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南極生態養生 老人

南極生態養生 老人

發布時間:2020-09-25 00:37:42

1、不用保健品,老年人怎麼做到保健養生?

對於老年人來講,想要做到自然的保健養生的話,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應該保持良好的睡眠,熟悉健康管理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良好的睡眠對我們身體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在人體進入睡眠當中之後,人體的內臟器官會依次的進行排毒,而且我們的內分泌會得到良好的自我調節和平衡,新陳代謝系統會將我們體內多餘的雜質和毒素全部慢慢的排除到體外,心臟和大腦也都會進入自己的休息狀態,特別重要的是這時身體還會分泌出一種叫做褪黑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平衡我們的內分泌,延緩衰老,對於抵抗多種疾病都有著非常良好的效果,甚至對抗癌症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除此之外,以下幾種生活習慣也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做到自然的保健養生:

1、保持適當的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加速心跳,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功能,有效的延緩衰老的時間,對於多種慢性疾病都有著非常好的預防作用,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制定一個運動計劃,並且長期的堅持下去。

2、注意飲食

另外在我們的飲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老年朋友應該盡量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少吃一些高油、高鹽、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一些蛋白質,另外對於一些奶類和深海魚類也可以盡量多吃一點。

3、保持樂觀的心情

樂觀的心情對我們健康的意義也是比較大的,據科學研究表明,一直保持樂觀態度的人,身體的內分泌將會非常平穩,血壓也會一直保持著正常的數值,相比於那些悲觀的人來說,身體往往會更加健康。

2、老人主要怎麼養生?

老年人怎樣養生最正確
1、老年人怎樣養生之運動鍛煉
動得快活,筋骨永不老。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要選擇一兩項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激發身體活力,減緩老化,還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運動量稍大的運動,比如做操、打球、跳舞、打太極拳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七八十歲的老人要適當減少運動量,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可以在下午三四點外出散步半小時,運動量以感到輕松、愉快為宜。天氣不好時,在家裡甩臂、彎腰、抬腿,也是不錯的運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老年人怎樣養生之人際交流
主動交流,心情永不老。對於老人來說,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要多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和家人以外的人進行交流,比如去小區、公園散步時,主動和其他人聊天,這樣大腦能積極運轉,心情也會更好,能防止抑鬱。研究發現,家庭社會的支持,以及親朋好友間多交流,可以減少患病幾率,有助於延年益壽。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比如書法、攝影、旅遊等,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3、老年人怎樣養生之飲食保健
3.1、防缺鈣飲食搭配:豆腐+魚類。
豆腐煮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預防骨質疏鬆、小兒佝僂病等缺鈣現象。因為豆腐含有大量鈣元素,若只吃豆腐,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會很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吃,就可大大增加鈣的吸收與利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2、防心臟病飲食搭配:蘋果+茶葉。
專家認為,蘋果、洋蔥、茶葉能減少心臟病的發病率。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劑。凡堅持每天飲茶4杯以上的男子死於心臟病的危險性可減少45%,吃一個蘋果以上者則減少一半。
3.3、防中風飲食搭配:菠菜+胡蘿卜。
每天吃一定量的菠菜和胡蘿卜,可明顯降低中風危險。這主要得益於β胡蘿卜素,它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積結,保持腦血管暢通,從而防止中風。

老人養生的食療食譜
1、瘦肉甲魚
主料:甲魚250克。
輔料:豬肉(瘦)50克,土茯苓100克。
製作方法:將土茯苓、瘦肉、甲魚清洗干凈;土茯苓與瘦肉切塊;將土茯苓、瘦肉、甲魚一同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水,隔水蒸燉2小時即成。
健康與保健:解毒,適合乳腺癌患者使用;甲魚可解毒散結;甲魚含動物膠、角質蛋白等營養成分,是進補的上品;此菜適合乳腺癌患者食用;虛胖、胃口差、孕婦等不宜食用甲魚,否則易引起腸胃不適;患慢性胃炎、腎功能不全、肝炎、肝硬化者也不宜食用甲魚。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刀豆炒腰片
主料:豬腰子180克,刀豆250克
調料:黃酒10克,鹽2克,澱粉(豌豆)10克,姜3克。
製作方法:將豬腰撕去衣膜,居中對剖,去臊腺,用沸水沖淋後切成薄片,加適量酒、鹽腌15分鍾,拌濕澱粉。
在溫油中爆香薑片,入腰片滑熟盛起。刀豆切片,放溫油中煸炒透後加少量煮沸,調味,燜煮3分鍾。下腰片炒勻,勾芡食用。

老人養生要注意哪些誤區
1、穿得越少越涼快
悶熱的三伏天,有些人總喜歡光著膀子,以為這樣涼快,其實未必如此。從生理角度分析,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而且還靠皮膚輻射等。據測定,在氣溫達到35℃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如果這時赤膊,就容易吸收熱量,非但不涼快,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
2、伏案午睡精神更好
夏天中午容易困,但伏案午睡其實是一種壞習慣,一般人在午睡後有暫時性的視力模糊,是因眼球受到壓迫,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而造成的。每天都壓迫眼球,造成眼壓過高,長期下來會有損視力。
3、只吃水果能減肥
夏天有些人會以水果來代替正餐,但只攝取水果中的營養素,不足以補充人體每天所需要的五大營養素:糖類、脂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而且許多水果糖分高,升糖指數也高,吃進去後血糖容易躥升,對怕胖、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反而不好。

3、老年人如何養生

多吃芹菜、豆腐,適量喝些醋,對身體有益。盡量不要吃
豬肉,動物內臟,雞蛋,尤其是鯉魚的卵要慎重。
參考資料:醫生的建議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我們這里所介紹的保健食物.應該說既是大眾喜愛食用,容易找到的食物,又是性有所偏,對高血壓具有某些治療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來,有這么幾類:
① 葉菜類:芹菜、茼蒿、莧萊、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萊、菠菜等;
② 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薺、馬蹄;
③ 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水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 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 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青菜、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4、老年人撞樹養生能通經活絡,有依據嗎?

一年中,每天早晚,我們都能看到老年朋友們在社區公園積極訓練,撞在樹上,與人聊天,成為一道風景線。對於為什麼“撞樹”能刺激血液和經絡,預防健康和疾病。但“撞樹”真的有這樣的效果嗎?

  撞樹鍛煉是不明智的。事實上,“經絡溝通”理論的傳播范圍更廣,更可靠的沖突原則似乎不科學。首先,老年人不知道血液的正確位置。其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健康狀況都不一樣。有些血液可能會受到這種影響,有些動作是某種影響效果。血不是那樣的。年紀大的血管硬化,會形成堵塞,所以在與樹木接觸的過程中,這個堵塞很容易脫落,一旦消失,就很容易形成血栓。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易患骨質疏鬆症,肌腱也非常薄弱。撞樹時,力量和位置不夠,容易造成肌腱損傷和骨骼損傷。急診病人心臟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等脊髓疾病不推薦。提示。這種運動不適合老年人。許多老年人經常扭脖子,這有助於緩解喉嚨痛。這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老年人出現嚴重動脈硬化,甚至出現頸部斑點,或嚴重頸部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跌倒,造成動脈污漬脫落,引發事故。

老年人的腰椎也容易受傷。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撞樹沒有明顯優勢,但增加了風險。老年人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對年輕人並不敏感。如果後面有障礙物或不平坦的道路,很容易摔倒。正常行走是很好。它沒有理由追求這種危險的運動。肩關節疼痛患者的肩關節運動可能會造成損傷。

肩袖損傷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他們大多誤解了肩關節疼痛,肩關節周圍發炎,想把肩膀抬起來放鬆點。它袖口的裂縫會更嚴重。肩關節的疾病很多,如肩關節、滑囊炎、肩關節損傷、肩關節損傷等,肩關節伸長不能解決這類疾病,我們首先需要找專家進行調查,然後得到相應的訓練馬赫數。

5、老年人如何四季養生?

一、春季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忽冷忽熱,俗有「春天猴兒面,一日變三變」之說,時而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時而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故春風春雨與健康有關。

穿著「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風禦寒。衣服要慢慢地減,不要一下子就換上薄衣服。另外,要暖足凍頭,就是說棉鞋最好不要急著換,要暖腳,與此相反,帽子可以不用再戴了。晨練的時候不要出大汗,因為春季人體血氣活和,經脈舒暢,肌膚鬆弛,人體陽氣易發泄,所以要保護陽氣,適宜小運動量,出汗多會耗心血,損陽氣,對身體健康體不利。

睡覺「宜早起」,氣溫逐漸回升,「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居室」宜衛生」,室內勤打掃。置物要有序。

飲食「宜清淡」,春季利於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溫。有助扶陽氣,機體興旺。

防病「宜緊弦」,傳統醫學認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春天由於溫暖多風,適宜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因此,春天外感較多,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應引起重視。

二、夏季

夏季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適應性差,生活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壞,因而容易中暑,發生多種疾病,產生不測,所以更要安全度夏。

情緒「宜防躁戒怒」, 盛夏陽光強烈、天氣酷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容易使人心煩急躁,老年人在酷熱的天氣里,一定要讓情緒處於平靜狀態,不可過度勞累、激動。良好的心態是身體最好的調節劑,可防止「五臟內火」的滋生。

飲食「宜清淡、營養,科學用膳」, 濕熱的環境為各種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好的條件,由於老年人胃腸功能弱,夏季飲食一定要講究衛生,不可吃腐爛變質食品,冰箱內食物必須經高溫加熱後方可食用。食物要以溫、軟、清淡為宜,不可過多地吃冷、肥、膩的食品,不可飲食過量。若出現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腹瀉,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應夜卧早起,參加晨練,不可貪涼。

睡眠「宜充足、防風」,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起居方面要適當地晚些睡覺、早些起床。清晨空氣新鮮,起床後可到戶外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對增強體質頗有益處。中午要適當睡眠,保持精力,但由於天熱出汗毛孔擴張,機體易受風寒侵襲,所以不可露天或在樹下睡眠。夏季晝長夜短,且因燥熱,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來補充,但不可在涼風處和堂風口處及電扇旁午睡。 著裝「宜寬松舒爽」,夏日服裝為求簡單、單薄,透氣性好,款式上應寬松舒適,色彩要素雅大方,質地上能吸汗透氣,內衣褲要一天一換。

三、秋季

秋季的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先是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到「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一些老年人由於自身調節能力減弱,這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症狀,使老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如想在秋季保持健康、延緩衰老,在秋季的生活、行為就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精神上「宜安定」,減少思慮情緒。降低秋季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維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結,保持歡樂情緒。

飲食「宜清潤」,飲食調理以防燥擴陰、滋腎潤肺為准,少用椒、蔥韭、蒜等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潤食物,強調暖食,禁忌生冷。

睡覺「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人體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陰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睡眠時間稍延長,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響,也可減少小血栓的形成。另外,為增強體質,耐寒鍛煉從秋天就可以開始了。

衣著「宜秋凍」不宜早加衣,使肌體逐漸適應寒冷氣候,增強抗病能力。注意秋燥「,秋季天氣乾燥,老年人如果飲水少、長卧床、少活則易生便秘;高血壓病人發腦溢血,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吃水果蔬菜等。也可早上起床後揉腹一次,揉50下左右就可以了。

四、冬季

冬三月是閉藏的季節。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河水結冰,田地凍裂,是陰盛陽衰的現象,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老年人易受風寒,要避寒就暖,應以養精蓄銳為主,內心有什麼事也要往好處想,冬天養生以養「藏」氣為主。

著裝「宜防寒保暖」, 老年人血液循環功能較差,如果室溫過低,老人的手腳就很容量凍傷;而如果室溫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暖防病。衣服盡量穿得寬暖,棉鞋要稍稍大一點,在鞋底的墊上均勻地撒一層生附子末,然後用棉布縫好,放在鞋裡,這樣可預防凍瘡,使雙腳氣血流通。

生活「宜有節」,起居「宜有常」,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陽出來了再起床。早睡是為了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是為了養陰氣。

飲食「宜進補」,多吃高蛋白和維生素食物,並適時進補。葯補不如食補,陽虛之人多吃羊肉、雞肉、牛骨髓;陰虛之人多吃鴨、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天氣晴朗「宜鍛煉」,冬季遇到好天氣時可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增強體質;在冷空氣中鍛煉,可增加神經調節機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大風、大霧、雨雪惡劣天氣,不可去戶外。

初冬時節,一些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其中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去影劇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居室內部要常通風,床頭經常擺放幾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間,這樣可祛除病毒。有一民間驗方可以提高禦寒能力、減少發病,即用大棗10個、生薑5片每晚煎茶喝即可。

心理衛生「宜講究」,冬季許多疾病發生發展或惡化都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愉快情緒。

另外,講一下冬季老年人養生六不宜:1.不宜夜間憋尿;2.不宜門窗緊閉;3.不宜蒙頭睡;4.不宜飲酒禦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

6、適合老年人養生的運動有哪些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特殊性,並不能去進行劇烈的運動。對於適合老年人養生這塊的運動方式,個人覺得應該是以緩慢,運動強度較小的鍛煉為主。首先,散步想必是大家最為抄熟悉的一種中老年人運動養生的方式,每天堅持還可以增強調節身體的各項器官機能,保護心臟的正常功能。其次,太極拳也是目前廣泛為老年人採納的一種修身養性的養生運動方式,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肌肉襲和關節柔韌度,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百最後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操之類的活動,這樣對人體生理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緩作用。每天堅持做一定的而養生運動,可以讓身體變得很健康,適當還可以去度一些中新浩五行SPA養生中心做一下中葯熏蒸養生理療太空漂浮靜眠之類的調理加以輔助。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應當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適當地去調節自己的養生運動方式。

7、南極老人有什麼本事

抗寒好

8、科學養生是老人健康快樂的「金鑰匙」,老人養生的四個「黃金時間」是什麼?

健康養生是老年人無法規避的話題,怎麼養成科學的養生習慣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時間點做起。

1.飯後一小時走走路

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飯後休息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出去散散步,散步有加強腸胃蠕動、增加血液循環、改善呼吸系統、增強自己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等功效。散步的時候要注意步頻不宜過快,步幅不宜過大,散步不能太急,緩慢行走即可。

2.飯後半小時刷個牙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飯後立馬刷牙,有利於口腔健康,這是非常不可取的。立馬刷牙,會傷害牙齒表面的琺琅質,如果不注意,長此以往下來,牙齒很容易出現過敏反應,也就是經常遇到的酸、痛等症狀。飯後可以用清水漱口,半小時以後再刷牙。

3.晚上九點泡泡腳

老人泡泡腳,可以讓自己的血管擴張,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起到活血的功效,同時可以增加自身的熱量,排除體內的寒氣。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40度左右為宜,泡腳的時間為20分鍾為宜。

4.睡前一個半小時洗個澡

睡前洗個熱水澡,有助於加速睡眠,也可以幫助老人提高睡眠質量。洗澡的時間15分鍾左右為宜,洗澡之前可以先喝一杯溫水,因為洗澡的時候容易出汗,會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升高,不利於血液循環,影響老人的正常呼吸。

老人做到以上四點,就掌握了保持健康的「金鑰匙」,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女,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

9、南極的生態環境

http://www.chinare.gov.cn/njp/njp/zr/zr.htm

10、壽星為何稱之為南極老人?

神話的大千世界51:南極老人和他的拐杖

壽星和他的坐騎

在我國,對於星星的崇拜也是民間信仰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形式。在我國各民族的信仰傳承經驗之中,自古以來就有「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星星」的說法,每降生一個人口,天上就會多添一顆星;每故去一個人,天下就會有一顆星星隕落。這種人星混同,人星相應的感知,在民間具有普遍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又把天上眾星體的大小之分、亮度強弱與人的間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吉凶禍福對應相聯,將人間的天災人禍、國家命運和個人際遇與星辰的運行緊密相連。於是,星命之說流行不久十分的久遠,而且影響十分廣泛,至今仍有不小的影響力。

除了「北斗七星」之外,民間普遍信仰的福、祿、壽三星也是星神崇拜的主要內容。而在這三星中,又以壽星最為突出。在《西遊記》中,也將這三星寫了出去,但壽星後來又再次出場,他的那頭鹿也到人間禍害一方。在第七十九回中,他膝下的白鹿偷了他的蟠龍拐杖下凡到比丘國作怪,最終被南極老人收回。

南極老人,又稱壽星、老壽星,是民間信仰中的長壽之神。《史記·封禪書》中的「壽星祠」註:「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折福壽。」從先秦起就對南極老人星進行祀奉。當時的人們認為,南極老人星是掌握國運之長短興衰的,所以特別重視。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專門在咸陽附近的杜縣修建了壽星祠。

《史記·天官書》又載:「西宮狼比地(星宿區域名)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意思是說,在西宮狼比的星區,有顆很大的星星叫做南極老人星。如果能見到這顆星星,國家就會長治久安;如果見不到的話,就會有兵亂產生。這個說法,和《封禪書》是一致的,它體現了遠古時期人們對南極老人星的尊奉,是我們民族對壽星崇拜的最初形態。

南極老人星

到了東漢,南極老人星的職能又是進一步放大,人們還把他視作人間壽命長短之神。所以人們把祭祀與敬老活動結合起來,這是漢民族信仰民間化的體現。後來,歷朝歷代都把祭祀壽星列入國家祀典之中,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才停止了這種大規模的國祀活動。

以後的壽星由直觀逐漸抽象化為求吉的目標,後又加以偶像化,脫離了星星本身,而成為一個仙人的名稱。民間所繪的壽星畫像,是一個慈祥可親的白發老人,長長的頭,高高的腦門,左手托著一個大壽桃,右手柱一根彎彎曲曲的拐杖。這是民間想像出來的一個長壽之神的形象,表現了人們渴望消災延壽的美好願望。壽星手中的拐杖,又稱蟠龍杖或鹿杖,壽星的身邊,還常有一隻大白鹿跟隨。《西遊記》中的壽星正是這樣一副模樣。

壽星的拐杖也是很有來頭的,並且歷史十分的久遠。據《後漢書》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按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鋪之麋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鳥,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於都南郊老人廟。」至於拐杖的開關,《?H史》中說,凡壽星之杖一定要高過人頭,而且還要有詰曲奇象。如果拐杖直而短,僅有半身那麼高,則是不祥之物。因此,後來老人們的拐杖,都是彎彎曲曲高過人頭的。

清人黃斐默在《集說詮真》一書中對民間的壽星崇拜提出了批判,他說「壽星之祠,始見於秦代,漢唐以降,仍沿其謬,至明洪武三年罷其祠,誠以其祀為妄耳。至星之或現或隱,乃諸星纏次之常律,非彼所能自主。見則壽昌,而兆千齡,此乃術士之妄說,以欺不諳天文者也。今俗敬壽星者,莫不供一白發老翁像,稱之曰老壽星,焚香燃燭,頂禮叩拜,求賜延壽。雖禱之無靈,終不自悟,良可概也。」黃斐默這樣的說法當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民間的壽星崇拜,也不過是民眾想祈求長壽的一種良好的願望罷了,不必對此過多的苛責。

人們對壽星的崇拜一直延續至今,直至今日,民間對壽星的崇拜仍是十分的狂熱,可謂根深蒂固,經久不衰。不過現在的人雖然也會張貼壽星畫像,但大多數人只是把他作為一種良好的祝願,或者只是說一種民間的形式而已。至於祈禱保佑、頂禮膜拜,甚至於燃燭燒香,那就比較罕見了。

壽星的年畫

與南極生態養生 老人相關的內容