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養生的小常識有哪些?
立春已過,現在已經進入春天,那你知道春天應該如何來養生嗎?在眾多的春季養生項目中,有哪些小常識是你必須要知道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6 個春季養生的小常識。
養陽防風「養陽防風」是春季養生應該遵循的原則,因為春季人體陽氣順應然,
向上向外疏發,所以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另外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所以也要「防風」。
養肝為先不同季節養生的重點不同,春天應該以「養肝」為先。因為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另外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春季養生飲食應該根據個人體質來進行選擇,普通健康的人群不主張大量進
補,主要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太多乾燥、辛辣的食物。如果是身體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另外,因為春季陽氣上升容易陰,因此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葯、蓮子、枸杞等食物。
起居冬天我們習慣了「早睡晚起」,而春天則要「晚睡早起」。春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甦,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我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晚睡早起,起床後要全身放鬆,如散步、打拳。
情緒春天養生重養肝,而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煩悶。所以,春季養生應該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多吃甜、少吃酸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不管是「養陽防風」、「養肝為先」的春季養生原則,還是飲食、起居、情緒等方面,春季養生的這些小常識你都了解了嗎?
2、春季養生的秘訣?
春天肝氣升發肝在情緒主怒所以很多女性在春天容易火箭場爆發指數增加要注意調控情緒,多聽笑話,保持情緒通暢,每天早起用頭發。少吃具有收斂的酸味食品,適當的補充甘甜之味,補益脾土。
3、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
4、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