓮子100克
調料:冰糖200克
做法:①江米用清水淘清,瀝水,入沸水中將米煮製成粥。
②凈蓮子經過初步加工,去掉紅衣,捅蓮心、再上屜蒸熟
③鍋置旺火雖加入清水2500克,江米、蒸熟蓮子,一起放入鍋內加入冰糖,小火熬制熟爛成粥。
甘草綠豆粥—本品清熱解毒,可涼吃或熱吃。
原料:
主料:大米150克
配料:綠小豆50克,甘草50克
調料:白糖適量
做法:①大米用清水淘凈、瀝水
②綠小豆去掉雜質,用清水洗凈瀝水
③甘草洗凈用沙布包成小包
④鍋置旺火上放入清水甘草包,將水熬製成金黃色,放入綠豆再燒沸,放入大米熬煮,成粥後加入白糖,調勻即可食用。
特點:色澤黃綠;清香宜人;甜香味美。
小米紅糖粥
原料:
主料:小米100克
配料:紅糖適量
做法:①選用優質小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
②鍋置旺火上,加入小米和清水,燒沸後改用小火慢慢熬煮成粥,加入紅糖調勻,再燒沸即成。
山蓮葡萄粥
原料:
主料:糯米100克,香米50克,大米50克。
配料:山葯30克葡萄乾30克,調料:冰糖(白糖)適量。
做法:
①糯米、香米、大米、用清水淘凈,瀝水。
②山葯用清水刷洗干凈,削去外皮,切成米粒丁,蓮子去掉外衣膜,捅出蓮心,葡萄乾先用清水洗凈;再用清水稍泡、洗凈。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糯米,香米、大米,山葯丁,蓮子肉,和清水燒沸後改用小火熬煮,五成熟時加入葡萄乾,冰糖(白糖)調均溶化即成。
紅棗蓮子粥
原料:
主料:糯米100克,香米50克
配料:紅棗30枚,蓮子50克
調料:冰糖(白糖)適量
做法:
①糯米、香米用清水淘凈、瀝水
②紅棗用清水稍泡脹,蓮子經加工捅出蓮芯洗凈。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清水5000克,糯米、香米、蓮子一起燒煮,燒沸後小火熬煮,至米五成熟時加入紅棗,冰糖(白糖)待糖調均熔化即可。
阿膠紅棗粥
原料:
主料:糯米60克
配料:阿膠30克,紅棗30枚
調料:白糖適量。
做法:
①糯米用清水淘凈,瀝水。
②阿膠放入研體中,搗成碎塊,鍋置微火上,加入清水和阿膠碎塊,熬製成汁。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糯米和清水,燒沸後改用小火熬煮至八成熟時加入阿膠汁和紅棗、白糖,繼續熬煮成粥。
冰糖銀耳粥
原料:
主料:糯米100克
配料:銀耳50克,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
①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
②因而放入盆里加溫水浸泡,泡發後摘凈雜質和耳根,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瀝水,切成小塊。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糯米和銀耳、清水,燒沸後用小火熬煮至塊成粥時加入冰糖,再煮至糖溶汁,糯米成粥
皮蛋瘦肉粥
原料:
主料:大米350克
配料:皮蛋6隻,豬瘦肉500克,香菜
調料:精鹽、蔥、姜段、大料
做法:
①豬精肉用清水洗凈,剔去筋膜,切成薄片,用精鹽、蔥、姜、大料煮熟。
②皮蛋去掉外殼,洗凈後切成碎末,香菜葉切成小段。
③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
④鍋置旺火上,加入清水,燒沸後下入大米,燒煮20分鍾成粥,加入肉丁,皮蛋粒,精鹽、調勻,出匙加入香菜段即可食用
蝦 仁 米 粥
原料:
主料:大米250克
配料:凈蝦仁150克,菠菜段少許
調料:精鹽、蔥段、薑片、大料
做法:
①大米用清水淘凈瀝水
②凈蝦仁用清水沖洗干凈,挑去泥腸,再用清水沖凈、瀝水,放入微火鍋中,加入清水蝦仁,蔥、姜、大料,煮至半熟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清水,燒沸後下入大米,再沸後改用小火熬煮至快熟時加入煮至半熟得蝦仁,再燒沸時,加入少許精鹽調好味即成。
蟹 肉 粥
原料:
主料:富硒大米100克,河蟹3隻
調料:精鹽適量
做法:
①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
②鮮河蟹,洗凈後去殼,去腮,切除腳,把蟹黃取出,蟹腳的一端用刀切去,再用圓棒把蟹肉擀出。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大米,燒沸後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加入蟹肉和蟹黃,調制均勻,帶快熟時加入少許精鹽,食用時稍放香菜。
甲 魚 粥
原料:
主料:富硒大米100克
配料:甲魚一隻
調料:薑片、蔥段、料酒、吉糖、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①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
②甲魚背朝下放在砧板上,待其頭伸出立即卡住,剁去頭、剁去尾計腳爪,用八成熟的水稍燙,颳去黑皮,取出內臟,用清水清洗干凈,再切成小塊。
③鍋置旺火上,加入甲魚塊和雞湯,料酒、薑片,蔥段,煨至甲魚肉熟爛時,再加入大米,再沸後用小火熬煮成粥,再加入精鹽、胡椒粉即成。
蔬菜牛肉粥
蔬菜牛肉粥 原料:牛肉--40克,米飯--1/4碗,菠菜--1棵,肉湯--1/2杯,土豆、胡蘿卜、洋蔥--1/5 個,鹽--若
干
製法(1) 准備牛肉精肉並磨碎。 (2) 將菠菜、胡蘿卜、洋蔥、土豆燉熟並搗碎。 (3) 將米飯、蔬菜和肉末放入鍋中煮,並用鹽調味。
02 豆腐粥
原料:米飯--1/6碗,肉湯--1/2杯,豆腐1/10塊,鹽--若干
製法(1) 將豆腐切成小塊。
(2) 將米飯、肉湯、豆腐加水放在鍋中同煮。
(3) 煮至粘稠時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03 雞蛋粥
原料:雞蛋--1/2個,胡蘿卜--1/5個,菠菜--1棵,米飯--1/4碗,肉湯--1/2杯,鹽--若
干
製法(1) 將胡蘿卜和菠菜燉熟切碎。
(2) 將米飯、肉湯和切碎的胡蘿卜、菠菜倒入鍋中同煮。
(3) 煮開之後放入搗好的蛋糊並攪開,加鹽調味。
04 蔬菜魚肉粥
原料:魚白肉--30克,胡蘿卜--1/5個,海帶清湯--1/2杯,蘿卜--20克,醬油--若干,米
飯--1/4碗
製法(1) 將魚骨剔凈,魚肉燉熟並搗碎。
(2) 將蘿卜、胡蘿卜用擦菜板擦好。
(3) 將米飯、海帶清湯及魚肉、蔬菜等倒入鍋內同煮。
(4) 煮至粘稠時放入醬油調味。
05 乾酪粥
原料:米飯--1/6碗,水--1/2杯,乾酪--5克
製法(1) 將乾酪切碎。
(2) 將米飯入鍋加適量水煮。
(3) 煮至粘稠時中入乾酪,乾酪開始溶化時將火關掉。
06 豌豆粥
原料:米飯--1/4碗,豌豆--5個,牛奶--1/4杯,鹽--若干
製法(1) 將豌豆用開水煮熟,搗碎並過濾。
(2) 在米飯中加適量水用小鍋煮沸。
(3) 之後放入牛奶和豌豆,並用文火再煮。
(4) 加鹽調味。
07 胡桃粥
原料:糯米--1/3杯,胡桃--5個,紅棗--1個,鹽--若干
製法(1) 將胡桃夾開把瓤取出,泡在水裡,將其薄皮剝去並搗碎。
(2) 將紅棗去核並用水浸泡後搗碎。
(3) 將胡桃、紅棗、糯米加適量水放在小鍋里煮。
(4) 煮好後用鹽調味。
08 蘋果麥片粥
原料:燕麥片--3大匙,牛奶--1/4杯,蘋果--1/6個,胡蘿卜--1/3個
製法(1) 將蘋果和胡蘿卜洗凈並用擦菜板擦好。
(2) 將燕麥片及擦好的1大匙胡蘿卜放入鍋中,倒入牛奶及1/4杯水用文火煮。(3) 煮
開後再放入2大匙擦好的蘋果直至煮爛。
09 魚肉牛奶粥
原料:魚白肉--1/6塊,牛奶--1大匙,鹽--若干
製法(1) 將魚肉抬掇干凈,燉熟並搗碎。
(2) 將魚肉放在小鍋里加牛奶煮,之後加鹽調味。
10 芋頭粥
原料:芋頭--1/2個,肉湯--1大匙,醬油--若干
製法(1) 將芋頭皮剝掉切成小塊,用鹽腌一下再洗凈。
(2) 將芋頭燉爛後搗碎並過濾。
(3) 將肉湯及芋頭放在小鍋里煮,並不時地攪一下。
(4) 煮至粘稠後加醬油調味。
11 土豆粥
原料:土豆--1/3個,牛奶--2大匙,熟蛋黃--1/4個,鹽--若干
製法(1) 將土豆去皮,燉爛,搗碎並過濾。
(2) 將土豆加牛奶用文火煮,並輕輕攪拌,粘稠後加鹽。
(3) 將蛋黃搗碎放在土豆泥里。
12 乾酪麵包粥
原料:主食麵包--1片,牛奶--2/3杯,乾酪粉--1/2匙
製法(1) 將主食麵包的邊沿剪掉之後撕成碎片。
(2) 把撕碎的麵包加牛奶用文火煮,煮成糊狀後撒上乾酪粉。
也可以用蛋糕來代替麵包做成蛋糕粥。
13 胡蘿卜酸奶粥
原料:胡蘿卜--1/10個,麵粉--1小匙,捲心菜--10克,酸奶--1大匙,肉湯--3大匙,黃
油--若干
製法(1) 將捲心菜和胡蘿卜要成細絲燉爛。
(2) 用黃油將麵粉略炒一下,加入肉湯、蔬菜煮,並輕攪。
(3) 將燉好的材料冷卻後與酸奶拌好
14 番茄粥
原料:番茄--1/8個,米飯--1/4碗,海帶清湯--1/2杯,鹽--若干
製法(1) 將番茄泡在開水裡,隨即取出去皮去瓤,切碎。
(2) 將米飯和海帶清湯倒入小鍋是煮。
(3) 煮好後加入番茄,加鹽調味。
15 雞肉粥
原料:雞胸脯肉--10克,米飯--1/4碗,海帶清湯--1/2杯,菠菜--10克,醬油、白糖--若
干
製法(1) 將雞胸脯肉去筋,切成小塊,用醬油和白糖腌一下。
(2) 將菠菜燉熟並切碎。
(3) 米飯用海帶清湯煮一下,再放入菠菜雞肉同煮。
16 裙帶菜紅蛤粥
原料:干紅蛤--2個,干裙帶菜--20克,大米--1/4杯
製法(1) 將紅蛤和裙帶菜用水泡開之後擰凈水分並切碎。
(2) 將泡好的米加適量的水一起倒入粉碎機磨碎。
(3) 以1:10的比例將米和水調好,加入裙帶菜和紅蛤同煮。
(4) 煮好之後用鹽調味。
17 紅薯雞蛋粥
原料:紅薯--1/6塊,雞蛋--1個,牛奶--2大匙
製法(1) 將紅薯去皮,燉爛,並搗成泥狀。
(2) 將雞蛋煮熟之後把蛋黃搗碎。
(3) 紅薯泥加牛奶用文火煮,並不時地攪動。
(4) 粘稠時放入蛋黃,攪勻。
18 栗子粥
原料:栗子--5個,海帶清湯--1/2杯
製法(1) 將栗子煮熟之後去皮,搗碎。
(2) 海帶清湯煮沸後加栗子同煮。
栗子可強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嬰兒腹瀉時食用栗子,效果較好。
19 蔬菜粥
原料:牛肉--20克,大米--1/3杯,胡蘿卜、洋蔥--若干,香油、醬油--若干
製法(1) 大米洗凈用水泡好,牛肉、胡蘿卜、洋蔥切碎。
(2) 用香油把牛肉在鍋里炒一下,再入泡好的大米炒制。
(3) 將大米炒至一定程度後加入胡蘿卜和水,用文火煮爛,再用醬油調味。
20 大醬粥
原料:米粥--1小碗,大醬--1/2小匙,胡蘿卜、洋蔥、菠菜--若干
製法(1) 將胡蘿卜、洋蔥、菠菜切成碎塊。
(2) 蔬菜加清湯煮制,隨後放入米粥同煮。
(3) 煮好之後放大醬調味。
21 胡蘿卜粥
原料:准備胡蘿卜(紅蘿卜)適量
製作:把胡蘿卜洗凈去除根須 放入蒸鍋內上米蒸熟蒸爛 取出晾涼搗爛成泥
如果小孩喜吃甜食也可稍加白糖
特點:清香適口胡蘿卜味甘性平 有健脾助消化之功 並含有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
脂肪糖類其中含大量果膠 有收斂和吸附作用 患兒腹瀉食用後可以抑制腸道蠕動
對抑制消化不良 所引起的腹瀉非常合適
22 脊肉粥
豬脊肉是指豬脊背上的精肉
古代人已作為葯用 其性味甘咸平 豬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並含有較多的碳水
化合物 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可防止發生營養不良
原料: 豬脊肉100克粳米100克 食鹽香油川椒粉各少許
製作: 先將豬脊肉洗凈切成小塊 放鍋內用香油炒一下然後 加入粳米煮粥待粥
將爛熟時 加入鹽胡椒粉調味再煮沸即成
特點: 粥有肉香油等調味品 味道極好 此粥補益人體 小兒常食可防止發生
貧血
蓮子桂圓粥
[原料]蓮子20克、龍眼肉10克、糯米50克。
[做法]取蓮子、龍眼肉、糯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用。
[作用]補心脾,益氣血。適用於失血性貧血。
[評注]桂圓大補、不宜久用;蓮子能平補不峻、可以久服。伏案誦讀、勞傷心脾、記憶減退、納谷不香者,可常吃蓮子粥。
柏子仁粥
[原料]柏子仁15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先將柏子仁去除皮、殼、雜質,搗爛,與粳米煮粥,待粥將時,兌入蜂蜜,稍煮開鍋即可。
[用法]每日2次,連服3天。
[作用]潤腸通便、養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評注]柏子仁甘平、有養心安神、滋陰養肝、舒脾潤腸、美顏烏發等作用。柏子仁含脂肪油14%、少量揮發油、皂甙等物質,為常用的滋補安神葯。
酸棗仁粥
[原料]酸棗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以粳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酸棗仁末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早晚溫服。
[作用]養心、安神、斂汗。適用於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多夢、黑眼圈。
[評注]酸棗仁末入粥中酸甘適口,深受歡迎。酸棗仁生用炒用均可,炒時間過常能破壞有效成分。可取酸棗仁微炒片刻研末,家庭可用擀麵杖研磨。
小米棗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酸棗仁末15克、蜂蜜40克。
[做法]將小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酸棗仁末,攪勻煮開即可。
[用法]每日2次,加蜂蜜溫服。
[作用]補脾潤燥,寧心安神。主治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乾燥。
[評注]酸棗仁能寧心安神,小米可補脾養心。酸棗仁在鍋內微炒片刻研末,家庭可用擀麵杖研磨。
. 綠豆粥
[原料]
綠豆30g,粳米100g
[做法]
1.將綠豆、粳米淘洗干凈。
2.把綠豆、粳米放入鍋內,加水約500g,煮至米爛汁黏時即可離火食用。每日服食1-2次。
[營養]
內含蛋白質13.6g,脂肪0.65g,碳水化合物95.7g,鈣39mg,磷25.9mg,鐵2.7mg,維生素A0.20國際單位,維生素B10.2mg,維生素B21.5mg,尼克酸0.6mg,能產熱453kcal。
[功能]
綠豆是一種非常好的解暑食品,能清熱消暑、解毒消痛、利尿除濕,與粳米相搭配,煮成粥,又可健脾益氣、養血生津,確為夏季解暑佳品,且因本品並非過於寒涼,不會滯胃涼脾,是產後防暑、解暑佳品。
七. 銀杏粥:
益元氣、補五臟、抗衰老,老年、體弱多病者尤佳。正常人食之健體。宜家庭食用。
做法:
銀杏仁(去殼後用沸水燙去內種皮)6-10粒,冰糖少量,粳米2兩,水適量,同時放入鍋中,文火煮熟即成。以粳米成糊糜狀即可。
銀杏宜與其他淡甜低糖的米粥類相配,如銀杏八寶粥、銀杏綠豆粥、銀杏沙參蓮子粥等,糖以冰糖、白糖為宜。
2、秋季養生的養生
食物治療腎虛效果十分明顯。治療腎虛應該以溫補為主,服用溫補的葯材,容易導致身體燥熱,食物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達到補腎不傷身的效果。
3、秋季養生湯
秋季養生湯食譜大全
1、鮮鯉魚湯
功效:滋陰補血、益肝腎、明目安神、健脾補氣、利尿消腫。
材料:黑豆四兩、生薑兩片、紅棗十粒、鯉魚一條、陳皮一小塊、胡椒鹽粉適量。
做法:鯉魚去鱗、鰓、鰭、內臟清洗干凈,加少許油在鍋中,略煎至金黃色。將黑豆去瓤粒並清洗干凈,放入鍋中?A不必放油,炒至豆衣裂,再用清水洗干凈,備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陳皮洗干凈,備用。水煮滾,先放入黑豆、紅棗、陳皮、生薑大火煮十分鍾,再轉至文火煮一個半小時,最後放入鯉魚,煮三十分鍾後加入胡椒鹽粉即可。
秋季養生湯食譜大全
2、西洋菜排骨湯
功效:提神醒腦,增強活力、清熱、潤肺、養神。
材料:西洋菜500克、排骨250克、南北杏20克、羅漢果12個、姜3片。
做法:將西洋菜泡水、洗凈。將排骨洗凈後切塊,用水氽燙後撈起備用。將排骨放入鍋中,煮至水開後,再放入姜、西洋菜、南北杏、羅漢果,以中火煮約1個小時,最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3、黃瓜豬骨湯
功效:去濕消滯、輕身健美。
材料:黃瓜一斤(最好用老黃瓜)、薏仁二兩、豬骨一斤、蜜棗五粒。
做法:豬骨洗干凈,切塊,飛水。其他材料洗干凈備用,黃瓜切塊。水煮滾,加入以上所有材料,用大火煮十分鍾,再轉文火煮兩個半小時,加入調味料即可飲用。
4、川貝母蜜棗湯
功效:調節機能,潤肺止咳、止咳、清肺、滋潤。
材料:排骨320克、川貝母80克、蜜棗10 粒、姜2片、熱水1500毫升。
做法:將川貝母泡水約10分鍾;將蜜棗沖洗好備用。將排骨洗凈後氽燙,再撈出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里,加入熱水,放入蒸籠或蒸鍋中燉1.5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秋季養生粥
1、綠豆紅棗粥
材料:綠豆100克、紅棗15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綠豆、紅棗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煮至豆爛入紅糖即成。
功效:有清熱解暑,健脾護肝的功效。適用於中暑、貧血、疲勞綜合征、壞血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
2、香蕉綠豆粥
材料:綠豆60克、香蕉2根
做法:先將香蕉除柄蒂再清洗干凈,連香蕉皮切碎,故人家用果汁機中快速攪打,過濾取汁故人杯中備用。將綠豆淘凈後,故人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離火,待涼,取綠豆湯汁,調入香蕉汁中,拌勻即成。
功效:有清熱除煩,利尿降壓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症、厭食症、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
3、菠菜粥
材料:粳米100克,菠菜適量。
做法:先取菠菜放入沸水燙數分鍾,撈出切細,加粳米共煮為粥。
功效:治便澀滯不通、痔瘦及久病。
4、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小常識,平安健康網中醫編輯來教您。由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秋季由於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乾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10.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葯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秋季自我保健養生小常識
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
多、太暖。
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1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去火小常識
秋季,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夏季時,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就出現了不平衡.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乾咳等.這個時候大家不要忙著吃消炎葯等,可以吃一些清開靈等去火清熱解毒葯.
預防為主,所以秋季時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金銀露,龜苓膏等去火解熱食品.
很多人認為天氣一涼就不用吃這些了,其實體內還是熱的,所以要依舊吃一段時間.
遇上乾咳厲害的,可以晚睡或晨起時吃點麻油(芝麻油),這個是起到潤肺養肺作用.
秋季茶療養生小常識
1.具體做法是選取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干凈,用開水沖泡10分鍾代茶飲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溫服1次。
2.蘿卜茶:此茶能清肺熱、化痰濕,加少許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選用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稍微加點食鹽調味,再將茶葉沖泡5分鍾後倒入蘿卜汁內服用,每天2次。
3.銀耳茶:此茶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陰虛咳嗽。可選用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凈加水與冰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鍾後加入銀耳湯里,攪拌均勻服用。
4.桂花茶。此茶適用於口臭、風火牙痛、胃熱牙痛及齲齒牙痛等。可選用桂花3克、紅茶1克或綠茶3克,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分鍾後便可隨時飲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裝入綠茶,掛在通風處陰干,飲用時切碎苦瓜後取10克用沸水沖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療氣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莖根洗凈曬干後切碎,加入綠茶,用開水沖泡。
秋季運動養生小常識
秋季運動養生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俗語說」秋乏春困」,進入秋季氣候宜人,太陽照射時間變短,秋季深度睡眠充沛不僅能恢復身體的力量,還能提高有機體抵抗力,在秋季要遵循人體有生命的物質鍾的運行紀律,養成深度睡眠習氣,這時候再加之有序科學的運動養生,身體才會愈來愈好。
從中醫意見講,秋天又是人體的精氣都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運動量不大的項目,循序漸進的進行,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就能夠停止,以使精氣內斂,不使陽氣外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