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葯養生 甘草

中葯養生 甘草

發布時間:2020-09-27 04:15:47

1、甘草葯膳養生有哪些?

<

2、安眠葯有什麼副作用?

安眠葯有什麼副作用
1.安眠葯和安定類葯物都有一定使肌肉鬆弛的作用,建議睡前15-30分鍾服用,之後切忌隨意走動,夜裡起來、晨起時動作都要慢一些;
2.服用安眠葯可能會存在後遺效益,也就是後遺症,所以盡量少用安眠葯。

3、最近在養生節目上看了一方子,說是補氣血的。如下:枸杞子10克,甘草2克,陳皮3克,決明子6克,菊花3克...

枸杞子來10克、甘草2克、陳皮3克、決明子6克、菊花3克、淡竹葉2克、紅花2克;這個方子不源是補氣血的.是扶正排毒飲百

你氣血不足。經常腹瀉,這個方子不適合你的

決明子是度潤腸的,你喝了會更加腹瀉

菊花、淡竹葉是問清熱的,不是補的

陳皮是理氣的,不是補氣的

你氣血不足答,應喝八珍湯,氣血雙補.

4、日常養生可以用破壁飲片嗎?最近,朋友給我送了甘草破壁飲片,真的可

可以用,甘草破壁飲片和 魚 腥 草 破壁飲片一起用會更好,如 聯盛堂的天麻破壁飲片等系列,都適合 養 生 ,可任意選擇。

5、甘草,黃岐,紅豆,紅棗,花生可以一起燒水喝嗎

每一種穀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自古至今,中國人以米為主食。而吃慣了精米細面的現代人,在一陣養生風氣中,將目光投向了五穀雜糧,甚至在超市中亦賣起了五穀米及十穀米。
何謂五穀雜糧呢?自古便有多種詮釋。《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五穀指的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明末張景岳所著《類經》中所指的五穀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麥、黃黍」。民間所說的五穀雜糧,一般是指「稻、黍、稷、麥、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黃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麥指的是大麥、小麥、蕎麥、燕麥等麥類;菽指的就是一般豆類,例如大豆、綠豆、紅豆等;雜糧指的是除了水稻、小麥以外的雜食,例如核桃、薏仁、南瓜子等。
大家都知道,五穀雜糧較一般經過加工的細糧要營養得多,但實際上每一種穀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而就中醫來說,五穀雜糧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以下就來介紹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谷糧。
稻米:為五穀之首,是人類的最主要的糧食,亦是人身體能量的來源,《本草食鑒》記載:「米飯,性甘溫、宜煮飯食、益血生津、補中養氣、填髓充飢、健脾養胃、調和五臟,不可一日或缺。」稻米能補脾、養胃、滋養、強壯,煮成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對病後腸胃功能較弱者,尤其是口渴、煩熱之人適合食用。
糯米:質黏柔、性甘溫、具補中益氣之功。《本草綱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不止。方法是:糯米、小麥麩同炒為末,每服3錢,米湯飲下。二治胎動不安,用糯米1兩,黃芪、川芎各5錢、水1000ml,煎服。三治虛勞不足及營養不良、體力衰微,方法是將糯米放入豬肚內蒸干,搗作丸子,每日服用。(換算1錢=3。75克,1兩=37。5克
玉蜀黍:即玉米,味甘性平,能調中開胃、利尿除濁,常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或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用法是以新鮮玉蜀黍根和葉45~90克(干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溫服。
粟米:即小米,味甘、咸,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小兒脾虛泄瀉、消化不良,用粟米、淮山葯共研細末,煮糊加白糖適量喂之。產後體虛,用粟米、大棗煮粥,加紅糖食用。
小麥:性甘涼,具有養心安神、厚腸益脾之功。在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就有一帖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可治療因情緒抑鬱或思慮過度、心脾元氣受損,導致神志不安、悲傷欲哭、呵欠不斷,以小麥治療可具良好效果。方法是用小麥1兩半,甘草3錢,大棗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麥:甘咸性涼,有和胃寬腸之功。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難,可用大麥面成稀糊狀後飲用,因其性滑膩、易下咽,能助胃氣、恢復體力。平日可飲用烘炒過的大麥放在開水中泡製成大麥茶,不但香氣誘人,在進食油膩食物後飲用大麥茶,還可以去油、解膩,達到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蕎麥:味甘性涼,能降氣寬腸、消積開胃,用於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外用治水火燙傷等。李時珍在壯年之時,患肚腹微微作痛,食即瀉,瀉亦不多,一晝夜好多次,消瘦疲乏2個月,用消食化氣葯俱無效,有個僧人讓他用蕎麥面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效用,可輔助治療疳積(消化吸收功能長期障礙所引起的一種慢性腹脹疾患)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症。用炒黃豆60克,配麥芽30克,共研為細末,以大棗煎湯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血虛、面色萎黃、嘴唇指甲蒼白等症狀。
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癰腫,止渴下氣,益腸胃,除煩熱的作用。用解葯物,如:烏頭、巴豆、農葯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綠豆120克,甘草30克,加水煎湯,大量灌服,為臨床常用的中毒解毒劑。
核桃:又作胡桃。性甘溫,潤肺益腎利腸、治腎虛腰痛。作為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葯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入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薏仁:又作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據《本草綱目》記載,薏仁有健脾、益胃、去風濕等功效,還可使內臟器官健壯、皮膚嫩美。皮膚粗糙、長青春痘或色澤較黑者,每天吃一些薏仁,約3個月後可見改善。薏仁還有增進人體水分的新陳代謝,可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中年婦女不妨多食以替代米飯,可以避免身材臃腫。
南瓜子:性甘平,古籍記載有殺蟲之功,其中含較高量的的鋅,具有預防前列腺肥大與改善排尿速度的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因南瓜子含有脂肪油,若服食大量粉劑,每有食慾減退、腹瀉等副作用,但會自行消失,而過量食用南瓜子亦會造成腹脹。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未病之前就注意治理,才真正懂得養生的道理。」《周禮天官疾醫》中亦論述道:「以五味、五穀、五葯養其病」。毫無疑問,五穀雜糧的確是現代人養生所不可缺乏的一環,正所謂治病不如防病,平日能夠均衡攝取各種谷類、以粗糧代替細糧,才是真正的養生保健之道。
五穀養生粉
食物既能變成毒,也可以成為良葯,本文本著簡潔方便的原則,加之考慮到現代人多陽氣不足,脾胃虛寒的特點,特優選出方便食用的」五穀養生粉」,以使大家了解到傳統穀物帶來的神奇保養作用。

與中葯養生 甘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