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淺談中醫養生現狀

淺談中醫養生現狀

發布時間:2020-09-30 12:16:32

1、中醫養生真的有用嗎?

2、中醫養生的特色有哪些

1.理論體系獨特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2.以和諧適度為宗旨
養生保健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和諧適度。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則可健康長壽。例如,情緒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適度,又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形勞而不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3.全面調養與辨證施養相結合
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因此養生實踐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的。中醫養生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館強身到運動保健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針對各自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因施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4.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長期實踐的活動。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的內容。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的必要。不僅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因此,養生學的適應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髙養生保健的自覺性,把養生保健活動看做是人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中醫養生保健行業的現狀與前景及就業

有點嚴峻,不過努力一下沒大問題

4、中醫養生這個行業具體情況,跟前景怎麼樣?

保健在以前叫養生,針對人群是亞健康人群。現在這部分人佔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所以很有前途地

5、中醫養生主要是做什麼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來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源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百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度。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養生重在養心,保養知精、氣、神。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道、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6、中醫養生好項目?有發展潛力的有什麼?

中醫是個很嚴謹的學術,需要專業,不是隨便拉個項目就能做的,這知樣對你的客戶不負責生意也好不到哪裡去的。常規的項目有穴位按摩、針灸道,刮痧類的,這個需要看你的情況著手考慮,還有一個是新興的體控電療,是王榮學教授研究幾十年的結晶。主要是依靠對穴位的深刻版理解,用合適的電流對穴位經絡進行疏通,體驗著效果權還是不錯的。
不過這個要去學習2個月,因為這塊對穴位要求還是蠻高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與淺談中醫養生現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