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對人身體有何傷害。
解答: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對人身體的傷害:出現高原反應,嚴重者表示為急性高原反應,更甚者會導致腦水腫OR肺水腫。
一、所謂高原反應就是指人在達到2700米高度的時候,身體出現的一些不適反應,其實是為了適應海拔的高度。有一些人因為高度上含氧量少,會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精神特別興奮,愛睡覺或睡不著覺症狀。還有人因為空氣乾燥,會引起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等。更有急性高原反應者表現為不斷加重的乾咳、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或發紺,少數暴發型者更是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更甚者會引發高原肺水腫危及生命。所以有感冒、心腦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
二、建議在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後,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葯,不要進行重體力活動,但可以適度活動。在途中若出現身體不適等症狀,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同時避免寒冷,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喝水。上山前服用紅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葯對預防和減輕高原病的症狀可能有效。此外,上山前應該備足氧氣,高原反應剛到高原會有,過2、3天就適應。一旦發生重度高原反應,需要第一時間送醫,如果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送醫,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應常用葯,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
三、一旦出現嚴重高原反應的急救措施:
1、高原肺水腫:如果出現頭疼、胸悶、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乾咳,以後有痰)、 呼吸困難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紅色泡末樣痰,雙肺濕羅音。驚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紺,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的情況下應判斷為高原肺水腫。
現場急救: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鍾保暖、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嚴禁大量飲水,口服速尿(其他名稱:呋喃苯胺酸 , 呋塞米,腹安酸,利尿磺胺,利尿靈,速尿,速尿靈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補鉀(吃橘子或橘子汁)並觀察脫水情況。如果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和強地松。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待初步急救病情穩定後,安全轉移至海拔較低處。
2、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卧、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者可從口鼻湧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壓可下降時,則有可能判斷為心力衰竭。
現場急救:兩腿下垂、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口服速尿、強地松、含服硝酸甘油。嚴禁大量飲水!下山!快速送醫院!
3、高原腦水腫:首先會出現早期的高原反應症狀,接下來還可能出現劇烈頭疼、嘔吐;神志恍惚、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或精神行為,個別人出現抽搐,最後嗜睡至昏迷。少數人可出現視網膜出血。
現場急救:迅速將病人擺成穩定側卧位。連續給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後間斷給氧。 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速尿、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服用鹽酸山梗菜鹼、尼可剎米等中樞神經興奮劑。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注意做好必要的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送醫院是挽救生命之關鍵!
2、海拔1600米適合人居住?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海拔1600米適合人居住,有助於促進其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功能進一步活躍;而這一海拔高度則使女性變得更加美麗。而且通過醫學和健美專家在初中中總結認為,海拔1500米有利於女性減肥塑身,此處密集的負氧離子不僅使頭發順滑,皮膚富有光澤和彈性,還對女子的養顏駐容有極佳的促進作用
國內外地理專家調查發現: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拔高度是500米至2000米左右,而西昌城區為1500米左右,邛海瀘山風景區為2044米,這高度最適合人居住。
(2)海拔高有助於養生嗎擴展資料:
「到過西藏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頭昏、胸悶的不適,而這樣的反應,就來自於高原的高海拔,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人類呼吸越困難。」西昌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其劍稱。
陳其劍解釋:「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因氣壓較高,空氣密度較大,比較濕熱,對人體機能有較重的負擔;而高於2500米,因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氧含量減少,則會使人呼吸困難而出現高原反應。」
3、高原環境對人的身體影響問題!
高原有著特殊的自然環境 ,其特點是低壓、低氧、氣候乾燥寒冷、風速大、太陽輻射和紫外線照射量明顯增大。第三軍醫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楊國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項題為「高原缺氧對心理功能的影響及防護」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環境下 ,隨著海拔的升高 ,空氣中的氧分壓不斷降低 ,人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缺氧環境中 ,嚴重者可出現低氧血症。由於人的神經組織對內外環境變化最為敏感 ,因此在缺氧條件下 ,腦功能損害發生的最早 ,損害程度也比較嚴重 ,且暴露時間越長 ,損害越嚴重 ,特別是對感覺、記憶、思維和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影響顯著而持久。
研究人員發現,高原缺氧對人體感覺機能的影響出現較早 ,其中視覺對缺氧最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時 ,夜間視力明顯受損 ,並且這種損害不會因機體的代償反應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體的聽覺機能也會隨著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響,大約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頻范圍聽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頻和低頻范圍聽力顯著減退 ,而且聽覺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條件下容易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體的觸覺和痛覺等也會在嚴重缺氧時逐漸變得遲鈍 ,在極端高度時還可能出現錯覺和幻覺。
在記憶影響方面 ,由於記憶對缺氧極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時 ,人的記憶力便開始受到影響 ;5000米左右出現記憶薄弱 ,此時已不能同時記住兩件事情了 ;以後隨著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記憶損害 ,從記憶的下降到完全喪失記憶能力。研究人員認為 ,記憶損害可能與大腦裡面的海馬膽鹼能系統功能變化有關 ,缺氧主要影響短時記憶 ,一般不影響長時記憶。
急性高原缺氧將嚴重影響人的思維能力。海拔 1500米時 ,人的思維能力開始受到損害 ,表現為新近學會的復雜智力活動能力受到影響 ;3000米時 ,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斷力下降尤為明顯 ;4000米時 ,書寫字跡拙劣、造句生硬、語法錯誤 ;超過 7000米時 ,有相當一部分人可在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意識喪失。研究人員認為 ,缺氧對思維能力影響的危險性在於 ,主觀感覺與客觀損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導致個體思維能力顯著損害 ,但自己卻往往意識不到 ,做錯了事也不會察覺 ,還自以為思維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時還會使人的注意力明顯減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時 ,注意力難於集中 ,不能像平時那樣集中精力專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隨著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圍會變得越來越窄。
研究人員指出 ,高原的特殊環境特點對機體的生理心理活動影響是明顯的。對抗缺氧的最好辦法是供氧 ,如對初次進入高原的人配備簡易的攜帶型供氧裝置 ,這樣有助於將缺氧所致的認知功能下降等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對缺氧有一個適應過程 ,一般需要 1~ 3個月的時間 ,因此在首次進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計劃地、間歇性地暴露於不同高度的環境中 ,使機體有足夠的時間對環境變化進行代償 ,以此減輕和消除由於缺氧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氣稀薄,氧氣較少,使人類的正常呼吸受到較大的影響。
由於空氣密度是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的,也就是說,愈到高處,氣壓愈低。為了便於計算,利用氣象學上得出的氣壓與高度之間的換算關系,並用760毫米水銀柱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氣壓,來算出每一高度上氣壓對海平面氣壓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薩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獅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為56%。
高原反應應對措施(高營養)
一、高原的環境特點
1. 缺氧
從海平面到10萬米的高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均為21%。然而,空氣壓力卻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導致空氣稀薄,因此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據測算,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盡管氧氣在大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於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卻變小了,由此導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據氣象測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氣溫會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區的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地區更寒冷。
3. 濕度低
高原的濕度較低,使人體排出的水分增加。據測算,高原上每天通過呼吸排出的水分為1.5升,通過皮膚排出的水分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達到同一緯度平原地區人體所有體液排出總和的1倍。
4. 陽光輻射強
在海拔3600米高處,宇宙間的電離輻射,紫外線強度和對皮膚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這些射線通過積雪的反射也非常強烈。據測定,積雪可將90%的紫外線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僅為9%-17%。換句話說,由於積雪的作用,人體將遭受紫外線的雙重輻射。
高原的環境特點確實非同凡響。對此,人體並不是被動地應付,而要根據環境作出相應的調整。對短期的旅遊者而言,調整是暫時的,而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則早已形成了適應性變化。讓我們看看在高原地區,人們的體內將經受哪些變化。
1. 血液系統
進入高原後2小時,由於缺少氧氣,機體開始產生過多的紅細胞以適應缺氧環境,血紅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約6星期後,機體血紅蛋白將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這種高血紅蛋白症的現象在高原地區很常見,但回到低海拔地區後,高血紅蛋白症會逐漸回到原來的水平,並在繼續下降3星期後出現輕度貧血。隨後血紅蛋白水平還會上升至正常。因此,從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區後的1個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則,處於貧血狀態下的人體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統
由於氧氣壓力較低,人體會因缺氧而過度換氣,通氣。在海平面安靜狀態下,人體每分鍾需要250毫升氧氣,也即須吸入5升的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體必須吸入7.5升的空氣,才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要。此時,人們會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運動,就更有氣不夠用的感覺。
不過,在高原上居住有利於慢性支氣管哮喘的控制,這與治療支氣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壓氧艙原理相似,相當於在2000-2500米高地區的壓力。高原四季分明,濕度低,空氣中臭氧含量高,太陽光輻射強度高等,這些都有利於哮喘病人的康復。事實上,當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統的疾病。
3. 循環系統
由於缺氧,旅遊者一般的情緒興奮和輕微運動都會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體的晨脈(清晨初醒時的脈搏)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後,晨脈應降至原來水平。所以,通過測量晨脈的變化程度和恢復到原有水平的時間,可以判斷人體對高原的適應能力。高原地區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發病率非常低,當地人血液中膽固醇,三醯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統
在高原環境,擔當人體免疫重任的T淋巴細胞會受到損害,使機體非常容易遭受細菌感染。
5. 生殖系統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時,精子的數量和活動能力明顯減少,而且異常形態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擔心,這只是暫時的,回到低海拔地區,這種現象可以逐漸恢復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時,痛經和月經失調發病率增加。自發性流產,早產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見,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較低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些情況對旅遊者不是問題。
三、見識高原病
進入高原地區後,人體會根據環境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旅遊者逗留時間短,人體調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現高原病。以下是識別高原病的要點,記住,一旦發現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趕緊上醫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險,必須及時治療。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發生在進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個小時。
識別要點:頭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狀:全身疲乏無力,頭昏眼花,失眠,惡心和嘔吐。
2. 高原肺水腫
未經治療的高原肺水腫死亡率為40%。
識別要點:出現以下情況中兩項以上者:休息狀態下呼吸困難,咳嗽,虛弱且活動量明顯減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膚蒼白且發紺,心率增快。
3. 高山腦水腫
未經治療的高山腦水腫病死率為14%。
識別要點: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狀,無法走直線,出現精神異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對高原環境已經適應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出現對高原環境的不適應。
識別要點:乏力,頭痛,頭暈,發紺,運動時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遊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500米:在暗處的視力減弱。
1500-1800米:高級思維功能減弱或缺乏。
3300米:簡單的算術變得非常困難。
4600米:寫字和考慮問題受到影響。
5500米以上:100%的遊人會患上咽喉炎和氣管炎。
四、進入高原前的准備
1. 從決定去高原旅遊的那天起,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無氧鍛煉的時間。無氧鍛煉指大運動量的劇烈運動,可使機體對缺氧狀態產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備一些常用的葯品。在高原地區,呼吸系統非常容易感染,應帶阿莫西林,羅紅黴素等抗生素類葯物。高原衛生條件有限,容易患腸胃炎,可以帶上環丙沙星或磺胺類葯物。還必須准備利尿劑乙醯唑胺,它是預防和治療高原反應的主要葯物,可以消除陣發性夜間呼吸暫停,提高夜間睡眠質量,減少晨起時的頭痛。服用方法,每天兩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進入高原前24小時開始服用。
3. 高原地區早晚溫差可達15-20度,需要帶上足夠的防寒衣物。
4. 准備好抗紫外線的防護用品。
5. 如果乘飛機直接進入高原地區,在低海拔地區起航前一個晚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膩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車或火車進入高原地區,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計劃,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個新的高度,要休息幾天,使體力逐漸恢復並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如果徒步或騎自行車,更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事先請專家制定一個科學的登高方案。
4、長期生活在海拔高的地方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能提高人體的造血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呼吸機能。
5、海拔多高對身體有傷害
可以說完全沒有問題!
我本人就是一個中度貧血患者,血紅蛋白只有8.0g/dl左右,在西安讀大學時也路過秦嶺N次,不見有任何異常.在華山頂(海拔2000米)我也不覺得呼吸困難.而火車通過秦嶺隧道海拔也就1009米,就算你走另外一條線路我想海拔也高不到哪裡去,而且通過秦嶺的時間不長,不可能對人體有什麼損害.
至於你說的海拔多少才對人體造成損害你就看看這個圖吧,很直觀,不過我認為上面說的是處於該海拔較長時間後的反應.
http://news.sina.com.cn/c/p/2006-06-29/183910288946.shtml
6、海拔多高最適合人居住
國內外地理專家調查發現:最適合人類生存的copy海拔高度是500米至2000米左右,而西昌城區為1500米左右,邛海瀘山風景區為2044米,這高度最適合人居住。
從醫學上講,男性在1500米,有助於促進其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功能進一步活躍;而這一海拔高度則使女性變得更加美麗。而且通過醫學和健美專家在初中中總結認為,海拔1500米有利於女性減肥塑身,此處密集的負氧離子不僅使頭發順滑,皮膚富有光澤和彈性,還對女子的養顏駐容有極佳的促進作用。
此外,這一高度能使女性心跳頻率加快15%-20%,感性思維大大超越理性思維。人類的本能在這個高度得以最大化釋放,是情侶們理想中的浪漫天堂。
7、大連(海拔低)退休到昆明(海拔高)養老對健康有害嗎,請專業人士回答。
我暈,大連的根本不用到昆明養老的,我是昆明人,我去過大連的,環境很清爽氣候也滿怡人,彎曲用不著到昆明去養老呀!
第一,高原反應,年輕人可能不用怎麼擔心,身體沒什麼問題的到昆明不會有多重的高原反應,但是老年人還是注意一點的好,我以前一個同班同學17歲的男生180左右身高中等身材,從廣州轉學過來,就上了兩天課,上吐下瀉感冒流鼻血的,我親眼所見,最後全家迫不得已只好又搬回廣州。
第二,紫外線強,那可不是一般的強,我是昆明長大的我習慣了,上大學考到上海以後,暑假帶朋友回昆明,臉和手燒的全是那種過敏的紅疙瘩,不出一個星期絕對黑一層。
第三,乾燥,上海和大連一樣,在海邊,特別潮濕,長期呆在濕度的大的地方對皮膚很好的,這只是表面,對你的內臟:特別是上呼吸道和肺有很大影響。
第四,水,雲南的水都是礦物質非常多,學術上講是硬水,長期喝,有的專家說好有的專家說不好,誰知到,沿海地區的水是絕對的軟水,對內臟沒有磨損。
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位朋友,青島大連什麼的是很適宜生活的,不說是四季如春,我去的時候8月份也感覺
跟昆明差不多,夏天不會怎麼熱,冬天也不會怎麼冷,又不是上海那麼混亂嘈雜的黑色城市,如果是什麼上海廣州東北的,我肯定是說昆明養老絕對的好,可是青島大連這地方,沒必要,真的沒必要,大連很好了,我這個昆明人都這么誇贊……你要不有時間親自去昆明體驗一下,當然我說的是去昆明住個把星期,說的不是去昆明中轉一下然後去環游雲南,出了昆明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畢竟昆明也是人擠人的城市,鋼筋混泥土的地方……
8、海拔高度對身體有何影響
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因氣壓較高,空氣密度較大,比較濕熱,對人體機能有較重的負擔;而高於2500米,因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氧含量減少,則會使人呼吸困難而出現高原反應。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拔高度是500米至2000米左右
9、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會對人身體有何傷害?
解答: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對人身體的傷害:出現高原反應,嚴重者表示為急性高原反應,更甚者會導致腦水腫OR肺水腫。
一、所謂高原反應就是指人在達到2700米高度的時候,身體出現的一些不適反應,其實是為了適應海拔的高度。有一些人因為高度上含氧量少,會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精神特別興奮,愛睡覺或睡不著覺症狀。還有人因為空氣乾燥,會引起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等。更有急性高原反應者表現為不斷加重的乾咳、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或發紺,少數暴發型者更是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更甚者會引發高原肺水腫危及生命。所以有感冒、心腦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
二、建議在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後,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葯,不要進行重體力活動,但可以適度活動。在途中若出現身體不適等症狀,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同時避免寒冷,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喝水。上山前服用紅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葯對預防和減輕高原病的症狀可能有效。此外,上山前應該備足氧氣,高原反應剛到高原會有,過2、3天就適應。一旦發生重度高原反應,需要第一時間送醫,如果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送醫,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應常用葯,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
三、一旦出現嚴重高原反應的急救措施:
1、高原肺水腫:如果出現頭疼、胸悶、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乾咳,以後有痰)、 呼吸困難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紅色泡末樣痰,雙肺濕羅音。驚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紺,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的情況下應判斷為高原肺水腫。
現場急救: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鍾保暖、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嚴禁大量飲水,口服速尿(其他名稱:呋喃苯胺酸 , 呋塞米,腹安酸,利尿磺胺,利尿靈,速尿,速尿靈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補鉀(吃橘子或橘子汁)並觀察脫水情況。如果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和強地松。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待初步急救病情穩定後,安全轉移至海拔較低處。
2、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卧、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者可從口鼻湧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壓可下降時,則有可能判斷為心力衰竭。
現場急救:兩腿下垂、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口服速尿、強地松、含服硝酸甘油。嚴禁大量飲水!下山!快速送醫院!
3、高原腦水腫:首先會出現早期的高原反應症狀,接下來還可能出現劇烈頭疼、嘔吐;神志恍惚、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或精神行為,個別人出現抽搐,最後嗜睡至昏迷。少數人可出現視網膜出血。
現場急救:迅速將病人擺成穩定側卧位。連續給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後間斷給氧。 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速尿、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服用鹽酸山梗菜鹼、尼可剎米等中樞神經興奮劑。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注意做好必要的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送醫院是挽救生命之關鍵!
10、海拔高於多少對人身體有害
按照國際通行的海拔劃分標准:
——1500-3500米為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大多數人都可以適應;
——3500-5500米為超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個體的差異決定能否適應;
——5500米以上為極高海拔,在這個高度,人體機能會嚴重下降,有些損害是不可逆的。沒有人能在這個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爾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區域。
從實際情況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覺基本正常,沒有明顯反應;超過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階梯和足夠的時間,還是能夠逐步適應;超過5500米後,無論花多少時間都無法完全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