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合夏季養生的葯膳有哪些
涼拌芥藍
原料:芥藍、枸杞、蒜蓉、香油、鹽、生抽、陳醋、冰糖粉
做法:
1、把芥藍切成條狀,過下開水,過冷水,放入冰箱冰鎮一下,口感會更好;
2、枸杞洗好也過下開水,這樣的枸杞看起來很飽滿;
3、把准備好的蒜蓉和調料們拌均勻,把芥藍擺好造型,淋上剛准備的醬料就可以了。
農家四寶
用料:香芋、南瓜、淮山、番薯各250克,碎珧柱適量。
做法:將香芋、南瓜、淮山、番薯去皮切成3cm厚的薄片,加入碎珧柱,一起蒸熟,用高湯素打芡即可。
特色:田園農家風味足,健康有益。
2、夏季養生的特點是什麼?
夏季養生,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養心最重要。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內,氣候炎熱容,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
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3、夏季養生葯膳有哪些?
人參就是不錯的滋補品,人參味甘,習慣味道的可用獨參湯養生。功效:獨參湯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效,可用內於氣虛欲脫,肺氣虛弱,脾氣不足,熱病氣津兩傷,氣血虧虛等引起的病症。夏季炎熱,身體容易氣血兩虛,喝獨參湯有很好的補氣、健脾、增強免疫等功效,是治未病的好方容法。獨參湯選用有機鮮人參,效果更好。
4、夏季養生好處有哪些
老年人夏季養生的法則 1:充分休息:老年人必須養成午睡的習慣,以保證每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抄 2:避免著涼:夏季老年人避暑時注意對腰腹部進行保暖。 3:清潔皮膚:夏季要保持皮膚清潔,勤換衣物。 4:預防中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zd下或高溫下活動,同時注意補水。 5:調節飲食:老年人代謝過程比一般人低10%-15%,所以夏季飲食應該新鮮可口、清淡易消化。 6:防腸道病:老年人夏季不貪食生冷食品,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以免出現食物中毒和腸道疾病。
5、夏季養生,什麼最重要?
夏季養生,清燥解zd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養心最重要。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專機體表面。
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屬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6、夏季養生飲食有哪些?
夏季可以吃紅豆紅棗排骨湯比較養生,紅豆去濕氣、紅棗健脾養胃,排骨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以維護骨骼健康,具有益精補血之功效,
7、夏季常用葯膳有哪些?
夏天,天氣炎熱,萬物都處於旺盛的生長階段,人體在此時的代謝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時期。
中醫認為,夏天人體的「陽氣」最旺盛,這是順應自然氣候變化的結果,但是因為天氣炎熱或暑濕過重,人體自然喜涼爽,飲食上也多願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膩的食物。此時,冬季進補常用的厚味溫補之品在夏季已不適合服食了,倘若還要溫補,就會熱上加熱,助長內火,耗傷陰津,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陰寒體質或患陰性病者除外)夏季暑熱過盛,容易耗氣傷陰,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和陰陽平衡。養生調補方面,原則上以清補為主,所選葯膳性質偏涼或平和,以清火養陰,使陰陽平衡。甘涼、利濕清暑、少油膩為夏季常用葯膳的主要特點。對於部分在夏季貪涼或過食生冷寒涼之物導致脾胃受傷、腹瀉發熱、感冒的人來說,在患病期間這些葯膳飲食就不宜過多服用,因為此時人體的陽氣已經因寒涼而受傷、不再旺盛了,清養的時候不宜太過。
下面介紹的葯膳,是供夏季養生調理的常用之品。
◆荷葉鳳脯(涼)【配方】鮮荷葉2張,火腿50克,剔骨雞肉250克,蘑菇50克,食鹽、白糖、味精、香油、雞油、紹酒、胡椒粉、玉米粉、生薑、蔥各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適用於夏季進補,有益於夏季常見的心煩疲乏等症狀的改善。
【製作】(1)將雞肉、蘑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片;姜切薄片;蔥切成節;荷葉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去掉蒂根,切成片。
(2)將蘑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沖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芝麻油、雞油、玉米粉、薑片、蔥節,攪拌調勻,然後分放在荷葉塊上,再放火腿1片,包成長方形肉包,碼在盤內,上籠約蒸1小時即成。
【食法】可佐食,亦可單食。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雞肉甘溫,具有益氣、補精添髓的功效;荷葉性寒涼,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暑之作用。二者結合烹飪經常食用後,則可起到益氣健脾、清熱解暑的功效;對心煩熱渴、小便不暢、疲乏無力等症大有裨益。
◆果仁排骨(平)【配方】草果仁5克,薏苡仁50克,排骨500克,冰糖屑50克,生薑、蔥、花椒、料酒、鹵汁、味精各適量。
【功效】健脾益氣,行氣止痛,消食和胃。適用於脾虛濕重、骨節疼痛、食少便溏等症。
【製作】(1)將草果仁、薏苡仁炒香後,搗碎,加水煎煮2次,提取濾液2000毫升;將豬排骨洗凈,放入葯液中,再把生薑、蔥拍破,放入鍋內,加花椒,將排骨煮至七成熟,撈取排骨,晾涼。
(2)將鹵汁倒入鍋內,用文火燒沸,放入排骨,鹵至透熟後起鍋。
(3)取適量鹵汁倒入鍋中,加冰糖、味精、食鹽,在文火上收成濃汁,烹入料酒後,均勻塗在排骨外面即成。
【食法】每天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草果辛溫燥,具有燥濕除寒,消食化積之作用;薏苡仁性涼,有健脾利濕的作用;排骨為滋陰潤燥之品,葯食結合共烹食用,可增強健脾祛濕,消食和胃的作用。常食對脾虛濕重、痛風患者有裨益。
◆茉莉銀耳(涼)【配方】銀耳20克,茉莉花30朵,清湯1500毫升,味精、料酒、食鹽各適量。
【功效】滋陰化濕養顏。適用於夏季調養。
【製作】(1)將銀耳用涼水洗2次,再用涼水浸泡,待漲發後,用開水焯1下,放入涼水漂涼待用;將茉莉花去蒂,用清水洗凈,扣在盤中(以防失去香味)待用。
(2)將鍋內放入清湯,下料酒、食鹽、味精,用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將湯盛入湯碗中,隨後把泡銀耳的水濾去,用開水將銀耳焯透,放入湯碗中,再將茉莉花撒在碗中即成。
【食法】可佐餐,亦可單食。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銀耳性涼潤,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作用;茉莉花性稍涼,具有清熱解表,和中下氣,利濕之作用。二者結合烹飪成湯,夏季食用,可增強滋陰化濕養顏之作用;另對肺陰虛之咳嗽等症亦有裨益。
8、夏季如何養生 養生保健有什麼好處
七月養生保健重點 七月是即將進入長夏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小暑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小暑時節,很多地區的溫度平均在30攝氏度以上,有的地方還突破了40度的高溫,所以有熱浪襲人之感。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這個時節是於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這就是說明大暑這個節氣的炎熱程度。因此,防暑降溫是人們度夏的重要事項,不要忽視。 七月養生: 中醫認為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人們在七月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此時,由於天氣炎熱,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和鍛煉,確保心臟陽氣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時天氣炎熱,若強烈陽光的照射過久,紅外線使人的大腦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就容易發生中暑。當出現自汗,頭暈,心悸,乏力,惡心等症狀時,一定要考慮是否「中暑」了,應馬上把患者抬至通風陰涼處休息,喝綠豆湯、溫開水、西瓜汁、酸梅湯等。所以,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該多飲水,同時服少量仁丹、常喝綠豆湯等,以預防中暑。 宜多食: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 宜忌: 辛辣油膩之品。 推薦食療:薏仁綠豆粥 用料:綠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各用料洗凈同鍋煮熟爛,加冰糖放溫服用。 功用說明:綠豆清熱解毒;百合潤肺生津;薏仁清熱利濕;粳米和胃,共為清熱利濕、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