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大古箏名曲有哪些?
中國古箏十大名曲有:
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蓮》為廣東潮州客家箏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箏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沖夜奔》 林沖夜奔。王巽之作曲,樂曲描繪了林沖雪夜上樑山的情景。 箏獨奏曲,林沖雪夜奔梁山是《水滸中》的精彩篇章,多次搬上舞台。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
第六首《漢宮秋月》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
第八首《東海漁歌》是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於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上被評為優秀音樂作品。
第十首《戰台風》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台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
2、求古箏的十大名曲
《漁舟唱晚》、《出水蓮》、《高山流水》、《林沖夜奔》、《侗族舞曲》、《漢宮秋月》、《東海漁歌》、《香山射鼓》、《戰台風》
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該曲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多年來一直認為是婁樹華於三十年代根據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展而成;近年來又有人提出該曲為近人金灼南根據山東傳統箏曲《雙皮》、《三環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編而成。現廣泛流傳的婁樹華版本的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版本所獨有。曲名取自唐朝詩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閣序》中的佳名:「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整首樂曲極富詩情畫意,旋律流暢,先慢後快,先松後緊,情緒層層迭進,生動描繪出了夕陽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漁舟競歸、漁人唱和的怡人境界。該曲不僅為箏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為小提琴、鋼琴、長笛等西洋樂器的獨奏。
第二首《出水蓮》為廣東潮州客家箏曲。有人為該曲作題解曰:「蓋以紅蓮出水喻樂之初奏,象徵基艷嫩也。」該曲以悠揚清麗的旋律和「重六調」的特殊韻味,曲趣清純剔透,寄託了人們對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贊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箏演奏家潘妙興,他1940年出生,自幼學習彈撥樂器,15歲考入上海民族樂團。1959年起從事古箏演奏,先後師承郭鷹、曹正、趙金山、羅九香、蘇文賢。1961年即在第二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以嫻熟的技藝顯露古箏獨奏才華。數十年來廣泛吸取我國南北派古箏諸家風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稱。
第三首《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箏派的代表作。全國各地箏派雖均流傳有《高山流水》箏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則近人研彈,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見於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題解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樂曲取中國 古代著名的音樂故事「伯牙摔琴謝知音」為題材,表現一種「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彈為主,由高山和流水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運用了相隔兩個八度的帶按滑的「大撮」,渾厚而優美的音色,描繪了高山之雄偉蒼勁;樂曲的後半部分則在按滑的同時大量而連續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細膩地刻劃了流水的不同形態,由細流涓涓低回婉轉直至匯流成河的壯麗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繪景寫意的作品,旋律悠揚流暢,風格淡雅清新,音韻古樸典雅,意境深遠綿長。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箏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於浙江遂昌。1978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1984年升入該院本科,師從何寶泉、孫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院任教。1986年獲首屆中國唱片作品大獎賽新作品演奏獎;1989年獲「山城杯」電視器樂大獎賽表演獎和「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古箏專業組三等獎;1991年獲「上海之春」表演獎。曾先後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演出。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細膩動聽,韻味濃厚,激情奔放。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第四首《林沖夜奔》是陸修棠、王異之於1962年根據崑曲《寶劍記·夜奔》一折為題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為素材加以改編發展而成,表現《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後於風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樂曲猶如琵琶傳統曲目中的「武曲」,氣勢壯烈,情緒激昂,為箏曲創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198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匯演中獲古箏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樂家協會和上海電影樂團聯合為她舉辦古箏獨奏音樂會,同年11月,在上海園林賓館舉辦了有各國駐上海領事館出席的朱小萌古箏獨奏欣賞音樂會。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獷而熱烈的蘆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贊美侗鄉。樂曲旋律中交替運用了「升主音」與「降主音」,展現了侗族音樂的一種特殊風格。在第二段中作者運用了一種特倚音技巧,烘託了粗獷、熱烈的氣氛。
演奏本曲的是中國古箏大師、箏樂作曲家及中國音樂協會會員焦金海。他1939年出生於河南安陽,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他曾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及湖南省廣播電視藝術團擔任古箏獨奏,現於廈門大學音樂系任古箏教授。由於他刻苦鑽研,在古箏演奏、箏曲創作和箏理論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當突出的成就,在海內外享有盛名。由於焦氏的演奏風格獨具一格,有豐富的創作樂曲,加上發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論實踐,令他一再備受到海外箏界的重視與學習,除被稱為「焦派箏」外,更被推崇為「師古不泥古,能把傳統古箏音樂賦於現代化,使之與時代脈搏緊緊相連」的古箏大師。
第六首《漢宮秋月》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種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劉天華先生記錄了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據考,粵胡曲《漢宮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種即為箏曲。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為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情況。全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對月惆悵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揉、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富有韻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之一。
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為避戰亂而遷居廣東潮州、梅縣一帶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箏曲」又叫「中州古調」,流傳於潮州一帶。樂曲採用了潮州音樂特有的「重六調」演奏,使其產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箏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輕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間,時分時合,相得益彰,聽來饒有情趣。生動地描繪了寒鴉(即魚鷹)在水中逐戲的情景。本次錄音擔任椰胡伴奏的 郭鷹先生為潮州箏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錄古箏獨奏《寒鴉戲水》唱片,聲名大噪,極受歡迎。四十年後雖已八十高齡,聞弟子郭雪君再錄《寒鴉戲水》,興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絲絲入扣,為這首名曲再顯風采錦上添花。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箏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於上海。十三歲師承潮州箏派名家郭鷹,後又師承浙江名派王異之,並先後受到曹正、林毛根、許守誠等古箏名家的指教。196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郭雪君在學習各地傳統箏派的基礎上刻意求新,並形成了自己細膩含蓄的演奏風格,給人以回味。她的古箏演奏基本功扎實,富於抒情,經常在各種音樂會和廣播電視中獨
奏。
第八首《東海漁歌》是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樂曲表現了東海漁民歡樂而又緊張的勞動生活以及他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和嚮往。樂曲以上下歷音描繪的大海波濤,以號子音調刻畫的勞動場面和寬廣激情的歌唱性主題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當代漁民的氣質和生活熱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於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上被評為優秀音樂作品。該曲取材於西安鼓樂中的同名樂曲和琵琶古曲《月兒高》。作者在樂曲的演奏上借鑒了陝西秦箏的技巧並吸收了陝西地方戲曲的韻味使該曲充滿了濃郁的地方風味。樂曲表現了空山梵音、虛無縹緲的空靈意境以及人們在山中舉行香會時的熱鬧場面。
第十首《戰台風》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台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樂曲共分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描繪碼頭熱烈歡騰的勞動場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擬出台風的呼嘯奔騰;第三部分以逐漸形成的緊張而強烈的音樂效果,生動地描繪了工人們與台風搏鬥的場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寬廣舒展,抒發了工人們戰勝台風後的喜悅心情;最後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磅礴壯闊的氣勢和生動鮮明的形象給聽眾以深刻的印象。
3、最好聽的古箏曲排行榜是怎樣的?
最好聽的古箏曲排行榜是1、《漁舟唱晚》,2、《高山流水》,3、《寒鴉戲水》,4、《林沖夜奔》,5、《侗族舞曲》,6、《出水蓮》,7、《秦桑曲》,8、《東海漁歌》9、《戰台風》,10、《香山射鼓》。
《漁舟唱晚》
這是一首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此曲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很多人以為此曲是婁樹華於三十年代根據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展而成的;可近年來又有人提出該曲為近人金灼南根據山東傳統箏曲《雙皮》、《三環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編而成的。現廣泛流傳的婁樹華版本的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版本所獨有。
曲名取自唐朝詩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整部曲子極富詩情畫意,旋律流暢,先慢後快,先松後緊,情緒層層迭進,生動描繪出了夕陽西照下的湖光山色以及漁舟競歸、漁人唱和的怡人境界。此曲不僅為箏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被移植成為小提琴、鋼琴、長笛等西洋樂器的獨奏曲目。
《出水蓮》
廣東潮州客家的古箏曲。有人為該曲作題:「蓋以紅蓮出水喻樂之初奏,象徵基艷嫩也。」該曲以悠揚清麗的旋律和「重六調」的獨特韻味,曲趣清純剔透,寄託了人們對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贊美。
這兩首曲子是古箏演奏家潘妙興所奏,他1940年出生,自幼學習彈撥樂器,15歲就考入了上海民族樂團。1959年起從事古箏演奏,先後師承郭鷹、曹正、趙金山、羅九香、蘇文賢等各位名師。1961年即在第二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以嫻熟的技藝顯露古箏獨奏才華。數十年來廣泛吸取我國南北派古箏諸家風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稱。
《高山流水》
我國十大古箏曲之一,是浙江箏派的代表作。全國各地箏派雖然均流傳有《高山流水》箏曲,但都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則近人研彈,表演系最多。此曲最早見於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題解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樂曲取自中國 古代著名的音樂故事「伯牙摔琴謝知音」為題材,表現一種「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彈為主,由高山和流水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運用了相隔兩個八度的帶按滑的「大撮」,渾厚而優美的音色,描繪了高山之雄偉蒼勁;樂曲的後半部分則在按滑的同時大量而連續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細膩地刻劃了流水的不同形態,由細流涓涓低回婉轉直至匯流成河的壯麗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繪景寫意的作品,旋律悠揚流暢,風格淡雅清新,音韻古樸典雅,意境深遠綿長。
4、有什麼好聽的古箏曲
廣陵散 戰台風(激動人心的曲子) 瑤族舞曲 春到拉薩 鐵馬吟 將軍令(贊) 秦桑曲(95版神鵰小龍女彈過開頭)春江花月夜 雪山春曉 漁舟唱晚 高山流水
5、比較著名的古箏曲有哪些?
比較著名的古箏曲有,《井岡山上太陽紅》,《戰台風》,《香山射鼓》,《寒鴉戲水》,《雪山春曉》等。
1,《井岡山上太陽紅》
《井岡山上太陽紅》由歌手藍雨演唱,另有古箏版本由趙曼琴編曲,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古箏九級考級曲。
2,《戰台風》
《戰台風》曲調氣勢磅礴,音樂形象鮮明,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由5個段落組成。
3,《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是中國箏演奏家曲雲創作於1980年的一首箏曲,樂曲由西安古樂傳統曲牌《月兒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聯綴而成,描繪了陝西關中一年一度的「香會」活動,並以深沉、內在、具有濃郁陝西地方風格的旋律,表現了香客們的虔誠和高遠空曠虛無縹緲的意境。
4,《寒鴉戲水》
《寒鴉戲水》,潮箏名曲,是潮州音樂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優美、格調清新、韻味別致,被稱為潮汕「州曲」(潮汕,大致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麴中最富詩意的一首。
5,《雪山春曉》
《雪山春曉》是范上娥、格桑達吉創作於1981年的一首古箏獨奏曲。此曲描繪了西藏高原美麗的春天景色,表達了西藏人民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6、中國的十大古箏名曲是哪些?
1、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
2、第二首《出水蓮》為廣東潮州客家箏曲。
3、第三首《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箏派的代表作。
4、第四首《林沖夜奔》
5、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
6、第六首《漢宮秋月》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
7、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
8、第八首《東海漁歌》是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
9、第九首《香山射鼓》作於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上被評為優秀音樂作品.
10、第十首《戰台風》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台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
古箏
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7、有哪些好聽的古箏曲
好聽的古箏曲,下面是對中國古箏曲十首的賞析:
01.《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整首樂曲極富詩情畫意,旋律流暢,先慢後快,先松後緊,情緒層層迭進,生動描繪出了夕陽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漁舟競歸、漁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好聽的古箏曲
02.《林沖夜奔》
表現《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後於風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樂曲猶如琵琶傳統曲目中的「武曲」,氣勢壯烈,情緒激昂。
古箏曲譜http://shujk.com/guzheng/qupu/
03.《漢宮秋月》
全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對月惆悵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好聽的古箏曲
04.《侗族舞曲》
此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
好聽的古箏曲
05.《寒鴉戲水》
樂曲充分展現了潮樂的旋律色彩和調性變化特點,在重按滑音的潤飾下,顯得柔媚動人,別有韻味。
好聽的古箏曲
06.《雪山春曉》
主旋律優美,有著藏族風情。
07. 《高山流水》
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音樂渾厚深沈,清澈流暢,形象地描繪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義為展示古箏的特長,提供了充分的天地。從低音到高音,從高音到低音的滾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顯出涓涓細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響,使人彷彿置身於壯麗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08.《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09.《梅花三弄》
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
10.《戰台風》
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台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
8、十大經典古箏名曲有哪些
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蓮》為廣東潮州客家箏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箏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沖夜奔》是一首傳統曲目。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 第六首《漢宮秋月》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 第八首《東海漁歌》是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於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上被評為優秀音樂作品. 第十首《戰台風》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台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
9、舒緩一點的古箏曲有什麼
1、《出水蓮》
《出水蓮》是潮州音樂(細樂)中的箏樂名曲,是箏家必彈之曲目。中州古調,採用傳統的十六弦鋼絲箏演奏,音調古樸,風格淡雅。
2、《雪山春曉》
《雪山春曉》是范上娥、格桑達吉創作於1981年的一首古箏獨奏曲。此曲描繪了西藏高原美麗的春天景色,表達了西藏人民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全曲旋律優美,風格獨特,內容豐富,感染力強,是一首深受箏家和廣大群眾喜愛的古箏曲目並成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古箏八級考級曲。
3、《寒鴉戲水》
《寒鴉戲水》,潮箏名曲,是潮州音樂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優美、格調清新、韻味別致,被稱為潮汕「州曲」(潮汕,大致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麴中最富詩意的一首。
4、《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是中國箏演奏家曲雲創作於1980年的一首箏曲,樂曲由西安古樂傳統曲牌《月兒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聯綴而成,描繪了陝西關中一年一度的「香會」活動。
5、《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10、最經典的古箏名曲有什麼?求推薦。
最經典的古箏名曲有《雲水禪心》、《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個人推薦這三首。
1、《雲水禪心》
雲水禪心的原意是「寄禪心於雲水,是佛家的一首箏曲的名字,其意義在於清逸逍遙,盡在雲水中;禪之意境,亦盡在雲水中。」《雲水禪心》的音樂真的優美,每次聆聽總有新的感悟,總能使人盡情地沉浸在與世無爭的自然境界之中。
2、《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3、《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