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2、中醫如何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各種中醫方法進行養生,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歷代中醫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1、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2、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3、順其自然: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4、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1、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2、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3、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4、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
3、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所提倡的「治未病」是中醫的最高境界抄,而養生保健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中醫理論中的「辨症施治」是中醫養生保健的實施基礎,也就是說,中醫襲提出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態分別給予養生保健方面的建議,從而達到防病於未發的目的。從中西醫發展的歷史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就已經開始養生保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了,養生保健這個提法也完全是中醫的東西,西醫在這方面比中醫落後了幾千年。因此,養生保健必然要選擇中醫。
對於每個人而言,最好的養生保健的方法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等因素來確定,因人而異,像吃什麼保健品、自製的營養食品等不能隨便借鑒,不過有些像五禽戲、八段錦之類的運動方式可以一起來做,最好找一位對養生保健有研究的中醫咨詢後再具體實施。
4、中醫講究什麼養生?
中醫歷來主張食物要多樣化和基本食素。《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據調查,我國長壽老人的食譜,其主食多為玉米、麥等穀物,副食多為豆製品、蔬菜、水果、輔以少量家禽野味。素食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糖、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它們對推遲衰老,預防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增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蔬菜、水果為鹼性食物。人們通常攝入酸性食物較多,易引起體內酸鹼平衡失調,有損健康。素食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但多吃素食並不等於不吃葷食,合理的飲食調理應當做到「素為基礎,葷素並用」,方能延年益壽。
素食的益處
現代醫學證明,素食可以凈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從健康的角度來講,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因此素食可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第二:植物性飲食,包括:全殼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保護人體降低罹患癌症機會的作用。
第三:素食可減輕腎臟負荷,對腎功能不健全的腎臟病患者來講,能起到讓腎臟"休息"的作用;
第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眾所周知,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綠色蔬菜,西紅柿和某些瓜果等"含維生C豐富;
第五:許多研究顯示健康的素食能減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
吃素的方式
到底什麼叫素食?現代營養學家認為,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類、穀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
嚴格的素食者,除了不吃肉類,包括魚、蝦、家禽外,還不吃任何蛋類、奶類在內的動物副產品。不過,這么嚴格的素食者在生活中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會選擇做一個可以吃奶類產品的奶素食者,或者蛋奶食品都可以接受的奶蛋素食者。還有一種素食偏好者,他們通常選擇每周吃幾次素。
吃素要循序漸進素食者最需要注意的是營養均衡。單純素食因為無法得到只有從葷食中才能獲得的維生素B12,可導致記憶力下降等不良後果。只有堅持葷素搭配的飲食原則才會讓營養更全面,如果徹底選擇素食,則應該定期進行身體營養檢測,並服用一些必要的膳食補充營養品。另外,營養學家們還提醒,素食者應該盡可能多吃未加工或未精加工過的谷類食品。對於想要加入素食者隊伍的新人而言,轉變過程要循序漸進,逐漸減少肉類,以防營養失調。
5、看了一片文章是說小孩也需要養生,小孩怎麼養生呢?
養生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話題,不僅僅成年人需要養生,其實兒童也是需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療,只有吃的正確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兒童在夏季養生要補充鹽分和維生素。營養學家建議,在:個高溫季節,每人每天最好補充2毫克維生素B1、2毫克維生素B2、50毫克維生素c和1克鈣,這樣可以減少體內碳水化合物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健康。 你也可以多吃富含上述營養的食物,如西瓜、黃瓜、西紅柿、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等。你也可以喝一些果汁。
並且避免吃太多油膩食物,適應胃腸消化。吃大量油膩的食物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導致大量血液留在胃腸道中,輸送到大腦的血液會相對減少。人體會感到疲倦和加重,這更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飲食要現做現吃,生吃的水果應該清洗消毒。 製作冷盤時,應加入大蒜醬和醋,不僅能調味,還能殺菌和增進食慾。 飲食不能太冷,以免致病微生物利用它。 夏天最好把暖氣放掉。 大熱天,原則是清補脾,清熱燥濕。 應選擇清淡滋陰的食物,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菌(蘑菇、蘑菇、平菇、銀耳等)。)、約伯的眼淚等。 此外,還可以吃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消暑葯粥」,具有一定的消暑生津作用。
白蘿卜清骨湯:白蘿卜500克,排骨250克,水,鹽適量:把排骨切成3厘米大小,白蘿卜滾小塊,燉排骨去骨,加蘿卜,熟爛後,加適量鹽。
該湯能促進消化,健胃理氣,化痰,用於治療小兒厭食症。在炎熱的夏天,給孩子們一些白蘿卜排骨湯,它不僅味道甜而不膩,而且有很好的消暑止渴的效果。
蓮藕蘋果清骨湯:新鮮排骨和蓮藕洗凈並切成小塊。加入冷水、生薑、青蔥、大量配料和少量醋,在高壓鍋中煮30-40分鍾,食用前將切好的蘋果放入鍋中幾分鍾。
功效:肉、蘋果、骨頭和湯一起食用。它不僅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能補充鈣、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增強免疫力,提高智力,健腦。
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合理安排飲食,葷素搭配,避免挑食情況發生。並且少吃生冷寒涼或者深加工後含有很多添加劑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