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改變養生觀念的小故事

改變養生觀念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0-09-27 14:31:03

1、古人修身養性的哲理小故事有哪些?

1.孫叔敖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和人民都來道賀。但是,有一位老人卻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眾人都覺得老人真是觸霉頭,孫叔敖卻趕緊整冠肅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請教他:「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眾人都來向我道賀,但我恐怕以後要承受百姓的責怪。您說來吊喪,一定有高見要指教吧?」
老人說:「的確有些話想提醒你: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孫叔敖恭敬的道謝:「謹遵教誨,您還可以再教我一些嗎?」
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要更謙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細心;俸祿越多,取捨更要謹慎。能謹守這三點,就足以治好楚國了。」果真,孫叔敖成為廉潔的名相,上任三個月,楚國大治。

2.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么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最後功成名就。

2、一則小故事告訴你,養生有多重要,

1、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2、清代醫家李漁曾指出:「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
3、老百姓常講:「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人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不要跟太陽對著干。
曾國藩在他的《修身十二法》里特別提到一個觀點:他每日靜坐四刻,體驗來復之仁心,不管再忙、再累,他每天都要抽出四刻靜坐,靜坐可能是盤腿的,可能就是坐著的。曾國藩用這種方法去體會全部涅盤寂靜之後,能量重新煥發出來。

3、中醫養生寓言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copy,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百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度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問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答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4、求一篇古人修身養性的哲理小故事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住所時,因為房門太 小了,頭不小心撞在門框上,富蘭克林痛得掉下眼淚,長者在一旁笑說:「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獲應該就是這個吧。一個人想立足於世間,要過得平安順利,就得要常常低頭,放下身段,千萬要記取這個痛的教訓,將帶給你不少的利益。」富蘭克林牢牢記住長者的教訓,從此把「低頭、謙遜」列入生活准則。20歲時,就創立了沉默、規律、節約、勤勉、誠實、正義、中庸、清潔、養生、平靜、純潔、決斷、謙虛等著名的13訓。學會低頭,對他成為一代偉人不無幫助。 
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么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他的低姿態,後來為他立了不少戰功。
古有明訓「伸手不打笑臉人」,真正的強不是用強,而是用柔。要想進入一扇門,就須低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得彎腰做好攀登的准備。行事能低頭,事情會更順暢;低姿態可避免嫉妒障礙。放下身段才能與人和平相處。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孫叔敖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和人民都來道賀。但是,有一位老人卻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眾人都覺得老人真是觸霉頭,孫叔敖卻趕緊整冠肅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請教他:「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眾人都來向我道賀,但我恐怕以後要承受百姓的責怪。您說來吊喪,一定有高見要指教吧?」
老人說:「的確有些話想提醒你: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孫叔敖恭敬的道謝:「謹遵教誨,您還可以再教我一些嗎?」
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要更謙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細心;俸祿越多,取捨更要謹慎。能謹守這三點,就足以治好楚國了。」果真,孫叔敖成為廉潔的名相,上任三個月,楚國大治。
財富、名位、擁戴是很難拒絕的誘惑,高官厚爵與升斗小民人性相同,同樣的弱點。只是,身份尊貴的人較有機會培養驕矜之氣;位高權重,容易嘗到攬權的滋味;擁有豐厚的物質,較易揮霍,老人教誡雖指向位高權重的人,其實是對每個人的,足以當成吾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
有智慧的人,能從淺顯的事例中看見深奧的道理;從舉止動念中預見一生福禍之所倚。謹言慎行、禮讓謙下,還真是處世的不二法門。

5、簡短健康小故事

有一個人被老虎追趕,緊迫之下被逼下懸崖,幸運的是,在跌落的過程中,懸崖邊生長的一棵小灌木接住了他。抬頭看,那隻老虎在上面虎視耽耽。怎麼辦?要等老虎離開後再想辦法上去嗎?
突然,「咔咔咔」的聲響從腳下傳來,循聲望去,一隻小老鼠正在啃咬他現在抓著的「救命稻草」———小灌木的根部。
正在這時,一團團鮮艷的紅吸引了他的眼光,那是一些熟透的野草莓,近在咫尺呢!於是,他伸手拽下野草莓,毫不猶豫地塞進嘴裡,不由得發出感嘆:「哇,好甜吶!」
點評:在現實生活中,當不幸、危難和壓力一齊向你逼近,你是否還能顧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具備這種精神的人,也是能在職場高壓下坦然生存的人。

6、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7、有關健康的小故事大全

● 紐約州第一任黑人州長羅傑·羅爾斯出生在紐約州的一個貧民窟,這里的孩子逃學、打架成風,有的還偷竊、吸毒,非常難管,長大了也鮮有能找到體面工作的。而羅爾斯則幸運地遇到了皮爾·保羅――他的小學校長。皮爾·保羅想盡辦法勸孩子們回到課堂,勸他們不要打架,勸他們要有理想,但都無濟於事。最後他想到了給孩子們看手相。當羅爾斯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展開他的小手,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這句話在羅爾斯幼小的心靈里發生了一次大爆炸。因為從小到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有一天奶奶說他可以成為一艘五噸重的船的船長。從此後,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並堅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不再產污言穢語,他總是挺直腰桿走路,他成了班長。在以後的四十多年裡,他沒有一天不是按照一個州長的規范要求自己。五十一歲時,他真的成了州長。
●有一個學校請來了著名教育學家來學校指導工作。這個教育學家非常厲害的就是他指導過的學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學生也以見他一面為榮。這所學校有一個班以問題學生和學困生出名。學校很頭疼。就對這個教育學家說,您來看看這個班的學生怎麼辦吧。於是教育學家就來到這個班,見了一班的學生。摸摸這個頭對所有人說,這小伙不錯一定可以成為大企業家。看一個小女孩安靜坐在哪說你可是個好公關的料。以此他誇講了許多學生。這幾個學生在他走後高興極了。連教育學家都這么說那我一定是塊好料。從此真的越來越好了。許多年以後,他又來。校長說,你真是神了你說的那幾個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們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結果教育學家說,我什麼也沒看出來呀。我甚至沒有好好看他們。我只是故意這么說的。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故事一:尊重 一家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在中國進行招聘,招聘的職位是該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經過了異常激烈的競爭後,有五名年輕人,從幾千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最後的勝出者,將是這五個人中的一位。最後的考試是一場面試,考官們都是這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在這五位年輕人中,兩位有博士學位,還有兩位有碩士學位,另外一位只有本科學位。當那四位研究生自認為那名本科生在考試前就已經提前出局的時候,考試的結果卻令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人大跌眼鏡:那位本科生最終勝出了。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公司老總在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最後的這五名年輕人,無論從學識上,還是專業素質上,都非常的出色。但在面試開始前,他們向我們考官遞交個人簡歷時,只有那位本科學歷的先生,是用雙手遞給我們的,而其他人都是用單手。從這個細節上,我們不僅看出了這位先生做事的認真態度,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更看出了他對別人的尊重!」……
故事二:國旗 在去年,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行了一次國際合唱比賽,中國的一支童聲合唱團與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支合唱團同場競技。當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進入會場時,卻發現整個會場上懸掛著的各個參賽過的國旗中,唯獨沒有中國國旗。孩子們的表情一下子嚴峻了起來,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沒有得到尊重,比自己沒有得到尊重更加事關重大。於是,當輪到孩子們上場時,他們像往常一樣排好隊形,但有一個孩子卻走了出來,用流利的英語向台下說:「我們來到這里,非常想把自己的歌聲奉獻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展示我們中國孩子的風采。但是,我們發現,這里沒有懸掛我們中國的國旗,我們感到,這關繫到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拒絕演出!」台下先是響起一陣議論,然後是一片熱烈的掌聲。人們都為中國孩子能維護祖國的尊嚴而舍棄個人利益喝彩。
大賽的組織者慌忙跑來,向孩子們道歉,說這純屬工作失誤。於是,孩子們在注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後,放開了他們優美動人的歌喉……

故事三:周恩來總理 是一位極具風度的外交家。在一次會見中,周總理接待了一位從一個國力比中國要強盛得多的國家而來的領導人。在見面時,那位領導人竟然待著手套,主動要求與周總理握手。總理並沒有迴避,也沒有多言,而是應客人的要求,與對方握了手。正當那位領導人得意洋洋地認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國的領導人時,周總理則不慌不忙地向身邊的隨從要了一條潔白的手帕,輕輕地擦拭著剛才握手的那隻手,然後,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將手帕丟進了垃圾箱。周圍的人,無不為總理這得體而又強有力的回擊叫好。尊重的故事還有很多,無論是為己還是為國,尊重都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素質,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因為,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故事四 一杯咖啡 在我的閱讀經歷中,有一個關於尊重的故事給我極深的印象。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街上有一家咖啡店,銷售咖啡和飲料。這家咖啡店裡有一個手腳麻利的女招待,名字叫露絲。一天,在咖啡店客人最多的時候,有一個叫彼得的男孩走了進來,他找了一個座位,耐心地等待露絲來招呼他。等了一會,露絲匆忙過來,問彼得:「你需要什麼?」彼得問:一杯帶冰淇淋帽的甜飲料要多少錢?露絲說:75美分。於是,彼得就開始數他手上的硬幣,數過來,數過去,數了好幾遍。露絲沒有時間等,就離開了,去招呼別的客人。過一會,露絲過來,不耐煩地問彼得:錢數好沒有?彼得說:我剛好只有75美分,不過,如果我只要一杯甜飲料,不要上面的冰淇淋,那需要多少錢?這下露絲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她口氣生硬地告訴彼得:那需要50美分。彼得說:那好,就請你給我來杯不要冰淇淋的甜飲料。露絲一聲不吭地將飲料遞給彼得,拿著錢轉身就離開了,她聽到後面彼得禮貌地說了聲:謝謝。等到露絲忙完一陣再去注意那個小孩時,發現他已經離開了。她去收拾彼得留下的杯子,當她拿起杯子時,發現杯子下面放著一枚25美分的硬幣。原來這是彼得省下來留給她的小費。字串這個故事給我的思考是,如果我們只是尊重那些愛我們的人或是值得我們愛的人,那還是不夠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見一些不友好的人,如果我們選擇用友好的方式去回應他們,這種態度就將為尊重的品格賦予更深刻的涵義。
故事五:老人 總裁 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時髦的中年女人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亞聯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他們坐在一張長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說著什麼,一臉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打掃垃圾。小男孩終於不能忍受女人的大聲責罵,他傷心地哭起來。女人從隨身挎包里揪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為男孩擦乾眼淚,隨手把紙丟在地上。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滿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來撿起那團紙扔進一旁的垃圾桶內。女人不停地責罵,男孩一直都沒停止哭泣,過了一會兒,女人又把擦眼淚的紙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過來把那團紙撿走,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老人剛剛彎下腰准備清掃時,女人又丟下了第三團衛生紙……就這樣,女人最後扔了六七團紙,老人也不厭其煩地撿了六七次。女人突然指著老人對小男孩說:「你都看見了吧!如果你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會跟他一樣沒出息,做這些既卑賤又骯臟的工作。」老人依舊沒有動怒,他平靜地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個花園是亞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只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女人理直氣壯地說道:「那是當然,我是'亞聯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里上班!」邊說邊拿出一張名片丟在老人的身上。老人從地上撿起名片,扔進了垃圾桶。並且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撥了一個電話。女人十分生氣,正要理論時,發現有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男子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亞聯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老人說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溫和地對他說:「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個人。」說完後,就朝大廈走去。中年女人由生氣變成了驚呆,他認識這個男子,他是亞聯集團所有分公司的總監。「你……你怎麼會對一個清潔工畢恭畢敬呢?」她驚奇地問道。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對女人說道:「他不是什麼清潔工,而是亞聯集團的總裁。」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在這個故事中,中年女人從始至終都沒有正眼看過老人一眼,她除了不尊重老人的勞動果實,更重要的是不尊重老人的人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故事六:五元錢的尊重朋友的兒子小沖是做家電維修保養的個體戶。一次,他冒著火辣辣的太陽,去開發區內的一家日資企業,為總經理辦公室修理空調。日本總經理見他手腳麻利,很快就讓一台別人修了幾次的空調正常運轉了,忍不住誇獎了兩句。小沖笑笑,用日語對答。總經理十分驚訝:這小夥子貌不驚人,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我以前常常讀一些翻譯過來的小說,可有些不過癮,就想讀日文的雜志和報紙,所以去學了日語。」小沖說,「多學會一種語言,多一種本事,我們在日本企業幹活就方便了。」他們用日語交談了一會。也許是為了表示對這位小夥子的贊許,總經理破例地讓秘書給小沖在公司餐廳安排午飯。吃完飯,小沖把不銹鋼盤子送回餐廳窗口,同時按照午餐的價格,每人付了五元飯錢。他的幫手有些納悶,不是總經理請客嗎,為什麼還要付錢呢?小沖笑道:「他請我們吃飯,是他對我們的尊重。我們付五元飯錢,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8、以事業,情感,身體為話題編寫養生小故事

事業、情感、身體最好勿三缺一、相輔相承來和共同重視。只關注事業,缺乏情感,再多的錢要有什麼意義呢?只關注事業,傷害了身體,得不償失;只關注情感沒有事業,沒有物質自基礎的生活百事衰,吃喝不好,營養不良,談何好的身體。所以事業、情感和身體必須缺一不可。

與改變養生觀念的小故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