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如何補鈣中醫經絡養生

如何補鈣中醫經絡養生

發布時間:2020-09-27 00:47:17

1、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2、疏通經絡的養生方法,能具體說一下么

正常人可疏通經絡。對於病人來說不打通任督二脈是不可能徹底疏通經絡的。濕瘀太多不打通任督二脈根本排不出來。

3、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4、經絡不通怎麼辦疏通經絡的10大妙招

經絡不通的解決方法有哪些?相信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吧!今天要和您分享的就是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希望這些經絡養生排毒法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1.膽經:讓你頭發黑亮

膽經由臀部中點開始,沿大腿筆直下滑,至腳踝底端結束。當膽汁分泌不足時,人體無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頭發會顯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議你每天用力敲打膽經,左右各200下,提高膽汁分泌速度,讓頭發健康、黑亮。另外,敲膽經還能幫助大腿排出堆積在外側的脂肪,讓你放心穿短裙!

2.膀胱經:讓你記性好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3.胃經:讓你臉色白里透紅

胃經從鎖骨下開始,順雙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止於第四腳趾趾間。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如果臉上突然起了皺紋,很可能是胃經的氣血虧虛造成。胃經的最佳敲打時間是早7點到9點,堅持敲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臉色白里透紅,即使熬夜,也不會顯得太憔悴!

4.大腸經:幫你排毒

大腸經從鼻翼旁的迎香穴開始,經過脖子,貫穿手臂,止於食指指尖。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膚滑潤、口氣清新!

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5.三焦經:讓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經起於眼角魚尾紋的生長處絲竹空穴,止於無名指之間。中醫經絡養生學中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道醫還將它等同於淋巴系統,可見其作用不一般。

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讓你不再小病連連!三焦經的運行時間是21:00到23:00,建議你敲打前盡量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運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

6.心包經:讓你吃不胖

從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開始,到中指指尖末端,為心包經。心包經的始端在心臟外圍,道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邪侵犯時,心包擋在心臟前面,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運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後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

7.心經:最准確的自我體檢法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道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准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

具體方法很簡單: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後,斜放下45°,10秒後,再把手臂垂直舉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議你借機美美地睡一覺!

8.小腸經:擁有纖細手臂

小腸經由眼角內側半寸處的晴明穴開始,經由臉頰、脖子,貫穿手臂,止於小拇指指尖。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鬆鬆的肉肉。

要想擁有纖細手臂,就需要經常揉捏小腸經。具體做法很簡單,把手舉起來,用手指肚捏手臂內側,以微有痛感為佳。經常這么做,小腸經附近的肌肉血流通暢,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帶衫,展現好身材啦!

9.肺經:讓你皮膚不再乾燥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乾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5、中醫經絡養生

按摩穴位吧。有一些穴位是可以養肝護肝的
1.太沖穴:位於足背部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體現,所以春季養肝護肝可多按摩太沖穴,方法-用拇指指尖對穴
位慢慢地進行垂直按壓。
2.肝腧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是肝臟在背部的反應點,刺激此穴有利於肝臟疾病的防治。中醫理論認為臟腑出現病變時都可在其相應背俞穴出現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所以經常按摩此穴即可了解肝臟健康情況,又能治療其病變。
3.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廣泛,長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預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經常按摩此穴對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處,方法每天每側按揉30~50次,酸脹為度。
穴位按摩只是養肝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食療茶療一起調理。特別對於有肝病的人來說,茶療是最佳的養肝護肝方式,可以做到全面調理,緩解肝病的惡化。關於養肝護肝的方法,我搜集的一些相關資料的網址http://shoucang.baidu.com/P5mAQ5jvKWa,你可以去多了解一下

與如何補鈣中醫經絡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