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雨水節氣養生吃什麼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也是養生的好時百機,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可多食蜂蜜、大棗、山葯、蓮子、韭菜、度菠菜、豆芽菜等。
據了解,「雨水」是立春後的第二個節令,知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該節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經過去了,從天道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濕的氣流加強,雨水增多,專有利於莊稼返青生長。民諺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氣象專家稱,「雨水」節氣是寒去熱來的轉折初期,經常會有冷空氣從西北或北部入侵我國北方大屬部地區,帶來陣陣寒意。
2、(判斷題) 02:二十四節氣中,穀雨反映了降水現象。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
3、二十四節氣民俗,雨水吃什麼最好,有什麼風俗
雨水的習俗有哪些
雨水節是繼立春後的第二個節氣,民間素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很多地方雨水節這天有一些特別的活動,比如拉保保一、接壽、占稻色等。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於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就是通過爆炒懦穀米花來占卜這年稻穀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最低。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這年稻穀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這年稻穀收成不好,米價將貴。「花」與「發」語音相同。有發財的預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還用爆米花供奉天官與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風調雨順,家家戶戶五穀豐登。
回娘家
川西一帶有雨水節回娘屋的風俗。到了雨水節這天,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婦女,也要帶上禮物回娘家。會由其母親為她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以示吉祥,祈求來年得子。
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統,到了雨水時節,出嫁的女兒要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需帶上罐罐肉(用砂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盡快懷孕。
另外,過雨水節,女婿也不得閑著,也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4米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雄肉,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意在保佑女婿順利出門,幫其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一生平安的意思。
拉保保
雨水這天在川西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古時醫療條件不好,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地成長。父母會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好不好,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就是希望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此舉年復一年,久而演化為一方之俗,傳承現在更名為「拉保保」。之所以在雨水節拉於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十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mm、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准乾爹對象。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文化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做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能掙脫就跑了,有的無法脫身,大多也就會爽快地答應,並且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跟著好起來的。一般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干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干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即便分手後也會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干親家」,也有分手後再沒來往的叫「過路干親家」。
「拉保保」就是拉千爹的意思。在古時,人們相信命運,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兒女求神問卦,占卜自己的兒女好不好帶,更有擔心單傳的兒子夭折的,所以一定要拜個乾爹,藉助乾爹的福氣來蔭庇孩子。千爹也不是隨便拜的,父母要按照孩子的生辰、時間以及金、木、水、火、土之理,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剋,如果相合就拜為乾爹,不合適就要重新找。
假如算命認為孩子命上缺木,拜乾爹讓乾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相信這樣才能保佑孩子長命百歲。
這種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至今,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拉保保」。
在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這一天,羅漢寺(拉保保特定的地方)山門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紙錢香蠟、小食攤點、流動商販擁擁擠擠,雲集道旁的善男信女,姑娘、小夥子,三五成群,說說笑笑,熱鬧非常。這時要給孩子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竹籃,背著或抱著或牽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尋找合適的可以做乾爹的對象。如果父母盼望孩子長大學問好,就拉一個知書識禮有字墨的文人做乾爹;如果盼望孩子身體健康,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做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千爹」,不樂意的掙開就走了:有的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相信答應之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就爽快地應允。拉到千爹後,孩子的父母就連聲叫道:「打個干親家」,然後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叩頭拜乾爹;再就是請千爹喝酒吃菜或者請干親家給孩子取個名字,到此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干親家」;也有分手後就再也沒有來往的,稱做「過路干親家」。這是有選擇時間、地點的拉乾爹。也有不選擇時間、地點的,就稱為「上門拜乾爹」。
搶拜寄
在川西民間,濕意蒙蒙的雨水時節流傳著這樣的風俗。
早晨天剛亮,霧蒙蒙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她們手牽著自己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一旦有人經過,不管對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上前攔住對方,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就稱做「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意在保佑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在現今的一些農村仍然還保留著這一風俗,也有的地方演化為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拜乾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的健康成長。
獺祭魚
雨水這一天的雨,是豐收的預兆,因此本日忌無雨。南方立春之後,氣溫上升,冰封的河水即將開化。《周書·時訓》中說,「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萌動」,就是對雨水之後物候變化的描述。水獺下河捕魚時,喜歡將魚咬死後堆在岸邊,直待有足夠多的魚才游上岸來飽食美餐。因為魚堆得像供神時的祭品,所以(周書)中稱之為獺祭魚。《月令廣義》中稱,「雨水日,獺祭魚,是日獺不祭魚,國多寇賊」,這是指如果雨水這天大地冰封,看不到水獺祭魚的現象,就說明天時運轉不正常,到了秋季無法獲得好的收成,百姓生計艱難,將挺而走險,走上犯罪之路。
4、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農民都能種些什麼農作物呢?
1、立春(2月4日或5日)
春蔥播種、露地春番茄播種育苗(2月初),春西葫蘆播種育苗(2月上旬),春甘藍保護地育苗播種(2月上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春蔥播種、春馬鈴薯播種(2月下旬)、地膜變天膜西瓜播種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蘆定植(2月下旬)。
3、驚蟄(3月5日或6日)
春椒、麥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種育苗,山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3月上旬),春馬鈴薯播種(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蘆定植(3月上旬),保護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黃瓜、豆類蔬菜播種育苗(3月中旬)。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地膜玉米播種,紅薯太陽能溫床、陽畦加溫育苗排薯。大蒜茬、油菜茬、小麥茬朝天椒播種育苗。春棉播種育苗(3月16日或20日),麥套棉播種育苗(3月25日至4月5日)。春蔥播種,春芹菜直播。露地西瓜播種育苗(3月下旬)。小拱棚豆類蔬菜定植(3月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茄子、甜椒定植(3月中下旬)。
5、清明(4月5日或6日)
春玉米、春高梁播種,地膜棉花播種(4月上旬)。麥套棉播種育苗(4月5日前後),麥茬棉播種育苗(4月中旬)。定植春煙(4月中旬)。露地西瓜、黃瓜直播(4月中旬)。地膜變天膜西瓜定植(4月上旬)。地膜西瓜定植(4月中旬)。春蔥播種。
露地春番茄定植(4月上旬),露地春黃瓜、春辣椒、豆類蔬菜定植(均4月中旬)。露地春茄子播種育苗(4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韭菜育苗播種。
6、穀雨(4月20日或21日)
播種春穀子、春綠豆、春棉花(4月中旬)。移栽春棉(4月25日至5月5日),栽插春紅薯、春山葯。棉花施用除草劑(可選用高效蓋草能、精禾草克、威霸)。露地西瓜定植(4月下旬)。
7、立夏(5月5日或6日)
移栽春棉花(5月5日前),播種春穀子、春綠豆,夏蔥播種,撮蔥定植。夏芹菜播種。夏番茄播種育苗(5月上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開始收獲(5月上中旬)。日光溫室冬春茬西葫蘆採收結束(5月上旬)。
8、小滿(5月21日或22日)
麥壟點種玉米、棉花、大豆(麥收前10天)。定植麥套棉花、朝天椒、煙葉。播種春穀子、春綠豆,播種春芝麻(5月20日~25日最佳)。夏蔥播種,撮蔥定植,大溝蔥(干蔥)定植。夏黃瓜播種育苗(5月下旬)。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種育苗(5月下旬)。小拱棚西瓜定植。
9、芒種(6月6日或7日)
播種小秋(夏玉米、夏大豆、夏穀子、夏高粱、夏綠豆、夏芝麻)。定植麥茬棉、麥茬椒。夏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播種,撮蔥定植,大溝蔥(干蔥)定植。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種育苗。露地春茄子定植(6月上中旬)。夏黃瓜定植(6月中旬)。
10、夏至(6月21日或22日)
播種綠豆,夏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夏番茄定植。半夏黃瓜播種育苗(6月下旬)。秋芹菜播種育苗。
11、小暑(7月7日或8日)
播種綠豆(7月上旬為播種下限)。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半夏黃瓜定植(7月中旬),秋黃瓜播種育苗(7月中旬)。秋甘藍、秋花椰菜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小拱棚芹菜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遲番茄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芹菜(7月上旬),番茄(7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秋冬茬韭菜定植(7月上旬)。
12、大暑(7月22日或23日)
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草莓播種育苗(7月下旬)、茄子、辣椒採摘結束。日光溫室秋冬茬韭菜定植,冬春茬茄子、青椒採摘結束(7月底)。
13、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秋節前後三天種白菜(包括白蘿卜即辣蘿卜)。秋馬鈴薯播種。秋黃瓜定植(8月上旬)。秋甘藍、秋花椰菜定植(8月上中旬)。秋芹菜定植,越冬芹菜播種育苗(8月上中旬),大棚芹菜播種育苗(8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後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秋延後黃瓜直播(立秋前後)。日光溫室秋冬茬黃瓜播種育苗(8月中旬),冬春茬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
14、處暑(8月23日或24日)
秋蔥播種(8月下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西葫蘆播種育苗(8月下旬)。
15、白露(9月8日或9日)
秋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定植。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育苗播種(9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黃瓜定植(9月中旬)。
16、秋分(9月23日或24日)
冬性小麥播種(9月下旬)。播種油菜,播種露地大蒜。秋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定植。春甘藍露地播種育苗(9月下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9月下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草莓定植(9月中下旬)。日光溫室秋冬花芹菜定植(9月中下旬),秋冬茬西葫蘆定植(9月下旬)。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
播種半冬性小麥(10月上旬)、弱春性小麥(10月中旬)。春甘藍露地育苗播種(10月上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秋延後番茄開始採摘(10月中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冬春茬青椒播種育苗(10月上旬),冬春茬茄子播種育苗(10月中旬)。
18、霜降(10月23日或24日)
播種弱春性(10月中旬)、春性小麥(10月下旬)。露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10月下旬)。越冬芹菜定植(10月下旬),塑料大棚芹菜定植。
19、立冬(11月7日或8日)
露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11月上旬)。越冬芹菜定植(11月上旬)。越冬菠菜播種(11月上旬)。
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定植(11月上中旬),香椿定植(11月上旬)。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播種育苗(11月中旬),秋冬茬韭菜開始收獲(11月上旬)。
20、小雪(11月22日或23日)
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定植(11月中下旬)。
21、大雪(12月7日或8日)
日光溫室冬春茬西葫蘆播種育苗(12月上旬),秋冬茬韭菜開始收獲(12月上旬)。
22、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種育苗(12月中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茄子、青椒播種育苗(12月中下旬),春早熟黃瓜播種育苗(12月底)。
23、小寒(1月5日或6日)
露地春辣椒播種育苗(1月中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辣椒、黃瓜播種育苗。日光溫室西瓜播種育苗(1月上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茄子、辣椒、甜椒、香椿開始採收(1月上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芹菜、黃瓜、番茄、西葫蘆、韭菜收獲結束(1月上旬),冬春黃瓜、番茄、西葫蘆、青椒定植(1月中旬)。
24、大寒(1月20日或21日)
露地春番茄播種育苗(1月下旬)。春甘藍保護地育苗播種(1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蘆播種育苗(1月下旬)。大棚三膜西瓜播種育苗(1月下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開始採收(1月下旬)。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定植(1月中下旬),冬春茬茄子定植(11月下旬)。
(4)二十四節氣 雨水養生食物擴展資料
二十二四節,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令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歷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自西往東依次穿越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
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5、24節氣雨水的由來是什麼 雨水吃什麼傳統食物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可以吃以下的食物:
(1)紅棗等養脾甜食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3)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4)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5)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地方名菜春筍均佔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過,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如果是弗爾馬林里泡過的就算了吧。
(6)櫻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櫻桃,草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7)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8)蔥、姜、蒜
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此外,春季對於需要滋補調養的人,可以用西洋參、龍眼肉、黨參、黃芪等燉雞或瘦肉等,但愛過敏的人在春季一定要忌服「發物」,如蝦、蟹、鹹菜等食物。
總地說來,春天的飲食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貢獻給我們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樣――清淡而甘甜。
6、二十四節氣中哪些農作物分別適宜在哪些氣節播種?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准,浙北春天一般始於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於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毫米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驚蟄滴幾點,九九倒回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墒,將土壤墒情分為5種類型,即汪水、黑墒、黃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
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於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徵。
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米花生播種。
穀雨:(4.20)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有利穀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
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後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毫米,日平均氣溫14~18℃。此時,正是農村准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於22℃時為夏季的標准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
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
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毫米。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後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准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
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毫米,與前後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但華南地區卻先後進入雨季。
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後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後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
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毫米。
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
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後,白天開始慢慢變短。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毫米,日平均氣溫24~28℃。
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
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
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
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
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
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
棉花分批採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後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後,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
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
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准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
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
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
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
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於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於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
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
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
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
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周期化變化規律。
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後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
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農歷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農歷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系密切的中國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
2006年5月20日,中國農業博物館申報的的農歷二十四節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4節氣按照所反應的現象不同可劃分為以下3類:
第一類是反映季節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表明季節,劃分一年為四季的。
二分、二至是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因為是從天文角度上來劃分的,所以適用於中國全部地區。四立便不盡然。
盡管也從天文上反映季節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氣候的季風性和大陸性都極為顯著,各地氣候懸殊,因此各地四季開始日期和其持續時間並不相同,有些地區四季分明,有些地區不甚明顯,甚至某一整個季節都不出現。
例如黑龍江省璦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帶便沒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傳著:「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華南福州以南沒有冬季,有些地區幾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經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雲貴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無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稱。所以四立雖是從天文上劃分得來,卻有很強的地區性,它不能適應於全國。
第二類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直接反映熱量狀況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它們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熱即將過去等都很確切。直接反映降水現象的有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雖說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也反映出溫度逐漸下降的過程,和每個節氣溫度下降的程度。
先是溫度開始降低,水汽凝露較多;以後溫度下降更甚,不僅露更多,而且涼起來,但還未結冰;最後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從農業生產上看,這三個節氣的熱量意義大於它們的水分意義,具體而生動。
第三類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信息。
(6)二十四節氣 雨水養生食物擴展資料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二十四節氣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節氣意義:
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節氣已逐步成為大眾歡慶節日,並與民俗相結合,發展為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節日文化。例如冬至節,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吃羊肉等習俗。至今,我國台灣地區依舊保存著冬至時節用九層糕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最後,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是順應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工程。農歷二十四節氣,是流淌數千年的黃河農耕文明的印記,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沉澱,也是人類天文與農耕技術的空前重大成就,更是人類尊重自然走向自由的里程碑。
它理應跨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古代創造以及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和藝術,為世界文明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早在2006年5月,農歷二十四節氣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這是一件順天理、應地氣的工程。我們期待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早日成功,期待東方智慧之花的再次綻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召開。
11月30日下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節氣規律:
人們一般都通過黃道日歷得知准確的節氣時間,還有一種節氣日期速演算法: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您知道前一年的某一節氣准確時間,可以通過一首歌謠輕易算出,之後的年份就是該節氣的時間,節氣的規律歌訣如下:
立春五日三時頭 驚蟄倒退三時首
一時一刻清時節 立夏九時三刻收
芒種兩日退一時 小暑三日五時求
五日退三立秋節 白露六日退一周
寒露六日加六時 立冬六日七時游
大雪六日四時到 小寒五日九時收
參考資料 網路-農歷二十四節氣
7、雨水節氣 吃什麼
1、春季肝旺而脾弱,飲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茼蒿、山葯等。風多物燥的天氣易使口舌乾燥,宜食果蔬及湯粥,如枸杞粥、紅棗粥、銀耳粥等,調補脾胃亦可用白菊花、決明子、西洋參等。
2、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脾胃能消化五穀,是專氣血生養之源。五行中肝屬木,在味為酸;脾屬土,在味為甘。
3、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斗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歷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4、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屬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8、關於雨水這個節氣的古詩
一、唐·韓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最美不過楊柳滿城的長安。
二、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三、唐·李商隱《春雨》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譯文: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萬分感傷。你住過的紅樓在雨中更加凄涼,我默然歸去任珠簾在風中擺動。
在遠路奔波卻已暮春令人感傷,只有在殘宵夢中才能與你相見。我的一片痴情卻無法傳遞給你,春陰雲彌漫大雁正在為我傳書。
9、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有什麼特點?
「雨水」的特點是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雨水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歷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歷3月4-5日)結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