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立秋艾灸養生簡訊

立秋艾灸養生簡訊

發布時間:2020-09-26 07:47:14

1、美容師怎麼給顧客發秋季養生簡訊

隨著2015秋季的臨近,秋季養生刻不容緩 ,因季節的多變性,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秋季養生?今天,准備了2015年美容院秋季養生小常識簡訊,店長及美容師們不妨提前為你的顧客送上一份關心。

1、 秋風來,覺寒涼,加衣保暖體健康;秋易悲,心勿傷,追尋快樂情緒揚;工作忙,要適當,忙裡偷閑莫慌張;朋友意,記心上:祝你日子幸福人生芬芳!

2、 秋季養生,注意飲食細節。預防感冒,多吃萵筍和菜花;防止上火,多吃菠菜和番茄;增強免疫,食用燕麥和大麥;治療腹瀉,宜吃生蘋果。小小貼士,願你安康!

3、 秋季來到大收獲,瓜果蔬菜品種多,眼花繚亂樣樣美,最好要數大蘿卜,蘿卜營養賽人參,調理脾胃資歷深,營養豐富促消化,風熱感冒效力真,咳嗽多痰咽喉痛,輔助之功可不小,秋日常食百病消,全家老小樂逍遙。祝願朋友秋季養生快樂!

4、 寒風涼涼,夜也變長,輕聲問候,是否繁忙?換季之時,注意健康;出門添衣,晚上加被;早起早睡,加強營養;喝口熱湯,溫暖無恙;一早一晚,小心著涼。天氣冷了,願你保持愉快的心情,幸福安康。

5、 堅持鍛煉,早睡早起,健康圍繞;適當糊塗,不多計較,煩惱全消;膳食合理,營養不少,身體重要。季節又變,氣溫下降,願你以上全做到,保重健康,生活樂逍遙!

6、 糊塗一點,煩惱就會少一點;瀟灑一點,生活才會舒坦;計較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點,鍛煉多一點,身體才會棒一點。季節輪回,天氣轉寒,注意保暖,願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7、 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韭菜補虛益陽,振奮陽性更易男性進食。藕能除煩解渴,生吃消瘀清熱,熟吃養胃滋陰,女性多食有好處。

8、 風乍涼,情思長;傳貼士,惦安康;水多喝,祛秋燥;溫差大,感冒防;果蔬類,潤肺腸;入脾胃,南瓜湯;虛火旺,遠蔥姜;緩壓力,莫匆忙;寄關愛,願無恙。

9、 秋季飲食需適量,熱能過剩易肥胖。少食辣椒與胡椒,秋養宜潤不宜燥。飲食過冷難消化,細嚼慢咽養腸胃。遠離放射少傷害,多吃海藻與海苔。秋梨止咳加冰糖,多吃蘿卜防感冒。蜂蜜百合宜生津,酸味果蔬最開胃。秋季養生,祝君安康!

10、 深秋寒氣漸長,増衣莫要匆忙;早睡亦要早起,調理順應陽氣;飲食多酸少辛,潤肺益胃生津;堅持鍛煉身心,疾病難以近身。秋季養生簡訊,你要好好遵循,身心安康最重,才能一生逍遙,祝友快樂養生,活個生命百歲。

11、 秋天養生門道多,互傳簡訊秘方送,收斂肺氣多食酸,滋陰潤肺防秋燥,蔬菜宜鮮又多汁,養陰生津食水果,多吃豆類多飲水,盲目進補快停停,外出遊玩心放鬆,心情愉悅最重要!世界養生日,祝願朋友科學養生,健康一生。

12、 秋季來到,養生重要,三餐有節,清淡最好,早晚不懶,身心練好,五穀多食,水果要吃,六欲不張,益神養氣,萬事忍讓,大度豁達,八方交往,朋友處上,酒薄煙斷,十分健康!祝願養生日健康快樂。

13、 秋季到來,天氣漸冷,九陽神功不護體,不如天天來鍛煉,降龍神掌沒有用,不如天天做運動。秋季到來,飲食衛生,六脈神劍不咋地,細菌依舊要侵襲,凌波微步使用好,瓜果水中洗個澡。金秋時節,武功保佑。

14、 秋燥秋愁秋夜長,秋季養生靠晚上。葯泥泡腳夢亦香,脈絡通暢自健康。雄雞報曉即起床,吐故納新對寒窗。白晝太短工作忙,午睡宜深不宜長。黃昏閑釣枯荷塘,月射寒燈煲魚湯。把玩秋韻夜漫長,一口紅酒一口湯。秋季養生,慢慢調養。祝您健康!

15、 天涼秋乏惹人惱,妙招助你化解之,打哈欠有助清醒,眨眼睛保護視力,深呼吸緩解焦慮,挺腰板放鬆肌肉,養吊蘭凈化空氣。情濃關懷送到,願你秋日安好!

16、 秋季到,關懷到,養生貼士我送到。秋季飲食要適量,大吃大喝胃不好;水果秋梨最是好,止咳去燥有療效;辛辣油膩不食好,傷肝壞脾患秋燥。秋季養生注意好,身體健康幸福到。

17、 秋燥易傷肺,滋陰潤肺不可少,蜂蜜百合甚是好,常食益胃又生津,山葯多食強身體,熟藕健脾又開胃,多食紅棗補腎氣,秋季食補很重要,願收到簡訊的你吃飽,吃好,吃出身體健康好。

18、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早晚寒涼,增添衣衫,晨起喝粥,銀耳放點,夜間保暖,肚皮關鍵,溫水泡腳,沒過腳腕,搓揉雙耳,腎氣補滿,關懷送上,願你康健!

19、 秋季青草黃,朋友安康記心上:運動鍛煉身體好,驅寒感冒不來擾;心兒不隨風景蕭,多把快樂來尋找;陽光閃閃,心情靚靚,祝你輕松邁步人生輝煌!

20、 秋季氣溫低,雨少濕度低,氣候偏乾燥,保濕益身體。多吃酸味少辛辣,護肝益肺好處大,少吃寒涼和生食,多吃溫軟易消化。預防秋燥多吃梨,預防感冒勤添衣,預防秋乏多鍛煉,登山游泳打太極。秋季養生重養心,心胸寬廣疾病去,心情舒暢體健康,快樂心情多美麗!

2、艾灸宣傳語短語

1、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竇材語)

2、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百灸沉痾立除。

3、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度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小兒患病應施灸,勝問似服葯有神效。(答日本--八隅景山)

4、男人艾灸好精力,女人艾灸好氣色。老人艾灸更長壽,小兒艾灸更健康。(版賈丙順語)

5、針通經絡,灸調陰陽。權(韓國金南洙)

6、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醫學入門》)

7、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3、立秋養生:立秋怎麼養生?

立秋怎麼養生?
1、謹防秋燥。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
2、調理脾胃。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脾虛的人常常食慾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葯等。經過一個夏天後,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養陰補虛。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葚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將麥冬、五味子、山葯、百合等,在熬粥的時候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5、食品、衣物需防霉變。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 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易霉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注意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6、需防「空調病」。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立秋養生的一些注意事項,立秋是又熱轉涼的季節,晝夜溫差大,大家要注意及時添置衣服,小心著涼。

4、什麼季節做艾灸養生,效果最好呢?

並不是什麼季節合適,而是要根據體質和症狀選擇相應的穴位和時間……

5、艾灸養生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養生灸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發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鍾,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征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發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鍾左右,長期堅持。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4、熄火時,只要將上端彈簧部分按下同時倒置灸器使灸條滑入管內,停留10秒鍾即熄滅。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1]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准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葯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養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懸灸
是用艾絨捲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鍾,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葯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葯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於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其他禁忌: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6、秋冬季艾灸養生宣傳語

若要身體安,關元、三里常不幹!

7、立秋節氣如何做養生灸

立秋艾灸養生

立秋艾灸養生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回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答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8、艾灸養生,多久一次合適??

蒲風堂道醫養生館《扶陽艾》實現延緩衰老,預防慢病,陽氣充足,精力充沛......

身體為什麼「乏」「酸」「疼」「虛」?
每天忙於工作,沒有考慮到身體也需要保養,缺乏健康意識;
頻繁應酬,高油高鹽高熱量,煙酒相伴,身體提前透支;
保健養生找不準核心,泡點枸杞大棗,吃點補品,治標不治本;
飲食毫無規律無節制,飢一頓飽一頓,早餐不吃,半夜吃夜宵;
晚上玩手機,打麻將,失眠,身體得不到休息;
年輕時不知疲倦,拚命工作,為現在的身體埋下隱患;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血管、內臟、大腦都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老化;
健康飲食每天鍛煉無法堅持,只是每天談論的話題,產生不了作用;
沒有完善的養生體系,在養生上浪費財力精力,但結果不如人意;
半夜拉上朋友一起做個足療按摩,也僅是心理上的享受;
不懂如何打通自己的經絡,也沒有時間自學養生知識;
經常聽說身邊的人罹患各種疾病,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將會如何!

我們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當下中國的中年、中老年保養身體沒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使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一個人身體不適,就代表陽氣,精氣不足,一個人如果每天消耗陽氣,不知補充,就會錯失了保養的最佳時機!
歲月無情,中老年人的現狀,註定被捲入疾病的漩渦,你不做出任何改變,你周圍的「風濕寒熱燥火」將侵入你的體內,消磨你的陽氣,陰盛陽衰,你註定患病,無論你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況,再強壯的身體也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真正健康的身體需要全面的系統的免疫力,自愈力,保養身體不僅要從飲食,鍛煉,控制情緒著手,而且還需要從通經活絡、扶陽固本、溫經散寒、溫陽補虛、生陽舉陷、驅寒逐濕、消腫散結、行氣活血等方面全方位調理!

「以溢奇邪,以行營衛」「有餘可瀉,不足可補」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艾之陽稱為地之陽。《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強調的是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
艾灸通過艾草燃燒產生的熱能,激發人體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功能。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的東西所能比擬,艾草燃燒產生的紅外線的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艾火連續的燃燒和傳遞可以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效。
蒲風堂《扶陽艾》根據客戶身體情況,精準配穴,通過陰陽指針點穴與人工懸灸的配合,針對性的制定系統的調理方案。蒲風堂道醫養生館採用最傳統的純人工懸灸,完全遵循古法,不使用任何現代化艾灸設備,可以隨時根據客戶身體反應進行即時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 50次人工懸灸系統調理
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制定完整系統的調理方案,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通過50次的人工懸灸,每次灸不同的穴位,逐步打通身體所有的經絡,讓您的所有隱患統統消失。
· 配合50次陰陽指針點穴
所有的艾灸之前都應該打開穴位,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不打開穴位的艾灸等於浪費時間;配合陰陽指針點穴可以獲得最好的艾灸效果!
· 全面提升陽氣
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陰盛陽衰,艾葉乃世間唯一純陽之物,艾灸是提升人體陽氣最好的方式,讓您遠離慢病威脅,陽氣足則百病消。
· 提升機體免疫力
免疫力強則百病不侵,自愈力強則萬損不懼。身體各方面機能逐步恢復,各臟腑退化速度減慢,皮膚、血管、內臟、大腦等都會讓你回到年輕狀態!
· 打造鋼鐵之驅
任何身體的保養,都離不開一支能征善戰的「鐵騎部隊」他就是你的「陽氣」;健康的身體都有自己的「軍火庫」,隨時補充彈葯,讓您精力充沛;在這里,為您揭秘,如何讓您的身體與精神融為一體!

9、艾灸養生要注意哪些問題

艾灸養生要注意:復
艾灸絕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必須要堅持下來才有效果,而且艾灸的時候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艾灸還要注意穴位,必須要根據處方找准自己的穴位,同時保持體位舒制適、自然。
如果傷百口已經化膿,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葯。
艾灸期間度,注意不要過於飢餓或者暴飲暴食、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同時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才能夠達到更好的養生還有治療的效果。
少數人由於體質還問有自己所患疾病不同,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開始施灸可能引答起皮膚潮紅、灸泡、灸瘡、 口渴、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與立秋艾灸養生簡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